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生产魔芋葡甘聚糖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海燕 杨三东 +2 位作者 周大寨 田云 吴永尧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8,64,共5页
目的 :探索和了解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最佳条件。方法 :在 5L发酵罐上测定不同温度、pH和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并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产酶条件配伍。结果 :该菌产生葡甘聚糖酶的条件为接种量 1 0 % ,通气量 2 0L h ,发酵的前 1 6h温度... 目的 :探索和了解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最佳条件。方法 :在 5L发酵罐上测定不同温度、pH和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并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产酶条件配伍。结果 :该菌产生葡甘聚糖酶的条件为接种量 1 0 % ,通气量 2 0L h ,发酵的前 1 6h温度为 40℃ ,搅拌速度 2 0 0r min ,pH 7 0左右 ,之后温度调至 5 0℃ ,搅拌速度 1 0 0r min ,pH调至 6. 0左右 ,添加 0 . 2 5 %的豆油做消泡剂。在这个条件下发酵获得的酶比活力可达 5 0 0 9U mg ,总活力达到 1 0 81 9U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葡甘聚糖酶 葡甘低聚糖 发酵
下载PDF
发酵法生产魔芋葡甘聚糖酶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海燕 周大寨 吴永尧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5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探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最佳条件。方法:在摇瓶培养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温度、pH和接种量对发酵反应的影响,并在5L发酵罐上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产酶条件配伍。结果:该菌产生葡甘聚糖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5.5~6.0,接种量10%... 目的:探索发酵生产葡甘聚糖酶的最佳条件。方法:在摇瓶培养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温度、pH和接种量对发酵反应的影响,并在5L发酵罐上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产酶条件配伍。结果:该菌产生葡甘聚糖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5.5~6.0,接种量10%,发酵前期搅拌速度50rpm,通气量20L/h,6h后搅拌速度改为100rpm,通气量10L/h,在这个条件下发酵获得的酶比活力为4812U/mg,总活力达到7810U/mL。培养8h后细菌生物量、产物含量迅速提高,24h达到顶峰时期。发酵动力学属于偶联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葡甘聚糖酶 葡甘低聚糖 发酵
下载PDF
生物质谱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毅峰 吴永尧 +1 位作者 唐巧玉 周大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1-16,共6页
生物质谱因其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快速、易于自动化等特点,使其在核酸化学、蛋白质组学、糖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等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生物质谱在生物研究领域的普及和仪器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关键词 快原子轰击电离质谱(FAB-MS) 基质辅助激光吸电离质谱(MALDI)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酶实验性生产条件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海燕 吴永尧 周大寨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在5L发酵罐上用正交试验检测不同温度、pH和接种量对魔芋葡甘聚糖酶发酵生产的影响。试验表明,产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5.5~6.0,接种量10%,发酵前期搅拌速度100r·min-1,通气量20L·h-1,6h后搅拌速度改为50r·min-1,... 在5L发酵罐上用正交试验检测不同温度、pH和接种量对魔芋葡甘聚糖酶发酵生产的影响。试验表明,产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pH5.5~6.0,接种量10%,发酵前期搅拌速度100r·min-1,通气量20L·h-1,6h后搅拌速度改为50r·min-1,通气量10L·h-1,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酶比活力为4.812×106U·g-1,总活力达到7.810×106U·L-1。培养8h后细菌生物量、产物含量迅速提高,24h达到顶峰时期。发酵动力学属于偶联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葡甘聚糖酶 葡甘低聚糖 发酵
下载PDF
保加利亚尖椒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敬国兴 李伏钦 +2 位作者 陈永双 何永敏 曾富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保加利亚尖椒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真菌三价载体(GCR)遗传转化至辣椒,建立了适合辣椒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侵染液pH:值5.2、预培养2d、侵染时间7~8min、无AS、共培养2d的条件下,抗性不定芽的诱导分... 以保加利亚尖椒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真菌三价载体(GCR)遗传转化至辣椒,建立了适合辣椒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侵染液pH:值5.2、预培养2d、侵染时间7~8min、无AS、共培养2d的条件下,抗性不定芽的诱导分化率达到89%,转基因植株经PCR、Dot blotting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至辣椒基因组DN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GCR 转化 检测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选择性标记基因 被引量:5
