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9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
1
作者 孙凤余 郑德顺 +1 位作者 张玲 李妲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通识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加快推动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该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的现状,针对地球科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突出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从构建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加快推动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该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的现状,针对地球科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突出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从构建课程体系框架、整合思政育人元素、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旨在发挥地球科学概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地球科学概论 课程改革 教育质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全员育人工作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伟 《科教导刊》 2018年第10期174-176,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二级学院面临更多挑战与考验,"全员育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而构建二级基层学院"全员育人"新格局,顺利开展基层学院全员育人工作,需要党建、教学、学生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二级学院面临更多挑战与考验,"全员育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而构建二级基层学院"全员育人"新格局,顺利开展基层学院全员育人工作,需要党建、教学、学生工作、科技等各方面的积极协调配合。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和学院全员育人工作实际情况,从党建引导育人、文化引领育人、科技传承育人和专业强化育人四个方面,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科学理念,积极探索二级学院全员育人工作的科学体系、长效机制和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员育人 二级学院 探索 新形势
下载PDF
浅谈高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3
作者 黄志强 马光 +1 位作者 曹细如 靳雪姣 《地下水》 2010年第2期80-81,共2页
针对我国当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以高等学校用水与节水特点为契机,研究我国高校的节水现状,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新的思路。调查研究显示:节水器具在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在节水硬件和用水管理上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学生的... 针对我国当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以高等学校用水与节水特点为契机,研究我国高校的节水现状,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新的思路。调查研究显示:节水器具在高校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在节水硬件和用水管理上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学生的节水意识不够高。根据学校各类建筑的给排水特点,提出了中水回用的可行性,为高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节水 中水回用
下载PDF
河南理工大学校园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4
作者 文广超 邓寅生 +2 位作者 余永强 谢俊 严明波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8年第2期38-40,共3页
利用了SuperMap Objects组件,构建了C/S模式的河南理工大学校园导航系统,实现了信息查询、路径导航、办事指南、地图与数据编辑、数据输出、用户管理及三维虚拟校园导航等功能,并提供了与现有校园系统集成的接口。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校园 导航系统 SUPERMAP OBJECTS C/S
下载PDF
地矿类高校非地质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郑伟 白万备 刘顺喜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地质学基础"是地矿类高校非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非地质专业的"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总... "地质学基础"是地矿类高校非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非地质专业的"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改进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建议,为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质专业 地质学基础 课程教学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怀珍 武俐 袁军伟 《大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22-24,共3页
“新工科”是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国家行动计划”,对理工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来说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分析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基础上,河南理工大学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推动协同联动、强化师生培训夯... “新工科”是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国家行动计划”,对理工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来说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分析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基础上,河南理工大学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推动协同联动、强化师生培训夯实全程帮扶、优化专业布局适应经济发展、修订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平台实现开放共享、出台激励政策激发持久活力等措施,构建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六位一体”工作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成效显著,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 培育体系
下载PDF
地质专业“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7
作者 文广超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第3期41-44,共4页
本文分析了地质专业"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深入研究了现有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演示导入、案例教学、问题驱动、项目引导、鼓励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并改进了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关键词 地质专业 计算机绘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河南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煤系气成藏的控制
8
作者 李延河 王保玉 +3 位作者 刘顺喜 倪小明 王娟 胡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0-1434,共15页
