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左心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璐露 蒲里津 +3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郭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跟踪生理性的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双心室收缩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 目的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跟踪生理性的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双心室收缩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采用单左心室起搏RAAVD模式)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采用标准双心室起搏模式),各34例。测定两组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室瓣反流面积(MRA)、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E-A峰间距(E/A P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以及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结果所有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无血气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7.3±9.6)个月,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在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死亡,标准双心室起搏组在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死亡。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术后LVEF、LVEDD、E/A Pd、Ts-SD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术后MRA、IVMD低于标准双心室起搏组,AVVTI高于标准双心室起搏组(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术后LVEF、AVVTI均高于术前,术后LVEDD、MRA、Ts-SD12均低于术前(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术后IVMD低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了安全、可行的生理性起搏,使得双心室收缩再同步,改善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不劣于标准双心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疗法 血流动力学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单左心室起搏
下载PDF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华炜 王路乔 孟照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995-3000,共6页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体内外研究表明,从药用昆虫美洲大蠊中提取的心脉隆注射液含有结合氨基酸和复合核苷碱基等多种成分,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调脂、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增...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体内外研究表明,从药用昆虫美洲大蠊中提取的心脉隆注射液含有结合氨基酸和复合核苷碱基等多种成分,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调脂、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增强心肌收缩、抑制心室重构、减轻心肌缺氧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抗心律失常、促进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等多种作用机制;临床在治疗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脓毒症心肌损伤、心肾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方面都有相应研究。本文就以上方面对心脉隆注射液防治心血管疾病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脉隆注射液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璐露 蒲里津 +6 位作者 赵玲 华宝桐 王钰 李淑敏 刘苓 杨军 郭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功能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效果。方法:入选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各3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术后QR... 目的:本研究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功能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效果。方法:入选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各3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术后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面积(MRA)、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EA峰间距(E/A P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差异,并计算单左心室起搏组5个心率段V_1导联S/R比值的标准差(R_(S/R)-SD5)以评估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功能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的准确性。结果:术后单左心室起搏组AVVTI(21.84±2.25)cm较标准双心室起搏组(20.45±2.12)cm增大(P<0.05);单左心室起搏组QRS时限(137±11)ms、IVMD(64.27±12.29)ms、MRA(3.09±1.12)cm^2较标准双心室起搏组(144±11)ms、(71.39±13.64)ms及(3.73±1.19)cm^2减小(P均<0.05);单左心室起搏组R_(S/R)-SD5为4.23±1.89与心功能改善(ΔLVEF,即术后最近一次随访与术前LVEF值之差)负相关(r=-0.394,P=0.031)。结论: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可实现CRT,比双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效果与标准双心室起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基于双腔起搏器右心房-左心室间期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蒲里津 赵璐露 +5 位作者 何忠荣 王钰 华宝桐 代荣俗 丁旭萌 赵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系统基于右心房-左心室间期(RAS-LVS)自动优化单左心室起搏房室间期(AVI)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算法。