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路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艾民 乔玉花 颜昌福 《医学教育管理》 2018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72名,根据随机化原则被分为试验组38名(接受基于临床路...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72名,根据随机化原则被分为试验组38名(接受基于临床路径的问题导向教学)和对照组34名(接受传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两组学员在心内科培训时间2个月,培训结束后通过分析客观和主观考核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员在基础理论知识[(46.3±3.1)分比(41.7±2.9)分]、病例分析[(47.7±2.1)分比(40.2±3.4)分]和技能操作[(46.8±2.7)分比(39.6±4.9)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学员在激发学习兴趣(81.6%比8.8%)、提高独立思考能力(92.1%比2.9%)、提高学习能力(89.5%比5.9%)、提高病例分析能力(84.2%比8.8%)和提高临床操作技能(81.6%比8.8%)的认同感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路径 问题导向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心肌梗死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12
2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5-1196,共2页
近年来心肌梗死(M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心电图(ECG)检查被有效的应用于MI诊断,能够对MI部位做出正确的判断。冠脉造影(CAG)检查能够对患者冠脉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支数... 近年来心肌梗死(M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心电图(ECG)检查被有效的应用于MI诊断,能够对MI部位做出正确的判断。冠脉造影(CAG)检查能够对患者冠脉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支数做出准确的判断,随着CAG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浙认识到MI患者ECG改变与冠脉病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血管病变 并发休克 心源性猝死 冠脉血管 冠脉造影 多支病变 冠脉病变程度 单支病变 三支病变 下壁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809-4810,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程度对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可疑冠心病(CHD)的门诊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为CACS≤100分组(n=112)及CACS>100分组(n=75),对于入...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程度对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可疑冠心病(CHD)的门诊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为CACS≤100分组(n=112)及CACS>100分组(n=75),对于入选患者进行随访(12~24个月),记录MACE的发生情况(死亡、心肌梗死、冠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支架植入术)。结果 CACS>100分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发病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CACS≤100分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63,P<0.01)、糖尿病(OR=1.921,P<0.01)及LDL-C升高(OR=1.471,P<0.01)是CAC的危险因素;MACE发病率CACS>100分组患者(6.7%)明显高于CACS≤100分组患者(1.8%,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及LDL-C水平升高是CAC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钙化程度与MACE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主要心血管事件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缺血分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颜昌福 艾民 +1 位作者 夏福纯 贺剑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初始心电图(ECG)缺血分级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6个月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术治疗STEMI患者221例,根据...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初始心电图(ECG)缺血分级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6个月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术治疗STEMI患者221例,根据ECG缺血分级患者被分为2级缺血组(A组,98例)和3级缺血组(B组,123例),分析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左主干病变B组(8例、6. 5%)高于A组(3例、3.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病率B组(13例,10. 6%)高于A组(4例,4. 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STEMI患者初始ECG缺血3级可作为接受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电图缺血分级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应用银杏酮酯滴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就诊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73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31例常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142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 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应用银杏酮酯滴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就诊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73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31例常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142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银杏酮酯滴丸.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为(86.3±21.3)分,心绞痛发作情况为(84.6±20.3)分,躯体活动受限为(81.3±18.6)分,治疗满意度为(70.1±15.4)分,高于对照组的(74.3±19.4)分、(75.3±18.4)分、(71.6±16.3)分和(64.6±14.7)分(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为(3.36±0.29)mmol/L,甘油三酯为(1.16±0.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18±0.49)mmol/L,低于对照组的(4.11±0.32)mmol/L、(1.54±0.18)mmol/L和(2.49±0.31)mmol/L (P<0.05).两组患者LVEF值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术后常规口服银杏酮酯滴丸可缓解术后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银杏酮酯滴丸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夏福纯 贺剑 李春慧 江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43-45,77,共4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248例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121例(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与对照组127例(给予其他降压药物)。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后基本用药,分析患者术后1、6、12个月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与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血Hcy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4±5.34)μmol/L vs.(18.12±7.31)μmol/L,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vs.7.3%,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血Hcy浓度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87)μmol/L vs.(17.68±6.97)μmol/L,P<0.01];术后12个月治疗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vs.12.9%,P<0.01)。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降低H型高血压冠心病PCI治疗后MA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损伤电流、起搏参数和电极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2 位作者 贺剑 夏福纯 江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415-3417,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损伤电流(COI)、起搏阈值、R波感知阈值、电极阻抗和被植入电极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主动电极RVS起搏患者82例,术中或术后根据电极是否发生脱位分为A组(无脱位组)76例和B组(脱位组)6例,分别测... 目的探讨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损伤电流(COI)、起搏阈值、R波感知阈值、电极阻抗和被植入电极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主动电极RVS起搏患者82例,术中或术后根据电极是否发生脱位分为A组(无脱位组)76例和B组(脱位组)6例,分别测试电极固定即刻损伤电流(COI0 min)和10 min后损伤电流(COI10 min),测试电极固定术后10 min和3个月后起搏阈值、R波感知阈值和电极阻抗。