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7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英文论文写作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教改实践
1
作者 刘先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1期33-36,共4页
随着社会对于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求的日益提升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和录取率呈逐年增加态势。同时,对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和科学思维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 随着社会对于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求的日益提升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和录取率呈逐年增加态势。同时,对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和科学思维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成为当代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目标。通过对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英文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了如何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意识、科学思维与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类高校 研究生 英文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报告 科学思维能力
下载PDF
植物标本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文俊 马良 陈世品 《现代盐化工》 2016年第5期21-23,共3页
对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馆藏的植物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应用JSP和Microsoft Office Access作为开发工具,采用B/S结构来建立植物标本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植物标本数字化平台,在更好的保存植物标本的前提下,为学生、教师、科... 对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馆藏的植物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应用JSP和Microsoft Office Access作为开发工具,采用B/S结构来建立植物标本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植物标本数字化平台,在更好的保存植物标本的前提下,为学生、教师、科研人员、标本室管理者等人员提供方便、迅速的标本查询和学习、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标本 数字化 平台建设 教学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资源安全共享系统的建设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景芸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8期131-132,135,共3页
整合实验室优质资源并建立良好的共享机制,推进实验室全面开放是现代实验室管理的必然趋势。该文针对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局限性和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实验室优质资源安全共享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论述了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验中... 整合实验室优质资源并建立良好的共享机制,推进实验室全面开放是现代实验室管理的必然趋势。该文针对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局限性和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实验室优质资源安全共享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论述了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验中心安全共享系统的建设思路,对于促进高校实验室资源高效配置和共享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共享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管理 系统建设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的发展、跨越与突破
4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3 位作者 林思祖 刘胜 马祥庆 何东进 《中国林业教育》 2009年第3期27-30,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现了大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林学院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在学位点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在科学研究、&qu...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现了大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林学院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在学位点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在科学研究、"共建家"工作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建设了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造就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优化的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学科专业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师资队伍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实验管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为例
5
作者 李树斌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34-36,50,共4页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管理的现状,论述了大学生创新实验管理系统建设的意义,并就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创新实验 系统建设 实验室管理 实验改革
下载PDF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团委:努力打造“挑战杯”竞赛育人创新模式
6
作者 《福建青年》 2024年第4期19-19,共1页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团委(以下简称学院团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挑战杯”竞赛作为关键育人支点,通过竞赛氛围营造、项目搭建、训练管理等形式,努力打造专业特色明显、多平台立体化、重实践出实效的竞赛育人创新模式。学院在第十...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团委(以下简称学院团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挑战杯”竞赛作为关键育人支点,通过竞赛氛围营造、项目搭建、训练管理等形式,努力打造专业特色明显、多平台立体化、重实践出实效的竞赛育人创新模式。学院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省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均实现新突破。优异成绩的取得说明科创比赛正成为学院青年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成长的有效课堂和有形载体,也彰显了比赛的育人初心和应用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学术科技 挑战杯 有效课堂 共同成长 立德树人 福建农林大学 创新模式 应用导向
原文传递
林学(森林康养方向)专业“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7