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CRTⅠA类适应证并植入双腔起...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系统基于右心房-左心室间期(RAS-LVS)自动优化单左心室起搏房室间期(AVI)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算法。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CRTⅠA类适应证并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11例,延长AVI后测定RAS-LVS,基于该间期在超声心动图下优化单左心室起搏的AVI,比较术前及术后间期优化后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主肺动脉射血前时间差(IVM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QRS时限的差异。计算单左心室起搏优化的AVI与RA-LV间期比值(左心室优先系数ε)。结果与术前比较,AVVTI[(22.84±2.15)cm对(16.43±2.31)cm,P<0.05]、LVEF(37.2%±3.88%对27.61%±4.20%,P<0.05)、TS-SD12[(93.92±24.59)ms对(122.06±22.23)ms,P<0.05]、IVMD[(65.27±11.29)ms对(82.64±14.74)ms,P<0.05]、MRA[(3.10±1.12)cm^2对(4.28±1.25)cm^2,P<0.05]、QRS时限[(135±11)ms对(187±21)ms,P<0.05]均明显改善,RAS-LVS为(300±41)ms,优化的AVI为(151±18)ms,ε为0.55±0.09。结论双腔起搏器基于RAS-LVS优化AVI可实现CRT,最佳AVI为RAS-LVS的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原文传递
心脉隆对离体人脐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华炜 万雯 +5 位作者 李龙君 顾亚娟 杨理宏 杨来 王凯 孟照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脉隆对离体人脐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运用离体血管张力测定实验方法,累积加入不同浓度的心脉隆,观察其对静息人脐动脉的张力影响;加入60 mmol·L-1 KCl、1μmol·L-1苯肾上腺素(PE)使血管收缩、... 目的:探讨心脉隆对离体人脐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运用离体血管张力测定实验方法,累积加入不同浓度的心脉隆,观察其对静息人脐动脉的张力影响;加入60 mmol·L-1 KCl、1μmol·L-1苯肾上腺素(PE)使血管收缩、张力平稳后,观察不同浓度心脉隆对预收缩的人脐动脉张力的影响;同时观察细胞外Ca2+浓度、L-型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VEP)对心脉隆血管效应的影响。结果:心脉隆能浓度依赖性收缩静息状态下内皮完整的离体人脐动脉,对KCl、PE预收缩的离体人脐动脉有进一步增加张力的作用,在无钙灌流液中诱发的血管收缩效应明显减弱,随着细胞外Ca2+浓度增加其致血管收缩张力增加,维拉帕米能显著抑制心脉隆对人脐动脉的收缩反应。结论:心脉隆可促进细胞外Ca2+内流和细胞内Ca2+释放,从而具有浓度依赖性地收缩离体人脐动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隆 人脐动脉 血管收缩 钙离子
原文传递
应用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双室收缩再同步超应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赵璐露 蒲里津 +3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郭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1-503,共3页
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通过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运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功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QRS波时限由术前170 ms变窄为术后118 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由术前78 mm缩小... 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通过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运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功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QRS波时限由术前170 ms变窄为术后118 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由术前78 mm缩小为术后4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术前32%升高为术后48%,心胸比由术前0.64减小为术后0.55,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Ⅲ级降低为术后Ⅰ级,左房室瓣反流面积(MRA)由术前14.0 cm^2减少为术后1.8 cm^2,左心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由术前150 ms减少为术后77 ms,主、肺动脉射血时间差(IVMD)由术前47 ms改善为术后33 ms,达到超应答标准。同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双腔起搏器通过RAAV实现双室收缩再同步的认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疗法 双腔起搏器 生理性起搏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下载PDF
单左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双心室再同步 被引量:5
7
作者 蒲里津 赵璐露 +5 位作者 郭涛 王钰 李淑敏 华宝桐 杨军 赵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单左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算法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AVD)实现双心室再同步的可行性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Ⅰ类适应证并植入带RAAV功能的三腔或双腔起搏器的CHF... 目的探讨单左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算法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AVD)实现双心室再同步的可行性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Ⅰ类适应证并植入带RAAV功能的三腔或双腔起搏器的CHF患者64例,其中RAAV单左室起搏(LUVP)组(单左室组)32例,以标准双室起搏(BVP)组(标准双室组)32例为对照组。两组给予标准心脏超声优化,比较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主肺动脉射血前时间差(IVMD)、二尖瓣返流面积(MRA)、EA峰间距(E/A pd)、QRS波时限、年平均治疗费用、NYHA分级、6min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结果与标准双室组比较,单左室组电池寿命更长[(7.8±0.3)年vs(4.5±0.2)年,P<0.001],QRS波时限短[(136±10)ms vs(142±11)ms,P<0.05],优化耗时较短[(20±4)min vs(52±8)min,P<0.001],MRA更少[(3.1±1.1)cm^2 vs(3.7±1.2)cm2,P<0.05],IVMD缩短[(64.2±12.8)ms vs(72.3±13.6)ms,P<0.05],年均治疗费用低[(1.3±0.1)万元vs(2.2±0.2)万元,P<0.001];AVI增加[(21.8±2.3)cm vs(20.6±2.1)cm,P<0.05],余指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AV单左室起搏可实现双室再同步,疗效不劣于标准BVP,且更符合生理性并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单左室起搏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原文传递
