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下扬子区笔石反射率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祝幼华 杨晓清 +1 位作者 尹玲 祁玉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4-358,共5页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笔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笔石反射率增高,并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牙形刺色变指标的对应关系,又以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桥梁”,进一步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笔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笔石反射率增高,并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牙形刺色变指标的对应关系,又以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桥梁”,进一步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从而为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评价提供一项新的可靠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反射率 江苏下扬子区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江苏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的分布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开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4,共5页
江苏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显示十分广泛,大致可分为三个含气带:南京—上海沿江含气带,盐城—海安滨海含气带和淮阴—滨海古黄河含气带。在垂向上主要分布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通过近年来对该区浅层天然气的勘探与研究,认为浅... 江苏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显示十分广泛,大致可分为三个含气带:南京—上海沿江含气带,盐城—海安滨海含气带和淮阴—滨海古黄河含气带。在垂向上主要分布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通过近年来对该区浅层天然气的勘探与研究,认为浅层天然气来自第四系全新统的海相淤泥、粘土层,它们具有有机质丰度高、成气母质好的特征,形成途径以CO2还原而产生大量的生物甲烷气,因此这一浅层天然气实质上属于生物气。根据研究,预测江苏地区第四系浅层天然气的资源量为103.81×108m3,其中南京—上海沿江地区可达69.38×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浅层气 分布 天然气勘探 江苏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胞石反射率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祝幼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8-322,共5页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胞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胞石反射率增高。在相同成熟度的情况下,胞石反射率高于笔石反射率,并以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相互关系为“桥梁”,建立了胞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下古生界...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胞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胞石反射率增高。在相同成熟度的情况下,胞石反射率高于笔石反射率,并以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相互关系为“桥梁”,建立了胞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下古生界含胞石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提供一项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石反射率 笔石反射率 镜质体反射率 下扬子区
下载PDF
现代油气科学系统研究初探
4
作者 贺向阳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2期4-8,共5页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探讨现代油气科学系统研究的内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是基础,综合研究是核心,勘探开发决策是最终目标。现代油气科学系统的前景是油气地质理论的再完善,地质模拟技术、勘探开发技术的再发展,综合研究手段的再...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探讨现代油气科学系统研究的内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是基础,综合研究是核心,勘探开发决策是最终目标。现代油气科学系统的前景是油气地质理论的再完善,地质模拟技术、勘探开发技术的再发展,综合研究手段的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科学研究 地质勘探
下载PDF
江苏油田勘探开发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5
作者 张玲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随着江苏油田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上产和稳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对油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树立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坚持技术、管理、体制、机制和思路的创新,形成具有江苏复... 随着江苏油田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上产和稳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对油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树立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坚持技术、管理、体制、机制和思路的创新,形成具有江苏复杂小断块油田特有的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油气资源勘探的良性循环,拓展了油田生存发展空间,为油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小段块油田 勘探开发 自主创新 体系 构建
