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承杏 邹智荣 +3 位作者 李明 孙俊 李雪雁 范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师生角色互换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金德 范艳 +3 位作者 邹智荣 刘承杏 李明 黄素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0-421,共2页
传统教育是教师讲,学生听。从预定的目标出发,经过预定的过程,得出预定的结论,确定的轨道造成了学生思维的直线性。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是消极的、被动的,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学生受讲课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限制,而缺... 传统教育是教师讲,学生听。从预定的目标出发,经过预定的过程,得出预定的结论,确定的轨道造成了学生思维的直线性。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是消极的、被动的,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学生受讲课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限制,而缺乏生机和发展^[1]。教研室以改变教学方法为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实验教学 角色互换 学生思维 师生 教师能力 传统教育 教学环境 主体作用
下载PDF
解剖学第二课堂的开展与能力培养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金德 段艳萍 +3 位作者 沈邦昆 李雪涛 赵严 张露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4-735,共2页
关键词 第二课堂 能力培养 解剖学 科研创新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 动手操作能力 课外活动时间 学生动手能力
下载PDF
小趾展肌神经与神经源性跟痛症关系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成安 孙俊 +3 位作者 刘宗良 范炜 张东葵 陆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小趾展肌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小趾展肌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结果小趾展肌神经81.25%起源于足底外侧神经,起点5... 目的探讨小趾展肌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小趾展肌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结果小趾展肌神经81.25%起源于足底外侧神经,起点59.38%位于后上象限;起点与参考线的垂直深度,左侧(10.81±0.96)mm,右侧(10.24±1.10)mm;小趾展肌神经发出1~3支骨膜支到达跟骨结节内侧突的骨膜;小趾展肌神经与跟骨结节内侧突该的水平距离左侧(19.95±1.82)mm,右侧(20.89±2.48)mm。结论小趾展肌神经行经展肌和足底方肌内侧头之间,跟骨结节内侧突前可能被卡压,卡压或病变(特别是骨膜支)可能与足底腱膜炎发生有关;跟骨骨刺不一定会造成神经源性跟痛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趾展肌神经 神经源性跟痛症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颏下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眼窝缺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国萍 陈绍春 +3 位作者 武要洪 张楠 孙润梅 李晓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眼窝缺损的可行性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解剖20具甲醛溶液固定、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颈部标本及2具灌注亚甲蓝的新鲜头颈部标本,测量相关标志点之间的距离,观察面部相关血管之间的吻合情况,观察面神... 目的:探讨颏下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眼窝缺损的可行性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解剖20具甲醛溶液固定、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头颈部标本及2具灌注亚甲蓝的新鲜头颈部标本,测量相关标志点之间的距离,观察面部相关血管之间的吻合情况,观察面神经在面部的分布特点。结果:下眼睑(自睑缘正中算起)至口角平面及下颌骨与面动脉交点的距离分别为(68.80±5.70)mm和(103.70±8.20)mm,面动、静脉之间的距离为(9.60±2.73)mm;面动、静脉与面部相关血管之间有丰富吻合;面神经跨越面静脉处集中于口角及以上平面。结论:颏下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眼窝缺损具有可行性,皮瓣旋转点宜选择在下颌骨以上、口角以下平面,皮瓣蒂宽宜在(9.60±2.73)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 皮瓣 眼窝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颞骨岩尖部及其邻近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素群 李兴国 +1 位作者 傅希玥 王廷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 观测颅底外岩尖部的解剖结构 ,为颅脑外科、耳鼻喉科等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游标卡尺和厚度测量仪 ,观测 10 0侧成人颅骨标本 ,观察 6 3侧颞骨颈动脉管在岩尖部走行、位置及骨质结构特点。结果 岩尖部外面境界距... 目的 观测颅底外岩尖部的解剖结构 ,为颅脑外科、耳鼻喉科等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游标卡尺和厚度测量仪 ,观测 10 0侧成人颅骨标本 ,观察 6 3侧颞骨颈动脉管在岩尖部走行、位置及骨质结构特点。结果 岩尖部外面境界距离均数分别为 :内侧缘左 0 .6 8cm ,右 0 .73cm ;外侧缘左 1.46cm ,右 1.41cm ;前缘左 1.0 8cm ,右 2 .18cm ;后缘左 0 .6 8cm ,右 0 .73cm ;测量了颈动脉管在岩尖部骨质内的有关数据 ;观察了岩尖部骨质结构特征并按气化程度进行分型。结论 颈动脉管在岩尖部走行位置偏前靠上 ,上壁最薄 ,下壁厚度变异大 ;岩尖部骨质以硬化型居多 ,占 4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尖部 应用解剖学 颅底 颈动脉管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提高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金德 邹智荣 +2 位作者 范艳 刘宗良 边立功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314-315,共2页
