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 400038 被引量:4
1
作者 阴正勤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9-412,共4页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field ERG,ffERG)检查具有无创伤、客观、定量和可重复的特点,是现代眼科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国内ffERG应用较广泛,但存在检测病种偏少、检测方法不标准、结果描述不规范等...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field ERG,ffERG)检查具有无创伤、客观、定量和可重复的特点,是现代眼科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国内ffERG应用较广泛,但存在检测病种偏少、检测方法不标准、结果描述不规范等问题。重视其国际化、标准化、正规化应用;了解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图形视网膜电图的适应证、检测技术和结果判读的区别;重视拓展其新的临床应用领域和方法,才能真正发挥ffERG在视网膜疾病诊断、鉴别和疗效判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描记术/标准 视网膜电描记术/方法 视网膜电描记术/利用 述评
原文传递
英国眼科专科护士的教育、工作模式及对我国眼科护理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燕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年第10期2729-2730,共2页
对英国的眼科护理教育和眼科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眼科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眼科护理专家的发展以及眼科护士在全民眼健康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必须改变我国眼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尽快建立眼科专科护士制度,明确眼科专科护士... 对英国的眼科护理教育和眼科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眼科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眼科护理专家的发展以及眼科护士在全民眼健康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必须改变我国眼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尽快建立眼科专科护士制度,明确眼科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范围和权限,大力推动眼科护理专家的培养和认证工作,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眼科护士的专业能力,促进眼科护理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护理 眼科专科护士 培养
下载PDF
眼动记录技术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慧 阴正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眼动记录技术作为检测眼球运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对细微眼球运动的捕捉能力使人类对眼球运动的观察发生了质的飞跃。该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眼球运动障碍类疾病如斜视、眼球震颤、颅神经麻痹、颅脑损伤等的认识不断深入,为阐明其发病机制... 眼动记录技术作为检测眼球运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对细微眼球运动的捕捉能力使人类对眼球运动的观察发生了质的飞跃。该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眼球运动障碍类疾病如斜视、眼球震颤、颅神经麻痹、颅脑损伤等的认识不断深入,为阐明其发病机制提供了途径。同时,其精确度的提高已能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中,促进了相关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在眼科主要应用于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疗效评估,青光眼患者视野检查及提高LASIK手术精确度等。就几种主要的眼动记录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在眼科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前景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 眼动记录技术 眼运动障碍
下载PDF
透明质酸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4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眼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眼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室的设置与管理
5
作者 奚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943-1944,共2页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室的设置与管理方法。方法:根据眼科门诊手术患者的需求及本科的格局,在手术室外设置一间眼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室,室内安装输液架,配备氧气、负压吸引装置,放置眼科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册,配备休息座椅...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室的设置与管理方法。方法:根据眼科门诊手术患者的需求及本科的格局,在手术室外设置一间眼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室,室内安装输液架,配备氧气、负压吸引装置,放置眼科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册,配备休息座椅,电视机。指定一名高年资护士负责该观察室,与手术室进行交接,对术后病人进行病情观察。结果:通过眼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室的设置与管理,使每日手术总量提高了20%。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满意度。结论:眼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室的设置,提高了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通过观察室护士与手术室的共同查对和交接。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加快了手术周转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手术 观察室 设置 管理
下载PDF
差异基因研究方法在眼科的应用
6
作者 陈康 谢汉平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7期72-74,共3页
