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综合性医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进 《中国医学装备》 2005年第3期29-30,共2页
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作为医院的医学基础临床科研的中心,为医院的科研、临床和研究生教育提供技术设备支持,是医院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对提高医院的医、教、研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尤其完善的... 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作为医院的医学基础临床科研的中心,为医院的科研、临床和研究生教育提供技术设备支持,是医院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对提高医院的医、教、研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尤其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防止差错以外事故具有的重要作用。现就大型综合性医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一下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综合性医院 实验室建设 管理 山东省立医院 中心实验室 研究生教育 临床科研 医学基础 技术设备 技术开发 知识创新 科研水平 运行效率 规章制度 科研质量 初步探讨
下载PDF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兆朋 张维东 +5 位作者 张捷 贾青 宋守琴 王朝霞 黄山英 张月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8-942,共5页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PC3的生长与增殖、细胞周期及cyclinE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PESV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生长与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细胞周期的...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PC3的生长与增殖、细胞周期及cyclinE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PESV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生长与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药物干预后,cyclinE和p27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PBSV40~200mg·L-1时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毒性作用,40mg·L-1时,DU145和PC3细胞抑制率(IR)分别为30.5%和33.1%,与阴性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0.05),随剂量加大作用增大,至200mg·L-1时,几乎100%抑制,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显示,PESV干预后处于S期的细胞减少(DU145细胞和PC3细胞S期的比例分别为34.1%和17.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处于G0/G1和G2/M期的细胞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PBMV干预后,DU145和PC3细胞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减少,灰度值明显下调(P<0.01),p27蛋白阳性表达数量增加,灰度值明显上调(P<0.05)。结论PESV可阻止前列腺癌细胞由G0/G1和G2期进入S期,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因子 前列腺癌细胞 增殖
下载PDF
吴茱萸碱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辉 吕家驹 +2 位作者 丁森泰 张捷 赵跃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30-1231,共2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不同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吴茱萸碱对PC-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吴茱萸碱诱导PC-3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结果吴茱萸碱(≥1μmol/L)明显抑制PC-3细胞生长,吴茱萸碱作用2...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不同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吴茱萸碱对PC-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吴茱萸碱诱导PC-3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结果吴茱萸碱(≥1μmol/L)明显抑制PC-3细胞生长,吴茱萸碱作用24 h后,caspase蛋白酶凋亡通路被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增加,同时bcl-2蛋白表达减少而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吴茱萸碱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及下调bcl-2表达和增加bax表达等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前列腺癌 PC-3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丹参对实验糖尿病大鼠粘附分子CD54 CD106 CD62p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哲 赵家军 高聆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5期286-288,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体内三种粘附分子 (CD5 4、CD10 6、CD6 2 p)的变化和对肾脏、主动脉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正常对照、糖尿病、胰岛素、丹参四组 ,测定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单个核细... 目的 研究丹参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体内三种粘附分子 (CD5 4、CD10 6、CD6 2 p)的变化和对肾脏、主动脉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正常对照、糖尿病、胰岛素、丹参四组 ,测定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单个核细胞表面CD5 4、血小板表面CD6 2 p表达水平 ,观察肾脏和大血管CD5 4和 /或CD10 6表达强度及病理变化。结果 丹参降低肾脏CD5 4、CD10 6 ,主动脉CD10 6的表达 ,也降低单个核细胞CD5 4的表达(丹参组 30± 2 5vs糖尿病组 6 5± 15 ,P <0 0 5 ) ,但对血小板CD6 2 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肾脏及主动脉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能降低糖尿病大鼠体内CD5 4、CD10 6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糖尿病 丹参 DM
下载PDF
生理能力和手术应激评分与原发性肝癌患者 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关系
5
作者 田丽君 桑玉洁 +4 位作者 李雪琰 徐万辉 姜嘉琦 秦成勇 祁建妮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生理能力和手术应激评分(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山东省立医院2022年3月—2023年5月收住入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4... 目的研究生理能力和手术应激评分(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山东省立医院2022年3月—2023年5月收住入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统计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按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n=29)和未发生组(n=9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疾病相关特征,并进行E⁃PASS评价,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和各指标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E⁃PASS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价值。结果124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患者中,围术期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9例(23.39%),其中肝功能衰竭2例(1.61%)、胸腔积液6例(4.84%)、腹腔脓肿4例(3.23%)、术后出血8例(6.45%)、腹腔感染9例(7.26%);另外,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95例(76.61%)。