近几年来,河南省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突破,采动井、采空井和预抽井的单井日抽采量分别达到40500 m^(3)、20000 m^(3)和4500 m^(3)。为了查明煤系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背景,本次工作采用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精细... 近几年来,河南省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突破,采动井、采空井和预抽井的单井日抽采量分别达到40500 m^(3)、20000 m^(3)和4500 m^(3)。为了查明煤系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背景,本次工作采用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精细的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序列以及气测录井资料分析,从而揭示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中煤系气(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环境,也就是潮坪上的泥炭沼泽(泥炭坪)、三角洲分流间湾沼泽和分流河道沉积环境控制了煤系气的成藏。基于地层沉积特征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划分出9种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序列类型,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矿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煤系气赋存的沉积环境模式。研究还表明,区内煤系气含量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不仅与滨岸潮坪沼泽、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分流间湾沼泽的时空变化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储集层厚度变化相关。该成果可为今后平顶山地区煤系气勘探开发井的设计、部署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华北地区相同含煤地层的煤系气开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开发 地质勘探 含煤地层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平顶山矿区
下载PDF
煤矿固体废弃物理化特征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9
作者 邵龙义 张亚星 +5 位作者 耿苏倩 杨书申 王佟 宋晓焱 刘君霞 郑继东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67,共15页
煤矿固体废弃物是煤炭开采、洗选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我国煤矿固体废弃物虽然利用率逐年上升,但现阶段的堆存量仍然很大,它不仅侵占土地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知网、Web of Science和Google... 煤矿固体废弃物是煤炭开采、洗选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我国煤矿固体废弃物虽然利用率逐年上升,但现阶段的堆存量仍然很大,它不仅侵占土地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知网、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收集了2014—2024年间关于煤矿固体废弃物理化特征及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文献,综合分析发现,煤矿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煤矿固体废弃物在堆存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SO_(2)等气体和细颗粒物,会对大气产生污染;②煤矿固体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在淋滤过程中会污染周围地下水;③煤矿固体废弃物中的Cd、Cr、Hg等重金属元素会通过风化、浸出等过程向周围土壤迁移释放,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基于安全、环保、监测等相关规定,结合目前综合利用和处理现状,提出了今后煤矿固体废弃物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固体废弃物 多环芳烃 重金属 环境效应 毒理学效应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生产实习的全过程控制
10
作者 孟红旗 李婷婷 +1 位作者 李成杰 赵爱平 《大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3-15,共3页
项目组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基于课题化目标管理、强化导师制和突出实习带队教师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对环境生产实习流程进行优化设计。2019级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产实习实施效果良好,学生实习满意度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知识链得以完善。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环境生产实习 全过程控制 环境工程专业 导师制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就业视角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关中美 许传阳 李成杰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7-80,共4页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教育部设立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交叉性专业。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从就业角度出发,在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本专业在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即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教育部设立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交叉性专业。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从就业角度出发,在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本专业在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即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学生就业去向过于宽泛,就业形势严峻;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差。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不断促进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同时为其他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培养模式 优化
下载PDF
基于侵蚀循环理论的河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12
作者 周彬 谢洪波 文广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1,共10页
三面环山、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以及较为集中的降雨期,使得河南省由降雨侵蚀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有效地做好区域降雨型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基于侵蚀循环理论及流域系统稳定性判断的超熵模型,利用地理信息处理技... 三面环山、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以及较为集中的降雨期,使得河南省由降雨侵蚀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有效地做好区域降雨型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基于侵蚀循环理论及流域系统稳定性判断的超熵模型,利用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对河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结果表明:降雨型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山地丘陵地区;其中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都主要分布在豫北太行山山地丘陵区,豫西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嵩山、外方山山地丘陵区以及豫南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区;中易发区在崤山和大别山地区分布较少,在其他山地地区分布零散,在南阳盆地周围分布相对集中;低易发区在伊河、洛河、北汝河流域分布稍多,在其他山地地区分布数量极少。2019年以前,河南省已发生的4899处地质灾害中,共有4575处灾害点分布在文中划分的不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内。其中,极高易发区范围内的灾害点占总数的63.23%,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范围内的灾害点共占总数的34.29%,低易发区范围内灾害点占总数的2.48%。易发性分区结果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说明利用超熵值对降雨型地质灾害的评价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以用来指导区域防灾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循环 超熵 降雨型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下载PDF
