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管长龙 《中国基础科学》 2008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 大学物理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开放研究实验室 海洋动力过程 国家实验室 科学与技术
原文传递
海洋悬浮物浓度的长期演变特征及机制
2
作者 江文胜 赵盖博 边昌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89,共7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的悬浮物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悬浮物浓度的剧烈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生态环境、地貌演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研究的深入,以及卫星遥感数...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的悬浮物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悬浮物浓度的剧烈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生态环境、地貌演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研究的深入,以及卫星遥感数据的不断积累,悬浮物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机制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概括性地总结了海洋悬浮物浓度长期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近海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悬浮物浓度 长期变化趋势 主控机制
下载PDF
北极海冰快速减退前后的北冰洋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
3
作者 郭成刚 史久新 +1 位作者 牟龙江 钟文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2,共9页
北极海冰自1997年进入快速减退阶段,对北冰洋造成显著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式结果,分析北冰洋1990—2014年期间的上层海洋(0~150 m)热含量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陆架区只有楚科奇海西部和巴伦支海的热含量有显著增加趋势,其他海域的... 北极海冰自1997年进入快速减退阶段,对北冰洋造成显著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式结果,分析北冰洋1990—2014年期间的上层海洋(0~150 m)热含量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陆架区只有楚科奇海西部和巴伦支海的热含量有显著增加趋势,其他海域的变化较小。加拿大海盆上层热含量总体呈现上升状态,对北冰洋海盆区上层热含量增加趋势做出主要贡献,且主要取决于夏季太平洋水的热含量变化。随着海冰的减少,夏季太平洋水持续升温,但是其热含量并不是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与北极海冰的快速减退相对应,夏季太平洋水热含量在1997年前后具有两段不同的长期变化特征:1990—1997年为减少趋势,主要归因于其体积减小,与这段时期北极涛动指数减小导致的波弗特流涡向下泵压上层太平洋入流水能力减弱有关;1998—2014年为快速增长趋势,其变化速率是前一段时期的2倍多,该时期的北极涛动指数虽然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是海冰的加速减少造成大气对海洋的直接强迫增加,波弗特流涡向下泵压的能力变强,使夏季太平洋水体积增大,在海水升温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夏季太平洋水热含量的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夏季太平洋水 海冰 加拿大海盆 北冰洋
下载PDF
耦合模式FGOALS-g3对全球海洋潮汐的模拟评估
4
作者 黄新禹 王彩霞 +3 位作者 魏吉林 于子棚 田志伟 刘海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3,共11页
潮汐在海洋能量的传递和混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维持全球热盐环流提供了主要的能量,影响着全球的海洋环流。此前已有工作在低分辨率的、单独的海洋模式中研究潮汐作用对海洋环流状态的敏感性,为进一步研究潮汐作用对环流和气候状... 潮汐在海洋能量的传递和混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维持全球热盐环流提供了主要的能量,影响着全球的海洋环流。此前已有工作在低分辨率的、单独的海洋模式中研究潮汐作用对海洋环流状态的敏感性,为进一步研究潮汐作用对环流和气候状态的敏感性,有必要将潮强迫引入到气候耦合模式中。本文成功地将8个主要平衡分潮显式地加入到耦合模式FGOALS-g3中,并评估了其对全球海洋潮汐的模拟能力,对于进一步研究潮汐对大尺度环流及气候状态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模拟的海表面高度数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到各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并将其与全球潮汐模型TPXO9和FES2014,以及开放海洋潮汐数据集st102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GOALS-g3耦合模式可以合理地模拟全球海洋中的正压潮,模拟结果与潮汐模型和实测数据集相比均比较接近。与这两套全球潮汐模型相比,均方误差均相对较小,且误差大多分布在振幅较大的区域。与st102数据集相比,FGOALS-g3模拟的8个主要分潮的平均振幅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且总均方误差均小于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潮 耦合模式 潮汐调和分析
下载PDF
推动中国海洋气象学发展的两位大师——第Ⅱ部分:王彬华的故事
5
作者 傅刚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青岛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发源地和中国气象学会的诞生地,对中国海洋气象学的历史演变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王彬华先生的生平概览、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以及蒋丙然与王彬华师生两人的历史命运,从中折射出我国海洋气象学的发展脉络... 青岛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发源地和中国气象学会的诞生地,对中国海洋气象学的历史演变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王彬华先生的生平概览、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以及蒋丙然与王彬华师生两人的历史命运,从中折射出我国海洋气象学的发展脉络,期盼能为深入理解中国海洋气象学的发展历史提供多角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中国气象学会 蒋丙然 历史演变过程 科学研究 教书育人 华先生 现代气象学
