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血液科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学习方法与效果评估
1
作者 宋旭光 蒋孟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017-0020,共4页
探索并评估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在教学改革前后,分别对58名受试者进行实践考核成绩与教学效果的评估,包含课堂知识理解、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与影响操作能力四个方面的评估。结果 教改后,实践考核成绩显著提... 探索并评估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在教学改革前后,分别对58名受试者进行实践考核成绩与教学效果的评估,包含课堂知识理解、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与影响操作能力四个方面的评估。结果 教改后,实践考核成绩显著提高(91.54±4.23vs88.59±4.20,P=0.005);教学效果方面,课堂知识理解、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影响操作能力四项评分均显著提高,其中学习兴趣提高显著(13.07±1.82vs12.04±1.59,P=0.005)。结论 问题导向学习方法应用于血液科教学中,可以改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自主学习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教学改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习方法 血液科教学 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袁玖莲 钱韦韦 +3 位作者 胡亭钰 冯媛媛 赵娇 桑威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系统且科学地管理护理工作及评价其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模式为框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及专家论证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 目的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系统且科学地管理护理工作及评价其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模式为框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及专家论证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权重。结果两轮Delphi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1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2和0.901,Kendall's和谐系数为0.345和0.201。最终确立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54个三级指标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多种研究方法构建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能较为全面地衡量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为评价、改善其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恶性血液病 护理质量 Donabedian三维质量 DELPHI 专家函询
下载PDF
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馨 魏静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6期275-277,共3页
探究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04月~2023年03月在血液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按学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 探究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04月~2023年03月在血液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按学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考试成绩更优异,学生对教学模式感到满意。结论:C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血液科护理实习生学习有帮助,能改善学生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成绩,增加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 评判性思维 血液科
下载PDF
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模式提高血液科教学效果的分析
4
作者 孙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44-46,共3页
研究翻转课堂(FC)结合PBL教学模式提高血液科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1月-12月在本院血液科实习的60名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教学,研究组(30例)行FC联合PBL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病例... 研究翻转课堂(FC)结合PBL教学模式提高血液科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1月-12月在本院血液科实习的60名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教学,研究组(30例)行FC联合PBL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评分分别为(90.21±4.47)分、(87.73±4.52)分,与对照组的(86.94±5.32)分、(84.15±4.84)分相比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参与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技能掌握、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占比及教学总满意率分别为96.67%、93.33%、93.33%、90.00%、96.67%、100.00%,与对照组的73.33%、73.33%、70.00%、66.67%、70.00%、76.67%相比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教学后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评分分别为(34.89±2.74)分、(43.83±3.67)分、(21.77±2.50)分、(23.17±2.56)分,与对照组的(33.31±2.45)分、(40.21±3.95)分、(19.86±3.18)分、(21.09±2.81)分相比更低(P<0.05);研究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C联合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实习生考试成绩与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教学 翻转课堂 PBL教学模式
下载PDF
ADAR1介导的RNA编辑在血液肿瘤中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万星煜 郭焕平 +5 位作者 黄瑞昊 王筱淇 曾令宇 吴涛 夏琳 张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8,共9页
RNA编辑是发生于双链RNA(dsRNA)上的一类重要转录后反应,可通过碱基插入、缺失或替换的方式改变RNA的核苷酸序列从而丰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多样性。哺乳动物中最常见的RNA编辑是ADAR家族介导的腺嘌呤-次黄嘌呤编辑(A-to-I),其在碱... RNA编辑是发生于双链RNA(dsRNA)上的一类重要转录后反应,可通过碱基插入、缺失或替换的方式改变RNA的核苷酸序列从而丰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多样性。哺乳动物中最常见的RNA编辑是ADAR家族介导的腺嘌呤-次黄嘌呤编辑(A-to-I),其在碱基配对过程中被识别为鸟嘌呤。人类转录组中已报道了数百万个A-to-I编辑位点,而ADAR1是最主要的催化酶。在血液肿瘤中,ADAR1的失调将直接影响基因编码区、非编码区和miRNA前体的A-to-I编辑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分子事件改变,如蛋白质编码序列改变、内含子滞留、选择性剪接和miRNA生物发生受抑制。近年来研究发现,异常的RNA编辑导致分子调控网络的紊乱,促进细胞增殖、凋亡受阻和细胞耐药,是白血病干细胞(LSCs)生成和干性维持的重要因素。目前,以RNA编辑为靶点的新药(如rebecsinib)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良好疗效。有别于传统抗肿瘤药,表观遗传抗肿瘤药有望克服血液肿瘤的耐药、复发难题,为患者提供全新治疗选择。本综述总结了ADAR1介导的RNA编辑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其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RNA编辑 表观修饰
