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个月的眼压控制效果。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来自4个眼科中心40岁以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5例(175眼)。方法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个月的眼压控制效果。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来自4个眼科中心40岁以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5例(175眼)。方法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88眼)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87眼)。术后1天、7天、2周、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压控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未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 Hg;条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在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 Hg。主要指标眼压,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结果 150例(85.7%)完成18个月随访,其中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74例,单纯小梁切除术组76例。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两组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眼压控制成功率91.9%(68/74),单纯小梁切除术组84.2%(64/76)(P=0.148);条件成功率前者91.9%(68/74),后者88.2%(67/76)(P=0.448)。视力下降两行者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20.3%,单纯小梁切除术组14.5%(P=0.348)。后者暂时性低眼压发生率(19.7%)高于前者(9.6%),而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前房出血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18个月成功率略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当。联合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小梁切除术更适合于具有术后浅前房风险的患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个月的眼压控制效果。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来自4个眼科中心40岁以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5例(175眼)。方法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88眼)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87眼)。术后1天、7天、2周、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压控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未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 Hg;条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在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 Hg。主要指标眼压,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结果 150例(85.7%)完成18个月随访,其中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74例,单纯小梁切除术组76例。术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两组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眼压控制成功率91.9%(68/74),单纯小梁切除术组84.2%(64/76)(P=0.148);条件成功率前者91.9%(68/74),后者88.2%(67/76)(P=0.448)。视力下降两行者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组20.3%,单纯小梁切除术组14.5%(P=0.348)。后者暂时性低眼压发生率(19.7%)高于前者(9.6%),而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前房出血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缝线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18个月成功率略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当。联合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小梁切除术更适合于具有术后浅前房风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