寻找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目前基因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分为消减杂交和差异显示。本文综述代表性差异分析法、抑制消减杂交、差异显示逆转录PCR法、基因表达的序列分析、表达序列标签、cDNA微阵列、半定量PCR... 寻找差异表达基因成为目前基因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分为消减杂交和差异显示。本文综述代表性差异分析法、抑制消减杂交、差异显示逆转录PCR法、基因表达的序列分析、表达序列标签、cDNA微阵列、半定量PCR、定量PCR方法的原理、方法过程、优缺点及其在眼科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辰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会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基因 眼科 消减杂交 氨基酸序列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2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6.00D。术后1个...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6.00D。术后1个月开始行弱视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结果术前,球镜屈光度:+5.50^+9.00(+6.25±0.43)D,柱镜屈光度:0.00^-1.25(-0.73±0.33)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4.25~7.75(+6.13±0.51)D,裸眼远视力:0.05~0.3(0.12±0.10)D,裸眼近视力:0.1~0.5(0.19±0.14)D,矫正远视力:0.05~0.4(0.20±0.13)D,矫正近视力:0.1~0.6(0.27±0.16)D。术后12月,球镜屈光度:-0.50^+0.75(+1·02±0.51)D,柱镜屈光度:0.00^-1.75(-0.52±0.51)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0.00~1.75(0.86±0.55)D,平均裸眼远视力:0.1~0.5(0.25±0.13)D,平均裸眼近视力:0.1~1.2(0.53±0.38)D,平均矫正远视力:0.1~0.6(0.29±0·17)D,平均矫正近视力:0.1~1.2(0.56±0.37)D。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远视性 单纯 矫治 准分子激光系统 LASIK手术 等值球镜 屈光度 远视力 近视力 临床疗效 儿童患者 随访时间 0.05 矫正视力 疗效显著 平均 术后 治疗 弱视 柱镜 差值
下载PDF
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LTP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朋芬 阴正勤 +2 位作者 刘应兵 王仕军 范惠民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99-703,共5页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 ,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 - 2 0mV ,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 ,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 - 2 0mV ,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 ,并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APV对LTP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视皮层LTP诱发率在生后 1周龄组最低 (3/ 14 ) ,2周龄组略微增加 (9/ 2 9) ,3周龄组最高 (11/ 19) ,4周龄组次之 (7/14 )。睁眼前后LTP诱发率差异显著 (P <0 .0 5 )。②APV处理组LTP诱发率 (4/ 33)显著低于非APV处理组(2 4 / 5 4) (P <0 .0 1)。但有 4例来自Ⅳ层水平联系的突触 ,APV不能阻断LTP诱发。结果提示 :①视皮层LTP反映了生理状态下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睁眼前视皮层大多数突触的可塑性处于潜伏状态 ,而睁眼后形觉刺激激发了视皮层突触的可塑性。②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低频刺激视皮层Ⅳ层伴随突触后去极化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性的。但视皮层Ⅳ层水平联系突触中存在不被 10 0 μmol/LAPV阻断的L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发育 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全细胞记录 LTP
下载PDF
PRK与LASIK矫治远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汪辉 阴正勤 +3 位作者 陈莉 任茜 罗启慧 孟小红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 ,对 2 5例患者 40只远视眼进行矫治。其中PRK 1 6眼 ,LASIK 2 4眼。患者术前屈光...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 ,对 2 5例患者 40只远视眼进行矫治。其中PRK 1 6眼 ,LASIK 2 4眼。患者术前屈光度+1 62~ +6 2 5D。术后随访 1 2个月。结果 术后 1 2个月 ,PRK组有 2眼 (1 2 5 % )、LASIK组有 3眼 (1 2 5 % )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 2行以上 ;而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2行以上者分别为 1眼 (6 3 % )和 2眼 (8 3 % )。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 0 55 ,LASIK组为 0 68;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 66 ,LASIK组为 0 85。PRK组有 1 2眼 (75 0 % )、LASIK组有 2 0眼 (83 3 % )残余屈光度在 - 1 0 0D~ +1 0 0D之间。术后 1~ 3个月 ,PRK组平均回退量为 0 95D ,LASIK组的平均回退量为 0 76D ;术后 3~ 6个月 ,其回退量分别为 0 35D和 0 0 8D ;术后 6~1 2个月 ,回退量分别为 - 0 2 2D和 0 0 0D。两种术式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 ,PRK与LASIK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PRK LASIK 矫治 远视 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牛建军 王一 +3 位作者 曾玉晓 阴正勤 王仕军 陈中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视神经(optic nerve,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和对视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制作ON...