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亓潇 杨森楠 +1 位作者 孙宇莹 王督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3期113-114,118,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监管已成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手段。本文阐述了智慧监管技术的必要性和优势,探讨了智慧监管实施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应用的成本、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以及跨部门合作的需求。最后,提出了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监管已成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手段。本文阐述了智慧监管技术的必要性和优势,探讨了智慧监管实施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应用的成本、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以及跨部门合作的需求。最后,提出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推广智慧监管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智慧监管 应用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13种β-受体阻滞剂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彤辉 冯峰 +1 位作者 申一鸣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30-1037,共8页
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13种β-受体阻滞剂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对质谱条件、色谱条件、提取溶剂及基质效应等进行了详细探究,使用甲醇对样品进行稀释提取,... 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快速测定保健食品中13种β-受体阻滞剂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对质谱条件、色谱条件、提取溶剂及基质效应等进行了详细探究,使用甲醇对样品进行稀释提取,高速离心、超声处理,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乙腈和01%(v/v)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离子模式检测,数据采集使用一级母离子全扫描和数据依赖的二级离子扫描(Full MS/dd-MS2)模式,在10 min内实现了保健食品中13种β-受体阻滞剂的分离和高精度一级、二级扫描,得到准确的质量数和准确碎片离子信息。通过方法学验证,13种β-受体阻滞剂在05~1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12,检出限为1~10μg/kg。空白加标样品中13种β-受体阻滞剂的平均回收率为753%~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09%~100%(n=6)。用本方法对市售的30批次保健食品进行筛查,均未检出13种β-受体阻滞剂。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保健食品中β-受体阻滞剂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 Β-受体阻滞剂 保健食品
下载PDF
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陶健 孙志远 +5 位作者 陈欣欣 魏华琳 成婕 周永辉 智文莉 郭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38-447,共10页
为规范食品检验的表征和应用,促进食品检验信息的处理和交换,加快食品检验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提升食品检验综合效能,本文对食品检验核心技术要素信息进行结构重塑性整合,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创建食品检验项目分类... 为规范食品检验的表征和应用,促进食品检验信息的处理和交换,加快食品检验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提升食品检验综合效能,本文对食品检验核心技术要素信息进行结构重塑性整合,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创建食品检验项目分类体系和食品检验方法分类体系,采用顺序码、并置码和组合码的编码方法,研制食品检验项目编码方案和食品检验方法编码方案,设计6码段16码位的编码结构,构建具有稳定的逻辑结构特征和开放的数据扩展功能的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系统。通用系统具有高度专业集成性和广泛行业通用性,能够为特定的食品检验事件赋予唯一的十进制阿拉伯数字代码,实现食品检验高效查询。还对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发基于互联网云端的的食品检验分类编码通用信息系统公共技术服务产品提出设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验 分类 编码 通用系统 设计 构建
下载PDF
冷冻超微粉碎对油莎豆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姗 白天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12期26-31,共6页
目的:研究冷冻超微粉碎对油莎豆粉品质特性(物化性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常温机械粉碎和常温超微粉碎的油莎豆粉为对照,研究冷冻超微粉碎对油莎豆粉的物化性质(持油性、溶解性、持水性、溶胀性、休止角、滑角)、营养成分(水、... 目的:研究冷冻超微粉碎对油莎豆粉品质特性(物化性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常温机械粉碎和常温超微粉碎的油莎豆粉为对照,研究冷冻超微粉碎对油莎豆粉的物化性质(持油性、溶解性、持水性、溶胀性、休止角、滑角)、营养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灰分、淀粉、膳食纤维、多糖)和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的影响。结果:冷冻超微粉碎后油莎豆粉的D50为37.84μm,持油性、溶解性、持水性和溶胀性分别为1.98 g/g、1.50 g/g、2.62 mL/g、25.26%,休止角和滑角分别为53.69o、72.56o,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淀粉、膳食纤维和多糖含量分别为6.58%、6.55%、23.12%、2.32%、25.46%、21.12%、16.45%,总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分别为0.68、78.36%、82.56%。与常温机械粉碎和常温超微粉碎的油莎豆粉相比,冷冻超微粉碎可改变油莎豆粉的理化特性、营养成分,提高抗氧化功能,防止粉碎过程中对油莎豆粉营养成分的破坏。结论:研究工作为油莎豆粉的深加工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粉 冷冻超微粉碎 物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加工过程致病性微生物监测结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牛会敏 焦强 +1 位作者 李若菡 刘智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5-898,共4页
目的了解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点,为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10所学校食堂为研究对象,采集学校食堂在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贮存设备、制... 目的了解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点,为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10所学校食堂为研究对象,采集学校食堂在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贮存设备、制作工具、工作人员手部、基础设施、用餐器具等共300份样品,利用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MSA)建立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分析可能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份样品中,共有5份样品检出了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内的3种致病性微生物,主要分布在食品制作过程的工具如砧板、操作台、刀具以及工作人员的手部,而用餐器具、原料贮存设备及食堂基础设施均未检出致病性微生物。IMSA快速检测方法和国标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标方法相比,IMSA快检系统检测致病性微生物的阳性符合率为83.3%(5/6),阴性符合率为100%(294份),整体一致性为99.7%。结论利用IMSA技术建立的致病性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可精准识别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点主要为食品制作过程的工具如砧板、操作台、刀具以及工作人员的手部。应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率,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污染 监测 学生保健服务
原文传递
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芯片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1 位作者 苏利霞 陶健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40,共8页
目的为了对肉制品中牛肉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定量,本文采用数字PCR(dPCR)技术对牛肉的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定量检测,根据基因拷贝数建立了肉制品中牛肉源性成分PCR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参照标准设计的牛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猪源性特异性... 目的为了对肉制品中牛肉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定量,本文采用数字PCR(dPCR)技术对牛肉的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定量检测,根据基因拷贝数建立了肉制品中牛肉源性成分PCR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参照标准设计的牛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猪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鸭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以及动物源性成分通用引物、探针,建立了双重数字PCR体系。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生鲜牛肉质量与DNA含量、DNA含量与DNA拷贝数之间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以DNA含量为中间值计算出DNA拷贝数(C)与生鲜牛肉质量之间的换算公式:M_(牛)=0.0209C+0.676。应用建立的dPCR方法对构建的肉样模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牛肉定量检测值与实际质量基本一致,且受外源物种的干扰小。运用该方法对抽取的10份市售牛肉样品检测,同时通过特异/通用引物扩增的拷贝数之比(%)辅助判断肉制品中是否存在非牛源性的其他动物源性成分掺假,检测出部分样品不符合标签规定。结论该方法可实现对牛源性成分的量化检测,能够作为区分故意添加和无意污染的依据,为执法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性成分 芯片数字PCR 肉制品 拷贝数 定量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