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谨完善的理论对同源词系联的重要指导作用——从《同源字典》收词疏误说起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智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又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一组词为同源词。为同源词而造的一组专门书写符号为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由于未强调同源词语源上的亲缘性和字、词不分等理论上的缺陷,故在同源词系联中,把一些通假字、... 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又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一组词为同源词。为同源词而造的一组专门书写符号为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由于未强调同源词语源上的亲缘性和字、词不分等理论上的缺陷,故在同源词系联中,把一些通假字、同义词、同音分化字、异体字等亦误为同源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字典》 疏误 严谨的理论 同源词系联 作用
下载PDF
古代交通和信息传播关系发微 被引量:3
2
作者 龚际平 《淮阴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58-61,共4页
本文从大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的交通和信息进行了初步探讨,注意到古代的两者关系从语义层次到社会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古代交通 信息 传播
下载PDF
八股文与明清戏曲关系摭谈
3
作者 徐虹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本文就八股文与戏曲在代言体、章法结构、声韵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作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并进而说明一方面八股文的发展巩固了明清戏曲的地位,另一方面明清戏曲的繁荣又使八股文的内涵更臻完美。
关键词 八股文 明清戏曲 共性 关系
下载PDF
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命题新解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繁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82-84,共3页
立足于对"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等范畴的含义的特别梳理,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克思是在平衡论的前提下谈不平衡的。
关键词 马克思 平衡 不平衡 艺术繁荣 物质生产
下载PDF
传播学受众理论论略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7-101,共5页
受众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从传播学受众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方法论基础出发,针对受众理论主要学说的阙失,我们认为受众理论应在传播学的概念下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整合。
关键词 传播学 受众理论 魔弹论 两级传播论 创新扩散论 受众传播动因分析 受众 大众媒介
下载PDF
多音字读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俊霞 刘云汉 《汉语学报》 2007年第1期49-57,共9页
准确掌握多音异读字是人们规范认读汉字的关键。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900多个多音异读字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误读的原因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多音字,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规范:一部分只需在语文教学中稍做引导,举一反三,问题... 准确掌握多音异读字是人们规范认读汉字的关键。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900多个多音异读字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误读的原因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多音字,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规范:一部分只需在语文教学中稍做引导,举一反三,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另一部分则需通过合并读音或整理异形词等方法减少多音异读字的数量或读音;还有一部分可以暂时不管,静观其自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音异读字 误读 规范
下载PDF
从批判人的异化到寻求人的自由与解放——论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 被引量:8
7
作者 伏涤修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共6页
马克思具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关怀思想。他对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的批判 ,显示了他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 ;他对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 ,显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他对抽象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批判 ,并不是要否... 马克思具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关怀思想。他对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的批判 ,显示了他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 ;他对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 ,显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他对抽象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批判 ,并不是要否定人性的内容和人道的精神 ,而是要将其纳入唯物史观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异化 自由 解放 人文关怀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江南文化的区域界定及诗性精神的维度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兴龙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7,共5页
当前学界对江南文化在区域、界定上过分强调地理学的意义,忽视人的主体性中“内在尺度”的作用,造成江南元叙事中的人文精神的流失和区域范围的狭隘。江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族独特的诗性精神,其维度有二:一是自由审美的维度,既不同于北... 当前学界对江南文化在区域、界定上过分强调地理学的意义,忽视人的主体性中“内在尺度”的作用,造成江南元叙事中的人文精神的流失和区域范围的狭隘。江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族独特的诗性精神,其维度有二:一是自由审美的维度,既不同于北国政治伦理之美,也有别于江南其他区域文化的浪漫之美;二是宗教的维度,其生产于本土巫风和外来佛教的双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区域界定 诗性精神 审美 宗教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形态及其人生观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景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63,100,共6页
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现象为主要题材,多写经济婚姻、病态情爱、家庭的不和谐、爱情的不圆满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不幸。相应地,人的意志力量的脆弱、命运的深不可测构成了张爱玲悲观的人生观。她对爱情、婚姻、家庭、人生抱有广大的悲悯... 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现象为主要题材,多写经济婚姻、病态情爱、家庭的不和谐、爱情的不圆满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不幸。相应地,人的意志力量的脆弱、命运的深不可测构成了张爱玲悲观的人生观。她对爱情、婚姻、家庭、人生抱有广大的悲悯,只有苍凉,绝无讽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婚恋 悲剧 人生观
下载PDF
理性迷失状态下渲染的异化情欲图景——《金瓶梅》性宣淫的创作心理剖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伏涤修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6,共8页
《金瓶梅》对异化情欲的渲染并不都是表达作品主旨和表现人物形象的必需 ,相反 ,我们却可以感受到 ,作品中过度的性描写往往含有较多的作者观念性奢淫的成份。作品性描写所产生的负面审美效应与作者所谓“以淫诫淫”的创作表白具有很大... 《金瓶梅》对异化情欲的渲染并不都是表达作品主旨和表现人物形象的必需 ,相反 ,我们却可以感受到 ,作品中过度的性描写往往含有较多的作者观念性奢淫的成份。作品性描写所产生的负面审美效应与作者所谓“以淫诫淫”的创作表白具有很大的不和谐 ,这反映出作者创作《金瓶梅》时其理性精神的缺失。一方面作者对性的表现不是为了证明性的合理性 ,即作品并不具有追求个性解放的启蒙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 ;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对理学纲常废驰表示痛心疾首 ,立意于讽诫只是作者贴在作品上的外化的标签 ,作者性渲染背后隐藏的创作心理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兴趣在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作者 性描写 创作心理 作品 情欲 迷失 启蒙精神 理学 品性
