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农业
1
作者 陈晓斌 张炳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104-105,共2页
本文从植保工作者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分析了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植物保护 ,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些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植物保护 生态农业
下载PDF
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检疫管理信息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杰 楼兵干 +1 位作者 高其康 蒋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6,共2页
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的检疫管理信息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即数据输入子系统和智能查询子系统。系统收集了分布于 314个国家和地区的 4 34条有关进境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信息、136 3条寄主植物记录和 5 0种有... 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的检疫管理信息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即数据输入子系统和智能查询子系统。系统收集了分布于 314个国家和地区的 4 34条有关进境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信息、136 3条寄主植物记录和 5 0种有害生物图谱。可按寄主植物的中文名或学名查询该寄主植物上可能会携带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也可按国家或地区查询当地分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 ;同时也可检索来自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某一检疫物可能会携带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系统操作简便、查询快速、易于扩充 ,实现了植检信息、检疫审批和检疫证发放的智能化管理 ,可为我国相关的检疫机构引进林木繁殖材料及观赏植物提供检疫信息快速查询服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繁殖材料 观赏植物 植物检疫 管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枯萎病菌诱导的结构抗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58
3
作者 许勇 王永健 +2 位作者 葛秀春 宋凤鸣 郑重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分析了枯萎病病原菌侵染西瓜后幼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木质素与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及其形成的相关酶一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木质素与HRGP含量、POD与PAL活... 分析了枯萎病病原菌侵染西瓜后幼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木质素与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及其形成的相关酶一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木质素与HRGP含量、POD与PAL活性,随病菌的侵染在抗感品种体内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抗病品种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说明上述反应在西瓜枯萎病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木质素 HRGP POD PAL 抗病机制
下载PDF
大蒜轮作与瓜类枯萎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56
4
作者 金扬秀 谢关林 +1 位作者 孙祥良 蔡雪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2000~2001年在嘉兴的试验研究表明大蒜与瓜类轮作辅以休闲明显地减轻了瓜类枯萎病的危害,发病率由瓜类连作时的50%下降到10%。土壤中(干土)病原菌孢子的存活量也由瓜类连作时的14.1×104cfu/g降低到1.2×104cfu/g。同时室内抑... 2000~2001年在嘉兴的试验研究表明大蒜与瓜类轮作辅以休闲明显地减轻了瓜类枯萎病的危害,发病率由瓜类连作时的50%下降到10%。土壤中(干土)病原菌孢子的存活量也由瓜类连作时的14.1×104cfu/g降低到1.2×104cfu/g。同时室内抑菌试验表明,大蒜能够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5种浓度3种浸提时间的大蒜浸提液中以浸提时间为1d浓度在25g/L的浸提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达72%;浸提7d浓度为1.56g/L的浸提液抑菌效果仅为20%。因此为减轻瓜类枯萎病的损失,提倡瓜类与大蒜作物轮作并适时休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轮作 瓜类 枯萎病 黄瓜 厚垣孢子 大蒜浸提液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黄瓜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梁建根 张炳欣 +1 位作者 喻景权 陈振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为了解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与CH2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机制,采用种子催芽、温室盆栽与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其对黄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H1与CH2对黄瓜种子萌发、根与植株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根部与叶部中超氧阴离子... 为了解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与CH2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机制,采用种子催芽、温室盆栽与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其对黄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H1与CH2对黄瓜种子萌发、根与植株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根部与叶部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与品质相关的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植物促生细菌 活性氧 生理活动
