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承红色基因 勇立时代潮头——对话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
1
作者 李嘉卓 双传学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6,共5页
“对话党报”第二期,我们走进《新华日报》。《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政治机关报。这份拥有83年历史的党报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不断传承红色基因,... “对话党报”第二期,我们走进《新华日报》。《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政治机关报。这份拥有83年历史的党报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不断传承红色基因,以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成为全国省级党报融合创新中的杰出代表。本期我们对话双传学社长,共同重温《新华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奋斗历史和光辉历程,探寻如何赓续党报红色基因再创辉煌的成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省级党报 抗日战争时期 融合创新 奋斗历史 成功之道 红色基因 改革创新精神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话语的突围:《新华日报》代论的话语实践及共意动员——基于1938-1947年52篇代论文本的框架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双传学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3,86,共8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华日报》代论作为“我们党的领导人发表党的主张的一种最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话语争夺场域中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突围,为凝聚抗战共识、提振抗战信心、壮大抗战力量作出了重大...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华日报》代论作为“我们党的领导人发表党的主张的一种最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话语争夺场域中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突围,为凝聚抗战共识、提振抗战信心、壮大抗战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种典型的话语实践,代论是报刊社论的一种特殊的变体形式,具有作者权威、主题重大、影响深远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话语框架。本文基于甘姆森的话语框架理论,分析1938-1947年《新华日报》的52篇代论文本,将其话语框架总结为斗争实践、道理劝服和信念鼓舞三类,并结合话语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透视其所体现的“苦难-斗争”(行为)“、理解-认同”(认知)“、共情-感召”(情感)三种动员路径,洞悉其在斗争解放、政治认同和情感凝聚三个维度的共意动员价值。通过对代论话语实践的框架分析,可以勾勒出意见性话语实现民众共意动员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填补或丰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代论 意识形态突围 话语框架 共意动员
下载PDF
全媒体语境下如何提升党报影响力——新华日报的办报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顾雷鸣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8-21,共4页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纸媒影响力式微的背景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纸媒影响力式微的背景下,党报如何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调整办报思路、彰显竞争优势、壮大主流舆论,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 新华日报 媒体融合 舆论引导 全媒体语境 文化传承 纸媒 主流舆论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读者的调查研究工作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宁 双传学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70,96,共14页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全面抗战时期,作为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任务即争夺“中间地带”的读者大众,以壮大抗日力量。但由于办报环境的复杂性,加之缺乏读者意识,早期《新华日报》并不受读者欢迎。为破解宣...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全面抗战时期,作为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任务即争夺“中间地带”的读者大众,以壮大抗日力量。但由于办报环境的复杂性,加之缺乏读者意识,早期《新华日报》并不受读者欢迎。为破解宣传困境,《新华日报》对读者需求展开调查研究。其间,新华报人灵活采用会议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调查结果,《新华日报》实施了改版,目的就是将更多的基层民众纳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网络中。在此基础上,《新华日报》的动员效果得以彰显,并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创造出新的实践形式,,“群众办报”由此成型。考察这一历史经过,可为新时代党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华日报》 读者视角 调查研究 群众路线
原文传递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话语叙事分析
5
作者 王林林 双传学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意识形态思想的特定语境承载着特定的话语叙事,特定的话语叙事又寄托着特定的话语意义。批判性话语、描述性话语、能动性话语反映了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叙事风格与运思逻辑,具有叙事表达的政治性、诉说立场的人民性、叙事载体的多样化、... 意识形态思想的特定语境承载着特定的话语叙事,特定的话语叙事又寄托着特定的话语意义。批判性话语、描述性话语、能动性话语反映了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叙事风格与运思逻辑,具有叙事表达的政治性、诉说立场的人民性、叙事载体的多样化、诉诸对象的大众化等特色,担负着思想引领、理论辩护、政治整合、精神激励的叙事功能。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话语叙事承接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原初理论,也启迪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走向:站稳话语立场,丰富话语载体,注入话语温度,留存话语张力,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影响力、感染力、包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意识形态 话语叙事 亲和力
下载PDF
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6
作者 双传学 《群众》 2024年第17期22-24,共3页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我们要深入领会“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我们要深入领会“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使之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准绳和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全面领导 六个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 守正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丰富内涵 准绳
下载PDF
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7
作者 双传学 《群众》 2024年第13期22-23,共2页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中央将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中央将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价值取向”,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深刻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利益 专家座谈会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共享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立足自身实际走改革发展之路——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改革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8
作者 许洪祥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共4页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根据省委的要求,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在集团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集团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一方面认真履行党报集团职责,努力搞好新闻报道,服务全省改革发展...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根据省委的要求,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在集团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集团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一方面认真履行党报集团职责,努力搞好新闻报道,服务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另一方面遵循现代传媒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文化体制改革 自身 统一领导 党报集团 新闻报道 传媒发展 宣传部
原文传递
立足自身 优化布局——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改革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洪祥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共4页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被列为全国改革试点单位和省重点文化产业集团。在搞好新闻报道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围绕主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和产业链,注重制度设计,规划健康有序的发展途径,加快了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改革 优化布局 自身 文化产业集团 试点单位 新闻报道 基础平台
原文传递
从“一个方面军”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战略高度——《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舆论斗争和现实启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双传学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6期5-16,共12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展开了艰苦卓绝而又功勋卓著的斗争实践,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为“党的一个方面军”。这张光荣的报纸凝聚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的革命报刊活...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展开了艰苦卓绝而又功勋卓著的斗争实践,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为“党的一个方面军”。这张光荣的报纸凝聚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的革命报刊活动家的力量和智慧,在关键历史时刻着眼全局和战略考量,着力彰显了我们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五个高度”,即卓越的政治高度、思想高度、文化高度、道德高度和精神高度,也因此被视为我国无产阶级办报事业臻于成熟的标志,在近现代报刊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入研究这份党报的办报实践和舆论斗争经验,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舆论斗争 新闻舆论工作 新闻史
