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7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仁笃行 精勤拓新——记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郭希让教授
1
作者 尹卫靖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1-463,共3页
郭希让教授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原副院长、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原所长。知名眼底病专家,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首批眼科专家会员、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 郭希让教授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原副院长、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原所长。知名眼底病专家,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首批眼科专家会员、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人民医院 眼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 政府特殊津贴 眼科专家 主任医师 省医学会
原文传递
河南省第二十次眼科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2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2-722,共1页
2014年6月27—29日河南省第二十次眼科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本次学术年会得到了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医师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地市眼科学会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准备。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65篇,内容涉及眼科基础研究、眼科形态学和... 2014年6月27—29日河南省第二十次眼科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本次学术年会得到了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医师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地市眼科学会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准备。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65篇,内容涉及眼科基础研究、眼科形态学和功能检查以及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眼表疾病、眼眶病、眼整形、眼外伤、泪,道病等亚专业。会议注册代表423人,参展厂商60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年会 河南省 眼科 省医学会 医师协会 学术论文 功能检查 眼表疾病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病在河南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丽娅 王莉 +2 位作者 张月琴 王爱民 王印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调查河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主要致病真菌等。为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调查1990年7月~1998年1月收入我院病房的240例(240眼)真菌性角膜病患者。结果7年的... 目的调查河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主要致病真菌等。为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调查1990年7月~1998年1月收入我院病房的240例(240眼)真菌性角膜病患者。结果7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真菌性角膜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10~12月。中青年患者居多。患病前有明确外伤史(主要是植物外伤史)者占总患病人数的36%。88.8%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主要致病真菌属依次为镰孢菌属(69%)、曲菌属(1.5%)和青霉属(9.4%)、茄病镰孢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种。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致盲性眼病。要重视角膜植物性外伤的处理。眼局部不滥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要加强对常见角膜致病真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 角膜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月桂氮酮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岩 庞广仁 +2 位作者 宋洁贞 陈祖基 吕雪芳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 评价高效皮肤促渗剂月桂氮酮 (氮酮 )体外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方法 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氮酮对 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 (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氮酮对串珠镰刀菌、烟曲... 目的 评价高效皮肤促渗剂月桂氮酮 (氮酮 )体外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方法 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氮酮对 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 (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氮酮对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MIC分别为 0 . 0 0 31,0 . 0 0 6 3,0 . 0 0 31及 0 . 0 12 5 μL·mL-1。结论 氮酮对 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有明显的体外抗菌活性 ,说明抗真菌滴眼剂的配方中加入氮酮除可增加抗真菌药的角膜透性外 ,适当浓度的氮酮与抗真菌药可能还有协同抗真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酮 丝状真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秀华 杨永光 +2 位作者 倪翠玲 区雨齐 雷博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06-109,共4页
总结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2020年医学科技创新实践做法及面临的挑战。医院通过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引育高层次人才、加强梯队建设,加强平台建设、增强创新保障,以及深化科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在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上取得良... 总结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2020年医学科技创新实践做法及面临的挑战。医院通过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引育高层次人才、加强梯队建设,加强平台建设、增强创新保障,以及深化科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在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上取得良好进展,但仍存在低水平重复研究、高层次人才不足、缺乏国家级科研平台及学术影响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提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靶向培育高层次人才、培育国家级科研平台、提升学术影响力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医院医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技创新 医疗机构 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综合实力 大型综合医院