下载PDF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及与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凤鸣 葛秀春 郑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3-377,共5页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中超氧物歧化酶( S O D)和过氧化氢酶 ( C A T)活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抗病品种 和感病品种棉苗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 差异;氟乐灵处 理可诱发棉苗对枯...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中超氧物歧化酶( S O D)和过氧化氢酶 ( C A T)活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抗病品种 和感病品种棉苗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 差异;氟乐灵处 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且氟乐灵处理的棉苗组织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 片和根茎部组织 中 S O D 和 C A T 酶活 性明显提 高,但抗病品 种棉苗组 织中 S O D 和 C A T酶活性在前期 增加不显著,后期增 加较慢,而感病品 种棉苗中两种酶活 性在前期就明 显升高,增加 速度快;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其组织中两种酶活性始终低于未处理棉苗 接种后的水平⒚棉花组织中的 S O D 酶主要是 Cu, Zn S O D,受侵后 S O D 酶活性的升高主要来自于 Cu , Zn  S O D⒚因此, S O D 和 C A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超氧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抗病性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的分离筛选及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建根 张炳欣 +2 位作者 施跃峰 竺利红 吴吉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2期341-346,共6页
为获取防治黄瓜土传病害的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并明确其防效,采用促生筛选法与大田小区试验法,对黄瓜根围的促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并对其田间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盆栽测定结合平皿初筛,筛选到的三株PGPR菌株,CH1,CH2和CH3都能... 为获取防治黄瓜土传病害的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并明确其防效,采用促生筛选法与大田小区试验法,对黄瓜根围的促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并对其田间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盆栽测定结合平皿初筛,筛选到的三株PGPR菌株,CH1,CH2和CH3都能显著地促进黄瓜生长。此外,离体拮抗试验发现,CH1和CH2对黄瓜枯萎病菌都有拮抗作用,而对瓜果腐霉均无拮抗作用,CH3对两种病原菌都有拮抗作用。盆栽防病效果测定,证实了这三株PGPR对黄瓜枯萎病和猝倒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防效,并且发现PGPR间的亲和与非亲和性组合的促生与防病效果都显著好于单株的。这些试验结果为三株PGPRs的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植物促生细菌 土传病害 生物防治
下载PDF
BTH诱发水稻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被引量:20
8
作者 葛秀春 宋凤鸣 +1 位作者 郑重 瞿海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311-314,共4页
研究了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硫甲酯(BTH)处理诱导水稻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 抗性的表现。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BTH对稻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作 用;BTH处理后显著减轻了水稻幼苗稻瘟... 研究了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硫甲酯(BTH)处理诱导水稻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 抗性的表现。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BTH对稻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的抑制作 用;BTH处理后显著减轻了水稻幼苗稻瘟病的病情,其最佳处理浓度为0.5mmol/L,最佳处理时间 是接种稻瘟菌前7d,持久期在14d以上;0.5mmol/L BTH处理水稻第二张完全叶,可使未处理的 上部叶片的病情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说明BTH诱发了水稻幼苗对稻瘟病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ys- 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试验结果还表明,BTH浸种可诱发水稻 3-4叶期对猪瘟病的抗性: 抽穗前处理叶片明显降低了水稻穗颈瘟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获得抗性 稻瘟菌 BTH