下载PDF
盐城凹陷天然气藏成因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马安来 包建平 +3 位作者 王培荣 毛凤鸣 侯建国 王文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44,共3页
盐城凹陷天然气藏的发现是苏北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但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不同认识。利用天然气的化学组成、稳定碳同位素、苯及甲苯碳同位素、在线同位素质谱和流体包裹体技术 ,比较系统研究了盐城凹陷天然气的成因。其天然气的甲烷... 盐城凹陷天然气藏的发现是苏北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但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不同认识。利用天然气的化学组成、稳定碳同位素、苯及甲苯碳同位素、在线同位素质谱和流体包裹体技术 ,比较系统研究了盐城凹陷天然气的成因。其天然气的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 ,属高成熟裂解气 ,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表明未受幔源气侵入影响 ;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分布 ,乙烷碳同位素值为 -2 8.3 1‰~ -2 6.91‰ ,ln(C1/C2 )稳定 ,ln(C2 /C3 )分布范围大 ,结合地质背景判断为混源气 ,主体为原油裂解气 ,气源可能与苏北盆地的海相古生界有关 ;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频范围为 95~ 10 5℃ ,表明气藏形成时间为晚第三纪 ,以水溶相和气相方式运移为主。图 3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天然气藏 成因 化学组分 特征 同位素
下载PDF
下扬子苏南地区构造-热演化及烃源岩成烃史研究——以圣科1井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袁玉松 郭彤楼 +2 位作者 胡圣标 曾萍 陈安定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下扬子地区为我国南方重要油气勘探区,圣科1井位于下扬子苏南句容盆地.以其Ro为古温标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苏南地区整个古生代海相盆地发育阶段热流值相对低而平稳;印支-早中燕山期,基底热流值有所升高;晚燕山期热流值大幅度升高,早白... 下扬子地区为我国南方重要油气勘探区,圣科1井位于下扬子苏南句容盆地.以其Ro为古温标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苏南地区整个古生代海相盆地发育阶段热流值相对低而平稳;印支-早中燕山期,基底热流值有所升高;晚燕山期热流值大幅度升高,早白垩世末达到最高古热流(84mW·m-2);进入晚白垩世,热流值开始降低,盆地冷却.盆地演化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四大构造抬升事件,其造成的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分别为400,700,2500,850m,不整合面对应地史时期基底古热流值分别为57,67,84,58mW·m-2生烃史正演计算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过多期生烃,但二叠系和下三叠统烃源岩只经历了一期生烃过程,盆地沉降史和剥蚀量估算结果分析认为,苏南地区K2-E伸展盆地发育阶段表现为弱拉张,伸展阶段盆地最大沉降量在100m左右.从热史、构造沉降史和烃源岩成熟度史综合分析,苏南地区“二次生烃”的条件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构造-热演化 成烃 烃源岩成熟度 发育阶段 不整合面 油气勘探区 下扬子地区 热流值 地层剥蚀量 盆地沉降史 最大沉降量 构造沉降史 热史恢复 海相盆地 早白垩世 晚白垩世 盆地演化 构造抬升 下古生界 生烃过程
下载PDF
江苏句容深层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的发现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嫔 管永明 杨晓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98,127-130,共14页
本文对在江苏句容钻井中发现的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共获孢子花粉 39属 77种 ,组成以 Chasmatosporites- Piceites- Podocarpidites- Quadraeculina为特征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 ,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 本文对在江苏句容钻井中发现的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共获孢子花粉 39属 77种 ,组成以 Chasmatosporites- Piceites- Podocarpidites- Quadraeculina为特征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 ,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晚期。对组合中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 ,推测江苏句容地区在早侏罗世晚期为温带 -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侏罗世 孢粉植物群 古气候 句容地区 孢粉组合
下载PDF
储层伤害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缪飞 赵建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5期45-47,共3页