下载PDF
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作为眼科手术麻醉用药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月琴 王丽娅 +8 位作者 祝磊 贺燚 赵东卿 李家臣 赵靖 赵武令 陈蔚 孙兴怀 刘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3-769,共7页
背景 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是国外眼科手术中局部麻醉的首选药物,而中国眼科临床手术中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单方混合注射液作为麻醉药物,虽然麻醉效果可靠,但需临床配制.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已于2005年获得国家食品药... 背景 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是国外眼科手术中局部麻醉的首选药物,而中国眼科临床手术中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单方混合注射液作为麻醉药物,虽然麻醉效果可靠,但需临床配制.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已于2005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但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仍需要临床研究证实. 目的 评估国产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用于眼科手术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设计.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青岛市立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23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均纳入患者一侧眼.试验组患者行眼科手术前局部注射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注射质量分数2%盐酸利多卡因及质量分数0.75%盐酸布比卡因两种单方等体积混合注射液.采取球后阻滞或球周麻醉法,每次用药量为3 ~ 10 ml.研究中主要评价药物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其中主要疗效指标为遵照Brahma 1994年建立的标准对注射麻醉药物后2、4、6、8、1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术眼和患者眼球和眼睑活动度进行评分,确定适宜的开始手术时间;次要疗效指标为眼科手术期间受试者疼痛评分.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药物局部注射后患者的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变化情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别对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分析(PP)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ITT分析试验组入组118例,但由于药物注射后无法手术退出1例;对照组纳入120例;PP分析中试验组9例不符合试验设计,共纳入109例,对照组6例不符合试验设计要求,入组114例.无论是ITT分析还是PP分析,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后2、4、6、8、10 min及手术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术眼眼球活动度评分及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眼用药后眼睑活动度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和PP分析时两组间药物局部注射后各时间点术眼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宜开始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应用后共记录局部及全身不良事件5例,其中试验组4例,对照组1例,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注射后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变化的例数、SPO2改变例数及心电图变化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用于眼科手术局部麻醉效果与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单方混合注射液相同,药物安全性好,适用人群广,经济性好,使用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麻醉镇痛 布比卡因 复方 注射液 利多卡因 注射液 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HIV共感染HBV和HCV状况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艳敏 孙国清 +2 位作者 张郑民 高葆真 鲍玉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2-544,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首先用Combas Amplicor HIV-1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从我省HIV某高发县采集的由输血感染HIV-1的130份血样进行定量测定。挑选出HIV-1病毒...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首先用Combas Amplicor HIV-1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从我省HIV某高发县采集的由输血感染HIV-1的130份血样进行定量测定。挑选出HIV-1病毒载量4.28×102拷贝/mL以上的血浆样本81份,同时收集30份HIV-1阴性健康体检者血浆作为对照,再用巢式PCR法对以上样本进行HBV和HCV测定。结果:81份HIV-1阳性样本中HBV阳性32份(39.5%),HCV阳性72份(88.9%);同时感染HBV和HCV的样本为7份(8.6%)。30份HIV-1阴性对照组中,HBV阳性7份(2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P>0.05);HCV阳性4份(1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8,P<0.05);HIV-1阴性对照组中未检测出HBV和HCV共感染样本,与HIV-1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结论:经输血感染HIV的患者具有共感染HCV的倾向;对以上途径感染HIV的患者,在进行HIV治疗时应同时进行HBV和HCV检测,阳性者应在治疗HIV-1的同时给予抗HBV和HCV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载量 聚合酶链式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增效酮康唑滴眼液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岩 庞广仁 +2 位作者 宋洁贞 陈祖基 吕雪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两种自制的增效酮康唑滴眼液及酮康唑混悬滴眼液体外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方法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两种增效酮康唑滴眼液及酮康唑混悬滴眼液对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 目的评价两种自制的增效酮康唑滴眼液及酮康唑混悬滴眼液体外抗眼科丝状真菌活性。