下载PDF
植物根围外来微生物定殖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炳欣 张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4-628,共5页
检测植物根围微生物定殖情况的方法分为可培养的微生物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两种 .传统做法是用培养方法检测投入到根围的微生物 ;而现在逐渐注重研究对于不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定殖的检测 .综合检测方法有四种 :天然抗生素抗性的标记 ;外来... 检测植物根围微生物定殖情况的方法分为可培养的微生物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两种 .传统做法是用培养方法检测投入到根围的微生物 ;而现在逐渐注重研究对于不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定殖的检测 .综合检测方法有四种 :天然抗生素抗性的标记 ;外来基因标记 ;DNA和 RNA探针以及免疫学方法 .前两种方法往往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可培养的根围外来微生物的检测 ;而后二者可用于检测可培养的或不可培养的根围微生物包括活细胞或死细胞 .根围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已逐渐由于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根围生态学 根围定殖 检测方法 植物根围
下载PDF
叶霉菌非亲和小种对番茄系统抗性的诱导及植株内水杨酸动态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新忠 郑重 徐幼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番茄叶霉菌小种4 是番茄Cf5 品系的非亲和小种,接种Cf5 植株第 3 叶后,经不同诱导间隔期以亲和小种5 接种第3 叶和第4 叶,15 d 后检查叶霉病发病情况。试验表明,在诱导间隔期为3 d 和5 d 时,小种4 诱导接种的第... 番茄叶霉菌小种4 是番茄Cf5 品系的非亲和小种,接种Cf5 植株第 3 叶后,经不同诱导间隔期以亲和小种5 接种第3 叶和第4 叶,15 d 后检查叶霉病发病情况。试验表明,在诱导间隔期为3 d 和5 d 时,小种4 诱导接种的第 3 叶和未经诱导接种的上位第 4 叶发病面积比不接种或接种小种5 的对照显著降低,以5 d 间隔期处理效果最好。上述2 个叶位的发病分别比对照降低90% 和85% 。小种4 接种第3 叶后该叶位和上部未接种第4 叶内水杨酸含量迅速增加,以接种后3 d 含量最高,分别达402 μg/g 鲜重和321μg/g 鲜重,比对照分别高2 倍和 18 倍。接种后5 d 内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接种8 d 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水杨酸含量的增加早于抗性表现,因而可能在该系统的抗性诱导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基因互作 系统诱导抗性 水杨酸 叶霉菌
下载PDF
植物病原物无毒基因及其功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新忠 徐幼平 郑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物无毒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的基因对基因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无毒基因已在多种植物病原物 ,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等中得到克隆。绝大多数已克隆无毒基因之间 ,及其与已知蛋白之间 ,... 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物无毒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的基因对基因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无毒基因已在多种植物病原物 ,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等中得到克隆。绝大多数已克隆无毒基因之间 ,及其与已知蛋白之间 ,均无显著序列同源性。然而 ,多数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有较高序列一致性 ,产物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域。由序列一致性很高的抗病基因产物与没有明显序列同源性的无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 ,介导产生的过敏性细胞坏死和抗病性 ,在产生速度、强度和组织特异性等方面均可能有显著差异。无毒基因具有双重功能 :在含互补抗病基因植物中表现无毒效应 ,而在不含互补抗病基因植物中显示小种、菌株、致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物 无毒基因 功能 毒性 致病性
下载PDF
稻瘟菌侵染后水稻幼苗活性氧的产生与抗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38
12
作者 葛秀春 宋凤鸣 郑重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以对稻瘟菌ZB1小种表现抗病 (H8R)和感病反应 (H8S)的两种水稻为材料接种稻瘟菌后 ,表现不亲和反应的水稻幼苗叶片中O- ·2 产生速率提高 ,于 2 4h和 6 0h出现两个高峰 ;H2 O2 量在 3h和 48h分别出现高峰 ;·OH量在 36h后略高... 以对稻瘟菌ZB1小种表现抗病 (H8R)和感病反应 (H8S)的两种水稻为材料接种稻瘟菌后 ,表现不亲和反应的水稻幼苗叶片中O- ·2 产生速率提高 ,于 2 4h和 6 0h出现两个高峰 ;H2 O2 量在 3h和 48h分别出现高峰 ;·OH量在 36h后略高于对照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从 6h起显著升高。而在表现亲和反应的水稻中O- ·2 、H2 O2 和·OH的产生及POD活性的增加均迟于表现不亲和反应的 ,且强度也小。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两类反应中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发现 ,不亲和反应中丙二醛量增加 (2 4h)及其两个高峰 (30h和 6 0h)分别出现在活性氧的产生及其两个峰值之后或同时。这些结果表明水稻幼苗中产生的活性氧可能启动了膜脂过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菌 活性氧 膜脂过氧化 抗病性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和28S rDNA D2基因序列与形态特征联合分析的中国角顶叶蝉亚科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叶蝉科)(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仁怀 陈学新 李子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5-1064,共10页