6
作者 肖志新 周冀衡 +2 位作者 杨虹琦 李鹏飞 黎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9-22,共4页
综述了选择性标记基因的分类和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并对选择性标记基因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选择性标记基因 杀灭作用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抗真菌三价载体转化辣椒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敬国兴 曾富华 +2 位作者 李伏钦 陈永双 何永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5-168,共4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真菌蛋白的葡聚糖酶(Glu)基因、几丁质酶(Chi)基因和萝卜抗真菌蛋白(Rs-AFP2)基因构建的三价表达载体(GCR)转化辣椒,经PCR、PCR-Southern blotting分子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植株基因组DNA中。对辣椒离...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真菌蛋白的葡聚糖酶(Glu)基因、几丁质酶(Chi)基因和萝卜抗真菌蛋白(Rs-AFP2)基因构建的三价表达载体(GCR)转化辣椒,经PCR、PCR-Southern blotting分子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辣椒植株基因组DNA中。对辣椒离体子叶进行辣椒疫病病菌抗病性检测,证明转基因辣椒离体子叶对疫病有很强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三价表达载体 转化 抗病
下载PDF
硒处理对荞麦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巧玉 周毅峰 +1 位作者 李程 吴永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5-7,共3页
用含硒0.01~1.00mg/L的硒酸钠溶液处理荞麦种子,并培养发芽,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硒酸钠溶液可促进荞麦的发芽和生长,使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大。但使可溶性多糖和淀粉含量下降.
关键词 荞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我国山苍子油研究概况 被引量:33
9
作者 黄光文 卢向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97-102,共6页
本文综述了1990年后我国在山苍子油纯化加工、化学成分、化学转化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山苍子油分精油和核仁油两部分,精油含70%左右的柠檬醛,柠檬醛经化学方法可以转化为紫罗兰酮、鸢尾酮和大马酮等高档香料,精油对多种真菌和... 本文综述了1990年后我国在山苍子油纯化加工、化学成分、化学转化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山苍子油分精油和核仁油两部分,精油含70%左右的柠檬醛,柠檬醛经化学方法可以转化为紫罗兰酮、鸢尾酮和大马酮等高档香料,精油对多种真菌和细菌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核仁油含50%的月桂酸,可用来代替椰子油,广泛应用于表面活性剂等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油 柠檬醛 月桂酸 精油 香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鲜药现代研究的主要方向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国平 饶力群 唐晓春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年第1期39-40,共2页
为了推进鲜药生产、加工、利用与保护的现代发展 ,对鲜药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进行了探讨 ,认为有必要对干、鲜药在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并加强鲜药的保鲜技术研究 ,对新剂型新工艺的研究加大力度 ,在保护与利用鲜药... 为了推进鲜药生产、加工、利用与保护的现代发展 ,对鲜药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进行了探讨 ,认为有必要对干、鲜药在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并加强鲜药的保鲜技术研究 ,对新剂型新工艺的研究加大力度 ,在保护与利用鲜药资源的同时 ,规范鲜药的生产 ,促使其朝产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发展 ,从而最终使得鲜药应用更广泛、更科学、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药 药物研究 剂型 药材资源 药理活性 中药产业
下载PDF
点突变对枯草芽孢杆菌甘露聚糖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海燕 吴永尧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定点突变对枯草芽孢杆菌B23所产生的甘露聚糖酶活性及蛋白结构的影响,深入了解该酶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为其分子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与同源酶蛋白序列的比较和分析,在同源性较高的色氨酸第196、198和199位点上,天冬氨酸... 目的研究定点突变对枯草芽孢杆菌B23所产生的甘露聚糖酶活性及蛋白结构的影响,深入了解该酶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为其分子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与同源酶蛋白序列的比较和分析,在同源性较高的色氨酸第196、198和199位点上,天冬氨酸第91位点上和谷氨酸第191位点上通过特异引物引入突变,PCR扩增获得甘露聚糖酶的突变基因,B.subtilis WB800为表达载体,纯化相应的诱变蛋白,测定其酶活性及荧光光谱变化。结果三个色氨酸突变体蛋白[Man(W196H)、Man(W198H)、Man(W199H)和Man(W199A)]核的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Man(W199H)突变体酶活力几乎丧失,为突变前的4%。Man(D91N)和Man(E191Q)的酶活力也分别降至突变前的10%和12%。结论W199、D91和E191是酶活性的必需基团,对其造成的突变对甘露聚糖酶的结构和活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甘露聚糖酶 点突变 活性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