结果术中A组COI0 min、COI10 min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电极固定10 min后测试A组起搏阈值低于B组,A组R波感知阈值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主动电极RVS起搏植入术中损伤电流大、起搏阈值低、R波感知阈值高提示主动电极固定的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主动电极 损伤电流 起搏参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379-1381,共3页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CHD患者96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前检测MAU水平,对比分析术前MAU水平与术后CAG结果。结果 1CHD患者MA...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CHD患者96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前检测MAU水平,对比分析术前MAU水平与术后CAG结果。结果 1CHD患者MAU水平(46.91±9.31)mg/L明显高于非CHD患者(17.61±6.7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20mg/L的CHD患者为454例(80.6%)明显高于非CHD患者56例(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HD患者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MAU水平升高(P<0.05),MAU≥20mg/L的CHD患者中单支病变为130例(68.7%)、两支病变为110例(74.8%)、三支病变为215例(8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MAU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及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1 位作者 夏福纯 贺剑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及β2微球蛋白(B2M)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Gensini评分冠心病(CHD)患者被分为A组(305例、<20分),B组(203例、20~40分),C组(153例、>40分),经冠脉造影被排除CHD为对照组(244例),分析UA及B2M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及β2微球蛋白(B2M)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Gensini评分冠心病(CHD)患者被分为A组(305例、<20分),B组(203例、20~40分),C组(153例、>40分),经冠脉造影被排除CHD为对照组(244例),分析UA及B2M水平。结果 CHD组UA(353±41)μmol/L及B2M(2.41±0.73)mg/L水平高于对照组(271±38)μmol/L、(1.73±0.49mg/L)(P<0.05)。血清UA及B2M在A组(318±32)μmol/L、(2.12±0.41)mg/L、B组(341±37)μmol/L、(2.53±0.68)mg/L、C组(382±41)μmol/L、(3.13±1.1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UA及B2M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Β2微球蛋白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玉花 艾民 +2 位作者 颜昌福 夏福纯 贺剑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5月我科住院确诊ACS患者203例,PCI术前检测血清Lp-PLA2水平,根据Lp-PLA2检测中...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5月我科住院确诊ACS患者203例,PCI术前检测血清Lp-PLA2水平,根据Lp-PLA2检测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MACE发生情况。结果单支冠脉病变低水平组(35例、42.3%)高于高水平组(30例,27.3%),三支冠脉病变高水平组(43例,39.1%)高于低水平组(21例,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高水平组(76.49±25.67)高于低水平组(57.81±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高水平组(13例,11.8%)高于低水平组(4例,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p-PLA2水平对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心电图Ⅱ 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判定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颜昌福 艾民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II、III、a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判定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7例,包括心肌梗死(MI)患者305例,根据心电图定位分为前壁MI组患者204例及下壁MI组患者101例,分...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II、III、a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判定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7例,包括心肌梗死(MI)患者305例,根据心电图定位分为前壁MI组患者204例及下壁MI组患者101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体表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灵敏度为35.6%,特异度为83.0%,准确度为49.2%;前壁MI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灵敏度(22.4%)高于下壁MI患者(13.2%)(P〈0.01);下壁MI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特异度(98.0%)高于前壁MI患者(85.1%)(P〈0.01);在评价的准确度方面前壁(40.3%)与下壁MI患者(37.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I、III、aVF导联病理性Q波判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是前壁梗死高于下壁梗死,而特异度则是前壁梗死低于下壁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病理性Q波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105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21-422,共2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05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根据患者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两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三组患者入院后心电图资料。结果①一支冠脉血管病变303例,二支冠脉血管病变309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4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05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根据患者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两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三组患者入院后心电图资料。结果①一支冠脉血管病变303例,二支冠脉血管病变309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441例。②异常Q波351例(33%)、ST段异常747例(71%)、T波异常831例(79%)、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68例(16%)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6例(1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静息心电图
下载PDF
ALDH2基因野生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乙醛脱氢酶2活性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颜昌福 艾民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ALDH2野生型基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时ALDH2活性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ALDH2基因芯片法分析的335例患者,包括156例AMI和179例非冠心病患者,分析ALDH2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与AMI关系、ALDH2活性水平及... 目的探讨ALDH2野生型基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时ALDH2活性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ALDH2基因芯片法分析的335例患者,包括156例AMI和179例非冠心病患者,分析ALDH2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与AMI关系、ALDH2活性水平及其与心肌梗死面积关系。结果 ALDH2基因GG型(206例、61.5%)>GA型(115例、34.3%)>AA型(14例、4.2%)(P<0.05);AMI发病率AA型患者(64.3%)>GA型患者(57.4%)>GG型患者(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型患者ALDH2活性水平AMI组发病后12h(59.7±14.3 U/L)、24h(93.5±21.3)U/L、48h(51.4士14.7)U/L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20.6±4.8)U/L、(23.8±5.7)U/L、(23.2±5.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型患者AMI发病12h、24h、48h后检测ALDH2活性水平总和平均值,梗死面积>15%(189.3±32.5U/L)低于梗死面积≤15%患者(241.4±46.7U/L),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与12h、24h、48h时间点ALDH2活性水平总和呈负相关(r=-0.516,P<0.05)。结论 ALDH2野生型基因患者AMI发作时ALDH2活性水平呈动态变化,ALDH2活性水平越高心肌梗死面积越小,可作为分析病情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 基因多态性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对PCI术后相关心肌损伤及再发心绞痛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1 位作者 夏福纯 贺剑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对PCI术中心肌损伤及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冠心病行PCI术患者217例,随机被分为治疗组113例(常规西药治疗加服银杏酮酯滴丸)及对照组104例(常规西药治疗)。PCI术前、术后6h...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对PCI术中心肌损伤及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冠心病行PCI术患者217例,随机被分为治疗组113例(常规西药治疗加服银杏酮酯滴丸)及对照组104例(常规西药治疗)。