首次在国内利用28S rDNA D2区段和16S rDNA基因序列,结合50个形态特征对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19个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从无水乙醇浸泡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19个内... 首次在国内利用28S rDNA D2区段和16S rDNA基因序列,结合50个形态特征对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19个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从无水乙醇浸泡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19个内群和1种外群Typhlocybinae[半翅目(Hemi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种类的28S rDNA D2基因片段并测序,同时扩增了16SrDNA基因片段并测序11条,采用了GenBank中1个种类的16S rDNA同源序列。采用PAUP*4.0和MrBayes3.0两个分析软件和3种建树方法,利用同源28S D2 rDNA和16S rDNA两个基因序列与形态特征结合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二叉叶蝉族Macrostelini是一个单系,并在角顶叶蝉亚科的系统发育中处于基部的位置,是内群中最原始的族;角顶叶蝉族Deltocephalini中除了纹翅叶蝉属Nakaharanus,其余各属构成单系;殃叶蝉族Euscelini内属的归属比较混乱,可能是一个并系群,属间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隆额叶蝉族Paralimnini与顶带叶蝉族Athysanini是姐妹群。带叶蝉属Scaphoideus与纹翅叶蝉属Nakaharanus是姐妹群,二者与木叶蝉属Phlogotettix的关系最近,三者构成一个单系,建议将三者归为带叶蝉族Scaphoideini。研究结果还表明,小眼叶蝉族Xestocephalini和Balcluthini的系统发育位置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叶蝉科 角顶叶蝉亚科 16SrDNA 28S D2rDNA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家蚕性附腺发育与核酸及利它素蛋白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其康 楼兵干 +1 位作者 董海涛 胡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3-587,共5页
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Bombyxmori雌性性附腺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从家蚕化蛹后第 6天到成虫羽化当天的性附腺内总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 ,至羽化当天为最高 ,达 86 0± 70 μg 对。不同时期内能引诱野蚕黑卵蜂识别寄主的利... 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Bombyxmori雌性性附腺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从家蚕化蛹后第 6天到成虫羽化当天的性附腺内总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 ,至羽化当天为最高 ,达 86 0± 70 μg 对。不同时期内能引诱野蚕黑卵蜂识别寄主的利它素在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明显 ,从化蛹后第 6天的 10 %增加到羽化后的 5 8%。性附腺的总RNA含量从化蛹第 6天到成虫羽化前 1天几乎是直线增加 ,但羽化后下降很快。不同时期分泌部中总RNA含量变化与贮存部明显不同。含量最高时 ,分泌部RNA可占整个性附腺RNA的 90 %以上 ,而贮存部总RNA含量则远少于分泌部 ,羽化当天约为分泌部的十分之一。分泌部总RNA中的 18S亚基含量远高于 2 8S亚基 ,明显不同于贮存部的。从分泌部总RNA中分离的mRNA存在明显的条带分布 ,这预示着高丰度的mRNA的存在与总蛋白中高含量利它素的存在有着特殊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附腺发育 核酸 利它素蛋白变化 野蚕黑卵蜂
下载PDF
菲律宾吕宋岛和中国浙江省的稻种非致病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关林 吴芝仙 +1 位作者 余雪芳 苗东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3-238,共6页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自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自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桔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 假单胞杆菌 水稻 细菌群体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促生菌CH1对黄瓜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猝倒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建根 张炳欣 喻景权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6期462-466,共5页
