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与艺术的共存与边界:广东时代美术馆“有轨艺术”项目
1
作者 王莉莉 《公共艺术》 2019年第3期50-53,共4页
自2015年,广东时代美术馆开始与广州有轨电车合作,打造国内第一部'有轨艺术'专列,让当代艺术在城市中心公共交通中发生,让艺术渗入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美术馆邀请艺术家以城市日常生活为文本和灵感来源,创作场地限定的艺术作品... 自2015年,广东时代美术馆开始与广州有轨电车合作,打造国内第一部'有轨艺术'专列,让当代艺术在城市中心公共交通中发生,让艺术渗入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美术馆邀请艺术家以城市日常生活为文本和灵感来源,创作场地限定的艺术作品,让乘客体验互动有趣、戏剧多变、情感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四期'有轨艺术'项目的介绍,希望探讨轨道艺术的媒介发展与价值,可能性与可行性,艺术与轨道公共空间新的共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社区 有轨艺术 场地限定 在地性 公共艺术
原文传递
“建筑·记忆”主题沙龙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原 庞伟 +9 位作者 冯江 刘志伟 郑力鹏 何健翔 余志 邓启耀 刘珩 薛军 朱晔 赵趄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4期6-19,共14页
建筑对于人类,是记录过往历史坚固并宽宏的姿态。每一座城市,都留下这些记忆的痕迹。对于一座城市来讲,老建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承载着一代代在这里生活者的记忆,还是构建城市特色风格的"筋骨"。
关键词 建筑学院 建筑遗产 城市规模 历史建筑 媒介社会 历史城市 历史观念 库哈斯 文化特性 小资
下载PDF
在公众参与和社区行动中编织美术馆的公共性
3
作者 刘阳(文/图) 《公共艺术》 2022年第6期6-17,共12页
本文以广东时代美术馆公共项目部工作机制、策略和具体路径为例、探讨美术馆作为当代语境下的公共空间,如何通过当代艺术连接公众并调动其主体性参与共同生产,构建知识共享和经验对话的连接性场域,以及美术馆作为具有行动者网络意义和... 本文以广东时代美术馆公共项目部工作机制、策略和具体路径为例、探讨美术馆作为当代语境下的公共空间,如何通过当代艺术连接公众并调动其主体性参与共同生产,构建知识共享和经验对话的连接性场域,以及美术馆作为具有行动者网络意义和社会教育功能的行动主体,如何在所处的城市情境与社区生态中,认知和践行其社会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 艺术教育 公共教育 社区 社会实践 参与性
原文传递
格物致知:人之想象,物之生命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颖 《艺术与设计》 2020年第9期138-141,共4页
疫情以来一直处于闭馆状态的广东时代美术馆于8月初重启,首展是由谭悦策划的《格物致知,或一则关于喷泉、地砖、锡、银币、石头、贝壳、窗帘及人的故事》。"格物致知"源自儒家语境,主张探索万事万物之本源,作为展览主题,展厅... 疫情以来一直处于闭馆状态的广东时代美术馆于8月初重启,首展是由谭悦策划的《格物致知,或一则关于喷泉、地砖、锡、银币、石头、贝壳、窗帘及人的故事》。"格物致知"源自儒家语境,主张探索万事万物之本源,作为展览主题,展厅里不出所料充满各种庞杂的"物",以至于难以划分出现实生活与艺术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生活与艺术 展览主题 美术馆
原文传递
阳江街头的叱咤风云
5
作者 理耕 《艺术与设计》 2022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广东时代美术馆的新展“叱咤于街中”将我们带回上世纪90年代至千禧年初广东省沿海城市阳江的街头。这座非中心城市是当代艺术系统的“飞地”,那里发生的艺术实践能量非凡,既辐射至周边地区,又穿越到今天成为艺术组织的行动参考。彼时... 广东时代美术馆的新展“叱咤于街中”将我们带回上世纪90年代至千禧年初广东省沿海城市阳江的街头。这座非中心城市是当代艺术系统的“飞地”,那里发生的艺术实践能量非凡,既辐射至周边地区,又穿越到今天成为艺术组织的行动参考。彼时刚刚从经济制度层面确立下来的市场经济不再是枯燥的政策名词,它为日常生活带来活力和变化、混乱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沿海 阳江 千禧年 非中心城市 当代艺术 美术馆 市场经济 街头
原文传递
河流脉搏:一份似水的民族志
6
作者 哲洛 《艺术与设计》 2022年第8期130-133,共4页
8月,在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展厅里正回荡着某种陌生语言的朗读声。人们好奇地侧耳倾听着这些“苗文翻译局”制作的苗语录音作品。另一边,即兴声音表演《返景入声林》又创造出另一重声场,使飘扬的乐音会同语音在美术馆空间内交叠。河水流消... 8月,在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展厅里正回荡着某种陌生语言的朗读声。人们好奇地侧耳倾听着这些“苗文翻译局”制作的苗语录音作品。另一边,即兴声音表演《返景入声林》又创造出另一重声场,使飘扬的乐音会同语音在美术馆空间内交叠。河水流消的瀑之声隐藏于这幅文化地理的声景之后。由格布、张涵露两位策展人合作策划的展览“河流脉搏一一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将河流这个地理存在化作一个意象。它既是文明成长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也是语言和文化天然的边界。此处的河流特指四个发源自喜马拉雅山脉流向南方的水系:独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它们因跨越不同民族、国家而出现一河双名的情况。展览所呈现的艺术创作和人类学考察带领蜗居于大都市里的观众沿着四条河流一路向南,穿越高原峡谷、冲积平原及三角洲,体察这片土地上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瓦底江 喜马拉雅山脉 独龙江 侧耳倾听 萨尔温江 策展人 民族志 美术馆
原文传递
一张杂糅的歌单:语言、声景与认同
7