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在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术前风险分值(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手术应激分值(surgical stress score,SSS)、综合风险分值(composite risk score,CRS)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PRS、SSS、CRS均会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E⁃PASS预测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存在一定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是0.617、0.614、0.6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且通过E-PASS预测其围术期并发症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根治性肝切除术 手术应激评分 生理能力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脑膜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赵旭 滕良珠 +2 位作者 辛涛 张炳杰 马春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脑膜瘤病人新鲜标本的肿瘤细胞周期分布、DNA倍性和细胞凋亡,比较不同病理级别间的差异。结果脑膜瘤增殖指数(PI)为8.91%±4.04%,异倍体率为21....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脑膜瘤病人新鲜标本的肿瘤细胞周期分布、DNA倍性和细胞凋亡,比较不同病理级别间的差异。结果脑膜瘤增殖指数(PI)为8.91%±4.04%,异倍体率为21.4%,凋亡指数(AI)为9.16%±3.59%;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PI为11.56%±3.06%,异倍体率为50.0%,AI为11.26%±2.38%,均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PI8.08%±3.99%,异倍体率12.5%,AI8.50%±3.68%)。结论脑膜瘤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凋亡与肿瘤级别相关;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流式细胞术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选择素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7
作者 朱海英 冷振璞 +4 位作者 王敏忠 庞在英 满晓 冯亚波 马春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核因子κ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磊 王志刚 +7 位作者 曲春城 丁璇 冀勇 李卫国 张纪庆 黄德章 张捷 赵跃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的表达及相关性,并观察两者与瘤壁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6例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瘤壁标本的NF-κB和VEGF表达进行检测,10例因脑外...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的表达及相关性,并观察两者与瘤壁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6例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瘤壁标本的NF-κB和VEGF表达进行检测,10例因脑外伤手术切除颞极的颞叶皮层动脉血管标本作对照,光镜下观察各组染色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同时行常规组织学检查观察瘤壁粥样硬化病变特点。结果动脉瘤组标本NF-κB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23/26和21/26,10例正常对照组标本中NF-κB和VEGF仅有微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和VEGF在颅内动脉瘤瘤壁中的表达均以内膜、中膜较高,外膜表达较少,两者在瘤壁中的表达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40。组织学检查发现瘤壁出现程度不同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颅内动脉瘤伴随的重要病理改变。NF-κB和VEGF在颅内动脉瘤发病和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核因子-КB 内皮生长因子 动脉硬化
下载PDF
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诱导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Fas及Annexin V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明江 李继俊 +2 位作者 赵兴波 张秋实 马春燕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观察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 ,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Fas和钙磷脂结合蛋白V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Fas蛋白的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表达。结果 :抗孕激素各药物... 目的 :观察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 ,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Fas和钙磷脂结合蛋白V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Fas蛋白的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表达。结果 :抗孕激素各药物浓度组Fas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Fas浓度呈时间 剂量依赖性升高。抗孕激素10 - 6 mol/L和 10 - 5mol/L浓度组异位间质细胞AnnexinV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呈时间 剂量依赖性增加。抗孕激素 10 - 5mol/L时培养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4 8h和 72h ,利洛司酮组AnnexinV表达显著高于米非司酮组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这两种药物可能通过上调Fas蛋白表达促进异位间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利洛司酮 细胞凋亡 间质细胞 抗原 FAS 钙磷脂结合蛋白V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_2增强紫杉醇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3
10
作者 焦玉莲 王强修 +1 位作者 李建峰 王振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能否增强紫杉醇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方法:应用SRB法检测药物抑肿瘤效应;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金氏公式分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人参皂苷Rh2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可协同性地...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能否增强紫杉醇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方法:应用SRB法检测药物抑肿瘤效应;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金氏公式分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人参皂苷Rh2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可协同性地增强紫杉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h2可协同性地增强紫杉醇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人参皂苷Rh2可协同性地增强紫杉醇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药理学 紫杉酚 HELA细胞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下载PDF