下载PDF
推动中国海洋气象学发展的两位大师——第Ⅰ部分:蒋丙然的故事
6
作者 傅刚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青岛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发源地和中国气象学会的诞生地,对中国海洋气象学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气象学定义,以及中国最早的气象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气象学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长、青... 青岛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发源地和中国气象学会的诞生地,对中国海洋气象学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气象学定义,以及中国最早的气象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气象学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长、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先生的生平概览和科学研究,从中折射出我国海洋气象学的发展脉络,期盼能为深入理解中国海洋气象的发展历史提供多角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中国气象学会 历史演变过程 气象学家 青岛观象台 蒋丙然 科学研究 多角度
下载PDF
无盘系统在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室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永玲 陈旭 沈飙 《实验室科学》 2019年第4期75-77,81,共4页
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室承担着海洋与大气学院所有数值计算类的实验实践课程,并在课后实行全天候开放,实验室课程任务繁重,人流量大,管理维护难度大,急需一套好的管理技术方法的支撑。通过对目前比较先进的桌面虚拟化管理和无盘工作站... 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室承担着海洋与大气学院所有数值计算类的实验实践课程,并在课后实行全天候开放,实验室课程任务繁重,人流量大,管理维护难度大,急需一套好的管理技术方法的支撑。通过对目前比较先进的桌面虚拟化管理和无盘工作站网络化管理的调研、对比,选择对无盘工作站网络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它是基于无盘系统的一种管理模式,其系统搭建及管理方式均比较适合该实验室的应用和管理。针对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特点,依托无盘系统技术,对实验室进行了无盘系统管理模式的个性化搭建。新的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管理中有着良好的表现,大大减轻了机房维护的压力,提高了机房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盘工作站 数值计算 实验室 计算机 管理
下载PDF
影响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关键物理机制
8
作者 陈显尧 蔡娣 +6 位作者 毕瀚文 陈玥 王英洁 王雅文 郑欢 廖秋红 王子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82,共7页
在增加相同的温室气体辐射强迫作用下,北极区域表面温度的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上升速度的2~4倍。这种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本文简要综述了导致北极放大的驱动机制,分析指出关于影响北极快速变化机制的研... 在增加相同的温室气体辐射强迫作用下,北极区域表面温度的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上升速度的2~4倍。这种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本文简要综述了导致北极放大的驱动机制,分析指出关于影响北极快速变化机制的研究需要面对的两个挑战:一是可能仍然缺失正反馈机制,从而导致气候模式预测的北极夏季海冰融化速度始终低于实际观测;二是缺失负反馈机制,无法合理解释北极表面温度在多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出现的位相转换。改进未来北极海冰变化的预测能力需要兼顾上述两个北极快速变化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放大 正反馈 负反馈 多年代际振荡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德星 兰健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7-672,共6页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海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经济贡献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对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了解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对该海域的深入研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海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经济贡献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对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了解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对该海域的深入研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拟对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这样一个层化结构多变、多种运动形态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中的物理环境的演变及其环境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揭示海洋环境演变规律,为国防安全、渔业生产等提供科学支持;同时对该项目研究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 海洋环境 生物资源 科学意义 科学问题
