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红梅 吴焕卿 +2 位作者 赵春霞 艾黎明 侯东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以检出多重耐药菌的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率、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隔离措施执行率等监控指标。...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以检出多重耐药菌的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率、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隔离措施执行率等监控指标。结果采取多部门联合干预模式后各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均明显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较联合干预前明显提高,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持续下降。结论通过采取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管理更加规范,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依从性明显提高,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门联合干预 多重耐药茵 医院感染 效果
下载PDF
儿科门诊发热患儿就诊前用药情况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丽萍 李强 务永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发热患儿就诊前用药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及时纠正家长错误用药行为。方法:选择2003年12月~2004年4月来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发热患儿796例,由医生对患儿家长进行询问并且记录。调查用药情况,药品来源,对发热...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发热患儿就诊前用药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及时纠正家长错误用药行为。方法:选择2003年12月~2004年4月来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发热患儿796例,由医生对患儿家长进行询问并且记录。调查用药情况,药品来源,对发热和药物知识的了解,并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就诊前用药者628例(78.9%),其中使用抗生素者438例(69.7%)。使用退热药566例(90.1%)。药品来源,小诊所和乡村医生用药262例(41.7%),以往剩余者244例(38.9%)。自行购买者122例(19.4%)。家长对儿童发热存在恐惧和焦虑者占89.7%。对发热和用药知识有所了解者占23.0%。结论:发热患儿就诊前有滥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现象,家长对儿童发热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在用药方面存在误区。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广泛宣传、普及医药卫生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发热患儿 就诊前 用药情况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蕾 原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儿科收治的96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作为A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85例作为B组,测定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A组患儿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儿科收治的96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作为A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85例作为B组,测定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A组患儿血清中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较B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A组患儿中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会随着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依次增高的趋势。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疾病情况,具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检测 儿科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医院感染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可秋萍 李建敏 孙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8期738-739,共2页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细菌耐药性 流行病学 致病菌 合理用药
下载PDF
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牛菲菲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9-50,54,共3页
目的探讨开展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10月于我院PICU病房住院的86例患儿抽签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实施风险管... 目的探讨开展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10月于我院PICU病房住院的86例患儿抽签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前后患儿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以及两组患儿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实施风险管理前护理质量评分、家长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6.34±5.32)分、(96.62±3.41)%,较实施前及对照组实施后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开展风险管理措施,可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评价,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情况及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连利媛 张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现状及治疗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06月-2023年05月诊治的1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经常规治疗,评估其预后,以预后情况分组(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不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现状及治疗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06月-2023年05月诊治的1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经常规治疗,评估其预后,以预后情况分组(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不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患儿相关资料,以二元logistic回归对差异显著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110例中,94例预后良好,16例预后不良。两组患儿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胎龄、连续用氧时间、CRP、PaCO_(2)、使用PS及胎儿窘迫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娩方式、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是否为胎膜早破、5 min Apgar评分、呼吸、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长机械通气时间、胎龄较低、连续用氧时间较长、高PaCO_(2)、使用PS以及高CRP水平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低出生体重、长机械通气时间、胎龄较低、连续用氧时间较长、高PaCO_(2)、使用PS以及高CRP水平是导致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处理,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二元Logistics回归
下载PDF
金双歧治疗婴儿肺炎继发性腹泻4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玉霞 王庆九 +4 位作者 周霞 刘建军 张卫星 赵玉梅 杨红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金双歧 婴儿 肺炎继发性腹泻
下载PDF
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80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建敏 刘玉霞 郭呈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4-495,共2页
关键词 红霉素 治疗 新生儿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对IBS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脑肠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琛 刘秀芬 +2 位作者 刘志明 宫经新 张品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研究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脑肠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BS患儿124例,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62例,均接受常规基... 目的研究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脑肠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BS患儿124例,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62例,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此前提下予以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观察组在此前提下实施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变化情况,分析治疗前后脑肠肽指标血清P物质(SP)、神经降压素(NT)、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并观察炎症因子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P、NT、GAS、MTL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血清IL-10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对调节IBS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脑肠肽、炎症因子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脾养儿颗粒 复方嗜酸乳杆菌 肠易激综合征 T淋巴细胞亚群 脑肠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性发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荆慧娟 张春兰 +2 位作者 娄莹 吴景录 王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91-1392,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性发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性发热患儿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亚低温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性发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性发热患儿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亚低温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变化、治疗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结果对照组采用退热药物降温治疗后平均体温由(38.5±0.5)℃降至(36.8±0.3)℃,治疗时间(3.9±1.2)d;亚低温组治疗后平均肛温由(38.6±0.4)℃降至(36.9±0.3)℃,治疗时间(2.1±1.0)d。两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8,P<0.05)。亚低温组无一例发生冻伤和低温并发症。治疗后两组血糖、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59和0.607,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性发热安全、有效,降温时间短,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手足口病 发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腹泻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建敏 刘玉霞 晁利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治疗 新生儿腹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心先安辅治病毒性心肌炎25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建敏 张卫星 王庆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536,共2页