方法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两种增效酮康唑滴眼液及酮康唑混悬滴眼液对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酮康唑液做对照。结果增效酮康唑滴眼液Ⅰ、增效酮康唑滴眼液Ⅱ、酮康唑混悬滴眼液及DMSO溶解的酮康唑液对串珠镰刀菌的MIC分别为2、1、16、2μg/mL;对烟曲霉菌的MIC分别为0.5、0.5、2、0.5μg/mL;对黄曲霉菌的MIC分别为16、16、128、16μg/mL;对黑曲霉菌的MIC分别为0.25、0.25、4、0.25μg/mL。上述结果显示3种酮康唑滴眼液及DMSO溶解的酮康唑液对黑曲霉菌的作用最强,对烟曲霉菌、串珠镰刀菌的作用依次递减,对黄曲霉菌的作用较弱。两种增效酮康唑滴眼液的作用强度与DMSO溶解的酮康唑液的相似,三者的抗真菌活性均明显强于酮康唑混悬滴眼液。结论两种增效酮康唑滴眼液对4株眼科常见致病丝状真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较酮康唑混悬滴眼液的明显增强,说明增加酮康唑的溶解度可明显增加其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酮康唑滴眼液 丝状真菌 药敏试验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新型抗真菌药物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祖基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9-633,共5页
近年来,一些新的抗真菌药物相继问世,包括新三唑类(活力康唑、泊沙康唑等)和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广的抗真菌谱,提供了更好的抗真菌活性。这些新的抗真菌药物在初步的眼科临床实践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 近年来,一些新的抗真菌药物相继问世,包括新三唑类(活力康唑、泊沙康唑等)和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广的抗真菌谱,提供了更好的抗真菌活性。这些新的抗真菌药物在初步的眼科临床实践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兹就新型抗真菌药物在眼科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唑类 棘白菌素类 活力康唑 泊沙康唑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下载PDF
加替沙星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祖基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00-402,405,共4页
加替沙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研究正在蓬勃开展。本文对加替沙星的抗菌活性、眼内通透性、眼科实验治疗研究、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加替沙星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眼科
下载PDF
眼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买玉洁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0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期间该院眼科住院患者的病例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开展系统的眼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规范眼科护理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加强继续教育...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期间该院眼科住院患者的病例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开展系统的眼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规范眼科护理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定期组织护理查房,加强对眼科手术室的护理监管,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根据治疗需要正确安置患者体位,加强"舒适护理",对有疼痛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病案护理文书的书写等。观察护理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以前,护理问题发生率为2.9%,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之后护理问题发生率为0.8%,两者比较χ2=15.07,P<0.001。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是跌倒、坠床、撞伤、碰伤、部位识别出错、心率慢、晕倒、视物模糊、手术感染、外出发生意外、晶体度数错误等。结论眼科护理存在较多风险,加强眼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对改善护理效果,降低护理风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护理 风险 防范措施
下载PDF
双氯灭痛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谢雷克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7年第4期207-211,共5页
双氯灭痛为一应用广泛的强效非甾体类消炎药,副作用少,优于消炎痛、阿司匹林及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近年来,双氯灭痛滴眼剂在眼科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巳逐渐成为眼科临床重要的抗炎药之一。本文回顾近几年有关文献,对该... 双氯灭痛为一应用广泛的强效非甾体类消炎药,副作用少,优于消炎痛、阿司匹林及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近年来,双氯灭痛滴眼剂在眼科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巳逐渐成为眼科临床重要的抗炎药之一。本文回顾近几年有关文献,对该药在白内障、青光眼及角膜屈光等手术以及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灭痛 白内障摘除 青光眼滤过术 角膜屈光术
下载PDF
眼科护理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买玉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3期260-260,共1页
目的探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及效果。方法对比绩效管理前后眼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有无差异。结果 2012年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特护I级、护理安全、健康教育和病区管理等眼科护理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率均... 目的探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及效果。方法对比绩效管理前后眼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有无差异。结果 2012年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特护I级、护理安全、健康教育和病区管理等眼科护理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率均显著优于2010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绩效管理能显著提高眼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护理管理 绩效管理
下载PDF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与眼科疾病
14