下载PDF
波浪滑翔器海洋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10
作者 周莹 于佩元 +1 位作者 孙秀军 桑宏强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3年第2期316-322,328,共8页
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是波浪滑翔器数据质量控制的核心,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是波浪滑翔器观测数据推广应用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为提升波浪滑翔器观测数据质量,文中以气温和气压数据为例,提出一种新型海洋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是波浪滑翔器数据质量控制的核心,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是波浪滑翔器观测数据推广应用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为提升波浪滑翔器观测数据质量,文中以气温和气压数据为例,提出一种新型海洋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检验和数据修正环节:数据检验通过范围检验和尖峰检验对波浪滑翔器观测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数据修正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对检验后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修正,提升观测数据整体准确性。利用“黑珍珠”波浪滑翔器集成的AIRMAR-BP200和GILL-GMX600气象传感器进行比对试验并获取大量数据样本,将该样本数据用于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同时,为验证所提出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对“黑珍珠”波浪滑翔器海上试验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滑翔器 数据质量控制 BP神经网络 海洋观测
下载PDF
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永玲 沈飙 陈旭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年第19期59-61,共3页
文章通过对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下文简称“中心”)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中心网络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中心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办法,重点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信息平台建设维护和开放管理系... 文章通过对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下文简称“中心”)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中心网络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中心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办法,重点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信息平台建设维护和开放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实施方案及其在中心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依赖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未来的建设道路上要及时补充新技术、新知识,不断进行完善,为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更好的保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学 信息化 实验教学中心 可持续发展 建设管理
下载PDF
中国第十次北极物理海洋学科学考察综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红霞 魏泽勋 +14 位作者 何琰 杨绍琼 龚强 钟文理 崔廷伟 崔凯彪 吕连港 俞启军 张彬彬 徐腾飞 杨廷龙 林丽娜 周鸿涛 焦晓辉 李豪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2019-08-10—09-27,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完成了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该航次采用的考察船为“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这是我国首次利用非破冰船抵达北极海域执行科考任务。本航次在中央航道区域、楚科奇海、白令海等我国... 2019-08-10—09-27,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完成了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该航次采用的考察船为“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这是我国首次利用非破冰船抵达北极海域执行科考任务。本航次在中央航道区域、楚科奇海、白令海等我国传统北极考察海域,以及东白令海陆架和西北太平洋新拓展的海域,进行了包括重点海域断面调查、锚碇潜标长期观测、多水下滑翔机协同观测、抛弃式和走航观测等在内的物理海洋学综合考察。其中,在白令海东部进行的断面观测和水下滑翔机协同编队观测均系中国首次,拓展了中国在北极的观测范围,提高了中国调查和监测北极环境的能力。本文概述了这次考察在物理海洋学方面的主要考察成果,并总结了航次完成的亮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 物理海洋学 北冰洋 东白令海陆架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海洋次表层增温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卓弈 刘浩 +1 位作者 林霄沛 吴德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海洋表层升温速度减缓,同时次表层出现增温现象。针对变暖停滞期的海洋热含量垂向再分配机制,本研究基于海洋再分析产品ECCO4以及Ishii次表层温度数据集、NCEP2、卫星高度计数据等观测资料,采用新的诊断方法评估绝热... 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海洋表层升温速度减缓,同时次表层出现增温现象。针对变暖停滞期的海洋热含量垂向再分配机制,本研究基于海洋再分析产品ECCO4以及Ishii次表层温度数据集、NCEP2、卫星高度计数据等观测资料,采用新的诊断方法评估绝热和非绝热过程对海洋热含量变化率垂向结构与水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2002—2011年期间,沿等密面、跨等密面非绝热垂向热通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热带外海域,且呈现正负相抵的状态。相反,风驱动的绝热调整对垂向净热通量的改变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海洋热含量的垂向再分配主要归因于风驱动而非扩散过程。1993—2011年北大西洋副极地海盆区风应力旋度变化率主要为负值,一方面不利于正风应力旋度引起的向上热输送,另一方面加强了负风应力旋度导致的向下热输运,这一现象解释了该海域次表层内海洋热含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停滞 海洋热含量 垂向热输运 风应力旋度
