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材料与冶金国际化新工科人才培养“双培三挑四同”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 |
黄奥
倪红卫
顾华志
李亚伟
万响亮
张华
|
《教育进展》
|
2023 |
1
|
|
2
|
疫情背景下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专业国际化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
万响亮
倪红卫
刘静
顾华志
黄奥
程常桂
|
《教育进展》
|
2022 |
0 |
|
3
|
新能源材料实验与器件组装虚拟仿真教学探讨——基于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 |
方伟
赵雷
陈辉
何漩
杜星
李薇馨
|
《广东化工》
CAS
|
2022 |
1
|
|
4
|
《材料表征及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探讨——基于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 |
方伟
赵雷
姜婷婷
何漩
杜星
陈辉
|
《创新教育研究》
|
2022 |
0 |
|
5
|
材料类毕业生“蓝领”观与专业教育协调性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例 |
方伟
赵雷
陈辉
何漩
杜星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2 |
1
|
|
6
|
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
易正明
林超群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6 |
1
|
|
7
|
“2I-3G”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 |
刘军伟
刘静
吕勇
|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2022 |
0 |
|
8
|
我们的天空是蔚蓝的 我们的笑容是深白的——记武汉科技大学深白色剧团 |
赵欣
陈冰若
陈程
刘琦雯
韩丹
范敖
|
《戏剧之家》
|
2009 |
0 |
|
9
|
提高材料、冶金类专业大学生化学素质的教学模式探索 |
黄峰
谢光远
胡骞
甘章华
刘静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5 |
2
|
|
10
|
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
李建立
朱航宇
薛正良
余岳
张翔
|
《中国冶金教育》
|
2019 |
2
|
|
11
|
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路径探讨--以材料类专业为例 |
王周福
刘浩
韩兵强
黄奥
马妍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2 |
2
|
|
12
|
材料科学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 |
夏璐
付继江
高标
|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2019 |
2
|
|
13
|
照顾学科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与建议——以武汉某高校某专业为例 |
成日金
张华
周建安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9 |
0 |
|
14
|
考虑宏观结构性能的多材料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
张磊
倪绍豪
蒋国璋
张严
宫逸文
|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一带一路”契机下材料与冶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
万响亮
倪红卫
刘静
顾华志
黄奥
程常桂
|
《教育进展》
|
2021 |
1
|
|
16
|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成性评价设计与实践 |
吴传栋
张鹏晖
范丽霞
甘章华
刘静
|
《中国冶金教育》
|
2024 |
0 |
|
17
|
MoS2/Ti3C2Tx异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李威
何敏
陈璐宁
韩林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金属材料的晶体建模方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 |
方学彬
李贵
许成
|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大类招生形势下材料成型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胡海江
刘升
甘晓龙
杨庚蔚
田俊羽
|
《教育进展》
|
2024 |
0 |
|
20
|
基于细观力学的多相耐火材料压缩状态损伤表征 |
黄志兴
王志刚
刘昌明
李贤军
|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