X线、CT、超声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当程度地依赖于医学影像诊断。综合国内现状,不少临床医师的影像诊断水平滞后于突飞猛进的影像技术,原因就在于多数医师影像解剖学基础太差,甚至没有系统学习过断面... X线、CT、超声和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当程度地依赖于医学影像诊断。综合国内现状,不少临床医师的影像诊断水平滞后于突飞猛进的影像技术,原因就在于多数医师影像解剖学基础太差,甚至没有系统学习过断面解剖学或影像解剖学这些课程。临床工作的现状呼唤着解剖学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影像诊断技术向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广大解剖学教师提出了挑战[1]。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做好课程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技巧、课后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切实提高断层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解剖学 教学效果 影像诊断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 临床医师 课程设计 解剖学基础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三段式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雪雁 李跃敏 +6 位作者 孙俊 邹智荣 王金德 范艳 刘承杏 陈绍春 李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5-296,共2页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探讨 医学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模式 解剖学课程 学时安排 授课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解剖学实习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绍春 郭家智 +1 位作者 李兴国 傅希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肾筋膜及肾周间隙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小平 李兴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肾筋膜 肾周间隙 解剖学 肾疾病
下载PDF
局部解剖学解剖操作课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巴迎春 王金德 +2 位作者 李仲铭 郭家智 陈英杰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390-393,共4页
局部解剖学是综合阐述人体各个局部结构、器官特点及其毗邻关系的学科。医学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在其中占有较重比例,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局部... 局部解剖学是综合阐述人体各个局部结构、器官特点及其毗邻关系的学科。医学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在其中占有较重比例,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局部解剖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实地解剖操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昆医解剖学教研室,很早以前就开设了局部解剖学的解剖操作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解剖操作 教学实践 解剖学教研室 局部结构 毗邻关系 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
下载PDF
面神经锥体段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兴国 王爱莲 +1 位作者 余发昌 员彭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4期201-203,251-252,共5页
在80侧成人颞骨干标本上,对面神经锥体段的埋藏位置及深度,面神经与面神经隐窝、鼓室窦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异类型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提出了耳科后鼓室进手术路中对面神经锥体段的予测方法。经90例手术验证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面神经管 锥隆起 面神经隐窝 鼓室窦
下载PDF
劈胸骨柄同时锁骨离断T_2、T_3前入路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洪 刘宗良 +2 位作者 闵捷 贺云 李兴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索安全显露和处理T2、T3椎体的理想前入路方式。方法对30例(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采用劈胸骨柄同时锁骨部分切断术模拟脊柱T2、T3椎体前入路手术。在该入路中,寻找不同的间隙,暴露可能的椎体节段。结... 目的探索安全显露和处理T2、T3椎体的理想前入路方式。方法对30例(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采用劈胸骨柄同时锁骨部分切断术模拟脊柱T2、T3椎体前入路手术。在该入路中,寻找不同的间隙,暴露可能的椎体节段。结果将左颈动脉鞘(左颈总动脉、左颈内静脉、左迷走神经及其颈心支)、左锁骨下动脉、胸导管、颈交感干及左纵隔胸膜一起向外侧牵拉,向内侧牵拉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及其分支,向下牵拉左头臂静脉的方式,30例标本均能清楚的显露T1上缘至T3下缘,部分(6例)可达T4中部。结论劈胸骨柄和锁骨部分切断入路中,可找到一种显露和处理T2、T3椎体的安全间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模块式教学改革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步亮 边立功 +2 位作者 邹智荣 陆地 李跃敏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年第4期72-73,共2页
现在医学院校的课程越来越多,传统课程的课时越来越少。如何对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不同课程知识进行有机高效的教学成为日益凸显的教学难题。为此本文以模块式教学改革为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 模块式教学 解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鼓峡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爱莲 浦恩浩 李云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3-195,250,共3页