下载PDF
海洋观测仪器管理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玉玲 马昕 +2 位作者 刘永正 荆莹 刘赛赛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海洋调查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逐步加强,涉海研究单位中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的保有量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由于海洋观测仪器设备使用场景的特殊性,仪器设备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仪器设备管理工...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在海洋调查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逐步加强,涉海研究单位中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的保有量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由于海洋观测仪器设备使用场景的特殊性,仪器设备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物理海洋学相关海洋观测仪器为例,对海洋观测仪器设备进行分类,论述其特殊性,探索建立符合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特性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仪器 海洋调查 资产管理 物理海洋学
下载PDF
多层海洋背景下的位涡均一化理论研究
15
作者 曲宝洋 周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
位涡均一化理论是现代温跃层理论的基石,是引起层化而又弱耗散的大洋次表层产生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位涡均一化理论的基本构造方程扩充求解,将构造理论扩充到四层大洋模式、n层大洋模式中。结果表明,在四层大洋模式中,第二... 位涡均一化理论是现代温跃层理论的基石,是引起层化而又弱耗散的大洋次表层产生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位涡均一化理论的基本构造方程扩充求解,将构造理论扩充到四层大洋模式、n层大洋模式中。结果表明,在四层大洋模式中,第二层及第三层都会出现位涡均一化的区域,并且其位涡恒定值相等,皆向沿流涡北边界处的值均一化,第三层位涡均一化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层位涡均一化区域的面积。在n层模式中,除表层和底层外的n-2层皆有位涡值均一的区域,所有发生位涡均一化的层均一化区域内的位涡恒定值皆等于流涡北边界处的位涡值,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发生位涡均一化的区域面积逐渐减小,均一化区域圆心发生极向运动。整个位涡均一化区域呈现出南缓北陡,东西对称的碗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环流 现代温跃层理论 位涡均一化 极向运动
下载PDF
元地球与数字孪生:思想突破、技术变革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30 位作者 戴黎明 王亮亮 姜兆霞 曹现志 苏国辉 刘丽军 周建平 李玺瑶 刘洁 朱俊江 乔璐璐 王光增 姜素华 王秀娟 刘琳 管红香 李晓辉 胡军 刘鹏 刘泽 董冬冬 郭玲莉 邹志辉 董昊 钟世华 孙国正 刘洋 于胜尧 吴立新 邹卓延 孙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3,共18页
数字孪生在航天、工业制造领域已应用了20多年,但引入海洋科学还是首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地球与虚拟地球的融合,构建一个真实地球与数字地球的虚实共同体,这里称为“元地球”。本文介绍了元地球与早期提出的数字地球、虚拟地... 数字孪生在航天、工业制造领域已应用了20多年,但引入海洋科学还是首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地球与虚拟地球的融合,构建一个真实地球与数字地球的虚实共同体,这里称为“元地球”。本文介绍了元地球与早期提出的数字地球、虚拟地球、玻璃地球、智慧地球的本质区别,进而突出元地球理念或思想上的巨大突破。基于现今元宇宙BIGANT技术体系,构架跨越地球各圈层的实时、全天候、立体观测感知系统,打通地球系统各圈层动力学模拟隔阂,实现超越现今地球,再现深时地球,实现时空穿越,从而集数字地球、虚拟地球、玻璃地球、智慧地球、现今地球、深时地球的特性于一个共同体,这个深时的虚实共同体就是元地球。这一理念必将催生新的技术范式变革,进而超越现实地球、虚拟地球,开启人类认识地球、探测地球、开发地球的全新方式。在实现研究范式转换的同时,推动元地球的多场景应用,这也必将催生未来的万亿新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地球 真实地球 虚拟地球 数字地球 数字孪生 地球系统 范式
下载PDF
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结构与质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瑛 李忠辉 张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8,共11页
