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之鸟与牢笼:二战后十年间荷兰建筑期刊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潘一婷(译)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47-55,共9页
本文追溯了二战后十年间《建造周刊》《论坛》《天主教建筑期刊》等重要期刊的创立(重建)与发展的历史,管窥战后荷兰专业建筑期刊业的全貌。文章讨论了展现在战后荷兰建筑期刊中的多元思想——米拉斯所代表的中间路线,J·B·巴... 本文追溯了二战后十年间《建造周刊》《论坛》《天主教建筑期刊》等重要期刊的创立(重建)与发展的历史,管窥战后荷兰专业建筑期刊业的全貌。文章讨论了展现在战后荷兰建筑期刊中的多元思想——米拉斯所代表的中间路线,J·B·巴克马、J·H·凡·登·布鲁克、A·E·凡·艾克代表的新一代先锋思潮,J·朗普雷·莫里哀领导下的战后传统主义,巴克马对"自由"的解读等。本文是一篇呈现荷兰战后建筑界思想发展驱动力与思想交锋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建筑期刊 荷兰建筑 战后重建
下载PDF
动态的遗产策略:文化、经济、历史维度下的荷兰建筑遗产改造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恺奕 孙磊磊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22-31,共10页
动态的遗产策略是应对现代"纪念物悖论"而产生的时代选择。遗产是一个高度可塑的概念,无论概念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保护实践都在不断变化中被讨论、批判和逐步认可。荷兰作为典型宽容社会,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随之产生的动... 动态的遗产策略是应对现代"纪念物悖论"而产生的时代选择。遗产是一个高度可塑的概念,无论概念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保护实践都在不断变化中被讨论、批判和逐步认可。荷兰作为典型宽容社会,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随之产生的动态身份,针对遗产保护和区域空间规划提出了"通过发展进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基于建筑师的立场,从文化、经济、历史三个维度讨论遗产保护改造策略的动态性,结合案例从整体策略和具体方法的层面进行剖析,阐释该种动态的荷兰模式对于历史区域整体性保护的积极影响,为现代遗产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遗产策略 荷兰模式 现代遗产 整体性 适应性改造 现代纪念物悖论
下载PDF
公法与私法配合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制度——荷兰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地区更新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戚冬瑾 弗雷德·霍马 +2 位作者 熊亮 周剑云 萧靖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102,共11页
分析荷兰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地区公私合作的更新改造历程,指出公法建立了弹性动态的规划管控模式;私法通过开发协议促进政企合作。公法与私法并行运作推动规划主动实施,公私合作的开发协议贯穿项目开发全过程管理,提升了项目的创造力和... 分析荷兰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地区公私合作的更新改造历程,指出公法建立了弹性动态的规划管控模式;私法通过开发协议促进政企合作。公法与私法并行运作推动规划主动实施,公私合作的开发协议贯穿项目开发全过程管理,提升了项目的创造力和可持续性。公私法的相互融合是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推动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制度背景。建议在公法角度建立具有适应性和弹性的详细规划制度,完善规划许可的类型与程序;在私法角度重视各类协议的作用和地位,发挥公私合作的潜力,保障土地增值的公共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私法 公私合作 城市更新 乌特勒支
下载PDF
空间叙事机制探究:程序设计在OMA建筑中的表现和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戴天晨 吕力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14-21,共8页
本文从空间叙事与程序设计的理论思考切入,论证了程序设计之于空间叙事的意义,并将程序设计视作空间叙事的核心途径和手段,探讨了程序设计在OMA建筑中的表现和意义。其表现包括水平和垂直空间秩序的叙事重构、时间秩序的叙事重构,以及... 本文从空间叙事与程序设计的理论思考切入,论证了程序设计之于空间叙事的意义,并将程序设计视作空间叙事的核心途径和手段,探讨了程序设计在OMA建筑中的表现和意义。其表现包括水平和垂直空间秩序的叙事重构、时间秩序的叙事重构,以及多重时间语境和多重功能类型语境的叠加。通过对空间叙事程序的精心设计,OMA为其建筑赋予了具有批判性的身份感和时空体验丰富的场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A 空间叙事 程序设计 秩序重构 语境叠加 批判性的身份感 场所感
下载PDF
傲慢与轻蔑——荷兰在制造 被引量:4
5
作者 朱莹 《建筑师》 2021年第2期79-89,共11页