油气层保护以预防为主。在储层伤害发生后 ,判断伤害的类型及伤害的程度 ,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把对油井和注水井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归为 6类 ,并分别计算其相关参数。根据测算值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储层伤害 老油田 堵塞 表皮系数 地层损害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健 熊学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0-83,共4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近几年油气勘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重新认识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总结油气分布特点和油气聚集规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根据地层压力、泥岩孔隙度及地层水资料、油源对比和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包括高压物性)...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近几年油气勘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重新认识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总结油气分布特点和油气聚集规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根据地层压力、泥岩孔隙度及地层水资料、油源对比和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包括高压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通过对该区压力封闭层的分布研究得知:压力封闭层对该区油气运移起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压力封闭模式控制不同的油气分布类型。该地区地层水的变化规律能有效地反映地层保存条件的差异,地面原油物性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运移系数可以反映油气侧向、垂向运移的程度,定量地得出主要运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油气成藏特征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油田(藏)规模序列法在复杂断块老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建良 孔祥礼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6期32-34,共3页
C油田已投入开发 2 3a ,在其滚动增储的实践中 ,逐步改进和推广应用了以往的油田规模序列法 ,形成了 2种预测已开发复杂断块油田最终可探明储量的方法。一是利用油田内已发现的断块油藏来预测 ,称为油藏规模序列法 ;二是利用含油系统内... C油田已投入开发 2 3a ,在其滚动增储的实践中 ,逐步改进和推广应用了以往的油田规模序列法 ,形成了 2种预测已开发复杂断块油田最终可探明储量的方法。一是利用油田内已发现的断块油藏来预测 ,称为油藏规模序列法 ;二是利用含油系统内已发现的油田来预测系统内最大或已知序列号油田的最终可探明储量 ,仍称为油田规模序列法。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老油田 滚动勘探开发 最终探明储量 油田规模序列法
下载PDF
永8地区断层控油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孔凡群 李亚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13,共2页
永 8断块属高勘探风险区块 ,1998年以来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油气的分布规律尚有许多模糊不清之处。运用断层封闭性理论 ,从断层的力学机制和断层两侧的岩性配置关系两个方面剖析了永 8地区相互正交的两组断裂系统的封闭性。尽管... 永 8断块属高勘探风险区块 ,1998年以来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油气的分布规律尚有许多模糊不清之处。运用断层封闭性理论 ,从断层的力学机制和断层两侧的岩性配置关系两个方面剖析了永 8地区相互正交的两组断裂系统的封闭性。尽管两组断裂系统的封闭机制截然不同 ,但均具有良好的封闭性 ,永10 6断块和永 8主断块油气贫富的差异取决于南界东西向断层能否有效地疏导油气 ,永 10 6块的下倾方向油气疏导层被断层错开而无法沟通油气 ,成为贫油断块 ;永 8主断块的下倾方向油气运移通道畅通 ,油气富集。图 2表 1参 3(孔凡群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永8地区 断块油田 断层控油作用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贤庆 包建平 王文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本文应用多种光学和化学标志,对苏北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和阶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镜质组反射率Ro是最可靠的演化标志;(2)孢子体和藻类体的荧光变化规律相同,均具有特殊重要的演化意义;(3)随热演... 本文应用多种光学和化学标志,对苏北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和阶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镜质组反射率Ro是最可靠的演化标志;(2)孢子体和藻类体的荧光变化规律相同,均具有特殊重要的演化意义;(3)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烃源岩可溶有机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4)苏北盆地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划分为阶段Ⅰ和阶段Ⅱ,其界线出现在Ro0.60%~0.65%,并揭示出不同构造单元有机质热演化的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 镜质相反射率 苏北盆地 石油勘探
下载PDF
水驱油藏高含水期精细模拟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文光耀 刘红 张永红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2期42-45,共4页
在剖析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渗流现状和规律的基础上,以解决该开发阶段油藏工程问题为目的,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油藏精细模拟的原理、思路和方法,提高了模拟的精度,拓宽了油藏模拟的应用领域,已经在ZW油田高含水开发单元剩... 在剖析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渗流现状和规律的基础上,以解决该开发阶段油藏工程问题为目的,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油藏精细模拟的原理、思路和方法,提高了模拟的精度,拓宽了油藏模拟的应用领域,已经在ZW油田高含水开发单元剩余油研究和综合调整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较满意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高含水 油藏模拟 剩余油 油田开发