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视神经(optic nerve,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和对视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制作ON不完全损伤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按ON夹伤后不同时间分为伤后1d、3d、5d、7d、14d5个时间点。实验组伤后即时、3d、5d、7d,按5000U·kg-1体重腹腔内注射rhEPO;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伤后1d、3d、5d、7d、14d取材。取材前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应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结果伤后7d、14d对照组视网膜凋亡细胞密集分布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及内、外核层。实验组7d、14d视网膜凋亡细胞明显减少,视网膜节细胞层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1d、3d、5d、7d实验组P1-N2波振幅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14d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hEPO对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视神经 不完全损伤 神经元 凋亡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利用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评价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 被引量:15
11
作者 任蕾 牛建军 +3 位作者 王一 王仕军 曾玉晓 刘志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利用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评价正常及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的数目。 方法 正常成年LongEvans大鼠 2 0只 ,体重(2 70± 2 0 ) g ,雌雄不限。按对照组、损伤后 7d、14d、2 1d分组 ... 目的 利用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评价正常及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的数目。 方法 正常成年LongEvans大鼠 2 0只 ,体重(2 70± 2 0 ) g ,雌雄不限。按对照组、损伤后 7d、14d、2 1d分组 ,每组 5只大鼠。在球后视神经钳夹伤前 7d行荧光金逆行标记。 7d后损伤组大鼠用反向血管夹于左眼球后 2mm处夹视神经 10s。对照组大鼠只暴露视神经不行钳夹 ,分别于各时间点将大鼠用 4 %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 ,行全视网膜铺片 ,3h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每张视网膜的上、下、鼻、颞侧距视盘 1/ 6、1/ 2、5 / 6半径处共拍摄 12张荧光照片。对照片上标记的RGCs进行计数 ,求平均值 ,计算损伤后各时间点剩余的RGCs与正常视网膜中RGCs的百分比。结果 视网膜铺片的RGCs边界清晰 ,并可见明显的细胞突起 ,血管走行区未见节细胞分布。正常组每张铺片的平均节细胞数为 (2 0 31± 2 87)个·mm-2 ,损伤后 7d的RGCs存活率为 71% ,14d存活率为 5 1% ,2 1d存活率为 35 %。结论 荧光金逆行标记是评价视神经损伤后RGCs存活率可靠并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金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损伤
下载PDF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茜 吴尚操 +15 位作者 谢汉平 贾卉 周奇志 任毅 姚涛 张立军 姜宏 王丛香 周鸿雁 杨燕宁 潘雪菲 袁静 郝继龙 马华锋 陈建辉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给予华北制药那他霉素滴眼液和爱尔康公司那特真滴眼液局部滴眼治疗。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包括症状、视力、裂隙灯检查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 d、28 d、结束时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85±3.14)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35±2.12)分、(3.01±1.62)分、(2.65±1.35)分、(1.86±1.48)分、(1.15±1.21)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对照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78±3.42)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42±2.51)分、(2.98±1.91)分、(2.57±1.36)分、(1.76±1.35)分、(1.17±1.29)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37例(66.1%)痊愈,18例(32.1%)有效,1例(1.8%)无效,有效率98.2%;对照组32例(61.5%)痊愈,18例(34.6%)有效,2例(3.9%)无效,有效率96.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结论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与那特真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相当,无眼部及全身毒副作用,可以作为我国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那他霉素 药物治疗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托吡卡胺眼液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启惠 汪辉 +1 位作者 任茜 胡春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评价LASIK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经托吡卡胺眼液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行LASIK手术后58例屈光回退的患者给予托吡卡胺眼液点眼:睡前点1次,5min后再点1次,连续使用1个月。最短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LASIK术后3~6个月、6~12个月出... 目的评价LASIK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经托吡卡胺眼液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行LASIK手术后58例屈光回退的患者给予托吡卡胺眼液点眼:睡前点1次,5min后再点1次,连续使用1个月。最短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LASIK术后3~6个月、6~12个月出现屈光回退小于-1.00D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3%、80%。LASIK术后3~12个月出现回退-1.00~-2.00D的患者,有效率占25%。用药后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LASI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可采用托吡卡胺眼液治疗,以放松眼部的过度调节,降低屈光度,达到提高裸眼远视力的目的。其中,屈光回退较少的患者,通过其治疗可以得到显著的疗效,而对屈光回退较多的患者疗效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回退 LASIK 托吡卡胺眼液