文章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建筑发展的穿针引脉,是有态度地对发展历程中知名建筑师、建筑作品、出版物的评点。文章以独特的线索和视角,透过传统与现代、延续与新生、重塑与激活、竞争与策略、宣传与销售、时代与发展之间的博弈和角... 文章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建筑发展的穿针引脉,是有态度地对发展历程中知名建筑师、建筑作品、出版物的评点。文章以独特的线索和视角,透过传统与现代、延续与新生、重塑与激活、竞争与策略、宣传与销售、时代与发展之间的博弈和角力,解析现象背后的文化特质和历史特性,更是在纷繁复杂时代背景下,对荷兰战后的建筑思潮与作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精彩盘点和犀利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建筑 荷兰建筑师 建筑创作 建筑思潮
下载PDF
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滨水空间活力研究——以荷兰为例(下)
6
作者 黄媛媛 克劳迪·福尔加奇 约翰·科尔特斯 《中外建筑》 2021年第2期58-69,共12页
本次采访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关于荷兰水治理的历史阶段以及相关政策问题,以及关于荷兰典型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问题;本期为第二期,其内容是关于两位荷兰学者自身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在荷兰城市小... 本次采访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关于荷兰水治理的历史阶段以及相关政策问题,以及关于荷兰典型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问题;本期为第二期,其内容是关于两位荷兰学者自身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在荷兰城市小型水体滨水空间的运用约翰·科尔特斯博士是一名城市设计研究者,其研究领域包括建筑环境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城市水体冷却效果研究以及私营领域的气候适应性研究等。他热衷于鼓励市民积极行动,创造韧性城市环境。2018年,他在瓦赫宁根大学取得博士后学位并留校任教,研究城市水体冷却效应。本次采访将围绕约翰博士的5篇相关文章(表1)展开,主要包括城市滨水环境的新方法以及新发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滨水空间活力 社会生态韧性 气候适应性设计 城市河道空间
下载PDF
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滨水空间活力研究——以荷兰为例(上)
7
作者 黄媛媛 克劳迪·福尔加奇 约翰·科尔特斯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期50-59,共10页
本次采访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关于荷兰水治理的历史阶段以及相关政策问题以及关于荷兰典型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问题。第二期是关于两位荷兰学者自身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荷兰治水的历史与阶段水在荷兰的发展历史中一... 本次采访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关于荷兰水治理的历史阶段以及相关政策问题以及关于荷兰典型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问题。第二期是关于两位荷兰学者自身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荷兰治水的历史与阶段水在荷兰的发展历史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荷兰的国家发展史也是一部国家的水治理史。历史上的荷兰曾因航运贸易和捕鱼业成为富裕的海上霸主的同时,频繁的水灾也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治水 三角洲工程 自然与环境 还地于河
下载PDF
天津红色文化遗产空间价值评估研究
8
作者 王苗 吴征忆 +2 位作者 林嘉玥 张瀚文 许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开发利用价值,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表明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具有类型多元和保护状况较好的特征,但未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在群众认知中价值差异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 层次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 价值评估 天津
下载PDF
韧性: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新理念 被引量:6
9
作者 戴伟 孙一民 《风景园林》 2019年第9期83-92,共10页