下载PDF
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及临床分析
6
作者 袁玖莲 王海洋 +3 位作者 刘灿侠 闫志凌 韩雪 冯媛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为CAR-T前体细胞采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应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收集CAR-T前体细胞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为CAR-T前体细胞采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应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收集CAR-T前体细胞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观察采集前后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计数及电解质Ca^(2+)、K^(+)、Na^(+)、Cl^(-)变化差异。记录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分析血液成分变化的原因。将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以及采集前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HCT与终产品单个核细胞(MNC)计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9例患者CAR-T前体细胞均采集成功,MNC计数均值为7.4×10^(9)/L(1.4×10^(9)/L~38.0×10^(9)/L),无重度单采不良事件发生。采集后淋巴细胞计数、RBC计数、Hb、HCT及PLT计数较采集前显著下降(P<0.05),WBC计数较采集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Cl^(-)浓度显著下降(P<0.05),Ca^(2+)、Na^(+)浓度较采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采集前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CT及体重与终产品MNC计数密切相关(P<0.05)。结论通过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CAR-T前体细胞安全可行。采集前保持较高的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CT及适当的体重可有效提高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血细胞计数 电解质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中文版FACT-Leu量表在成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
7
作者 贾秀芬 胡亭钰 +2 位作者 谢丽丽 何莉丽 刘玉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eukemia,FACT-Leu)在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分别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的2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对10名... 目的评价中文版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eukemia,FACT-Leu)在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分别通过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的2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对10名血液病相关护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探索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信度分析显示:除条目14与量表得分间r=0.009(P>0.05),其余各条目与总量表之间的r值为0.331~0.826(均P<0.01);各条目高分组(总分排序前27%)与低分组(总分排序后27%)CR值在11.221~31.250(P<0.05);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折半信度(Spearman-Brown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15、0.784和0.807。效度分析显示:2轮专家函询S-CVI分别为0.856、0.884;I-CVI分别为0.912、0.897;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826%;是否对性生活满意条目不属于任何维度,原本属于功能状况维度的7个条目出现了交叉载荷现象;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QLQ-C30量表总分间均呈正相关,量表总分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6(P<0.05);对比不同特征患者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工作状态、婚姻状态、有无补救助、自理能力、不同诊断、近1周有无感染和出血等分组患者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文版FACT-Leu量表在恶性血液病群体中使用信度较好,在效度检验中发现,功能状况维度与白血病特异性维度部分内容存在双载荷现象,可以考虑是否有必要将白血病特异性条目与其他条目融合,开发出针对血液病患者的条目凝练、简化版本的问卷,有待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Leu量表 生活质量 恶性血液病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微课联合C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祥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微课联合C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9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5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名。实验组采用微课联合CBL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多媒体... 目的分析微课联合C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9月—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5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名。实验组采用微课联合CBL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对比分析两组实习学员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在理论知识测试方面,实验组学生成绩(83.19±9.86)分和对照组(82.04±9.4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实践技能病例分析测试中,实验组学生成绩(85.54±8.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08±7.28)分(P<0.001)。实验组的教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联合CBL教学可有效提高血液内科实习学生总满意率与临床教学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极佳,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CBL教学法 血液内科 实习 教学 满意度 教育
下载PDF