下载PDF
按学科亚专业分组构建责任制整体护理新模式及实践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燕 王晓蕾 +2 位作者 于文春 康玲 马雪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4年第2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按照眼科学亚专业分组构建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新模式,对病人满意度及护士专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眼科3个病区的病人实施按照眼科学亚专业分组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目的]探讨按照眼科学亚专业分组构建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新模式,对病人满意度及护士专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眼科3个病区的病人实施按照眼科学亚专业分组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变化。所有的护理工作均以专业组为单位进行。为保障新模式顺利运行,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结果]实施新模式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按照眼科学亚专业分组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新模式,提升了护士的专业能力,改善了护理质量,能较好地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亚专业分组 整体护理 专业能力 满意度
下载PDF
动物眼视网膜冰冻切片制作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玉晓 陈中山 +2 位作者 田春雨 李世迎 阴正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31-832,共2页
目的探索动物眼视网膜的冰冻切片方法,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切片。方法采用LeicaCM1900冰冻切片机,制作猪视网膜冰冻切片50余例,鼠视网膜冰冻切片130余例,观察其组织结构。结果去除其他组织及液体的影响是视网膜切片的关键,以保持良好的组... 目的探索动物眼视网膜的冰冻切片方法,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切片。方法采用LeicaCM1900冰冻切片机,制作猪视网膜冰冻切片50余例,鼠视网膜冰冻切片130余例,观察其组织结构。结果去除其他组织及液体的影响是视网膜切片的关键,以保持良好的组织形态。结论所有组织和细胞切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尽可能地保存组织和细胞以再现其生活状态,因此切片前固定、脱水及其他处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视网膜 冰冻切片
下载PDF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春明 汪辉 +3 位作者 阴正勤 任茜 文建英 罗启惠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5例患儿(6~14岁)36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屈光度及角膜地形...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5例患儿(6~14岁)36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LASIK术后第1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75D和8.30D,术后3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3~6个月部分回退,6~12个月趋于稳定。Simk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切削区角膜地形图的形态以平滑型居高术后偏心切削占55.56%。结论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屈光参差 LASIK 儿童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ECM,MMP与角膜结构和角膜损伤修复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长霖 彭琦 谢汉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73-177,共5页
细胞外基质是角膜的主要结构成分,赋予角膜特殊的生理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是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代谢的主要酶类。本文概述了成熟角膜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角膜 损伤修复
下载PDF
青光眼视乳头的血管形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应希 阴正勤 +1 位作者 王一 孙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0-262,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和测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的血管形态、数量变化 ,探讨血循环障碍对青光眼所致视神经损害的影响和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将病例组和对照组视神经乳头标本连续半薄垂直切片 ,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测POAG患者... 目的 :观察和测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的血管形态、数量变化 ,探讨血循环障碍对青光眼所致视神经损害的影响和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将病例组和对照组视神经乳头标本连续半薄垂直切片 ,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测POAG患者和对照组视神经乳头的血管数量、管径 ,采用生物体视学方法测定血管的体积密度、数量密度和相对面积比率。结果 :病例组血管管径减小 ,血管的体积密度和相对面积比率均较对照组降低约 5 0 %,而 2组的血管数量密度和毛细血管横 /纵径比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血容量下降 ,其原因并非血管数量减少 ,而以血管收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乳头 血管形态 毛细血管 体视学 血管收缩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玲 谢汉平 +1 位作者 覃纲 张熙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243-245,共3页
