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调查分析——以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斌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171-173,189,共4页
手机凭借即时性、互动性、分众性等特点已深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而"拇指文化"是作为手机通信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应运而生的。在手机"拇指文化"的浸染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载体、模式和方式随之发生了深刻的... 手机凭借即时性、互动性、分众性等特点已深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而"拇指文化"是作为手机通信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应运而生的。在手机"拇指文化"的浸染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载体、模式和方式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了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及时、准确把握"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对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文化 手机 大学生 人际交往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的出场逻辑
2
作者 魏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的城市思想,但并没有创立系统的城市哲学理论体系。究其原因,他们认为城市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异,要研究城市和城乡关系,就必须把它们置入到内在生产方式这一整个社会运行的背景下来分析。而马克... 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的城市思想,但并没有创立系统的城市哲学理论体系。究其原因,他们认为城市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异,要研究城市和城乡关系,就必须把它们置入到内在生产方式这一整个社会运行的背景下来分析。而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特质和当代城市发展所凸显的问题与矛盾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理论的当代出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这一理论的系统建构需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根基、紧密结合当代城市发展状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旨趣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城市哲学 城市发展 问答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迈向健康中国: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指向
3
作者 刘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8,35,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全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形成了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本质的“大健康观”,实现了健康人本论、健康全面论、健康正义论、健康解放论的综合建构,为健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全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形成了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本质的“大健康观”,实现了健康人本论、健康全面论、健康正义论、健康解放论的综合建构,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原点。健康中国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指向,体现出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价值关怀、大卫生和大健康的新型理念、共建共享的战略原则以及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民健康的真正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健康观 健康中国 全民健康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多重意蕴及其旨归
4
作者 陈刚 马奇云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科学研判,更是对资本主义特定阶段的批判性透视。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框架、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必须以判断人类历史发展有无规律可循为切入点...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科学研判,更是对资本主义特定阶段的批判性透视。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框架、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必须以判断人类历史发展有无规律可循为切入点,以科学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突破点,以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内在本质及规律为着力点,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当代意蕴为落脚点,从而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整体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课改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考量--以西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
5
作者 高亮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2期189-189,共1页
新课改已经全面展开,对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课程设置必须从许多方面进行优化,以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 新课改已经全面展开,对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课程设置必须从许多方面进行优化,以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及其核心意旨 被引量:2
6
作者 岳天明 张松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0,共11页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专注于无产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解放,这种批判性总是指向于人的异化这一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既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更是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仅仅指向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更为关涉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价值功能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来分析,批判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初心,它只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采取的特殊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具有更为深刻的核心意旨,其深意在于对社会运行在更高层次上的秩序化建构与完善。只有这样去认识,才能避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化理解,从而突显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批判性 建构性
下载PDF
马克思对休闲异化的批判及其启示
7
作者 马俊峰 温兆伦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67,152,共10页
休闲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特性和必然产物,对资本主义休闲异化的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休闲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批判,阐明了造成休闲异化的物质、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源,明确指出了人类扬... 休闲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特性和必然产物,对资本主义休闲异化的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休闲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批判,阐明了造成休闲异化的物质、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源,明确指出了人类扬弃休闲异化、迈向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休闲异化的超越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实现当前休闲的有序发展,要充分推动生产力的进步构筑休闲的物质基础,切实推进休闲教育激活社会整体休闲意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休闲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休闲异化 以人为本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中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思考
8
作者 高敏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历史是由“现实的人”推动的,科学地指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与前进方向,以寻求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清楚认识当前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历史是由“现实的人”推动的,科学地指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与前进方向,以寻求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清楚认识当前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与全球的合作共赢,我们要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指导下,作出清晰认知、化危为机,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大变局 全球治理 中国抉择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原初考察及当代启示
9
作者 杨建福 杨静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4-68,共5页
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意识形态的概念。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概念从未做过清晰的界定,使得意识形态的内涵并不具有唯一性。因此,构建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和历史方位特征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意... 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意识形态的概念。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概念从未做过清晰的界定,使得意识形态的内涵并不具有唯一性。因此,构建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和历史方位特征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和内涵嬗变的历史转折,才能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活力和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 批判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重在与时俱进和思维转化——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平振 《开封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57-60,共4页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成长与发展,真正成为国家、社会、民族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思维转化与提升。有了思维...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成长与发展,真正成为国家、社会、民族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思维转化与提升。有了思维的科学才会有行为的正确,而思维和行为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就是成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 可持续性成长与发展 实践与思维 感性与理性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俊峰 刘殷君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9年第2期4-7,12,共5页