迷你临床演习评估在血液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贾秀芬 谢英梅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习评估在血液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室进行轮转的106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5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带教。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习评估在血液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室进行轮转的106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5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带教。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的54名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迷你临床演习评估模式对其进行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护生对考核方法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操作成绩、护生对考核方法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习护生采用迷你临床演习评估模式进行带教,可提高其操作水平,改善护生的考核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生的认同感,增强其综合临床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护生 操作技能 满意度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0
作者 何莉丽 李艳辉 荣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7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8月本院收治的127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1月—4月本院收治的62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5月—8月...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8月本院收治的127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1月—4月本院收治的62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5月—8月本院收治的65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肛周感染发生率、治疗依从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肛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率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可有效提高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肛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方案 血液恶性肿瘤 肛周感染 治疗依从性 满意率
下载PDF
循证医学理念指导的恶性血液病临床实习带教分析
11
作者 潘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8期191-194,共4页
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兴起的循证医学理念在内科系统疾病实习带教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循证医学的实践注重将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它强调医疗决策应当基于目前最明确的科学研究证据,而不仅仅是依赖于传统... 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兴起的循证医学理念在内科系统疾病实习带教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循证医学的实践注重将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它强调医疗决策应当基于目前最明确的科学研究证据,而不仅仅是依赖于传统经验、个人意见或者专家意见。循证医学的实践旨在为病人提供最有利的诊疗和护理方式,医疗决策的制定基于可靠的研究证据,以达到给病人带来最为有益的治疗结局的目的。本文从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传统带教与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带教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探究恶性血液病实习带教的特点以及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的恶性血液病临床实习带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恶性血液病 临床实习 带教
下载PDF
EASIX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评估:一项淮海淋巴瘤协作组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大珊 邓玲 +7 位作者 葛洪峰 朱俊峰 王玲 史玉叶 张颢 沈子园 桑威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内皮活化和应激指数(EASIX)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22年3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诊断为DLBCL的580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MaxStat统计量确定EASIX... 目的探讨内皮活化和应激指数(EASIX)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22年3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诊断为DLBCL的580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MaxStat统计量确定EASIX的最佳截断值。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DLBCL患者生存结局的变量。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580例患者中男性294例(50.7%),中位年龄(60.32±13.36)岁,总体5年OS率为56.4%。基于MaxStat统计量计算出EASIX的最佳截断值为1.17。多因素分析显示EASIX、年龄、血红蛋白、中枢累及、Ann Arbor分期是DLBCL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EASIX可以对BCL-2-和BCL-2+组、BCL-6-和BCL-6+组、GCB和非GCB组、ECOG PS评分<2分和≥2分组、Ann ArborⅠ/Ⅱ期和Ⅲ/Ⅳ期、IPI评分LR/LIR和HIR/HR组以及NCCN-IPI评分LR/LIR和HIR/HR组的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结论高EASIX(>1.17)与初诊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且EASIX能对不同亚组的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EASIX 预后 初诊 多中心 回顾性
下载PDF
血红蛋白水平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玺丞 葛洪峰 +6 位作者 王玲 史玉叶 张颢 朱俊峰 单慧蓉 沈子园 桑威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GB)水平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22年7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总计84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确定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GB)水平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22年7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6家医疗中心总计84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确定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将2组患者进行1∶1最邻近匹配;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用于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15~91岁),男性患者占比50.8%,5年生存率为64.8%。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110 g/L,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HGB<110 g/L组和HGB≥110 g/L组)。