下载PDF
江苏北部始新统戴南组、三垛组孢粉植物群及古生态环境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一勇 钱泽书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4,111-116,共24页
该文通过对苏北—南黄海盆地高邮凹陷和海安凹陷16口石油探井中戴南组及上覆三垛组690块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建立了始新世三个孢粉植物组合,它们分别是早始新世Ulmipol-lenites-Inaperturopollenites-Pterisisporites组合(称第一孢... 该文通过对苏北—南黄海盆地高邮凹陷和海安凹陷16口石油探井中戴南组及上覆三垛组690块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建立了始新世三个孢粉植物组合,它们分别是早始新世Ulmipol-lenites-Inaperturopollenites-Pterisisporites组合(称第一孢粉组合,分布于戴南组一段至二段的Ⅰ亚段)、早始新世Taxodiaceaepollenites-Caryapollenites组合(称第二孢粉组合,分布于三垛组一段Ⅰ亚段)和中始新世晚期Nitrariadites-Retitricolpites-Euphorbiactes组合(称第三孢粉组合,分布于三垛组二段Ⅱ亚段)。讨论了这三个组合的特征和所属时代,提出了与以往戴南组、三垛组众多研究者将其归于渐新世的不同意见。文章还简要地阐述了各孢粉植物群的生态环境。对新发现的13个种作了描述,其中8新种,2未定种,对2种作了重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南组 三垛组 始新世 孢粉植物群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组合与苏北金湖凹陷阜二段(Ef_2)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建平 王铁冠 干一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36-142,共7页
阜二段生油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具有正构完烃的偶碳优势为特征,伴随有强烈的植烷优势,以及高丰度的β-胡萝卜烷、伽玛蜡烷和脱羟基维生素E,显示出强还原条件下半咸水介质的沉积特征;另一类则具有正构烷烃奇碳优势,植烷优势不明显,且β... 阜二段生油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具有正构完烃的偶碳优势为特征,伴随有强烈的植烷优势,以及高丰度的β-胡萝卜烷、伽玛蜡烷和脱羟基维生素E,显示出强还原条件下半咸水介质的沉积特征;另一类则具有正构烷烃奇碳优势,植烷优势不明显,且β-胡萝卜烷和伽玛蜡烷含量很低,未检测出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的标志物,属于水体还原程度和(或)含盐度较低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沉积环境 偶碳优势
下载PDF
江苏丹徒大力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玉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0-356,共7页
本文简要报道了江苏丹徒大力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剖面中所产的丰富的牙形刺(计7属13种及3个未定种)、腕足类、鱼鳞及鱼牙化石,讨论了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的划分,并对牙形刺的3个未定种进行了描述,对江苏二叠-三叠系生... 本文简要报道了江苏丹徒大力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剖面中所产的丰富的牙形刺(计7属13种及3个未定种)、腕足类、鱼鳞及鱼牙化石,讨论了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的划分,并对牙形刺的3个未定种进行了描述,对江苏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二叠三叠系界线 江苏丹徒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牙形刺荧光强度与色变指标的相互关系
18
作者 祁玉平 祝幼华 +1 位作者 尹玲 杨晓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94,共4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不同色变指标牙形刺的荧光强度测试,发现随牙形刺色变指标的增加,牙形刺荧光强度减弱,从而建立了牙形刺荧光强度与色变指标的相互关系,为江苏下扬子区海相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参数。
关键词 牙形刺 荧光强度 色变指标 江苏下场子区
下载PDF
江苏地区上泥盆统五通组的沉积环境与潜在的油气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开富 《江苏地质》 1990年第1期21-24,共4页
近年来,对江苏地区晚泥盆世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五通组并非陆相沉积,而属于以滨岸相为主的稳定性沉积。由于这套地层具有潜在的生油源岩和储集空间,以及油气聚集的时间—空间条件,因此,江苏地区的晚泥盆世五通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油气勘... 近年来,对江苏地区晚泥盆世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五通组并非陆相沉积,而属于以滨岸相为主的稳定性沉积。由于这套地层具有潜在的生油源岩和储集空间,以及油气聚集的时间—空间条件,因此,江苏地区的晚泥盆世五通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泥盆纪 五通组 沉积环境 油气
下载PDF
CA油田稠油油藏热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文斌 唐湘明 黄艳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5-67,共3页
由于江苏油区CA油田稠油油藏多层状砂泥薄互层的独特性 ,现场开发难度很大。为了论证热力开采的可行性 ,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结合经济效益评价 ,对热力开发组合方式、布井方式与井距、油藏条件对热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CA油田 稠油油藏 热采 数值模拟 研究 砂泥薄互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