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场域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修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1-176,共6页
围绕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场域的特点及社会影响因素,分别从民族认同度、文化认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活动经历丰富度、师生互动度等五个维度考察,以影响受教者、教育者、管理者,形成教育新文化,并对本科学生的教育场域和国... 围绕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场域的特点及社会影响因素,分别从民族认同度、文化认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活动经历丰富度、师生互动度等五个维度考察,以影响受教者、教育者、管理者,形成教育新文化,并对本科学生的教育场域和国家认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此展现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培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教育场域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马晓丽 崔明德 李国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91,共10页
跨学科、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提高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跨学科录取研究生状况、跨学... 跨学科、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提高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跨学科录取研究生状况、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及招收、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利弊全面考查和客观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研究成果、实施方案及实践成效的梳理,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具有三大方面的优势;从国内外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招收和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殊意义;构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应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平台以及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等方面着力;应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与跨学科科学研究相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培育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结合、校内跨学科导师指导与校外跨学科导师指导相结合以及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要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学术经历的师资队伍;以科研任务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方法,将研究生尽快带入科研第一线;继续优化、深化和完善"跨学科研究生论坛",使研究生在辩论中产生问题意识。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二是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三是指导教师在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 实践成效
下载PDF
近十年来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述评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明德 曹鲁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民族主义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参与了这一问题的讨论。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概念、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以及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因、困境和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路向等各个方面做了... 民族主义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参与了这一问题的讨论。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概念、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以及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因、困境和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路向等各个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对深化民族主义研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中国 民族主义 述评
下载PDF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民族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4
4
作者 崔明德 曹鲁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77,85,共10页
随着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迁入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带来了城市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的变化。许多研究者也注意到这种变化,出现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后续研究可在五个方面推进。第一,从现有的研究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心城... 随着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迁入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带来了城市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的变化。许多研究者也注意到这种变化,出现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后续研究可在五个方面推进。第一,从现有的研究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心城市,研究地域可以进一步扩展。第二,从现有的研究时段看,主要利用了较早的数据,新的研究应当利用更新、更准确的数据。第三,从现有研究对象上看,虽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都有成果,但在宏观研究领域可以再拓展,在微观领域再具体。第四,从现有研究方法看,定性的理论分析多,定量的实证研究少,应当多做实地调查研究。第五,从现有的民族工作对策研究看,给出的对策大多雷同,可操作性、可实施性不足,应多提出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区 城市 民族问题 综述
下载PDF
北朝民族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明德 闵海霞 曹鲁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51,共10页
北朝民族关系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学界已在民族融合、鲜卑与汉族的关系、北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北朝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微观研究成果较多,但从宏观角度... 北朝民族关系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学界已在民族融合、鲜卑与汉族的关系、北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北朝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微观研究成果较多,但从宏观角度探讨北朝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成果较少;二是对具有指导意义的民族关系思想缺乏足够的重视;三是北朝民族融合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四是研究着力不均。对北朝民族关系的研究还需要专家学者付出更多的心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力求取得更多的精品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述评
下载PDF
近十年来传统民族观及民族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明德 曹鲁超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9,共8页
民族观及民族思想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我国历代都有不同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概念、儒家文化与民族观、中国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演变、不同时期... 民族观及民族思想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我国历代都有不同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概念、儒家文化与民族观、中国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演变、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民族观、民族思想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对推进民族观及民族思想研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观 民族思想 成果
下载PDF
再谈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问题——以中国民族思想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87,共9页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一是需要形成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理念,构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指导方法、教材教案和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进行创...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一是需要形成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理念,构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指导方法、教材教案和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是加强研究生的"古今通识"教育;四是创建"跨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平台;五是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鼓励和尊重创新的环境与制度;六是持续不断地检验、推广和应用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经验。在以上几个方面之中,搞好"四个结合"尤为重要:一是学科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相结合,二是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三是科学研究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四是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教育创新 民族思想