关键词 心先安 病毒性心肌炎 辅助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可秋萍 李建敏 郭呈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3101-3103,共3页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单纯鼻胃管喂养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均用瑞士雀巢公司提供的雀巢...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单纯鼻胃管喂养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均用瑞士雀巢公司提供的雀巢早产儿配方奶,记录喂养2周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自行吮母乳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8±1.8)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10.1±1.3)天,显著缩短(P<0.01);达自行吮母乳时间(8.1±0.9)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9.5±1.3)天,显著缩短(P<0.01);喂养2周后两组的体重、身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残留、呕吐、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增长、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非营养性吸吮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缺氧并黄疸新生儿心肌酶谱和胆红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可秋萍 郭呈芳 李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探讨缺氧并黄疸新生儿(缺氧组)心肌酶谱与胆红素的关系。方法:60例缺氧组新生儿及30例无缺氧史的新生儿黄疸(对照组)的心肌酶谱及胆红素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缺氧组心肌酶谱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且随着缺... 目的:探讨缺氧并黄疸新生儿(缺氧组)心肌酶谱与胆红素的关系。方法:60例缺氧组新生儿及30例无缺氧史的新生儿黄疸(对照组)的心肌酶谱及胆红素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缺氧组心肌酶谱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且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而增高。②缺氧组胆红素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且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结论:窒息缺氧程度越重,心肌酶谱越高,胆红素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黄疸 新生儿 心肌酶谱 胆红素
下载PDF
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子明 王成祥 赵德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治疗组24只、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给予水飞蓟素30mg/(kg·d)灌...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治疗组24只、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给予水飞蓟素30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实验第7d、14d、21d各收获大鼠8只,假手术组于第21d一次处死大鼠,进行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实验第7d模型组大鼠出现小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随病程进展,上述病变呈进行性加重。水飞蓟素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组织学的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水飞蓟素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能显著下调TGF-β1和α-SMA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结论: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有效干预上皮-间质转分化达到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间质性/药物疗法 纤维化 @水飞蓟素 肾小管 转化生长因子/分析大鼠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与围生期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丽萍 张虹 梁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3期60-60,96,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 ,进行临床防治 ,降低新生儿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窒息新生儿围生期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凡能引起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引起窒息。新生儿窒息与孕母因素、分娩因素...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 ,进行临床防治 ,降低新生儿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窒息新生儿围生期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凡能引起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引起窒息。新生儿窒息与孕母因素、分娩因素、胎儿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积极进行产前胎儿监护 ,预防和及时处理滞产 ,生后 5min呼吸道急救 ,是防治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围生期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乳腺癌中ASAH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攀 金艳 +1 位作者 曹兴玥 张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4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酸性神经酰胺酶(N-acylsphingosineamidohydrolase1,ASAH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3例乳腺癌、23例乳腺良性肿瘤和2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SAH1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酸性神经酰胺酶(N-acylsphingosineamidohydrolase1,ASAH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3例乳腺癌、23例乳腺良性肿瘤和2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SAH1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良性肿瘤中与正常乳腺组织中ASAH1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H1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2.6%,与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呈相关性。结论:ASAH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ASAH1蛋白表达增强预示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神经酰胺酶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海霞 张天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主要致病因素,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预防VAP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8年5月我院使用呼吸机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VAP51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治愈27例,死亡16例,8例放弃治疗...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主要致病因素,从护理的角度探讨预防VAP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8年5月我院使用呼吸机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VAP51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治愈27例,死亡16例,8例放弃治疗。VAP发生率为42%,治愈率为53%。结论:VAP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原菌侵袭机会增加和宿主免疫机制减弱两个方面。因此,应加强NICU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患儿的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加强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和细菌学监测;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患儿免疫力;加强基础护理,这些措施对于预防VAP的发生和降低VAP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呼吸机相关肺炎 预防和护理
下载PDF
缺氧并黄疸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发育商随访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可秋萍 任桂花 +1 位作者 李建敏 杨蕾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939-2941,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并黄疸新生儿对其行为神经及发育商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高危新生儿68例分为缺氧并黄疸组35例及单纯重度缺氧组33例,分别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测试。两组均采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治疗,并对2组生后6、12、24... 目的:探讨缺氧并黄疸新生儿对其行为神经及发育商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高危新生儿68例分为缺氧并黄疸组35例及单纯重度缺氧组33例,分别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测试。两组均采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治疗,并对2组生后6、12、24个月龄时的发育商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缺氧并黄疸组NBNA总分及其评分项目中的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明显高于单纯重度缺氧组,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生后6、12、24个月龄时的发育商缺氧并黄疸组明显高于单纯重度缺氧组,P值均<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缺氧并黄疸可减轻缺氧对大脑损害程度,并可提高NBNA评分及发育商,重视缺氧并黄疸新生儿的早期胆红素检测,把握好黄疸的最佳干预时机,可适当减少神经系统对其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症 黄疸 行为神经 发育商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荆慧娟 张春兰 +3 位作者 娄莹 吴景录 邹慧娟 任章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9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通过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儿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分析机械通气对...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通过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儿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分析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结果①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命体征;②研究病例以呼吸性碱中毒为主,合并代谢性酸中毒;③≤3岁占84.6%,>3岁占15.4%,验证了以3岁以下患儿多见。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合并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手足口病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重症手足口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