人胃癌原代细胞短期培养与纯化培养体外药敏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洪伟 秦成勇 +4 位作者 朱菊人 刘吉勇 王春霞 劳萍 张春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评价人胃癌原代细胞短期培养 (混杂非肿瘤细胞 )与纯化培养MTT法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各自的优势与缺陷。方法 :采用短期培养MTT比色法测定 7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另经反复贴壁、胶原酶消化排除、胰蛋白酶消化选择或自然纯化法获... 目的 :评价人胃癌原代细胞短期培养 (混杂非肿瘤细胞 )与纯化培养MTT法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各自的优势与缺陷。方法 :采用短期培养MTT比色法测定 7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另经反复贴壁、胶原酶消化排除、胰蛋白酶消化选择或自然纯化法获得纯的原代肿瘤细胞 ,再行MTT法。测定两种方法细胞数与A(光密度 )值的相关性、药物抑制率及两种方法药敏结果的灵敏性。结果 :短期法MTT药敏试验成功率 81 4% (48/59) ;纯化培养为 50 8% (30 /59) ;两种方法细胞数与A值均呈直线相关 (P均 <0 0 1 ) ,药敏结果具有可比性 ;两种方法 7种药物敏感性顺序一致 ,但纯化法显示 7种化疗药物的抑制率有 6种均高于短期法 ,表明纯化法较敏感 ;纯化培养所需时间平均 (2 0 2± 9 5)天。结论 :人胃癌原代细胞短期培养MTT比色法快捷、简便 ,能够反映化疗药敏结果的基本趋势及个体化差异 ,但灵敏性略低。纯化培养后药敏试验结果更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原代细胞 培养 纯化 体外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和PDGF的表达和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明江 李继俊 +2 位作者 赵兴波 张秋实 王春霞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异位间质细胞PDGF表达?应用ELISA检测间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浓...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异位间质细胞PDGF表达?应用ELISA检测间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浓度?应用RT-PCR方法检测异位间质细胞PDGF?VEGF的表达?结果:米非司酮组0?1×10-6?1×10-5mol/L 浓度段,PDGF阳性率分别为65%?48%?34%(P<0.05);VEGF量分别为(561.8±22.4)?(417.4±24.8)?(319.4±24.9) ng/L (P<0.01)?利洛司酮组0?1×10-6?1×10-5mol/L 浓度段,PDGF阳性率分别为65%?45%?31%(P<0.05);VEGF量分别为(561.8±22.4)?(327.8±24.7)?(251.0±18.8) ng/L (P<0.01)?PDGF和VEGF蛋白和mRNA表达,米非司酮组高于利洛司酮组,对照组依次高于抗孕激素1×10-6和1×10-5 mol/L组?结论:米非司酮及利洛司酮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增殖, 其作用与降调细胞生长因子PDGF和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利洛司酮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及血管损伤的抑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雪平 张桂茹 +3 位作者 祝玮玮 赵婷婷 张捷 邵建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氧化应激与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及其受体(RAGE)以及核逆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等在高血压血管损伤进程中的变化及贝那普利对其损伤路径的影响。方法:选3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贝那普... 目的:探讨血管氧化应激与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及其受体(RAGE)以及核逆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等在高血压血管损伤进程中的变化及贝那普利对其损伤路径的影响。方法:选3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贝那普利组[10 mg/(kg·d)]各12只及WKY组12只。贝那普利干预12周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浆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血管AGEs、RAGE、NF-κB p65、NADPH氧化酶p47phox的表达。结果:3组之间血浆肾素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P<0.05)。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贝那普利组血管AGEs和RAGE表达显著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RT-PCR检测显示贝那普利组血管RAGE、NF-κB p65、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47phox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P<0.01)。结论:①高血压病中血管紧张素Ⅱ促使血管内皮细胞AGEs与RAGE结合增加及NF-κB活化,是加速血管老化及血管重塑因素之一;②贝那普利能通过抑制AGE和RAGE通路及NF-κB活化,改善高血压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那普利 高血压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衰老 血管重塑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连接素抗体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阎志慧 徐东 +2 位作者 刘凡英 彭忠民 吕晓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连接素抗体(TitinAb)水平与病情及胸腺异常的关系,以及其对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G患者(MG组)52例、非MG(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NMG组)18例、健康对照者(NC组)50名...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连接素抗体(TitinAb)水平与病情及胸腺异常的关系,以及其对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G患者(MG组)52例、非MG(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NMG组)18例、健康对照者(NC组)50名血清中TitinAb水平,并对其中10例进行胸腺手术的MG患者随访。结果MG组TitinAb阳性率为36.5%,NMG组和NC组均为阴性,MG组显著高于NC组和NMG组(均P<0.01);以MG伴胸腺瘤(MGT)组阳性率最高(83.3%),MG伴胸腺萎缩(MGA)次之(37.5%),胸腺正常的MG组为23.0%,MG伴胸腺增生组为阴性;TitinAb诊断MGT特异性高于胸腺CT(P<0.05)。TitinAb阳性MG患者抗体水平与肌无力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62,P<0.01);对10例不同胸腺病理类型的MG患者手术前后TitinAb测定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itinAb阳性多见于MGT和MGA者,诊断MGT的特异性高于CT;TitinAb对MG的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均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连接素抗体 胸腺瘤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鹿群 赵兴波 李建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服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的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以负压吸引流产术的绒毛与蜕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米非司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服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的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以负压吸引流产术的绒毛与蜕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米非司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服用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绒毛、蜕膜组织的VEGF分别由对照组的1.61±0.65分、1.61±0.77分,下降至0.83±0.58分、0.83±0.39分和0.80±0.63分、0.70±0.67分(P<0.05);其MVD值分别由10.70±2.24个、28.08±8.81个,下降至5.25±1.95个、18.58±4.83个和4.30±1.06个、17.80±4.29个(P<0.001、P<0.01)。