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简介
1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育种 品种 审定 水稻
下载PDF
福建省农科院新育成2个大穗型优质籼型不育系
2
作者 林强 郑秀萍 周天理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稻米品质 福建 农科院 大穗型 籼型 不育系
下载PDF
福建省无公害稻米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翁国华 何花榕 陈子聪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无公害稻米 稻米生产 绿色食品稻米 垩白 农药残留量 传统育种方法 稻种资源 田间试验 早代选择 亲本材料
下载PDF
1999年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组合)生态试验研究
4
作者 郑长林 叶润生 程雪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水稻新品种 (组合 )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 ,其产量稳定性、生育期及抗逆性有不同表现 ,也就是说有其不同的区域性。从新品种 (组合 )的选育到生产上应用 ,水稻新品种 (组合 )的生态试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试验选出 2~ 3个适... 水稻新品种 (组合 )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 ,其产量稳定性、生育期及抗逆性有不同表现 ,也就是说有其不同的区域性。从新品种 (组合 )的选育到生产上应用 ,水稻新品种 (组合 )的生态试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试验选出 2~ 3个适应福建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的新品种 (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组合 生态条件 适应性 试验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品种抗瘟性研究十五年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书针 刘建平 翁国华 《福建稻麦科技》 1991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概述了1975年以来福建省水稻品种抗瘟性研究的进展。(1)从近万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出59份叶瘟、穗颈瘟反应在0~3级的抗源,其中16份材料分别用福建省7群3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其抗小种率超过或相当于“赤块矮选”、“特特普”... 本文概述了1975年以来福建省水稻品种抗瘟性研究的进展。(1)从近万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出59份叶瘟、穗颈瘟反应在0~3级的抗源,其中16份材料分别用福建省7群3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其抗小种率超过或相当于“赤块矮选”、“特特普”和“城堡1号”。(2)1975年以来,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由6群20个小种至7群49个小种,年际间有所变动。15年间优势小种群出现过四次较大的变化,即1978年以前,闽东南沿海平原以ZG群为优势群,闽西北山区以ZB群为优势群,龙岩地区ZB、ZG并列为优势群;1979~1982年,全省以ZB群为优势群;1983~1987年,ZB、ZC、ZG和ZA等多群小种趋于均衡状态;1988~1990年,ZB群小种回升为优势群。(3)1983~1990年,育成和引进4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其中本省育成35个,多数新育成品种(组合)的抗瘟性有显著提高;在抗瘟育种研究过程中,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抗病育种程序;探索了用稻瘟病菌毒素粗提液为外源胁迫因素,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瘟突变体(或品种)的可能性。(4)对15个抗源品种的抗病性作了初步的遗传分析。(5)初步明确了水稻品种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并设想通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作为评价品种抗病性的指标。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进一步提高抗稻瘟育种水平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品种审定 穗颈瘟 叶瘟 抗源 接种鉴定 闽东南沿海 育成品种 西北山区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育成大麦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稳定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涂祖荣 张绍南 +2 位作者 张秋英 余建华 叶定生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4-18,共5页
对福建省育成的6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两个年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育成的大麦品系产量提高9.2%~16.6%,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各试点表现不同,品种与地点... 对福建省育成的6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两个年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育成的大麦品系产量提高9.2%~16.6%,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各试点表现不同,品种与地点互作显著。(2)丰产、稳产性较好,各构成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和协调的品种为闽麦06;莆麦50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偏差(有效穗,其余两个因素稍好);莆麦93、闽诱3号和泉1418产量优于对照,稳产性较好,除泉1418穗粒数稳定度紊乱外,其余相对都比较稳定;对照品种莆大麦4号产量稳定性很差,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度也较乱。(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平均值与各自稳定性参数(b值)及变异系数无显著相关,而b值与变异系数多表现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系) 产量因素 稳定性
下载PDF
福建省大麦育种现状分析及今后育种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叶定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11-715,共5页
分析了福建省大麦育种的现状,指出20多年来福建大麦育种取得明显进展,育出了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闽麦02、莆大麦5号、莆大麦7号等良种。这些良种产量提高、千粒重增加和抗白粉病能力增强,但大麦育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者... 分析了福建省大麦育种的现状,指出20多年来福建大麦育种取得明显进展,育出了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闽麦02、莆大麦5号、莆大麦7号等良种。这些良种产量提高、千粒重增加和抗白粉病能力增强,但大麦育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和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育种 产量
下载PDF
福建省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及今后生产和育种方向 被引量:3
8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1 位作者 苏保 陈火高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新育成品种多表现抗白粉病 ,株高和生育期适宜 ,但稳定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区试筛选出丰产品种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 ,丰产稳产品种闽麦 0 6 ,丰产抗白粉病品种莆大麦 5号、莆大麦 7号和闽麦 0 2等。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今后福建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高产、稳产、抗逆力强 ,质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品种区试 生产 育种 产量性状
下载PDF