作者 闫小莉 曲鲁平 +1 位作者 詹丽玉 张玮尹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人才需求和“经济转型”国家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森林康养管理”是林学(森林康养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林学、生态学、管理学和中医养...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人才需求和“经济转型”国家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森林康养管理”是林学(森林康养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林学、生态学、管理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础的新兴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以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为指引,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精湛的实践技能的森林康养管理人才为目标。根据“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及其评价结果以及面向教学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发现该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尚无专用教材且缺乏完整统一的教学资料、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热点间缺乏相互支撑和有效融合、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不够、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脱节、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不足、课程考评方式传统且单一等。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对“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和归纳整理课程相关题材,建成一套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资料。二是加强与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热点的有机融合,构建多学科相互支撑且融会贯通的教学内容体系。三是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手段多元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四是立足课程教学大纲和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五是从完善内容、丰富环节、改进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多方式多途径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六是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改善课程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七是分别进行理论教学内容考核与实践教学内容考核,构建覆盖教学全过程的科学的课程考核内容体系,实施多元化考核。实践证明,“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强化了相关学科间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林学专业 森林康养方向 森林康养管理 课程 教学方法 教材 思政元素 实践教学 考核体系
下载PDF
福建省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良 陈新艳 +3 位作者 付厚华 柳明珠 陈文伟 陈世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2-905,共4页
福建省山地众多,地貌特殊,植物多样性高,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但尚未完全摸清整个福建省植物多样性状况。本研究在福建省本土野生植物调查过程中,发现4种被子植物,通过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为血红肉果兰(Cyrtosia sep... 福建省山地众多,地貌特殊,植物多样性高,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但尚未完全摸清整个福建省植物多样性状况。本研究在福建省本土野生植物调查过程中,发现4种被子植物,通过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为血红肉果兰(Cyrtosia septentrionalis)、菱唇蛤兰(Conchidium rhomboidale)、长萼栝楼(Trichosanthes laceribractea)、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均为福建省新记录种,肉果兰属(Cyrtosia)为福建省新记录属。对4种植物进行简要的形态特征描述和提供相应的特征照片,并与福建省原有相近种的形态特征区别点进行分析。4种被子植物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福建省植物多样性,为福建省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资料。凭证标本现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被子植物 新记录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干旱胁迫下福建柏幼苗生理特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刘世祥 蔡星 +4 位作者 吴文秀 刘晓颖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4-800,共7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增施生物炭对福建柏苗木生理特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福建柏幼苗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20、50、80 g·kg^(-1)的玉米秸秆生物炭(T1、T2、T3),以不含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添...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增施生物炭对福建柏苗木生理特性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福建柏幼苗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20、50、80 g·kg^(-1)的玉米秸秆生物炭(T1、T2、T3),以不含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添加量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福建柏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生物炭的施加显著提升了福建柏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P<0.05),50 g·kg^(-1)(T2)处理对福建柏株高、地径及单株生物量的积累促进效果最佳。(2)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组间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在胁迫42 d时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胁迫56 d时达到最大值。总体表现为:T2>T1>T3>CK,且以T2处理效果最佳。T2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与同期的CK相比增加了50.7%、127%、54.4%。(3)生物炭的施加显著提升了干旱胁迫下的土壤酶活性(P<0.05),在胁迫70 d时各组脲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活性在胁迫42 d时达到最大值;蔗糖酶在胁迫56 d时达到最大值。各组间差异总体表现为T2>T1>T3>CK,且以T2处理最佳。【结论】干旱胁迫下施用50 g·kg^(-1)生物炭量的试验处理最有利于福建柏苗木生长、抗逆生理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生物炭施用量过高时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干旱胁迫 福建柏 土壤酶活性 渗透调节
下载PDF
福建柏愈伤组织诱导与抗褐化研究
10