服用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绒毛、蜕膜组织VEGF与MV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使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的VEGF与MVD值下降,这可能是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绒毛 蜕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多西他赛诱导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爱英 张庆柱 张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10μmol/L)体外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Bcap37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Bcap37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流式细胞仪检测Bcap37细胞周期。结果...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10μmol/L)体外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Bcap37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Bcap37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流式细胞仪检测Bcap37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特有的梯状图谱;实验组显示细胞核染成棕色的凋亡细胞,且AI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具有量效依赖性,P<0·001。实验组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G1、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西他赛(≤10μmol/L)诱导人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理学 乳腺肿瘤/病理学 紫杉酚/投药和剂量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樊娟 徐健 +2 位作者 徐功立 刘永泽 王春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测定方法及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C-CSFR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20例正常对照和49例急性白血病细胞G-CSFR的表达率;...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测定方法及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C-CSFR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20例正常对照和49例急性白血病细胞G-CSFR的表达率;结合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G-CSFR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急性白血病患者G-CSF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G-CSFR表达与年龄、性别、外周血象中Hb、WBC、PLT的数量及FAB各亚型无相关性(P>0.05),而与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s=-0.651,P<0.05)。结论:G-CSFR测定方法敏感、特异,G-CSFR在急性白血病中有低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应用L-精氨酸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文明 郭兰敏 +3 位作者 范全心 李德才 邹承伟 王春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评价L 精氨酸在体外循环中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  2 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n =10 )和用药组 (D组 ,n =10 ) ,均灌注冷晶体停搏液行心肌保护。D组于心肌恢复灌注 30分钟内给与L 精氨酸 2 0 0m... 目的 评价L 精氨酸在体外循环中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  2 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n =10 )和用药组 (D组 ,n =10 ) ,均灌注冷晶体停搏液行心肌保护。D组于心肌恢复灌注 30分钟内给与L 精氨酸 2 0 0mg/kg。测定病人术前、心肌缺血期和再灌注 2 4小时内各时点血浆中丙二醛 (MDA)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的浓度 ,并观察术后 2 4小时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心肌再灌注前 ,两组MDA和CK MB水平无差异。D组于再灌注 30分钟后各时点血浆MDA和CK MB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 ,特别是峰值降低明显 (P <0 0 1) ,且CK MB于再灌注后 2 4小时接近术前水平。D组病人术后循环状况也好于C组。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L 精氨酸可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体外循环 心肌再灌注损伤 防治
下载PDF
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玉华 盛燕 +4 位作者 陈子江 赵力新 王来诚 赵跃然 高芹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4-696,705,共4页
目的:探讨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为7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组)和66例正常者(对照组)的DNA进行测序,观察两组间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序列有无差异。结果:两... 目的:探讨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为7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组)和66例正常者(对照组)的DNA进行测序,观察两组间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序列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抵抗素基因在距第2外显子末端39bp位点上存在C和CT两种基因型,CT均表现为套峰,未发现由C向T的突变,内含子2其余碱基序列稳定不变。PCOS组C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为0.96(72/75),出现CT套峰的频率为0.04(3/75);对照组中C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为0.95(63/66),CT套峰出现频率为0.05(3/6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基因多态性位于距第2外显子末端39位点上,存在C和CT两种基因型;②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抵抗素 基因 内含子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细胞P-gp L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樊娟 张丽 +3 位作者 刘思管 王欣 王丽黎 马春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74-376,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率与临床症状及化疗缓解率的关系。方法:利用P-gp、LRP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15例正常对照和79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gp、LRP的表达率,分...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率与临床症状及化疗缓解率的关系。方法:利用P-gp、LRP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15例正常对照和79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gp、LRP的表达率,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P-gp、LRP的表达率均高于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P<0.01),复发/难治ALL组P-gp的表达率与复发/难治AM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RP的表达率较复发/难治AML组的表达率高(P<0.01)。复发/难治组P-gp、LRP的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的初治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P-gp、LRP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rs=0.0746,P>0.05)。急性白血病细胞P-gp+/LRP+组缓解率低于P-gp+/LRP-组、P-gp-/LRP+组(P<0.05),并明显低于P-gp-/LRP-组(P<0.01)。结论:复发/难治组P-gp、LRP的表达率高于初治组,而两者的表达率无相关性。P-gp、LRP表达阳性的患者缓解率低,且易出现髓外浸润。同时检测P-gp、LRP的表达较单独检测一种蛋白更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肺耐药蛋白 急性白血痛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