三角洲地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积累的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暴露出的空间脆弱性问题日益显著。面对自然基底脆弱、自然灾害扰动趋势增强等因素在时空上的高度叠合,迫切需要提升三角洲地区... 三角洲地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积累的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暴露出的空间脆弱性问题日益显著。面对自然基底脆弱、自然灾害扰动趋势增强等因素在时空上的高度叠合,迫切需要提升三角洲地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扰动的能力。首先从景观角度分析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提出韧性规划是对现有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论点,认为鲁棒性、适应性、学习—转化能力是三角洲地区韧性规划的核心能力,系统性、协同性、底线性、预判性是三角洲地区韧性规划的主要思维特征。其次,进一步从优化整体格局、构建流动性载体、加强对韧性技术策略的研究和应用、重视跨尺度协作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格局—连通—关键点”的韧性规划框架。最后,阐述韧性规划作为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新理念,应用于具体案例的空间布局时须以人为本,依托自然环境,以自然流动性为规划导向;须基于预判式过程,充分构想能够应对不同情景的预案;须整合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明晰兼顾鲁棒性与适应性的功能分区管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 三角洲地区 空间格局 复杂系统 规划理论与方法
下载PDF
智慧绿色校园的研究进展及实践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娅薇 张守仁 +1 位作者 王碧玥 叶青 《新建筑》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智慧技术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技术与绿色理念相结合的智慧绿色校园,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前沿。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梳理...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智慧技术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技术与绿色理念相结合的智慧绿色校园,成为研究与实践的前沿。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梳理智慧绿色校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层面,分析智慧技术在整体策略制定、运营管理、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潜力。在绿色校园目标下,智慧绿色校园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被拓展;而进一步发挥校园的科研优势、建立合理的全流程运用与反馈机制、提升使用者的参与性,将进一步促进智慧绿色校园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校园 绿色校园 可持续发展 参与式管理 实践应用
下载PDF
转译“日常”——汉正街演进的模式语言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佳秀 汉克.贝克宁 马歇尔.凡.道斯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0期19-25,共7页
日常都市主义通常被认为缺乏针对性、方法论不健全,以及其案例局限于美国洛杉矶。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城市中典型的转型案例——武汉市汉正街区来扩大其应用范围,并介绍了模式语言作为一种系统的设计方法是如何将人们日常生活中丰富的信息... 日常都市主义通常被认为缺乏针对性、方法论不健全,以及其案例局限于美国洛杉矶。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城市中典型的转型案例——武汉市汉正街区来扩大其应用范围,并介绍了模式语言作为一种系统的设计方法是如何将人们日常生活中丰富的信息转化为基于语境生成的设计语言的。此外,笔者还组织了一个小型工作坊来建构不同的模式语言,从而部分地揭示汉正街的社会空间结构,并讨论其对城市转型的实际意义。对工作坊中不同的人建构的模式语言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尝试进行进一步讨论,进而在方法论层面上探讨并反思模式语言作为一种设计方法的特点。最后,得出模式语言有助于地方政府对城市转型做出负责任的决策。而模式语言的研究过程和应用也为城市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原型,展示了如何解读、组织复杂信息,并通过它与其他行业的设计人员及居民进行沟通、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日常都市主义 历史延续性 模式语言 城市设计
下载PDF
时光机器:对话卡斯·卡恩教授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磊磊 +1 位作者 朱恺奕 张洋(校)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5-13,共9页
"致密化"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城市新插件与历史环境交融并置将是下一个时代浪潮的重要特征,这将进一步引发关于历史价值与当代性的讨论和思辨。荷兰作为高密度国家典型代表,近十年在建成环境的适应性转型中表现突... "致密化"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城市新插件与历史环境交融并置将是下一个时代浪潮的重要特征,这将进一步引发关于历史价值与当代性的讨论和思辨。荷兰作为高密度国家典型代表,近十年在建成环境的适应性转型中表现突出。文章通过与荷兰卡恩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卡斯·卡恩教授的访谈,深度辨析荷兰建筑师面向复杂历史环境的立场与方法。对话重点聚焦于改造策略、遗产价值与实践经验,以期获得设计介入保护与更新议题的可描摹的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经验 改造策略 历史环境 遗产价值 设计主体
下载PDF
流沙之上——城市规划何去何从?