下载PDF
文学的思维品格及其功能——对文学存在意义的一种解证 被引量:5
11
作者 傅金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9,共7页
文学作为思维,具有广阔无垠的全息思维视域和融汇一切思维方式的统合力。作为人类思维最具普适意义的展现形式,文学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的思维,培育和滋养了人类的智能,使人类的创造性获得了无限的空间与自由度;作为文化母体... 文学作为思维,具有广阔无垠的全息思维视域和融汇一切思维方式的统合力。作为人类思维最具普适意义的展现形式,文学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的思维,培育和滋养了人类的智能,使人类的创造性获得了无限的空间与自由度;作为文化母体,她影响和哺育着众多的文化载体。作为思维,是文学最永恒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维 全息思维视域 思维品格 虚象想像
下载PDF
受害者的施害逻辑与自审——近年来“文革”题材小说的新走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景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7,共4页
近年来的几部“文革”题材小说,翻检那个时代被扭曲的成长记忆,打破童年和青春的纯洁神话,以拟自传体方式对政治恐怖中弱小者的施恶和犯罪进行暴露,在受害者的灵魂寻找施害者的逻辑,并示出类宗教式的忏悔与救赎主题。这种自审式的叙述... 近年来的几部“文革”题材小说,翻检那个时代被扭曲的成长记忆,打破童年和青春的纯洁神话,以拟自传体方式对政治恐怖中弱小者的施恶和犯罪进行暴露,在受害者的灵魂寻找施害者的逻辑,并示出类宗教式的忏悔与救赎主题。这种自审式的叙述显示了新的叙事倾向,并通过自我批判达到更为深邃的历史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叙事 人性蜕变 童心迷失 自审
下载PDF
正言若反——《老子》的悖异修辞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云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5-237,共3页
《老子》的语言精美洗练,但其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却让历来读《老子》的人大惑不解,也引来众多的不同解读。其实从修辞角度看,这是用特定的表达形式表现特定内容的问题。《老子》中所阐释的"道"及其蕴涵的... 《老子》的语言精美洗练,但其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却让历来读《老子》的人大惑不解,也引来众多的不同解读。其实从修辞角度看,这是用特定的表达形式表现特定内容的问题。《老子》中所阐释的"道"及其蕴涵的矛盾统一的辩证思想,用通常的逻辑推论式的正面表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子就用一些看似不合常情常理、背离常形常态的语言来表达,以突破人们思维中的经验性,即"正言若反",也就是悖异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语言 悖异修辞 正言若反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受众的基本特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本文运用传播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政治、文化、宗教等传播环境的整 体互动为切入点,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受众的基本特质及心理结构,并在选择新的理论视角研究 传统文化受众特质的方法论上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受众特质 传播 传播环境
下载PDF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9
15
作者 伏涤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7期98-100,共3页
笔者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学在课程定位、教材建设、教法与考法上存在的诸种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大学语文教学要围绕核心目标对课程进行适当定位,要优化教材建设,整合教材资源,改进大学语文教法与考法,注重学... 笔者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学在课程定位、教材建设、教法与考法上存在的诸种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大学语文教学要围绕核心目标对课程进行适当定位,要优化教材建设,整合教材资源,改进大学语文教法与考法,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语文习惯的养成,切实提高学生的母体中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程定位 教材建设 教法考法
下载PDF
《围城》语言变异美论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修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8-82,共5页
突破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是《围城》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之一。文章着重从词语的拆用、翻造、别解、序换、奇说等5个方面论析《围城》语言的变异美,并揭示相关的修辞原理。
关键词 《围城》 语言特色 变异美 创造手法 修辞原理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的AB/BA式异序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俊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AB/BA式异序词。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全部异序词,发现每组中的A1和A2、B1和B2的读音有相同和不同两种情况,意义方面有相同、相近、相关、无关等几种类型,不同的意义类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且与词性、...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AB/BA式异序词。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全部异序词,发现每组中的A1和A2、B1和B2的读音有相同和不同两种情况,意义方面有相同、相近、相关、无关等几种类型,不同的意义类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且与词性、结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序词 语音形式 意义类型
下载PDF
王蒙和白先勇意识流小说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正杰 芦海英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7-199,共3页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了"现代主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了"现代主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其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当然意识流文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东方意识流文学也是如此,王蒙和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二人在众多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文学 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走向文化人类学的传播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强 《淮阴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53-57,共5页
传播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内容。19世纪文化人类学中的“传播学派”,首先把传播作为人类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察。传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吸收着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营养。然而,由于传播学与文化人类学之... 传播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内容。19世纪文化人类学中的“传播学派”,首先把传播作为人类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察。传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吸收着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营养。然而,由于传播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存在着许多隔膜,对于传播这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的本质研究,迄今没有太大的作为。当今以互联网络为标志的媒介革命,又向传播学和文化人类学提出了新的理论挑战。传播学家已经意识到,传播学必须借助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人类传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媒介 传播学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释《鸿门宴》中的“从”和“敢”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智荣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从” 《鸿门宴》 教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