海洋渔业资源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对于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结构与质量变化情况,该研究基于1990—2020年... 海洋渔业资源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对于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结构与质量变化情况,该研究基于1990—2020年中国近海捕捞统计数据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变化数据,通过计算分析中国近海各渔区(渤黄海渔区、东海渔区和南海渔区)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各渔区渔业均衡指数(fishing-in-balance index,FIB指数)与人为捕捞活动、SST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究人为捕捞活动、SST变化对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与质量变化、渔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中国近海各渔区的渔获量和FIB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渤黄海和东海渔区的MTL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南海渔区的MTL呈现微弱增长趋势。人为过度捕捞已影响到渤黄海和东海渔区的渔业资源结构与质量,导致低营养级鱼类占比逐渐升高,渔业资源质量显著降低,但对南海渔区影响不大。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在渤黄海渔区5—6月和东海渔区9—11月,海温增暖抑制高营养级鱼类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出现结构向低营养级鱼类变化、质量大幅下降的趋势,但在南海渔区,海温变化对MTL没有影响。人为捕捞对中国近海渔业生态系统健康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渔获量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海温变化对渤黄海、东海渔区的渔业生态系统健康影响也较小,南海秋季海温增暖则有利于其渔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基于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改善中国近海各渔区渔业资源结构,提高渔业资源质量,提升渔业生态系统健康的相关建议,为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管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 渔业资源 人为捕捞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北极放大反馈机理研究进展及未来“新北极”背景下中-高纬度耦合反馈机理展望
18
作者 黄菲 丁瑞昌 +5 位作者 张涵 赵传湖 王玉玮 石剑 杨宇星 王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5,共10页
近年来全球变暖加剧,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北极近地面增温速率是全球平均的2~4倍,即北极放大效应。北极放大不仅影响北极地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极外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北极放大的形成需要有使北极增温的正反馈过程持续作... 近年来全球变暖加剧,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北极近地面增温速率是全球平均的2~4倍,即北极放大效应。北极放大不仅影响北极地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极外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北极放大的形成需要有使北极增温的正反馈过程持续作用,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正反馈机理包括冰雪反照率反馈、温度反馈(包含普朗克反馈和温度直减率反馈)、水汽和云反馈等。但这些基于辐射平衡的热力正反馈过程仅能贡献北极放大约1.4~2.3倍的增暖速率,远远低于当前近4倍的北极放大率。在包含了上述多种正反馈机制共同作用的最新CMIP6耦合模式的模拟中,依然普遍低估了北极放大率和海冰融化速率,特别是21世纪初北极逐渐进入海冰加速减退、海冰流动性加快的“新北极”气候态,北极放大率从之前的高估转为明显低估,意味着海冰融化的动力作用在增强。基于中纬度海洋和大气向极热输送的动力作用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加速北极放大的中纬度-北极之间动力-热力耦合反馈机理的科学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放大 反馈 中-高纬度 耦合反馈
下载PDF
我国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成功完成“深海玄武”浮标首次批量布放
19
作者 陈朝晖 任翀 +3 位作者 刘增宏 熊海霞 张林林 高志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18,共2页
2023年12月,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崂山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参与的“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盆顺利完成首批6000 m级国产“深海玄武”浮标的布放。自12月9日起,经质量控制的... 2023年12月,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崂山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参与的“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盆顺利完成首批6000 m级国产“深海玄武”浮标的布放。自12月9日起,经质量控制的深海温度和盐度剖面观测数据实时提交至全球Argo资料中心(GDAC),参与国际共享与交换。这是我国首次批量布放国产深海Argo浮标,标志着我国在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观测网 西太平洋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研究所 温度和盐度 自然资源部 深海
下载PDF
波浪滑翔器声通机椭圆导流罩减阻性能分析
20
作者 吴娜 马程议 +1 位作者 李灿 孙秀军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针对波浪滑翔器声通机载荷减阻问题,设计水声通信机导流罩,并采用流体力学软件分析确定其设计参数;在直航状态下,仿真得到椭圆导流罩最优轴长比;然后在虚拟锚泊状态下优化其前缘长度;最后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仿真可靠性。结果表明:相比于... 针对波浪滑翔器声通机载荷减阻问题,设计水声通信机导流罩,并采用流体力学软件分析确定其设计参数;在直航状态下,仿真得到椭圆导流罩最优轴长比;然后在虚拟锚泊状态下优化其前缘长度;最后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仿真可靠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圆柱形外形,本文提出的导流罩的截面轴长比为3时,导流罩具有最佳减阻效果;在直线和虚拟锚泊运动时分别减阻82.2%和54%。该研究可为低速(雷诺数为3×10^(5))水声通信机导流罩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滑翔器 水声通信机 形状优化 减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