作者 王小妹 吴霞 +4 位作者 张禹欣 陈凌艳 何天友 叶菁 郑郁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8,共12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褐化剂减轻福建柏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效果,以提高福建柏愈伤组织培养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以福建柏鳞叶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0.0~2.5 mg/L NAA和2,4-D及0.0~3.0 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与... 【目的】比较不同抗褐化剂减轻福建柏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效果,以提高福建柏愈伤组织培养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以福建柏鳞叶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0.0~2.5 mg/L NAA和2,4-D及0.0~3.0 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生长状态的影响;以福建柏茎段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组合试验,研究100~2000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100~1000 mg/L活性炭(AC)和V C以及不同质量浓度V C与AC组合,对愈伤组织污染率、死亡或褐化率及诱导率的影响;以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100~1000 mg/L PVPP、100~300 mg/L V C、200~1000 mg/L AC、30~100 mg/L V B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量、增殖率、褐化率及PPO、POD活性的影响。【结果】①不同质量浓度NAA、2,4-D和IB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总体高于茎段,各生长素对福建柏鳞叶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表现为NAA>IBA>2,4-D,所有处理中以1.0 mg/L NA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83.33%;以0.5 mg/L NAA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61.11%;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和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NAA、2,4-D、IBA。②仅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污染率低于不添加抗褐化剂的对照;死亡或褐化率仅500 mg/L PVPP处理与对照相同,均为0.00%,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诱导率则以不同质量浓度PVPP、1000 mg/L V C、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与对照相当或高于对照,其余处理均低于对照;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总体以PVPP处理表现最优。③仅300 mg/L PVPP、200和4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高于对照,增殖生长量仅100和200 mg/L PVPP、100 mg/L V C、200 mg/L AC处理高于对照;所有处理中以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和增殖生长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10.07 g;各抗褐化剂对福建柏愈伤组织增殖效果的优劣依次为PVPP、AC、V C、V B。④不同抗褐化剂处理的愈伤组织褐变率均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各抗褐化剂的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AC、PVPP、V C、V B。⑤不同质量浓度PVPP、V C、AC处理对福建柏愈伤组织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但各处理PPO活性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OD活性以500 mg/L AC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福建柏愈伤组织诱导阶段,愈伤组织的褐化与生长素种类有关,生长素NAA、2,4-D适用于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诱导,IBA诱导的愈伤组织容易褐化,添加适量抗褐化剂能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情况。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适宜质量浓度的PVPP、AC作为抗褐化剂能有效减缓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褐化进程,保持愈伤组织的正常增殖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抗褐化剂会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褐化 抗褐化剂
下载PDF
异质养分环境下不同家系福建柏光合特性及酶活性的差异
11
作者 李秉钧 邓蜜 +4 位作者 潘雁梅 陈雯琛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1,共13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异质养分环境下,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不同家系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酶活性差异及变化趋势,为福建柏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福建柏9个1年生家系(454,464,467,474,490... 【目的】探究在不同异质养分环境下,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不同家系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酶活性差异及变化趋势,为福建柏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福建柏9个1年生家系(454,464,467,474,490,493,500,534,541)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氮(N)、磷(P)、钾(K)3种不同异质养分环境,以同质养分环境为对照,研究福建柏各家系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不同养分斑块的响应差异。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酶活性和MDA含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结果】(1)N、P异质斑块下,福建柏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高于同质养分斑块和K异质斑块,493家系在N异质斑块、541家系在P异质斑块中的P_(n)均最高。K异质斑块和同质养分斑块下,福建柏幼苗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明显高于N、P异质斑块,N异质斑块下大部分福建柏家系幼苗叶片WUE较高。(2)在N异质斑块中,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值(F_(o))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均较高,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呈极显著正相关,N、P异质斑块中各家系Yield和ETR均较高。各斑块下福建柏家系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同一家系的F_(v)/F_(o)峰值在各种斑块间差异较大,其中500家系的F_(v)/F_(o)在各斑块之间差异显著,534家系的F_(v)/F_(o)在各斑块间无显著差异。(3)在P异质斑块中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POD活性均最高,在N异质斑块中大部分家系幼苗叶片POD活性较同质养分斑块有一定提升,在K异质斑块下福建柏家系幼苗叶片POD活性较同质养分斑块无明显规律。N、P异质斑块中,各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SOD和CAT活性均高于同质养分斑块,K异质斑块中POD、SOD和CAT 3种酶活性与同质养分斑块差异不大。N、P异质斑块中,福建柏幼苗叶片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同质养分斑块,而K异质斑块中MDA含量则明显高于N、P异质斑块。(4)福建柏家系幼苗叶片荧光参数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值最低,为0.29,光合特性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值为0.52,而酶活性和MDA含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值为0.57。光合生理整体表型可塑性指数最高的是464家系,最低的是490家系。【结论】福建柏各家系幼苗叶片对N、P异质环境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K异质环境对福建柏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个家系中,464家系具有较高的光合生理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异质养分环境 林木家系 光合生理可塑性
下载PDF
福建省松材线虫病疫木螨类物种资源调查
12