构筑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贯彻和落实党的政策方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责任与义务。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于发展高校教育,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性质是至关重要的,从这... 构筑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贯彻和落实党的政策方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责任与义务。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于发展高校教育,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性质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 建设
下载PDF
从社会历史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式向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选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提升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引领整合能力,其中一个关键是发掘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内在的精神品质。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内涵,发现这一内在精神主要表现为:自觉的批判意识、积极的建构意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提升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引领整合能力,其中一个关键是发掘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内在的精神品质。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内涵,发现这一内在精神主要表现为:自觉的批判意识、积极的建构意识和对"人的发展"的普遍关注;这也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当在批判性、建构性与人的发展这三个基本的内涵式向度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社会 历史 批判人的发展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关怀 被引量:3
13
作者 云立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当前中国社会冲突的实际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给予回应,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关怀出发,把"实现和谐"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新的视界和问题域,把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化解社会冲突的最... 当前中国社会冲突的实际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给予回应,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关怀出发,把"实现和谐"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新的视界和问题域,把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化解社会冲突的最终指向,探讨从意识形态建设入手,通过强化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来整合公民的价值认同,引导社会心态趋向理性、平和,并以此作为构建社会利益平衡机制的基础和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冲突 现实关怀 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意识形态”概念考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小宁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51,共6页
理解意识形态概念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研究视角来看,意识形态概念可以分为"特定的意识形态"和"总体的意识形态";从在社会各种意识形式中居于首要地... 理解意识形态概念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彰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逻辑起点。从方法论研究视角来看,意识形态概念可以分为"特定的意识形态"和"总体的意识形态";从在社会各种意识形式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思想观念体系究竟是一个还是多个,可以分为"一元的意识形态"与"多元的意识形态";从意识形态与科学的主谓词逻辑次序来看,"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与"科学的意识形态性"又可以表达两种截然不同的内涵;从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来看,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种梳理与辨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实质,正确利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原则策略,培育起一种具有整体性视角的"思想型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概念 考辨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星鸿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5-40,共6页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必须对两个前提性问题即可能性和必要性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从可能性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具备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其国际话语权构建是可能的;从必要性看...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必须对两个前提性问题即可能性和必要性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从可能性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具备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其国际话语权构建是可能的;从必要性看,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都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其国际话语权构建是必要的。当前,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认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国际话语权 构建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中国梦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星鸿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6-62,共7页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是研究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应该区分问题中的中国梦和中国梦中的问题。中国梦是在解决中国问题中提出的,破解中国问题是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为了深化中国梦的研究,有必要夯实中国梦研究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主义问...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是研究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应该区分问题中的中国梦和中国梦中的问题。中国梦是在解决中国问题中提出的,破解中国问题是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为了深化中国梦的研究,有必要夯实中国梦研究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主义问题观的指导下来探索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应当成为中国梦研究的重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问题观 中国梦 实现途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形态
17
作者 赵惠强 王富民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4,共4页
意识形态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有其发展过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都有论述;西方也有马克思主义,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而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国选... 意识形态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有其发展过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都有论述;西方也有马克思主义,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而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国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能丢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意识形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中国化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海月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8年第4期46-48,共3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已能自觉地把自然生态效应纳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之内。它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已能自觉地把自然生态效应纳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之内。它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 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社会经济活动 文化发展 生态效应 社会实践 和谐共生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逻辑理路与价值向度
19
作者 金建萍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共6页
马克思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视野出发,充分肯定资本文明的历史合理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物的增值对人的发展的巨大推动。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的现实给予严肃而深刻的批判,揭示出异化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 马克思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视野出发,充分肯定资本文明的历史合理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物的增值对人的发展的巨大推动。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的现实给予严肃而深刻的批判,揭示出异化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内在矛盾之中。这一批判逻辑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之上,洞见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理解和思考当今时代人的发展问题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批判 社会关系 人的异化 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研究
20
作者 吴爱民 《青年与社会》 2015年第1期177-178,共2页
随着社会一体化的推进,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交流也逐渐频繁,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员从其所在的民族地区搬迁出来,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在一起,因而各民族间的接触、交往的机会也增多,程度也更深。然而不同民族成员由于本土... 随着社会一体化的推进,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交流也逐渐频繁,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员从其所在的民族地区搬迁出来,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在一起,因而各民族间的接触、交往的机会也增多,程度也更深。然而不同民族成员由于本土观念不同可能会在交流的过程中造成隔阂和误会,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使新一代的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现。下面我就从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教育的意义等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马克思主义 民族观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