福建沿海麦类规模机播栽培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济生 吴贻开 +1 位作者 张琳 张含良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11-14,共4页
福建沿海稻田大、小麦规模机播栽培比手工播种栽培省165.6%~71.8%,降低成本21.6%~33.5%,可提高效益20.2%~54.0%,促进麦类增穗、增产。它将在福建粮食的增产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麦 小麦 规模机播
下载PDF
福建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定生 张绍南 +2 位作者 张秋英 余建华 涂祖荣 《福建稻麦科技》 1997年第1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病性 育种 福建
下载PDF
水稻再生丰产技术研究 Ⅶ报、福建山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义珍 黄育民 +1 位作者 林文 蔡亚港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2期15-21,共7页
本系列研究曾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初步拟出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探明安全蓄养再生稻的纬度、海拔临界线,作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本文对5年来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对福建省山区再生稻适宜种植地区进... 本系列研究曾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初步拟出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探明安全蓄养再生稻的纬度、海拔临界线,作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本文对5年来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对福建省山区再生稻适宜种植地区进行初步区划,明确适宜种植的品种(组合)和宜栽时段。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起在福建山区的沙县西霞(26°30'N,117°35'E,海拔550米),武夷山市溪洲(27°39'N,118°08'E,海拔220米)和武夷山市黄村(27°40'N,117°58'E,海拔220米)进行。以汕优63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态 分期播种试验 丰产技术 种植地区 齐穗期 播期 分布模式 临界线 抽穗开花 热量资源
下载PDF
福建省早籼食用优质稻品种(组合)生态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润生 郑长林 +1 位作者 郑旋 李宇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从 1997~ 2 0 0 0年福建省早籼食用优质稻品种 (组合 )生态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的产量水平为 5 5 0t/hm2 ,杂交稻的产量水平为 6 70t/hm2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 2 1 82 % ,与对照种 78130相比 ,常规稻比对照种减少 10 15 % ,杂交稻比... 从 1997~ 2 0 0 0年福建省早籼食用优质稻品种 (组合 )生态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的产量水平为 5 5 0t/hm2 ,杂交稻的产量水平为 6 70t/hm2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 2 1 82 % ,与对照种 78130相比 ,常规稻比对照种减少 10 15 % ,杂交稻比对照种增产 8 19%。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的主要因素在于有效穗与每穗粒数。杂交稻生育期比常规稻迟 3 1d。抗性方面两者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优质稻 生态试验 品种 福建 产量表现 生育期 抗性 品质
下载PDF
简讯“福建稻种资源保存、鉴定、研究与利用”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金英 江川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福建 水稻 种质资源 保存 鉴定 利用 技术鉴定
下载PDF
2001年福建省部分籼稻品种米质检测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玲娜 李清华 郑苹立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3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籼稻品种 垩白率 直链淀粉 垩白度 精米率 主要品质 优质米 整精米 蒸煮品质 福建省农科院
下载PDF
福建省杂交早稻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利兴 游年顺 雷捷成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S1期100-102,共3页
根据1990~1996年福建省早稻及杂交早稻播种面积的增减,杂交早稻8大主栽组合的形成,及对这些组合产量、抗性、米质、生育期简要地分析,指出杂交早稻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杂交早稻发展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米质 生育期
下载PDF
福建省主要自然灾害对大麦生产的影响与防御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涂祖荣 何花榕 +1 位作者 翁国华 林守涌 《大麦科学》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分析了福建省主要自然灾害 (秋冬旱 ,烂冬 ,春涝 ,低温冷 (冻 )害 ,高温 ,病、虫、草、鼠、鸟害等 )对大麦生产的影响 ,探讨了防御对策与措施。提出了选育应用丰抗优良种 ,搞好水利建设 ,合理灌排水 ,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植株活力 ,应用... 分析了福建省主要自然灾害 (秋冬旱 ,烂冬 ,春涝 ,低温冷 (冻 )害 ,高温 ,病、虫、草、鼠、鸟害等 )对大麦生产的影响 ,探讨了防御对策与措施。提出了选育应用丰抗优良种 ,搞好水利建设 ,合理灌排水 ,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植株活力 ,应用人工防治、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技术 ,加强部门协作 ,研制并应用小型、价廉、高效的收获、脱粒、烘干机械等防御技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自然灾害 大麦 生产 防治 水利建设
下载PDF
福建省历代大麦区试中筛选出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涂祖荣 陈熇麟 林守涌 《大麦科学》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产量 农艺性状 评价 育种目标 品种区域试验 品种筛选
下载PDF
福建省大麦品种区试的回顾和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陈熇麟 《大麦科学》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回顾了福建省大麦区试的近况。指出通过福建省大麦区试鉴定出一批大麦新品种 ,建立了区试网络 ,培养了区试人才 ,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并对福建省大麦品种更新换代 ,为大麦育种提供 (反馈 )信息 ,促进大麦生产和育种发... 回顾了福建省大麦区试的近况。指出通过福建省大麦区试鉴定出一批大麦新品种 ,建立了区试网络 ,培养了区试人才 ,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并对福建省大麦品种更新换代 ,为大麦育种提供 (反馈 )信息 ,促进大麦生产和育种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还指出了福建省大麦区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品种 区域试验 网络 人才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生产 育种
下载PDF
积极稳妥地发展福建省优质稻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开锡 《福建稻麦科技》 1998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优质稻 粮食作物 福建
下载PDF
福建省小麦新品种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祖荣 《福建稻麦科技》 1992年第1期45-50,共6页
丰产性和稳产性是衡量和评选小麦优良品种的主要指标,也是小麦品种利用与推广的重要依据。区域试验是鉴定新品种丰产性和地区适应性的重要手段,利用区域试验结果不仅可以测定新品种的产量水平,也能计算新品种的稳定性参数。
关键词 品种产量 区域试验结果 稳产性 稳定性参数 粒数 品种丰产性 变异系数 大粒型 环境条件 田间栽培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