作者 徐云 伍鸿源 +2 位作者 蔡守平 李俊楠 张飞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应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调查福建省8个地区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螨类物种资源,并分析螨类物种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出4目34科51属70种,包括松天牛小首螨Paracarophenax alternatus、福州裂环黑面螨Schizocyrtillus fuzhouensi... 应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调查福建省8个地区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螨类物种资源,并分析螨类物种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出4目34科51属70种,包括松天牛小首螨Paracarophenax alternatus、福州裂环黑面螨Schizocyrtillus fuzhouensis、林氏实螯螨Hoplocheylus lindquisti、诺顿巴利螨Paralycus nortoni和松绒黑面螨Pleuronectocelaeno barbara。不同地区、不同生境螨类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沙县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连江;木质部(具天牛虫道)、树皮与韧皮部中螨类物种多样性均较高,天牛幼虫体上携带的螨类极少,仅分离到1种;营养结构包括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和菌食性等4种,其中以捕食性和菌食性为主,分别为64.3%和32.9%。福建省螨类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寄生性螨类松天牛小首螨在天牛成虫体上密度高,可寄生天牛卵,具有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疫木 蜱螨 寄生螨 松树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福建被子植物新资料
13
作者 马良 陈帅 +1 位作者 陈新艳 陈世品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在福建省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7种被子植物,通过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福建植物新记录2种,分别为本州景天(Sedum hakonense)、张氏堇菜(Viola changii),福建归化植物新记录5种,分别为白花金钮扣(Acmella radicans var.... 在福建省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7种被子植物,通过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福建植物新记录2种,分别为本州景天(Sedum hakonense)、张氏堇菜(Viola changii),福建归化植物新记录5种,分别为白花金钮扣(Acmella radicans var. debilis)、匍匐丰花草(Spermacoce prostrata)、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美洲水丁香(Ludwigia erecta)。对7种植物进行简要的形态特征描述和提供相应的特征照片,凭证标本现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被子植物 新记录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汀江流域福建段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4
作者 刘陵桦 孟维彩 +5 位作者 蔡翠婷 李毅杰 袁宇奇 王晓宇 张翔 侯晓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6-246,382,共12页
[目的]科学评估南方红壤侵蚀区汀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影响植被覆盖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和交互作用机制,为汀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20 a间月... [目的]科学评估南方红壤侵蚀区汀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影响植被覆盖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和交互作用机制,为汀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20 a间月尺度MOD13Q1(250 m)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究植被NDVI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综合温度、降水量和海拔等自然因子及人为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流域内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强度。[结果](1)时间上,2000—2020年汀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率为7.11%,上升平均速度为0.002 2/a,表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正稳定持续改善中。(2)空间上,整体上以中高和高覆盖度为主,呈现出明显各区县中部低于四周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NDVI改善区域面积为86.33%,远大于退化面积区域。(3)驱动因子探测结果:降水量>海拔>温度>GDP>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坡度>土壤类型。[结论]汀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受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双重影响,降水量因子解释力为0.705,是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温度和GDP等为次要驱动因子,解释力均为0.58以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q)较于单因子表现出了更高的解释力,为双因子之间主要表现为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汀江流域 NDVI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基于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的福建省植被NPP时空分异及驱动力探究
15
作者 高文晶 程诺 +2 位作者 张露月 赵玥桥 赖日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研究其时空尺度的变化和驱动机制,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选取MOD17A3HGF植被NPP数据、土地利用、地形、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Sen+MK趋势分析、Hurst指数、最优参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研究其时空尺度的变化和驱动机制,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选取MOD17A3HGF植被NPP数据、土地利用、地形、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Sen+MK趋势分析、Hurst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福建省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并探究植被NPP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福建省植被NPP呈波动状缓慢下降,多年均值为843.71 gC·m^(-2)·a^(-1);灌木植被NPP的多年均值926.54 gC·m^(-2)·a^(-1),是生产力最强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PP主要集中在600~900 gC·m^(-2)·a^(-1),处在该范围的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52.09%~66.23%。2)福建省北部、东南部植被NPP多为显著上升,而中部和西南部主要为显著下降;未来植被NPP变化趋势以反持续性为主(53.25%),应重点关注闽北山地与闽江下游区域。3)造成植被NPP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平均解释度高低排序为降水量>气温>土地利用>夜间灯光>人口密度>坡度>高程>国内生产总值,双因子交互中最高解释度为气温∩降水量(0.282),自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Sen+MK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格局
16
作者 常梦琳 余嘉莉 +3 位作者 马良 陈淑芳 兰思仁 王晟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28,共7页