河南省太原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宋慧波 胡斌 +2 位作者 张璐 刘顺喜 牛永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6-888,共13页
河南省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区位于华北盆地南部北秦岭褶皱带栾川—固始深断裂以北地区,当时的沉积盆地受华北地块西隆东倾的构造古地理控制,是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的一部分,发育了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和煤... 河南省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区位于华北盆地南部北秦岭褶皱带栾川—固始深断裂以北地区,当时的沉积盆地受华北地块西隆东倾的构造古地理控制,是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的一部分,发育了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和煤为特色的陆表海沉积。太原组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的泥岩、泥灰岩、细砂岩、粉砂岩及煤层,局部出现浅灰色厚层中一细粒砂岩、粗砂岩或灰白色石英砂岩,产有丰富的纺锤虫、牙形石、腕足、珊瑚、海百合、双壳类和植物化石等。在沉积序列上,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性段,即①下部灰岩段,主要由4~5层灰岩组成;②中部碎屑岩段,主要由砂、泥岩组成,夹不稳定生物屑微晶灰岩1~3层;③上部灰岩段,含灰岩2~3层,局部可达4~5层。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遗迹化石、指相化石和沉积类型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5种沉积相(潮坪相、潟湖相、障壁岛或砂坝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12种沉积类型、3种沉积组合类型和3种岩相区,包括局限台地—潮坪泥晶灰岩、泥岩相区、开阔台地—潮坪—潟湖灰岩、碎屑岩相区、开阔台地—障壁岛—潮坪灰岩、碎屑岩相区。太原组沉积期的古地理特征表现为:海域分布广泛,海相灰岩几乎遍及全区;海陆边界已向南、向西扩至灵宝—洛宁—嵩县—方城—泌阳一线,该线以西为伏牛古陆,三门峡至济源一线以北为中条古陆,古地势呈现为北西高、南东低,西陡东缓,最大厚度沉积区位于东北部及东部的特点;海水自东和北东两个方向侵入,并自北西向南东方向退去。由于沉积区域内地形比较平缓,海水进退频繁,形成了一套受限陆表海的碳酸盐岩与滨岸潮坪含煤碎屑岩多次交互出现的沉积,在河南省境内滨海平原上的泥炭坪大面积发育,许多地区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太原组 早二叠世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时期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守民 张璐 +2 位作者 胡斌 宋慧波 刘顺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主要形成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以含铁矿和铝土矿的铁铝质泥岩为特色的潟湖相,间有潮坪、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及砂坝(障壁岛)相沉积。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主要形成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以含铁矿和铝土矿的铁铝质泥岩为特色的潟湖相,间有潮坪、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及砂坝(障壁岛)相沉积。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可划分出4种岩相区,包括滨岸潟湖泥岩相区,潟湖—潮坪砂岩、泥岩相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碎屑岩相区和砂坝(障壁岛)碎屑岩相区。当时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受该两条古陆的控制,沉积区域呈向东撒开的扇形;总体地势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部有一较大水下隆起区;海水从南东和北东方向侵入河南并逐渐向西延伸;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沉积最大厚度区位于豫北和豫东两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 本溪组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 河南省
下载PDF
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5
作者 任玉芬 苏小婉 +2 位作者 贺玉晓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459-6471,共13页
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通过分类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全国和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通过分类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全国和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征,采用Tobit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和生态地理区城市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全国水资源效率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式发展,全国城市间用水效率差距在缩小。生态地理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温带干旱区、温带半干旱区、温带半湿润区、温带湿润区和亚热带湿润区用水效率依次递减,区域间水资源效率差异在逐渐减小。城市人口、土地利用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全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城市供水、用水结构、水资源管理政策则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地理区域 分类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河南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28
16
作者 胡斌 周方 宋慧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河南省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发育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以及海湾—潟湖、潮坪—沼泽和障壁岛(砂质滩、坝)相碎屑岩和煤层,其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遗迹化石,已识别出的有10个遗迹属11个遗迹种,包括Zoophycos brianeus,Zoophycos villae,Teic... 河南省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发育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以及海湾—潟湖、潮坪—沼泽和障壁岛(砂质滩、坝)相碎屑岩和煤层,其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遗迹化石,已识别出的有10个遗迹属11个遗迹种,包括Zoophycos brianeus,Zoophycos villae,Teichichnus rectus,Nereites isp.,Chondrites isp.,Rhizocorallium isp.,Thalassinoides suevicus,Ophiomorpha nodosa,Gordia marina,Taenidium satanassi和Planolites isp.等。这些遗迹化石多为全浮痕保存,少数为半浮痕表迹保存,其丰度较高。根据遗迹化石的组成与产状特征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可识别出3种遗迹化石组合:(1)Zoophycos-Nereites遗迹组合,出现在水体相对较深、浪基面之下且沉积底层内氧气贫乏的远岸浅海沉积环境;(2)Zoophycos-Taenidium遗迹组合,产生于水体相对较浅的浪基面之上的近岸浅海沉积环境;(3)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发育于海岸带潮坪或海湾、潟湖沉积环境,遗迹化石往往保存在泥质灰岩或钙质粉砂岩和薄层细砂岩中。基于遗迹化石组合的分布特点,提出了焦作地区太原组遗迹化石的沉积环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浅海沉积环境 太原组 下二叠统 焦作地区
下载PDF