为研究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Brevibacillus brevis)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酚类物质代谢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动态及阿魏酸、绿原酸、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变... 为研究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Brevibacillus brevis)诱导黄瓜对猝倒病的抗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酚类物质代谢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动态及阿魏酸、绿原酸、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病原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感染时,经CH1处理的植株根部PAL和PPO活性都明显高于未经CH1处理的,同时,经CH1处理的植株根部阿魏酸、绿原酸、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都高于未经CH1处理的。说明CH1是通过提高黄瓜植株体内酚类物质代谢的酶活性来激发酚类物质的积累,从而诱导黄瓜对猝倒病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植物生长促生细菌 酚类物质代谢 猝倒病 诱导抗性
下载PDF
农科大学毕业生择业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楼成礼 马永芳 王晓燕 《高等农业教育》 1999年第7期12-16,25,共6页
本文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490名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若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今农科大学毕业生热情与冷漠交织的择业态度、自信与忧虑并存的择业心态、多重性的择业标准和择业地点多元化的特点,以及择业中的“求高”、“求稳... 本文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490名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若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今农科大学毕业生热情与冷漠交织的择业态度、自信与忧虑并存的择业心态、多重性的择业标准和择业地点多元化的特点,以及择业中的“求高”、“求稳”、“官本位”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大学 毕业生 择业观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缺失GDD保守区的黄瓜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瑞 郑重 周雪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1-534,共4页
以 CMV亚组 1株系 Fny- CMV RNA2基因组为模板 ,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进行 PCR扩增 ,得到 2 .5 kb的全长复制酶基因扩增产物 .对此产物进行纯化 ,并用 N co I和 Bsp HI进行双酶切 ,得到 3个片段 .将不含有 GDD保守区的 2个片段用 T4 DNA... 以 CMV亚组 1株系 Fny- CMV RNA2基因组为模板 ,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进行 PCR扩增 ,得到 2 .5 kb的全长复制酶基因扩增产物 .对此产物进行纯化 ,并用 N co I和 Bsp HI进行双酶切 ,得到 3个片段 .将不含有 GDD保守区的 2个片段用 T4 DNA连接酶连接 ,并对连接产物进行 PCR扩增 ,得到 2 .2kb左右缺失 GDD保守区的黄瓜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的扩增产物 .将其克隆到 p GEM- T Easy Vector上 ,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GDD保守区确已缺失 .该缺失不导致开放阅读框架的移码 .将缺失 GDD保守区的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 p BI12 1中 ,并经三亲交配导入根癌农杆菌中 ,经 PCR及酶切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复制酶 植物表达载体 基因克隆 GDD保守区缺失
下载PDF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体内保护酶和自由基的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4 位作者 吕仲贤 陶林勇 郑许松 徐红星 程家安 《华东昆虫学报》 2002年第2期41-45,共5页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自由基含量显著增加 ,在取食 18小时后达最高值 ,以后又开始下降 ;在取食中抗品种 N2 2 和高抗品种 Ptb3 3 时 ,虫体内 SOD和 CAT活性明显增加 ,且起着主要作用 ,POD作用不明显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自由基含量显著增加 ,在取食 18小时后达最高值 ,以后又开始下降 ;在取食中抗品种 N2 2 和高抗品种 Ptb3 3 时 ,虫体内 SOD和 CAT活性明显增加 ,且起着主要作用 ,POD作用不明显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一至二代后 ,体内保护酶活性逐渐接近于感虫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取食 抗虫品种 体内保护酶 自由基 抗性 水稻
下载PDF
中华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分级及在测报上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永玉 胡萃 牟吉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7-600,共4页
根据中华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特征 ,将其发育分为 5级 ,并以各级卵巢主要生化成份含量变化加以验证 .该分级可用于麦田测报 ,当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至 3级的个体达 50 %以上时 ,3~ 4 d后田间雌成虫进入产卵高峰期 ,当发育至 4级的... 根据中华通草蛉雌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特征 ,将其发育分为 5级 ,并以各级卵巢主要生化成份含量变化加以验证 .该分级可用于麦田测报 ,当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至 3级的个体达 50 %以上时 ,3~ 4 d后田间雌成虫进入产卵高峰期 ,当发育至 4级的个体达 50 %以上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通草蛉 雌性生殖系统 发育分级 测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