下载PDF
中国民族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明德 温欣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7-85,共19页
七十余年来,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9年,是民族文化研究的起步阶段;1980年到2000年,是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是民族文化研究的繁荣阶段。目前,学术界已在民族文化的概念、类型、特... 七十余年来,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9年,是民族文化研究的起步阶段;1980年到2000年,是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是民族文化研究的繁荣阶段。目前,学术界已在民族文化的概念、类型、特征、地位、传承、创新以及和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军事文化、礼仪文化、丧葬文化、节日文化、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工艺、胡化与汉化等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民族文化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二是研究着力不够均衡,三是对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四是研究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是太强。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学术发展趋势,深化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主要应从五个方面持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文化 研究成果 深化研究
下载PDF
高度重视东部沿海地区民族问题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4,共6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是,由边疆地区向内地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由农村和草原牧场向城市流动。尽管目前很难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是,由边疆地区向内地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由农村和草原牧场向城市流动。尽管目前很难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总数做出十分准确的统计,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东部沿海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都在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东部沿海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多于当地世居少数民族户籍人口;三是流动到东部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全国所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东部沿海地区将来在民族关系方面出问题,可能主要出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当中。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许多工作还不够到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和提升。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问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问题。我们相信,东部沿海地区民族问题研究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专家学者一定会为东部沿海地区民族工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区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下载PDF
关于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几点看法
10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4-89,共6页
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二是研究机构快速增加,三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四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五是研究成果非常丰硕,六是学术氛围不断浓厚。新形势下,民族理论政策及民族问题... 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二是研究机构快速增加,三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四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五是研究成果非常丰硕,六是学术氛围不断浓厚。新形势下,民族理论政策及民族问题研究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一些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一些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一是进一步加强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完善和发展民族理论,既需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从中得到智慧,也需要立足于现实问题和现实需要,还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进一步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出针对性强、管用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彰显特色。我校的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设在我校的山东省民族研究中心,都突出东部沿海地区民族问题研究这一特色。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培养民族学研究生,我们都把东部沿海地区民族问题摆在最突出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理论政策 研究现状 理论与现实 彰显特色
下载PDF
中国民族思想的研究内容
11
作者 崔明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其中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及民族关系现状的理... 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其中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及民族关系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还有他们对民族及民族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民族思想主要研究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军事家及普通民众对民族起源、民族政权更替规律、民族关系发展规律、民族政治结构、民族经济制度、民族社会生活、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民族迁徙、民族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民族发展的路径等问题的思考、认识、总结及预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思想 学科 研究内容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12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从北魏国家认同迭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13
作者 崔明德 胡慧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诚的诠释;其三,洛阳时代自命“中国”与正统建构以及助推汉化改革。北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北魏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相互交融、心向中华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的力量。北魏三个时代的国家认同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国家认同 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民族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晓丽 崔明德 +1 位作者 杨志娟 李国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83,共10页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的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根据民族学学科专业特点、研究生教育规律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探索和不断完善中...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的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根据民族学学科专业特点、研究生教育规律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探索和不断完善中构建的"三合作二互动"培养模式,能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三合作二互动"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集中更多智慧,建立"内外合作"、"校地合作"和"不同学科专业合作"等"三合作"机制,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提供保障;二是以最大限度激发研究生潜能为出发点,建立"师生互动"、"同学互动"等"二互动"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增强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经过长期的系统探讨和不断完善,"三合作二互动"培养模式在持续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研究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其二,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其三,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其四,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五,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合作二互动”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明德 马晓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8,共9页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同为一家"的观点。乞立赞的"三恨",为修复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从吐蕃大相尚结赞与唐朝会盟于清水到平凉劫盟,标志着双方关系的逆转,反映了尚结赞复杂的心路历程。长庆会盟是吐蕃与唐朝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黎可足在盟文中所确立的"偃兵息人"、"患难相恤"的路线,既是对清水之盟"固结邻好,安危同体"的继承和发扬,也成为吐蕃处理与唐朝关系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唐朝 民族关系思想