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贺玉晓 苏小婉 +2 位作者 任玉芬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464-7478,共15页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分类数据包络分析(Categorical DEA)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其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分类数据包络分析(Categorical DEA)对2007—2016年中国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其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空间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6年期间全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低效率状态,随时间高低交错波动式发展,整体呈先降后升势态;2)生态地理区城市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带干旱区、温带半干旱区、温带半湿润区、温带湿润区、亚热带湿润区,呈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地理区纯技术效率区间差异较大,但空间分布规律不显著,区域规模效率间差距小,且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3)纯技术效率低效是制约全国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地理区间纯技术效率巨大差距导致全国纯技术效率整体低效,也是全国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低效的根本原因;4)生态地理区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区域差距逐渐缩小,主要是因为高效率区域效率值向低效率区域靠拢,区域间低效向高效的“追赶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地理区域 分类数据包络分析(分类DEA) 收敛性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中二叠世山西期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斌 张璐 +3 位作者 刘顺喜 宋慧波 史来亮 胡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22,共12页
河南省中二叠统山西组发育了一套以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为特色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是河南省晚古生代的重要含煤地层。基于地层厚度、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和沉积组合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出4种沉积相:潟湖(海湾)... 河南省中二叠统山西组发育了一套以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为特色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是河南省晚古生代的重要含煤地层。基于地层厚度、砂泥比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和沉积组合类型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出4种沉积相:潟湖(海湾)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三角洲相;划分出3种岩相区:三角洲泥岩及砂岩相区,海湾(潟湖)—潮坪粉砂岩及泥岩相区和障壁岛—潮坪—潟湖(海湾)砂岩及泥岩相区。当时的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总体地势呈北西高,南东低,中部有一水下隆起区;海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退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最大厚度沉积区位于东北部及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 山西组 中二叠统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宜阳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邢智峰 周虎 +2 位作者 林佳 王敏 郑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河南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色砂岩中发育数十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如皱饰构造、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碎片等。按照其形态特征的演化可分为4个不同的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皱饰构造组合、隆脊构造组合、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和大型... 河南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色砂岩中发育数十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如皱饰构造、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碎片等。按照其形态特征的演化可分为4个不同的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皱饰构造组合、隆脊构造组合、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和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其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古环境与古气候:(1)皱饰构造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潮湿环境;(2)隆脊构造组合反映了富氧的温暖、潮湿环境;(3)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半干旱环境;(4)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富氧的炎热、半干旱—干旱环境。依据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早三叠世宜阳地区的古环境由湿润、温暖、弱氧化向炎热、半干旱、富氧转变。两者比较表明,宜阳地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育与演化是对早三叠世陆相古环境细微变化的联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脱水裂痕 皱饰构造 古气候 下三叠统 河南宜阳
下载PDF
中国含煤岩系古地理及古环境演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邵龙义 徐小涛 +4 位作者 王帅 王东东 高迪 王学天 鲁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8,共20页
随着含煤岩系沉积学从最初的旋回层理论到沉积模式,再到现阶段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中国学者已经在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层序地层格架下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平衡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受到重... 随着含煤岩系沉积学从最初的旋回层理论到沉积模式,再到现阶段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中国学者已经在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层序地层格架下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平衡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受到重视,层序地层学提供了等时性地层单元,用于中国六大聚煤区等时性层序地层格架下岩相古地理的重建,为预测各聚煤期聚煤中心及富煤带的分布起到指导性作用。随着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煤相及沉积有机相的发育特征、研究方法以及划分方案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近年来,煤系共伴生矿产已经成为当今煤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含煤盆地的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铀矿、三稀矿产、石墨等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部分共伴生矿产潜在的价值甚至超过煤炭本身。古地理作为研究煤系矿产资源的先决条件,与之联系密切,为这些矿产的研究和勘探提供极大的帮助。(3)煤作为泥炭地的产物和重要的沉积载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深时"古气候信息。以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地层时间的"度量"工具,可以通过分析煤中碳的聚集速率,进而分析泥炭地的碳聚集速率、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大气CO2的变化趋势;而随着对煤中惰质组成因的重新认识,蕴含在煤中的古野火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煤中惰质组的含量对地质历史中古泥炭地野火事件以及大气氧含量的估算也成为古环境研究的新方向。中国聚煤模式及聚煤古地理今后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对不同构造背景下含煤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各聚煤期的聚煤古地理及聚煤规律、有益煤系共伴生矿产的古地理重建、含煤岩系"深时"古气候信息以及大数据驱动下的含煤岩系古地理定量化研究等方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聚煤古地理 巨厚煤层 煤相 “深时”古气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