【目的】明晰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旨在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次深入福建省各市县进行野外调查,结合网络进行资料查阅及收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相关信息,如分布物种、分布地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 【目的】明晰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旨在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次深入福建省各市县进行野外调查,结合网络进行资料查阅及收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相关信息,如分布物种、分布地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统计,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共计86属231种(含变种)。以石豆兰属Bulbophyllum、羊耳蒜属Liparis、舌唇兰属Platanthera、斑叶兰属Goodyera、虾脊兰属Calanthe为主要属,这5个属所含种数共计70个,占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30.30%;其属的多样性丰富但属内种较为贫乏,属内含种数≤5个的属共有77个,所含种数合计134个。生活型以地生为主,共131种,附生兰85种,腐生兰15种,地生兰、附生兰、腐生兰分别占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56.71%、36.80%、6.49%。【结论】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域分布不均,分布最为丰富的市县为武夷山市(82种),其次为闽侯县(71种);部分兰科植物只在一个市县有分布信息记录。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过渡带特征明显,以热带为主要成分,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也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兰科植物名录 地理分布格局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福建千年桐-闽楠混交林磷含量的影响
17
作者 郑凌羽 李伟煌 +2 位作者 许丙岩 王英姿 洪滔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明确抚育间伐对千年桐-闽楠混交林的磷动态结构干扰机制,为千年桐-闽楠混交林土壤磷素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南平范桥国有林场5 a生千年桐和闽楠为对象,测定其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枝、叶、干、根全磷含量,研究抚育间伐对其根... 明确抚育间伐对千年桐-闽楠混交林的磷动态结构干扰机制,为千年桐-闽楠混交林土壤磷素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南平范桥国有林场5 a生千年桐和闽楠为对象,测定其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枝、叶、干、根全磷含量,研究抚育间伐对其根际土和营养器官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千年桐与闽楠根际磷富集作用明显,其抚育间伐前后根际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P<0.05),抚育间伐使千年桐和闽楠根际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在0~15 cm土壤深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千年桐和闽楠根际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2)千年桐不同土壤深度根际土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在抚育间伐前后均高于闽楠,抚育间伐后千年桐与闽楠不同土壤深度根际土全磷含量的差值与有效磷含量的差值均增大,抚育间伐提高了千年桐与闽楠枝、叶、干、根全磷含量,在抚育间伐前后,千年桐枝、叶、干、根全磷含量均高于闽楠。3)相关性分析表明,千年桐和闽楠根际土有效磷与根全磷、叶全磷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其根全磷与叶全磷也显著正相关(P<0.05)。抚育间伐提高了千年桐和闽楠营养器官与根际土磷含量,对非根际土磷含量影响较小,对千年桐和闽楠根际土壤磷活化吸收有促进影响;抚育间伐对千年桐的影响程度大于闽楠,千年桐根系比闽楠更发达,具有更强的土壤磷活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千年桐 闽楠 根际 土壤磷
下载PDF
福建省8种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
18
作者 付厚华 韦宏金 +2 位作者 陈新艳 马良 陈世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本研究报道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隶属于5科7属,分别为:东亚羽节蕨[Gymnocarpium oyamense(Baker)Ching]、羽叶新月蕨[Pronephrium parishii(Beddome)Holttum]、多变蹄盖蕨[Athyrium drepanopterum(Kunze)A.Braun ex Milde]、琉... 本研究报道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隶属于5科7属,分别为:东亚羽节蕨[Gymnocarpium oyamense(Baker)Ching]、羽叶新月蕨[Pronephrium parishii(Beddome)Holttum]、多变蹄盖蕨[Athyrium drepanopterum(Kunze)A.Braun ex Milde]、琉球双盖蕨(Diplazium okinawaensis Tagawa)、海南双盖蕨(D.hainanense Ching)、切边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excisum(C.Presl)S.Lindsay]、剑叶铁角蕨[Asplenium ensiforme Wallich ex Hooker&Greville]和膜叶星蕨[Microsorum membranaceu(D.Don)Ching],其中东亚羽节蕨为福建新记录属,羽叶新月蕨、多变蹄盖蕨、琉球双盖蕨、海南双盖蕨和膜叶星蕨为华东地区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蕨类植物 新记录
下载PDF
福建省蕨类植物8个分布新记录物种
19
作者 付厚华 韦宏金 +3 位作者 陈帅 沈军 马良 陈世品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共发现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6种1变种1杂种,隶属于3科6属,分别为:华西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imulans(Ching)Ching、黑鳞复叶耳蕨A.nigrospinosa(Ching)Ching、毛枝蕨A.miqueliana(Maxim.ex Franch.et Sav.)O...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共发现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6种1变种1杂种,隶属于3科6属,分别为:华西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imulans(Ching)Ching、黑鳞复叶耳蕨A.nigrospinosa(Ching)Ching、毛枝蕨A.miqueliana(Maxim.ex Franch.et Sav.)Ohwi、网脉实蕨Bolbitis×laxireticulata K.Iwats.、单边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murakamihatanakae Nakaike、钝齿铁角蕨Asplenium tenuicaule var.subvarians(Ching)Viane、乌来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uraiensis(Rosenst.)Ching和卵果蕨Phegopteris connectilis(Michx.)Wa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蕨类植物 新记录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黄腹角雉季节性生境选择
20
作者 尉鹏雁 王一桐 +2 位作者 蔡斌 刘金福 张惠光 《林业勘察设计》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了解动物生境选择的时间动态,可掌握其生态适应策略及季节性变化。利用红外相机监测黄腹角雉各季节生境,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讨影响其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差异。研究发现:灌木种数、落果丰... 了解动物生境选择的时间动态,可掌握其生态适应策略及季节性变化。利用红外相机监测黄腹角雉各季节生境,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讨影响其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差异。研究发现:灌木种数、落果丰富度、坡向对黄腹角雉栖息地选择存在显著正效应;灌木高度、胸径、坡度存在显著负效应;不同季节的栖息地选择具有差异性,随季节有垂直迁徙现象。黄腹角雉偏爱坡度>40°的地形,相比繁殖期和育雏期的隐蔽需求,越冬期对生境食物有更高要求,海拔、灌木种数、乔木高度、草本盖度和胸径这5个生态因子构成了黄腹角雉生境选择季节性差异的判别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生境 季节性 生态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