作者 郭慧丽 郭希让 吴景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端粒酶与肿瘤的增殖为近年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的活性是维持染色体长度和功能的重要保证。端粒酶激活可使细胞不断增殖而避免衰老死亡。因此可通过抑制或激活端粒酶活性应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 端粒酶 端粒 肿瘤 眼科疾病
下载PDF
MTT-甲萘醌增强法测定眼科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研究
15
作者 陈祖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4期30-30,共1页
本实验参考Jahn等介绍的实验方法,选用眼科临床分离的四种丝状真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测定它们对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随着接种菌量的增加(从10~2至10~6),MTT还原成甲的量亦相应加大,二... 本实验参考Jahn等介绍的实验方法,选用眼科临床分离的四种丝状真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测定它们对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随着接种菌量的增加(从10~2至10~6),MTT还原成甲的量亦相应加大,二者成正相关关系。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的加入对丝状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TT-甲萘醌法所测定的A值,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按Jahn氏等标准所测定的两种药物的MIC值与常量稀释法(Ma-AFST)MIC接近,与文献报告大体相符。表明MTT-甲萘醌增强法在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它具有方法灵敏、简便、终点判断客观等优点。但仍需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基的成份和pH值,菌液接种浓度、孵育温度和时间,以及终点判读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药物敏感试验 甲萘醌 二性霉素B 药物敏感性 茄病镰刀菌 酮康唑 串珠镰刀菌 眼科 烟曲霉菌
下载PDF
MTT-甲萘醌增强法测定眼科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慷 高长凤 +1 位作者 吕雪芳 陈祖基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价MTT甲萘醌增强法在眼科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用MTT甲萘醌增强法测定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4株眼科丝状真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常量液体培... 目的评价MTT甲萘醌增强法在眼科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用MTT甲萘醌增强法测定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4株眼科丝状真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常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MaAFST)进行比较。结果在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中,甲萘醌能明显增强MTT的显色反应(镰刀菌加甲萘醌0.1mmol/L,曲霉菌加1mmol/L)。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丝状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TT甲萘醌法所测定的A值,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按Jahn氏等标准所测定的两种药物MIC值与MaAFST测定的MIC值接近。结论MTT甲萘醌增强法在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中具有方便、快捷、灵敏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眼部感染 药敏试验 MTT法
下载PDF
基于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机器学习对早期帕金森病诊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可可 郭庆歌 +9 位作者 李晓欢 马建军 杨红旗 石小雪 范咏言 杨大伟 郭大帅 董琳瑞 古祺 李东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2-1108,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主,缺乏正确诊断的客观方法。目前已有关于视网膜结构改变作为P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的研究,但基于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机器学习对预测早期PD的研究尚少。目的基于视网膜结构改变的特征构建机器学习... 背景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主,缺乏正确诊断的客观方法。目前已有关于视网膜结构改变作为P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的研究,但基于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机器学习对预测早期PD的研究尚少。目的基于视网膜结构改变的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探索其在早期PD诊断中的预测价值,及探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PD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年龄40~70岁的PD患者49例(PD组),并选取来医院体检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39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扫频源光学相关断层扫描和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检查,并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和血管密度。将88例受试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2例和验证集26例,选择PD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纳入机器学习模型的特征变量,并在训练集中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LR)、K-近邻算法(KNN)、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基于视网膜改变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早期PD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组患者浅层毛细血管的上方外圈(A6)、颞侧外圈(A7)、下方外圈(A8)以及鼻侧外圈(A9)密度减少,视网膜层的上方内圈(A2)、颞侧内圈(A3)、下方内圈(A4)、鼻侧内圈(A5)、A6~A9厚度,节细胞复合体层的A9厚度,神经纤维层的A7厚度,视网膜外层的A2和A4~A9厚度变薄(P<0.05)。视网膜层A2厚度(OR=0.781,95%CI=0.659~0.926)、视网膜层A3厚度(OR=1.190,95%CI=1.019~1.390)、视网膜外层A2厚度(OR=0.748,95%CI=0.603~0.929)、视网膜外层A6厚度(OR=2.264,95%CI=1.469~3.490)、视网膜外层A8厚度(OR=0.723,95%CI=0.576~0.906)以及神经纤维层A7厚度变薄(OR=0.592,95%CI=0.454~0.773)及浅层毛细血管A7密度减少(OR=1.966,95%CI=1.399~2.765)为早期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变量纳入并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5个模型中,LR模型整体性能最高,其AUC为0.841,而DT模型的准确度最高,其准确度为0.846。结论基于视网膜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准确的预测早期PD,其中,DT模型对早期PD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扫描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 机器学习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近十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基础研究的资助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秀华 杨永光 +1 位作者 张猛 雷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4-870,共7页