原文传递
“胸怀天下”: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对外宣传 被引量:9
11
作者 双传学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1期96-104,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加强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深度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宣传,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 全面抗战时期,加强对外宣传是中国共产党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深度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宣传,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华日报》的对外宣传,注重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依托建构话语体系,以生动事实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以"借口说话"为策略拓展传播渠道,以内外协同为原则强化议程设置,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把握了外宣舆论话语权。《新华日报》不仅开创了革命战争年代对外宣传的崭新局面,而且集中展示了"胸怀天下"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也为当前的外宣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新华日报 对外宣传 话语权
原文传递
80年光辉历程,启示新时代如何新作为--写在《新华日报》创刊80周年之际
12
作者 周跃敏 《新闻战线》 2018年第2期6-9,共4页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经南京筹备、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迁至重庆。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1949年,党中央决定在已解放的南京重新出版《新华日报》。1952年成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2001年成立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光辉历程 创刊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省委机关报 何新 中国共产党 1949年
原文传递
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思与行 被引量:1
13
作者 双传学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87,共4页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变革,聚焦精品生产、改革内容供给,坚持科学统筹、推进媒体深融,注重跨界多元、调整经营结构,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管理效能,激发内生动能、用好人才资源,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不断迈出新步伐、呈现新...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变革,聚焦精品生产、改革内容供给,坚持科学统筹、推进媒体深融,注重跨界多元、调整经营结构,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管理效能,激发内生动能、用好人才资源,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不断迈出新步伐、呈现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精品生产 媒体融合 跨界融合 创新管理
下载PDF
锚定百年党报 加快深融发展
14
作者 双传学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20,共2页
近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传承发扬《新华日报》85年优良传统,秉持“守正、创新、融合、跨界、共享”工作理念,坚持稳进结合、稳中求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 近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传承发扬《新华日报》85年优良传统,秉持“守正、创新、融合、跨界、共享”工作理念,坚持稳进结合、稳中求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实事求是不掺水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新闻舆论工作 稳中求进 传承发扬 两个效益
下载PDF
深刻把握党的理论的人民性特质
15
作者 双传学 《群众》 2023年第11期18-2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党的理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彰显了党的理论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党的理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彰显了党的理论的人民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实践 党的理论 造福人民 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 特质
下载PDF
永远做人民的朋友——简论新闻宣传战线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跃敏 《群众》 2014年第7期27-28,共2页
65年前,党中央决定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时,周恩来同志亲笔题词,"在人民胜利后的南京出版《新华日报》,要永远做人民的朋友。""永远做人民的朋友",是周总理当年对新华报人的嘱托,也是当下新闻战线贯彻群众路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关键词 新闻战线 宣传事业 《新华日报》 新华报 周恩来同志 政治家办报 “形式主义” 内容传播 系列评论 原创新闻
下载PDF
组织变革、再造流程,激活报业发展的新动力
17
作者 许洪祥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19,共3页
经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协商,为加强五地新闻界和新闻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促进新闻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决定共同创办江浙沪港澳传媒论坛(简称"3+2传媒论坛"),... 经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协商,为加强五地新闻界和新闻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促进新闻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决定共同创办江浙沪港澳传媒论坛(简称"3+2传媒论坛"),定期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首届"3+2传媒论坛"于今年11月1日至3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传媒创新与发展。来自江浙沪港澳五地的新闻界代表围绕这个主题,交流传媒业在创新与发展方面的信息、成绩与经验,分析面对的挑战和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本刊在此发表首届"3+2传媒论坛"的9篇专题演讲稿,以飨读者。论坛的其余重要内容,将在下期择要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业发展 再造流程 变革 组织 激活 集团发展 报业集团
下载PDF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郝园园 双传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1,255,共7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指明了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依托路径和重要目标。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助于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构建治理共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指明了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依托路径和重要目标。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助于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构建治理共同体的逻辑机理看,须以权责共担夯实存续基础,以激励保障强化内在动力,以定位精准促进效能发挥,以组织机制保障持续发展。从构建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进路看,应强化人民本位的价值旨归,建设"一核多元"的宏观格局,完善共生共融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现代化 协同治理 治理机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魅力何在?--评《马克思主义魅力与信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梓彦 双传学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32,共2页
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必然触动人们的内心信仰,信仰一词已成为当今久盛不衰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是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必然触动人们的内心信仰,信仰一词已成为当今久盛不衰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是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价值合理性 历史巨变 历史成就 总书记 习近平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廉昌 双传学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3,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罕见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1949—1978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资源,以工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罕见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1949—1978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资源,以工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经济现代化;1978—2012年,以改革开放为主动力,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迅速推进经济现代化;自2012年以来,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并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推进经济现代化。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向我们深刻昭示了如下基本经验:第一,必须加强党对经济现代化的领导;第二,必须遵循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第三,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四,必须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经济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