下载PDF
略谈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93,共12页
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包括中国各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少数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认识甚至比汉族政治家和思想家还要深刻和精辟。许多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推崇"孝"和孝子,看重和强调道德和品行,重视... 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包括中国各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少数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认识甚至比汉族政治家和思想家还要深刻和精辟。许多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推崇"孝"和孝子,看重和强调道德和品行,重视和强调"诚信"的意义和作用,强烈呼吁和期盼出现大一统局面。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中之所以会出现汉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孝"、"德"、"诚"和"大一统"等思想观念,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孝"、"德"、"诚"和"大一统"等是各个民族普遍认可和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其二,有的少数民族本身就与中原汉族有着比较密切的渊源关系,保留着汉族思想文化的基因;其三,少数民族的政治家都比较重视学习和吸收汉族的思想文化;其四,一批汉族人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少数民族政权的上层人物,在思想、文化、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对少数民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五,少数民族在与汉族长期交往中深受汉族思想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思想文化 丰富内涵 影响
下载PDF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4,71,共10页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的认识,是统治者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重视和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能为解决现实民族问题提供智慧、经...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的认识,是统治者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重视和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能为解决现实民族问题提供智慧、经验和借鉴;二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智慧和借鉴,还能给正确处理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启迪;三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中的"推诚布信"、"和而不同"等观念同样适合现代人的交际方式,可以成为人们交往的行为准则。重视和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是有助于解决中国民族史及中国民族关系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二是研究民族关系思想既是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民族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十大观点对中国甚至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大一统",二是"爱之如一",三是"推诚布信",四是"因俗而治",五是"以夏变夷",六是"先守身而后四夷",七是"推亡固存",八是"以水洗血",九是"夷夏一家",十是"以夷治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思想 现实意义 学术价值 重要观点
下载PDF
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晓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6,共8页
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大一统的“首足”观、设立“属国之官以主匈奴”以及“三表”、“五饵”等内容。“三表”、“五饵”的战略构想,既是在与匈奴单于进行一场民心和民众的争夺战,也是在与中行说打一场舆论战。传统的“大一统”... 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大一统的“首足”观、设立“属国之官以主匈奴”以及“三表”、“五饵”等内容。“三表”、“五饵”的战略构想,既是在与匈奴单于进行一场民心和民众的争夺战,也是在与中行说打一场舆论战。传统的“大一统”观念和先秦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思想,都对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产生过深刻影响。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德”是贯穿在民族关系思想体系中的主线;其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三,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其四,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其五,思想认识和方案设计的狭隘性。班固在《汉书》中对贾谊的民族关系思想评价很低,认为没有多大价值。其实,贾谊的思想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高扬大一统的旗帜,强调华夷一体,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二,蔑视匈奴,设立消灭匈奴的时间表,有利于改变汉朝君臣的低落情绪和惧怕匈奴的社会心态以及坚定汉朝君臣的自信心;第三,提倡用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改变匈奴的思想代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民族关系思想 渊源 特点 价值
下载PDF
王莽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明德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8,共5页
王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些离奇古怪,但其民族关系思想则比较理性,且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一统”既是王莽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民族关系的理想追求,还与他的政治思想基本吻合。王莽既清楚“怀柔”的作用,也想以“怀柔... 王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些离奇古怪,但其民族关系思想则比较理性,且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一统”既是王莽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民族关系的理想追求,还与他的政治思想基本吻合。王莽既清楚“怀柔”的作用,也想以“怀柔”的手段去招徕和安抚少数民族。王莽从“一统”思想出发,试图“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并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辅立匈奴单于,以分化和瓦解匈奴,因遭到匈奴的强烈反对,辅立计划一直没能实现。尽管“一统”思想和“怀柔”思想的动机符合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但降王为侯、改换旧印、更名及随意封赏单于等做法,却偏离了王莽的主观愿望,结果激起了少数民族政权的众怒,并导致其民族政策归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 一统 怀柔 分化
下载PDF
北魏民族关系思想论纲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92,共18页
北魏时期的各类人物都在不断思考、认识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北魏与其他政权的关系、鲜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甚至还就当时的民族关系问题展开过几次大讨论,不同思想的交锋及碰撞,产生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新认识、新观点。无论是他们对大... 北魏时期的各类人物都在不断思考、认识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北魏与其他政权的关系、鲜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甚至还就当时的民族关系问题展开过几次大讨论,不同思想的交锋及碰撞,产生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新认识、新观点。无论是他们对大一统的目标定位和具体实践,还是对五德历运的讨论;也无论是他们对汉化问题的认识,还是对"因俗而治"思想观点的阐述,都是基于稳固政权和解决现实民族关系问题的需要,试图建立指导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理论体系。他们的思想认识,既有对北魏之前民族关系思想的吸收与继承,也有对北魏之前民族关系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当然,也有的思想认识仅仅停留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甚至有的还低于前人的认识水平。北魏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抚之在德"、"亲仁善邻"、"分灾恤患"、"偃武修文"、"令万方各安其所"、"以和为贵"以及"推诚布信"等思想,是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的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把其他少数民族当作炮灰、利用战争削弱其他少数民族势力以及希望少数民族之间不断争斗北魏从中获利等思想,是应当彻底抛弃的历史糟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时期 民族关系思想 基本观点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