经PSM分析后,2组间除了白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中枢受累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表达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此外,在BCL-2+组、BCL-6-组、CD5+组、非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Non-GCB)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 PS)评分<2组和国际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中高危组中,低血红蛋白水平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低血红蛋白水平是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血红蛋白 预后 多中心研究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CD70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王蒙 朱俊锋 +8 位作者 伍燕平 朱清 张平平 朱太岗 葛洪峰 周黎黎 李佳佳 桑威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 分析CD7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CD70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 分析CD7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CD70的表达情况,分析CD70表达在DLBC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116例DLBCL患者中CD70阳性表达率为80.17%,其表达与中期评估疗效、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6、Ki-67、Hans分型、原发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CD70阳性组与CD70阴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0阳性组患者预后更差。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期评估疗效、LDH、β2-MG、Ki-67、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及CD70表达影响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期评估疗效、Ki-67、Hans分型、CD70是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中期评估疗效、β2-MG、Ki-67、Hans分型和CD70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70在DLBCL中呈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对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惠卉 余浩源 李德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血小板计数加倍)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75例MDS患...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血小板计数加倍)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75例MDS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MDS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是否加倍分为血小板倍增组和血小板非倍增组,并进行组间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治疗反应及疗效。此外,还比较了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中的差异。结果:血小板倍增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ORR明显优于非倍增组(P=0.002),两组获血液学改善的病例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此外,血小板倍增组和非倍增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26和11个月(P=0.001)。血小板倍增组的总生存期(OS)、1及2年OS率也明显优于血小板非倍增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是MDS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3)。阿扎胞苷治疗MDS患者血小板数倍增的反应率与地西他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23.8%,P>0.05)。结论: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可作为MDS患者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反应率和较长OS的预测指标。此外,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血小板数倍增的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去甲基化药物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和EBV共激活患者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王之玮 刘琼 孙海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共激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allo-HSCT的22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MV、EBV感染进行分组,采...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共激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allo-HSCT的22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MV、EBV感染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MV、EBV共激活的危险因素。结果:allo-HSCT后发生CMV和EBV共激活患者(CMV^(+)+EBV^(+)组,即CMV及EBV合并感染)30例,CMV血症患者(CMV^(+)组)101例,EBV血症患者(EBV^(+)组)149例,CMV、EBV未激活患者(CMV-+EBV-组)28例。与其他组相比,CMV^(+)+EBV^(+)组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更高(53.3%vs 42.6%、36.9%、17.9%,P<0.001;36.7%vs 32.7%、22.8%、10.7%,P=0.042)。CMV^(+)+EBV^(+)组与CMV^(+)组、EBV^(+)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的发生率类似(3.3%vs 3.0%、3.4%,P=0.8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CMV^(+)持续时间、EBV^(+)持续时间是CMV和EBV共激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组相比,CMV^(+)+EBV^(+)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2年无病生存率较低(46.7%vs 74.9%、83.4%、71.4%,P<0.001;46.7%vs 70.9%、79.5%、69.9%,P=0.002),2年非复发死亡率较高(48.2%vs 22%、13.6%、18.7%,P<0.001)。结论:移植后CMV^(+)持续时间、EBV^(+)持续时间是CMV和EBV共激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CMV和EBV共激活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更低,非复发死亡率更高,临床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共同激活 预后
下载PDF
敲除ATG5、ATG7基因对RPMI-8226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影响
17
作者 姜晶晶 陈翀 +4 位作者 年丽 刘洋 马金 王聪月 李振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4-1449,共6页