观察了30侧成人位听器湿标本的上鼓室粘膜皱襞、鼓室隔及鼓峡.对上鼓室粘膜皱襞的形态特征、辨认依据及鼓峡的位置、边界和径线作了详细的描述。对鼓峡阻塞的手术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鼓峡 鼓室隔 粘膜皱襞 鼓峡阻塞
下载PDF
豆纹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管勇 吕少平 +2 位作者 李朗 孙俊 余发昌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 :了解豆纹动脉的来源与分布。方法 :显微解剖结合厚片迭加观测 4 0侧人类大脑半球。结果 :4 0侧大脑半球共有豆纹动脉 2 60条 ,平均每侧半球 6.50± 3.31条 ,区分为近侧、中间和远侧三群。它们分别起自大脑中动脉根部、主干或... 目的 :了解豆纹动脉的来源与分布。方法 :显微解剖结合厚片迭加观测 4 0侧人类大脑半球。结果 :4 0侧大脑半球共有豆纹动脉 2 60条 ,平均每侧半球 6.50± 3.31条 ,区分为近侧、中间和远侧三群。它们分别起自大脑中动脉根部、主干或其皮质支。分布于外囊、内囊和基底核的不同部位 ,但彼此有重叠。依其在前穿支的穿入部位 ,又可分为内侧、外侧和中间三组。结论 :豆纹动脉恒定地参与尾核头背外侧部的血供 ,而且从其起源、穿入部位和分布来看 ,传统的内侧群应分为近侧群和中间群 :前者参与内侧组血管并分布于苍白球和内囊膝 ;后者参与外侧组血管并分布于壳的前极、内囊前肢及尾核头背外侧部。由于豆纹动脉的发出部位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纹动脉 基底核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艳 王金德 +3 位作者 巴迎春 刘承杏 陈绍春 郭家智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B06期311-313,共3页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重要性早就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我国同世界其它国家的联系越发紧密.为了与世界接轨,加强彼此的科技交流,培养出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化医务人才,推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包括专...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重要性早就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我国同世界其它国家的联系越发紧密.为了与世界接轨,加强彼此的科技交流,培养出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化医务人才,推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包括专业英语)水平,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实际分析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真规划,大胆尝试,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是提高双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双语教学 必要性 可行性
下载PDF
应用普遍联系的规律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步亮 郭珍贵 +1 位作者 李明 孙俊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6年第3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普遍联系 规律 人体解剖学 教学 哲学
下载PDF
下腹直肌皮瓣的制备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19
作者 王卫红 邹智荣 +3 位作者 刘宗良 牟象鑫 李国民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腹直肌的关系,为临床使用下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人成人标本,模拟手术方法制备下腹直肌皮瓣,同时对腹直肌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并摄像,... 目的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腹直肌的关系,为临床使用下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人成人标本,模拟手术方法制备下腹直肌皮瓣,同时对腹直肌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并摄像,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结果腹壁下动脉的起始外径为(2.58±0.60)mm,主干长度为(85.87±14.90)mm,穿支血管向脐周方向集中。结论腹壁下动脉走行恒定,起始外径较粗,下腹直肌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均较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下腹直肌肌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解剖
下载PDF
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20
作者 廖进民 彭华山 王爱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在100侧干颞骨标本和20侧湿标本上观测了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形态及邻近结构。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前后径、上下径及深度在干标本分别为1.9,2.0,1.7mm;在湿标本分别为3.1,1.8,1.6mm。岬小桥是一个关键性结构,其形态分桥状、二分桥状、硬状及板... 在100侧干颞骨标本和20侧湿标本上观测了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形态及邻近结构。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前后径、上下径及深度在干标本分别为1.9,2.0,1.7mm;在湿标本分别为3.1,1.8,1.6mm。岬小桥是一个关键性结构,其形态分桥状、二分桥状、硬状及板状,能预测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延伸及分型。构成该隐窝后上界的面神经管凸有42.5%有裂隙,且多近隐窝的上方。这些资料为后鼓室病灶清除术和镫骨手术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鼓室 卵圆窗 龛后隐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