PCI术前、术后6h、12h、24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术后随访再发心绞痛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PCI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K-MB及cTnI水平升高,且术后6h、12h、24h血清CK-MB及cTnI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绞痛再发率治疗组(20.4%)低于对照组(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组无再发心绞痛及MACE事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及术后常规服用银杏酮酯滴丸可减少术后心肌损伤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标志物 银杏酮酯滴丸 心绞痛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PCI治疗短期预后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卞文明 罗毅 +1 位作者 孙怡然 张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0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短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研究组87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给予PCI...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短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研究组87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治疗后7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随访1年,统计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加重、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随访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静脉溶栓治疗以及LVEDD、LVESD、LVEF水平均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PCI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短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功能 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围产期心肌病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437-440,共4页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指发生在孕妇分娩前或后,首发以心肌病变为基本特征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变。PPCM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血流动力学异常、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诊断需排除导致心力...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指发生在孕妇分娩前或后,首发以心肌病变为基本特征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变。PPCM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血流动力学异常、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诊断需排除导致心力衰竭的其他常见病因,如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病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有确诊价值。PPCM早期诊断和规范化心力衰竭治疗,心脏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PPCM患者病死率为5%~32%,临床预后与左心室大小及心功能的恢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心肌病 妊娠 心力衰竭 心脏扩大
下载PDF
攀枝花市某医院职工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颜昌福 艾民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某医院在岗职工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及发病特点,为控制高血压病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调查方法,于2013年3~4月选取攀枝花市某医院在岗职工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并统计结果.结果 调查人数1331...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某医院在岗职工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及发病特点,为控制高血压病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调查方法,于2013年3~4月选取攀枝花市某医院在岗职工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并统计结果.结果 调查人数1331人,患有高血压252人,患病率18.93%,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患病率为21.55%高于女性患病率17.59%(=131.19,P〈0.05);医务人员患病率20.38%高于非医务人员患病率13.41%(=130.37,P〈0.05);医务人员高血压知晓率81.39% 、治疗率87.43%、控制率79.08%,均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高血压知晓率62.16%、治疗率47.83%、控制率63.6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当做好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对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贺剑 夏福纯 周双陆 李翠萍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部位起搏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患者48例,按照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P)及右室流出道部起搏组(RVOT),观察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血浆BNP水平...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部位起搏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患者48例,按照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P)及右室流出道部起搏组(RVOT),观察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血浆BNP水平、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 RVAP组患者术后12个月血浆BNP水平(762±19)pg/m L明显高于术前(561±15)pg/m L(P<0.05),RVOT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术前(539±13)pg/m L与术后(612±17)pg/m 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VAP组患者心电图QRS时限最宽(P<0.05),RVOT组患者最窄(P<0.05);术后RVAP与RVOT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右心室流出道部位起搏,患者血浆BNP水平最低、起搏QRS时限最窄,可能是理想的右心室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 心尖部起搏 流出道起搏
下载PDF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参数变化随访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贺剑 夏福纯 李春慧 江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阈值、感知阈值及电极阻抗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61例,根据电极类型分为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26例与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35例,分别于术中及术后1周、...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阈值、感知阈值及电极阻抗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61例,根据电极类型分为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26例与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35例,分别于术中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起搏阈值、V波振幅及电极阻抗。结果术后被动电极起搏阈值增高,主动电极起搏阈值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电极阻抗均下降,且主动电极组明显低于被动电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起搏阈值低、电极阻抗小,且起搏参数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电极 被动电极 起搏参数
下载PDF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烨 杨福珍 +1 位作者 张世琼 李超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5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攀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蛇形分组法分为观察组(OBG组,n=100)与对照组(REG组,n=10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在此期间分别采用个体...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攀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蛇形分组法分为观察组(OBG组,n=100)与对照组(REG组,n=10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在此期间分别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OBG组患者与REG组患者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OBG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REG组患者,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REG组患者,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可改善其焦虑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个体化护理 SA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