作者 哲洛 无(图) 《艺术与设计》 2022年第1期224-227,共4页
帝国的时代真的终结了吗?那些关于殖民的记忆仿佛来自很久以前,但纵览今天全球文化的样貌,旧帝国所主导建立的体系仍发挥着作用,它隐身于文化内、渗透至语言中。清醒的艺术创作者们不再毫不怀疑地接纳单一中心的观念,他们对既有文本不... 帝国的时代真的终结了吗?那些关于殖民的记忆仿佛来自很久以前,但纵览今天全球文化的样貌,旧帝国所主导建立的体系仍发挥着作用,它隐身于文化内、渗透至语言中。清醒的艺术创作者们不再毫不怀疑地接纳单一中心的观念,他们对既有文本不断重读、逆写,融合异质文化生产出充满对抗意味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文化 艺术创作者 帝国 语言
原文传递
大尾象:从“没空间”到“白盒子”——对话徐坦
8
作者 方立华 《艺术当代》 2016年第7期64-67,共4页
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2016.6.14-10.7广东时代美术馆作为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地呈现"大尾象"的文献展,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的"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使我们的目光再次转向了20世纪90年... 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2016.6.14-10.7广东时代美术馆作为一个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地呈现"大尾象"的文献展,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的"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使我们的目光再次转向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广州的实验性艺术实践,重新对大尾象工作组的创作及观念进行讨论。1991年至1996年是大尾象最为活跃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尾 艺术实践 文献展 装置艺术 中国当代社会 观看方式 当代艺术家 主导倾向 观念艺术 陈劭
原文传递
Guangzhou 如果这是一个人
9
作者 戴伟平 蒋志 《明日风尚》 2012年第6期192-192,共1页
夜晚的广州小酒馆内,一个青年坐在L形吧台前,人们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大大的木偶头套,近旁,另一位青年正在举起摄影机,对准他按下快门。事实上,他们是广州时代美术馆举办的"蒋志:如果这是一个人"展览的艺术教... 夜晚的广州小酒馆内,一个青年坐在L形吧台前,人们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大大的木偶头套,近旁,另一位青年正在举起摄影机,对准他按下快门。事实上,他们是广州时代美术馆举办的"蒋志:如果这是一个人"展览的艺术教育活动"我与木木"拍摄计划的参与者,这个活动的内容是将本次个展的主角,当代艺术家蒋志在系列摄影作品《木木》(1997—2006年)中所使用过的名叫"木木"的木偶道具借给观展公众,邀请他们参与创作与木木在一起的摄影作品,其中优秀作品将和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在美术馆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家 艺术教育活动 摄影作品 一个青年 GUANGZHOU 不知道 影像记录 蒋志 中国美术学
原文传递
为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提供栖身之地
10
作者 蔡影茜 Nikita +1 位作者 Yingqian Cai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11年第12期6-7,共2页
2011年似乎真的不是关于艺术的一年,相比于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重大自然和社会政治事件,艺术只是那个充满了人造物的龙卷风中心边上的某块还未被卷入的蛋糕.周遭危机四伏、风起云涌,它却还蹊跷地精致诱人并散发着香气。当然也有艺术... 2011年似乎真的不是关于艺术的一年,相比于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重大自然和社会政治事件,艺术只是那个充满了人造物的龙卷风中心边上的某块还未被卷入的蛋糕.周遭危机四伏、风起云涌,它却还蹊跷地精致诱人并散发着香气。当然也有艺术主动卷入、或无法不被卷入的某些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一个世界 想象 政治事件 艺术 大自然 龙卷风 人造物
原文传递
“谈话”何以成为展览?
11
作者 蒋涛 方立华 《艺术当代》 2017年第2期70-71,共2页
脉冲反应II——关于现实与现实主义的讨论2016.11.4—2016.12.18广东时代美术馆在讨论“脉冲反应”这个项目之前,我们想起德国艺术家博伊斯(Joseph Beuys)在1972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上的一件历时一百天的“作品”。
关键词 展览 谈话 卡塞尔文献展 脉冲反应 现实主义 美术馆 艺术家
原文传递
东南偏南:一个平面的延展
12
作者 Elizabeth Alexandra Emrich 《艺术界》 2016年第3期196-196,共1页
“东南偏南,一个平面的延展”作为标题,本身就意味着是去中心化的基本立场,这不是一场被边缘化的地方、群体的申诉或对中心的反扑,而是一次对“中心一边缘”二元对立的否定和偏移。在中国的东南地区讨论政治上的东南方和边缘,向来... “东南偏南,一个平面的延展”作为标题,本身就意味着是去中心化的基本立场,这不是一场被边缘化的地方、群体的申诉或对中心的反扑,而是一次对“中心一边缘”二元对立的否定和偏移。在中国的东南地区讨论政治上的东南方和边缘,向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话语策略,比如“向殖民说再见”为主题的广州三年展(200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中心化 基本立场 二元对立 中国东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