背景:以往对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和泪膜功能研究的结果报道不一。近年来,应用泪液蛋白质评估泪膜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泪液主要蛋白质含量及基础泪液分泌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设... 背景:以往对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和泪膜功能研究的结果报道不一。近年来,应用泪液蛋白质评估泪膜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泪液主要蛋白质含量及基础泪液分泌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对象:选择2001-12/2002-1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和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100眼)。均无眼部手术史及激光治疗史、近期眼局部用药史、接触镜配戴史。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5例(50眼);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5例(50眼)。另外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健康体检者25例(50眼)作对照。3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024,0.321;P>0.05),实验开始前均获参与者知情同意。方法:①泪液的采集:随机抽取两组糖尿病患者及对照者各10例(20眼)。采用毛细吸管法在下泪河收集10μL非刺激性泪液,-20℃冰箱中保存备用(<1个月)。②泪液总蛋白量的测定:采用Lorry法测定泪液总蛋白浓度,用小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标准。③泪液主要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考马斯亮蓝染色,采用Bio-Rad图像分析系统,对分离出的蛋白质条带作定性、定量分析。④泪膜破裂时间测定:用玻璃棒沾取20g/L的荧光素钠滴入检查者结膜囊,嘱被检查者轻轻眨眼数次,自然睁眼平视前方。直至发现完整泪膜出现第1个破孔“黑洞”的时间,即泪膜破裂时间。⑤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用Whatmann41号滤纸,折5mm置于下睑外1/3结膜处,5min后取下滤纸,测定滤纸湿后长度。⑥孟加拉玫瑰红染色试验:用玻璃棒沾取10g/L孟加拉玫瑰红染料滴入结膜囊瞬目数分钟之后,在裂隙灯下用无赤光观察(评分标准为以睑裂部角结膜染色为+,染色累及下方球结膜为,累及上方球结膜为),以其染红上皮细胞和黏蛋白间接诊断干眼病。主要观察指标:①泪液总蛋白质浓度。②各种泪液主要蛋白质浓度。③泪膜破裂时间。④基础泪液分泌测定值。⑤孟加拉玫瑰红染色阳性率。结果:糖尿病组50例(100眼)和对照组25例(50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泪液总蛋白质浓度: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各种泪液主要蛋白质浓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溶菌酶、乳铁蛋白及泪液特异性前白蛋白明显降低犤(0.94±0.21)比(1.33±0.31)g/L,(1.10±0.24)比(1.67±0.43)g/L,(0.98±0.22)比(1.49±0.32)g/L,P<0.01犦,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乳铁蛋白和泪液特异性前白蛋白降低(P<0.05)。人血清白蛋白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泪膜破裂时间: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比较,泪膜破裂时间显著降低犤(7.68±2.21)s比(9.92±2.37)和(10.80±2.23)s,P<0.01犦。④基础泪液分泌测定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测定值显著小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犤(8.00±2.10)比(11.02±1.97)和(12.17±2.08)mm,P<0.05犦。⑤孟加拉玫瑰红染色阳性率: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48%比24%和14%,P<0.05,P<0.01)。结论:本文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泪液分泌和泪膜功能异常,尤其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功能降低更加明显。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有助于发现糖尿病患者泪液蛋白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 干眼病 眼泪
下载PDF
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与电生理学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玉晓 陈中山 +3 位作者 王仕军 陈丽峰 牛建军 阴正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天数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形态学特性与电生理功能,探讨其形态与功能的最佳培养时期。方法采用出生后0dLong Evans大鼠,取视网膜培养神经节细胞,分别于培养后第1d、4d、7d3个时间点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天数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形态学特性与电生理功能,探讨其形态与功能的最佳培养时期。方法采用出生后0dLong Evans大鼠,取视网膜培养神经节细胞,分别于培养后第1d、4d、7d3个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研究其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的阈值、幅度及波宽。结果共记录到53个RGCs,根据AP类型RGCs分为单峰型(39个)、瞬变型(11个)和持续型(3个),其中以单峰型为主(占73.6%)。培养1d RGCs不易诱发AP,多数细胞需增加刺激强度后方可诱发出AP;培养4d时绝大多数RGCs给予20PA的刺激即可诱发出AP;培养7d时虽较容易诱发AP,但由于此时细胞存活状态较差,部分细胞(共记录28个细胞,其中8个不能诱发AP)给予不同强度的刺激,均不能诱发出AP。不同培养时期的RGCs静息膜电位和AP的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GCs形态逐渐趋于成熟,但电生理功能仍处于幼稚状态;培养4d的RGCs形态和电生理状态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形态学 电生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