目的对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进行分析,探讨眼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脉络,为眼科领域科研人员了解不同专业基础研究的进展和资助申请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领域的... 目的对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进行分析,探讨眼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脉络,为眼科领域科研人员了解不同专业基础研究的进展和资助申请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领域的资助项目,对获得资助的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经费数额、项目依托单位、地域进行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近10年间,眼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总体平稳,约占医学部立项数和经费总量的2%。立项项目中代表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和方法的关键词逐渐增多。在各研究领域中,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角膜和眼表疾病、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立项数量占据前3位。研究项目主要落户在我国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项目主要集中在科研实力和底蕴雄厚的依托单位。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稳定的投入和支持在眼科学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立项项目反映了我国研究热点的变迁,眼科学新技术及其与交叉学科的融合促进了学科发展;科研立项与经济、教育和科研的地域环境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础研究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眼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如何理解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志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在2019年末发生于中国武汉的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WHO将其引起的肺炎命名为... 在2019年末发生于中国武汉的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WHO将其引起的肺炎命名为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COVID-19是近20年来继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之后在人类又一次出现的跨物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传染病。目前该疾病以武汉为中心以极快的速度向中国大陆各地及港澳台发生传播,并波及二十多个国家。鉴于在SARS流行期间在医院环境下1/5的感染者为医务人员和这次COVID-19流行期间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较高问题,需要眼科医生正确且快速地了解和认识该病的背景知识,并理性理解和认识采取某些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工作的专业领域的差异,虽然大多数眼科医生并不工作在疫情的第一线,但是多种原因(如感染患者会诊或眼科急诊)会导致眼科医护人员暴露在高危传播环境下,并且其风险正随着感染患者数量的剧增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当处理看似健康良好的眼科患者时,眼科医护人员的警惕性往往会大大降低。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家庭和医护人员自身,针对2019-CoV的主要传播方式,建议采用标准的防护措施之外,仍需遵循严格的接触防护措施和飞沫防护措施,包括:(1)在靠近病患近距离工作时应配戴口罩(N95口罩);(2)在接诊患者前后务必完成手卫生;(3)当进入患者房间并接触患者时配戴无菌手套;(4)当预期接触患者的周遭物品和环境表面,患者存在大小便失禁或腹泻,或患者有手术性或其他性质创口并存在渗出液时应穿隔离服;(5)清洁和消毒各种眼科设备并正确处理检查患者后的医疗垃圾,以阻断传播给后续接受检查的患者;(6)考虑到病毒通过眼表传播的可能性,接触患者前应配戴护目镜和覆盖面部正面及侧面的一次性防护面罩;(7)对就诊的普通患者如发现有结膜炎和/或同时有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做COVID-19的相关排查;(8)在禁止将感染患者作为角膜移植潜在供体的同时应将筛选2019-CoV暂时性列入暴发期间眼库的医学标准;(9)为了科学研究、诊断和其他特殊需要,对收集的标本要严格遵循生物危险品的包装、寄送和处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2型 冠状病毒疾病-19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中东呼吸道综合征 眼表 接触防护 飞沫防护 眼科
下载PDF
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杜娇 史平玲 宋宗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03-106,共4页
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是高度近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豹纹状眼底、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萎缩、漆裂纹、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福克斯斑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变薄导致萎缩性病变不断进展,使患者视力受损,视觉质量下降,甚至致... 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是高度近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豹纹状眼底、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萎缩、漆裂纹、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福克斯斑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变薄导致萎缩性病变不断进展,使患者视力受损,视觉质量下降,甚至致盲。目前尚无治疗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的有效手段,防止近视进展的后巩膜加固术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抑制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黄斑萎缩,是临床可采取的手段。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治疗方法。深入了解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方法,对该病临床诊断及延缓视力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 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黄斑萎缩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