单左室起搏逐跳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实现双心室再同步的可行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蒲里津 赵玲 +5 位作者 李淑敏 华宝桐 杨军 闫雪晶 柳唯意 郭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讨单左室起搏(LUVP)逐跳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AVD)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及其算法。方法入选符合CRTⅠ类适应证并植入三腔起搏器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术前动态心电图采集房性早搏。心脏超声下优化AVD及V-V间... 目的探讨单左室起搏(LUVP)逐跳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AVD)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及其算法。方法入选符合CRTⅠ类适应证并植入三腔起搏器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术前动态心电图采集房性早搏。心脏超声下优化AVD及V-V间期,测定LUVP脉冲到右室腔内图起始(LVP-RV)的间期及LUVP需优先于右室的间期(V-R间期),比较两间期的差异并计算左室优先系数(ε),比较LUVP与标准双室起搏(BVP)两种模式的心脏超声指标及QRS波时限差异,测定并比较1min内两个相邻窦性心跳间及最大与最小ASVS间期差异,建立LUVP逐跳跟踪生理性AVD实现CRT的算法。结果房性早搏的生理性AVD的回归方程为:P′R′=0.022+0.954PR,除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两种模式比较无差异外(P>0.05),二尖瓣返流面积、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QRS波时限LUVP均较BVP改善(P<0.01或0.05)。LVP-RV间期(103±16)ms明显大于V-R间期[(20.2±7.0)ms,P<0.01]。ε为0.72±0.03。1min内相邻两个窦性心跳AS-VS间期的最大差值(6.47±1.62)ms明显小于最大与最小AS-VS间期的差值[(16.24±3.29)ms,P<0.01]。结论 LUVP逐跳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可实现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单左室起搏 双心室起搏
原文传递
改良腔内图法与心脏超声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室间间期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学文 郭涛 +4 位作者 王钰 蒲里津 李淑敏 华宝桐 赵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腔内图(IEGM)法与心脏超声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室间间期(VV间期)及相应心脏超声参数。方法入选20例符合CRT植入I类适应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具有IEGM法优化功能的CRT/CRT-D;术后1、3、6个月对每一例患... 目的比较改良腔内图(IEGM)法与心脏超声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室间间期(VV间期)及相应心脏超声参数。方法入选20例符合CRT植入I类适应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具有IEGM法优化功能的CRT/CRT-D;术后1、3、6个月对每一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分别按传统IEGM法、改良IEGM法及超声法优化VV间期,比较两种IEGM法与超声法的一致性,并评估改良IEGM法获得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面积(MRA)、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Ao)]是否优于传统IEGM法。结果与传统IEGM法比较,改良IEGM法获得的VV间期与超声优化获得的VV间期一致性更好,改良IEGM法获得的LVEF 1、3、6个月分别较传统IEGM法改善[(0.31±0.07)vs(0.29±0.08),(0.37±0.07)vs(0.34±0.08),(0.45±0.07)vs(0.42±0.08),P均<0.05],MRA术后6个月较传统IEGM法减少[(2.1±1.8)cm2vs(2.6±2.4)cm2,P<0.05],但VTIAO及术后1、3个月MRA与传统IEGM法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改良IEGM法与传统IEGM法相比,其与超声优化获得的VV间期一致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室间间期优化 腔内图优化法 超声优化
原文传递
左束支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房室间期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晶 赵玲 +6 位作者 华宝桐 王钰 赵璐露 王静 马雪娟 丁子容 蒲里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算法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房室间期(AV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类适应证患者35例,其中左束支起搏(LBBP)组20例和标准双室起搏(BVP)组15例,LBBP组... 目的 探讨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算法优化左束支区域起搏房室间期(AV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类适应证患者35例,其中左束支起搏(LBBP)组20例和标准双室起搏(BVP)组15例,LBBP组中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t-LBBB亚组)11例,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f-LBBB亚组)9例,所有患者植入带有RAAVD功能的双腔或三腔起搏器。入组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心电图QRS波时限、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功能及同步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BVP组比较,LBBP组患者术后QRS波时限更窄[(121.70±10.99)ms vs (134.73±10.78)ms,P<0.05],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缩短[(59.45±11.51)ms vs (70.06±12.83)ms,P<0.05],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增加[(22.05±2.26)cm vs (20.45±2.11)cm,P<0.05],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LBBB亚组与f-LBBB亚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RAAVD算法优化LBBP的AVI治疗CHF更符合生理性,其疗效不劣于B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束支起搏 单左室起搏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