目的:探讨ATG5、ATG7基因对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发生铁死亡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RPMI-8226细胞株中自噬关键基因ATG5和ATG7;Western blot法鉴定基因敲除细胞并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LC3B的表达变... 目的:探讨ATG5、ATG7基因对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发生铁死亡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RPMI-8226细胞株中自噬关键基因ATG5和ATG7;Western blot法鉴定基因敲除细胞并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LC3B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敲除细胞对RSL3敏感性的变化;检测基因敲除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和活性氧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RPMI-8226细胞中ATG5、ATG7基因被成功敲除。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RPMI-8226细胞存活率与不同浓度RSL3呈剂量依赖关系(r=-0.969);用10μmol/L的RSL3诱导对照组和基因敲除组细胞发生铁死亡,48 h后基因敲除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ATG5、ATG7基因敲除后细胞内Fe^(2+)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活性氧水平亦明显下降(均P<0.001)。结论:敲除ATG5、ATG7基因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发生铁死亡,LAP途径可能参与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ATG5 ATG7 LC3相关吞噬作用 活性氧
下载PDF
下调PAK1对MPLW515L突变的MPN细胞分化、凋亡及6133/MPL移植小鼠存活的影响
18
作者 张启岗 王淑瑾 +3 位作者 于翔茹 张丽伟 徐开林 付春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2-1478,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p21蛋白激活激酶1(PAK1)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密码子515突变(MPLW515L)的MPN细胞(6133/MPL)增殖、分化、凋亡及移植小鼠存活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转染技术干扰6133/MPL细胞中PAK1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 目的:探讨下调p21蛋白激活激酶1(PAK1)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密码子515突变(MPLW515L)的MPN细胞(6133/MPL)增殖、分化、凋亡及移植小鼠存活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转染技术干扰6133/MPL细胞中PAK1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下调PAK1对6133/MPL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计数法检测其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PAK1对6133/MPL细胞中多倍体DNA形成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D3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移植小鼠脾脏和骨髓的肿瘤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下调PAK1能显著抑制6133/MPL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敲低PAK1后,6133/MPL细胞中多倍体DNA含量从31.8%增加到57.5%和48.0%,凋亡比例约增至10.8%;下调PAK1能够减少6133/MPL移植小鼠脾脏和骨髓肿瘤细胞的浸润,从而延长其生存期。结论:下调PAK1能显著抑制6133/MPL细胞生长促进多倍体DNA的形成,诱导6133/MPL细胞凋亡,延长6133/MPL移植小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巨核细胞 p21蛋白激活激酶1 细胞凋亡 多倍化
下载PDF
IGF1-R抑制剂AEW541对伊马替尼杀伤SUP-B15细胞的增效作用
19
作者 王聪月 张雯雯 +4 位作者 年丽 曹旭 席静静 郭纹彤 陈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4-1710,共7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处理Ph^(+)ALL细胞株SUP-B15时是否出现细胞增殖受抑但不凋亡的耐受状态,探索IGF1-R抑制剂AEW541能否打破这种耐受状态以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伊马替尼或AEW541处理SUP-B15细胞,Deep Blue试剂测定细胞增殖,An...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处理Ph^(+)ALL细胞株SUP-B15时是否出现细胞增殖受抑但不凋亡的耐受状态,探索IGF1-R抑制剂AEW541能否打破这种耐受状态以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伊马替尼或AEW541处理SUP-B15细胞,Deep Blue试剂测定细胞增殖,Annexin V/7-AAD测定细胞凋亡;AEW541和伊马替尼联合处理SUP-B15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标志caspase-3和PARP1切割以及ABL下游信号STAT5、ERK1/2和AKT的磷酸化;STAT5和MEK-ERK1/2抑制剂进一步确认伊马替尼联合AEW541诱导SUP-B15细胞凋亡的关键机制。结果:伊马替尼单药处理能有效抑制SUP-B15细胞增殖,但没有显著增加SUP-B15细胞的凋亡率从而出现耐受状态;AEW541单药对SUP-B15细胞增殖与凋亡没有显著影响,但与伊马替尼合用时能显著增加SUP-B15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和PARP1的切割;AEW541与伊马替尼联合处理SUP-B15较伊马替尼单药STAT5和ERK1/2磷酸化水平更低而对AKT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STAT5抑制剂AC-4-130而非MEK-ERK1/2抑制剂曲美替尼能诱导SUP-B15细胞凋亡。结论:SUP-B15细胞株可对伊马替尼呈现药物耐受,IGF1-R抑制剂AEW541可进一步降低STAT5的活化,继而增强伊马替尼对SUP-B15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这为打破耐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耐受 细胞凋亡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AEW541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CRS的发热特征和生物标志物变化
20
作者 华田 王娇娇 +5 位作者 计胜伟 刘佳颖 陈子涵 邵灵燕 程海 曹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4-1751,共8页
目的: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热特征和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关系,以便更好地预测、治疗CRS。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 目的: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患者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热特征和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关系,以便更好地预测、治疗CRS。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CAR-T治疗的104例R/R MM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热特征和血清生物标志物与CRS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04例接受CAR-T治疗的R/R MM患者中,有8例(7.7%)未观察到CRS发生,96例(92.3%)发生CRS。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的患者发生CRS的风险较高(P=0.040),而既往接受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发生CRS的风险较低(P=0.004)。1-2级和3-5级CRS患者之间发热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6)。采用不同处理方案的患者发热最高温度有差异(P=0.001)。发生CRS患者总蛋白的下降程度较未发生CRS的患者明显(P=0.002)。CAR-T输注一个月内,3-5级CRS患者白蛋白恢复程度较0-2级CRS患者低(P=0.037)。相较于1-2级CRS患者,3-5级CRS患者在CAR-T细胞输注后观察到明显的心率升高(P=0.013),同时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铁蛋白(SF)也有明显的升高(P=0.007,P<0.001,P=0.003)。结论: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发生严重CRS的危险因素。较长的发热持续时间是严重CRS的临床特征。CRP能更好地反映CRS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发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