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算法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房室间期(AV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类适应证患者35例,其中左束支起搏(LBBP)组20例和标准双室起搏(BVP)组15例,LBBP组...目的 探讨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算法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房室间期(AV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类适应证患者35例,其中左束支起搏(LBBP)组20例和标准双室起搏(BVP)组15例,LBBP组中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t-LBBB亚组)11例,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f-LBBB亚组)9例,所有患者植入带有RAAVD功能的双腔或三腔起搏器。入组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心电图QRS波时限、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功能及同步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BVP组比较,LBBP组患者术后QRS波时限更窄[(121.70±10.99)ms vs (134.73±10.78)ms,P<0.05],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缩短[(59.45±11.51)ms vs (70.06±12.83)ms,P<0.05],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增加[(22.05±2.26)cm vs (20.45±2.11)cm,P<0.05],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LBBB亚组与f-LBBB亚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RAAVD算法优化LBBP的AVI治疗CHF更符合生理性,其疗效不劣于BVP。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算法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房室间期(AV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类适应证患者35例,其中左束支起搏(LBBP)组20例和标准双室起搏(BVP)组15例,LBBP组中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t-LBBB亚组)11例,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f-LBBB亚组)9例,所有患者植入带有RAAVD功能的双腔或三腔起搏器。入组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心电图QRS波时限、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功能及同步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BVP组比较,LBBP组患者术后QRS波时限更窄[(121.70±10.99)ms vs (134.73±10.78)ms,P<0.05],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缩短[(59.45±11.51)ms vs (70.06±12.83)ms,P<0.05],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增加[(22.05±2.26)cm vs (20.45±2.11)cm,P<0.05],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LBBB亚组与f-LBBB亚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RAAVD算法优化LBBP的AVI治疗CHF更符合生理性,其疗效不劣于B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