13
作者 朱莹 汤斯 《建筑师》 2021年第6期4-10,共7页
文章以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为时代语境,着重论述其在荷兰的城市实践历程,以此贯穿重要事件,解析关键人物,论述主要思潮,特别是以当代视角再度聚焦建筑师亨德里克·维杰德维德的理论和实践,揭示了他在城市规划学科诞生初期的贡献和作用。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荷兰 亨德里克·维杰德维德 梦想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下乡村发展战略传导与政策制定——以欧盟国家为例
14
作者 颜思敏 文君 +1 位作者 安娜·格罗韦 亚历山大·万德尔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3,41,共15页
乡村发展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目标传导、框架运用和经验借鉴缺乏体系化阐述;全球乡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亦使得在地实践难以形成科学的、可比较的方法论。本文借助SDGs这一全球性的... 乡村发展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目标传导、框架运用和经验借鉴缺乏体系化阐述;全球乡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亦使得在地实践难以形成科学的、可比较的方法论。本文借助SDGs这一全球性的战略框架,系统分析“跨国家—国家—地方”多尺度的目标传导。首先,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热点出发,着重介绍2015年联合国发布SDGs后,欧盟在《欧洲绿色协议》新政和《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中进行的乡村相关的目标沿承和战略部署。其次,以荷兰与德国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切入点,重点梳理荷兰乡村为响应“可持续粮食和农业战略”与“环境综合愿景”以及德国乡村为响应“平等发展原则”与“绿色能源转型”所制定的核心政策。再次,通过深入分析荷、德两国的乡村典型案例,展现以主题式乡村规划、近域型循环农业、一体化跨域治理以及本土化品牌营造等方式,践行全球SDGs和上位发展战略的乡村在地创新实践。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国家、地方层面如何利用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借鉴国际前沿规划方法和治理手段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乡村发展 战略框架 欧盟 荷兰 德国
原文传递
Bringing Systematic Thinking of Landscape Justice Into Global Design Practice
15
作者 Kaiyi ZHU Tianyi GU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78-93,共16页
Design increasingl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achieving justice for all.However,there are often gaps between visions and implementation due to the variety of factors and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design practice.Through ... Design increasingl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achieving justice for all.However,there are often gaps between visions and implementation due to the variety of factors and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design practice.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urrent landscape justice research and identifies the distinguishing concerns in design,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systematic thinking in achieving landscape justice.By examining the practices of the British company Building Design Partnership(BDP),a multinational design company,this paper identifies BDP’s three key design principles as experiences can be followed for landscape justice:design for inclusion,design for resilience,and design for future ecosystems.The paper also addresses potential challenges and conflicts in implementing landscape justice across different contexts and highlights multinational design companies’efforts to mediate between various stakeholders.Finally,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design companies can contribute to 1)bridg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through landscape design,2)achieving the visions promoted by scholars,3)identifying and deploying diverse approaches to achieving landscape justice with their sensitivity to practical problems,and 4)fostering integrated feedback loops via both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ensu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landscape jus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Justice Systematic Thinking Justice-oriented Design Principles INCLUSION Resilient Landscapes ECOSYSTEMS
原文传递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对我国城市适应性转型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9
16
作者 林伟斌 孙一民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2,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最复杂的城市化遗留问题。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城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应性转型,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西方国家在解决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最复杂的城市化遗留问题。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城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应性转型,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西方国家在解决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通过有效管理生态系统来解决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问题的新概念和理论。因此,本文首先阐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概念的起源,辨析其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阐述现有的研究框架、评价体系和实施流程,并介绍了欧美的成功案例。然后,分析城市化、气候变化、工程化思维、行政体制、人才缺失五个方面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阐明在我国城市适应性转型的关键时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跨尺度和系统性、基础设施带动、可操作性、开放共享等四个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工程化思维 基于自然的的解决方案 适应性转型 启示
原文传递
提供荫凉的树木——针对缓和城市局地气候的树木形态类型学描述框架
17
作者 勒内·范·德·维德 萨斯凯亚·德·威特 米希尔·鲍得罗伊真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5期30-43,共14页
作为城市森林的基本单元,树木可通过遮荫和蒸腾,以及改变空气流动等途径来调节城市局地气候中的极端高温。然而,目前用来衡量不同树种遮荫效果的指标还很有限,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方法来填补。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影响太阳辐射反射率... 作为城市森林的基本单元,树木可通过遮荫和蒸腾,以及改变空气流动等途径来调节城市局地气候中的极端高温。然而,目前用来衡量不同树种遮荫效果的指标还很有限,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方法来填补。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影响太阳辐射反射率、吸收率和透射率等树木物理特性进行结构化描述来筛选树种的方法。这一描述性框架基于“树木结构”概念——树木结构已发展成为植物研究领域中一个专门研究植物的外观、形态和发育过程的方向。该框架包含了树冠、枝干和树叶三大总体特征中的多个子形态特征,可用于探究“可提供荫凉的树木形态类型学”(Cool Tree Architecture Typology,C-TAT),并将具有共同物理特征的树种进行分类。通过树木的野外对照实验观察,进一步细化了子形态特征,形成了新的描述指标,成为了C-TAT分类的关键。C-TAT适用于大西洋气候带等地区的城市中的树种形态类型划分,可对现有树木进行更快速的评估和降温绩效计算,并有助于树木管理者对城市开发项目中的树木制定更准确的热性能标准。本文也从城市局地气候的角度丰富了树木结构的研究内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结构 城市热岛 气候适应 城市局地气候调节 可提供荫凉的树木形态类型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