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李建斌
任玉荣
戚燕俐
贾树勇
|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3 |
4
|
|
2
|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刘文君
张帅
戚燕俐
任玉荣
|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4 |
0 |
|
3
|
地方大学本科专业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张帅
王莹
袁宁一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2 |
2
|
|
4
|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常州大学为例 |
王艳宾
罗钟琳
王世颖
王标兵
|
《广东化工》
CAS
|
2019 |
2
|
|
5
|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丁正平
李建斌
王莹
任玉荣
|
《造纸装备及材料》
|
2023 |
2
|
|
6
|
专业认证理念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
王艳宾
罗钟琳
王世颖
王标兵
|
《广东化工》
CAS
|
2019 |
4
|
|
7
|
基于OBE理念的生产实习产教融合改革探索——以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
江力
黄文艳
|
《科教导刊》
|
2023 |
2
|
|
8
|
“教、学、研”相结合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以常州大学材料专业为例 |
赵晓兵
游静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4 |
1
|
|
9
|
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录播课教学实践 |
曾芳磊
李宁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0 |
1
|
|
10
|
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培养材料科学创新人才 |
杨燕
刘春林
朱梦冰
陈智栋
李锦春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11
|
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
丁永红
俞强
朱梦冰
蒋必彪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2
|
美国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深度观察 |
朱科钤
ACHESON Douglas
袁惠新
刘善淑
丁建宁
袁宁一
|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3
|
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杨燕
陈智栋
刘春林
张洪文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4
|
|
1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探讨 |
张洪文
姜彦
俞强
李坚
|
《广东化工》
CAS
|
2014 |
4
|
|
15
|
《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涂浩
王建华
刘亚
吴长军
彭浩平
苏旭平
|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
2013 |
8
|
|
16
|
提高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工程问题教学法研究 |
杜庆柏
方必军
魏伟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3 |
2
|
|
17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
杨燕
陈智栋
刘春林
张洪文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6 |
10
|
|
18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三性”实验的构建与实践 |
刘亚
王建华
苏旭平
涂浩
吴长军
彭浩平
|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
2012 |
3
|
|
19
|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探索 |
杨燕
朱梦冰
俞强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3 |
2
|
|
20
|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常州大学为例 |
杨燕
陈智栋
刘春林
张洪文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