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庭院空间环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成武 曹佳荣 赵丽丽 《山西建筑》 2007年第7期42-43,共2页
从分析庭院空间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大学校园与庭院空间的渊源关系,介绍了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对大学校园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庭院空间 环境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道容 李延钧 +3 位作者 陈义才 张本健 贾学成 刘林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4期43-45,1,共3页
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是主力烃源层之一。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分析基础上,对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有机碳含... 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是主力烃源层之一。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分析基础上,对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有机碳含量多数在1.2%~2.5%之间,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须家河组页岩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52.3%,脆性较好,具备页岩气压裂开采的有利条件;须家河组页岩有效页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效页岩生气强度为(15~100)×108 m3/km2,资源量平均约为19.9×1012 m3。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泥页岩中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页岩气 资源潜力
下载PDF
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61
3
作者 李延钧 刘欢 +2 位作者 刘家霞 曹利春 贾学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4,8-9,共7页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建立页岩气的评价标准及具体的地质选区评价方法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有利区的优选可为进一步勘探决策和深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参考大量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实例,总结了页岩气的主要地质特...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建立页岩气的评价标准及具体的地质选区评价方法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有利区的优选可为进一步勘探决策和深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参考大量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实例,总结了页岩气的主要地质特点,并从页岩的生气能力、储气能力、易开采性3方面,结合国外页岩气开发实践及地质地球化学参数和国内盆地的具体地质实际,筛选并界定了6项地质选区评价参数,建立了评价参数分级的标准。利用该评价标准,在某地区进行了地质选区评价方法的应用模拟,从而提出了相关地质选区评价程序和具体评价步骤。系统归纳了国内外常用页岩气资源潜力定量计算方法,结合中国地质背景的复杂性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现状,建议根据区块页岩资料掌握情况,综合利用类比法和容积法估算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选区 页岩资源量 页岩气评价参数 页岩气评价标准
下载PDF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71
4
作者 李延钧 冯媛媛 +2 位作者 刘欢 张烈辉 赵圣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分析页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沉积环境、地质特征和发育规模,研究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湖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四川盆地自流井组湖相页岩主要发育于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干... 分析页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沉积环境、地质特征和发育规模,研究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湖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四川盆地自流井组湖相页岩主要发育于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干酪根显微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页岩TOC值一般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为Ⅱ1—Ⅲ型,湖盆中心主要为Ⅱ1型;Ro值为1.05%~1.82%,具有较强的生气能力。自流井组页岩厚度约为40~150 m,分布面积广,页岩平均孔隙度为1%~5%,渗透率主要为0.001×10 3~0.100×10 3μm2。湖相页岩发育3种地层组合模式:纯页岩、页岩夹灰质条带、页岩夹薄—中层介壳灰岩,页岩中石英含量较高,利于页岩气开采;页岩中发育的灰质条带、介壳灰岩可进一步提高页岩储集层的经济可采性。容积法估算四川盆地自流井组湖相页岩气资源量约为3.8×1012~8.7×1012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湖相 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 自流井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廷山 陈晓慧 +4 位作者 姜照勇 胡东风 谢刚平 黄世伟 兰光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在地质历史中,区域大地构造和区域古地貌单元的不同特征是控制沉积相带展布及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吴运动形成的泸州古隆起是影响本区沉积相带展布的重要因素。早、中三叠世时,泸州古隆起的高部位向南延伸到太和场以南,宝元以北一带... 在地质历史中,区域大地构造和区域古地貌单元的不同特征是控制沉积相带展布及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吴运动形成的泸州古隆起是影响本区沉积相带展布的重要因素。早、中三叠世时,泸州古隆起的高部位向南延伸到太和场以南,宝元以北一带。宝元、龙爪等构造处于泸州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上,而宝元构造处于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上部,龙爪构造处于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中部。此古地貌格局,与区域海平面升降一起,控制了早三叠世沉积相带展布和地层厚度。在古地貌高的隆起区域,由于水体开阔、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沉积了有利于形成储集体的滩相沉积物(生屑滩、砂屑滩、鲕粒滩等)。从泸州古隆起的高部位向古隆起的斜坡区,地层厚度逐渐增大,沉积物向粒度变细、颜色加深的特征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古隆起 沉积环境 相带展布 早、中三叠世 贵州赤水
下载PDF
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川西南嘉陵江组嘉_5段为例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宏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凌 罗冰 马昌林 杨立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嘉陵江组嘉5段储集层基本特征及主控因素。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储集层:粉晶云岩储集层和砂屑灰岩储集层,两类储集层的形成环境、储集空间、孔渗性能、孔喉结... 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嘉陵江组嘉5段储集层基本特征及主控因素。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储集层:粉晶云岩储集层和砂屑灰岩储集层,两类储集层的形成环境、储集空间、孔渗性能、孔喉结构等均不相同。云坪微相内发育的粉晶云岩储集层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孔喉配置关系,储渗性能极好,为本区最优质储集层;砂屑滩微相内发育的砂屑灰岩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为较孤立的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集层多表现为高孔低渗特征,渗透性能较差。储集层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储集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集层,碳酸盐岩台地内部次级微地貌起伏使得储集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白云石化作用及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溶作用是形成优质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集层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 主控因素 嘉陵江组 川西南
下载PDF
四川西南部周公山及邻区“峨眉山玄武岩”特征及储集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冯仁蔚 王兴志 +4 位作者 张帆 杨跃明 李跃纲 庞艳君 张若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924,共12页
川西南部周公山及邻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厚40~500m,由12个旋回性玄武质火山岩构成。每一旋回底部的火山角砾岩和上部的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常具有一定的储渗能力,储渗空间以气孔、柱状节理缝、构造裂缝为主,属于低孔、... 川西南部周公山及邻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厚40~500m,由12个旋回性玄武质火山岩构成。每一旋回底部的火山角砾岩和上部的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常具有一定的储渗能力,储渗空间以气孔、柱状节理缝、构造裂缝为主,属于低孔、中渗或低孔、高渗型储层;其余层段如无构造作用的叠加,多构成非储集岩类。在该套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岩浆的冷凝收缩、构造断裂和大气淡水、地层水溶蚀作用和有机质成熟过程都促进了储渗空间的形成,而热液蚀变作用、四期胶结作用和三期充填作用对储集空间起着明显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特征 成岩作用 储层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一段颗石灰岩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牟晓慧 董兆雄 +2 位作者 张建 李会慎 李宏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7,56,共4页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广泛发育"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然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这些"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相当部分是由泥岩和颗石灰岩呈纹层...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广泛发育"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然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这些"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相当部分是由泥岩和颗石灰岩呈纹层状互层构成的。颗石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其与海水有关,进一步比较现代黑海颗石藻发育环境及纹层状的颗石藻沉积物特征,发现歧口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沙一段广泛发育的颗石灰岩与黑海颗石藻沉积物产状极为类似。这说明歧口凹陷颗石灰岩是在渤海湾盆地与外海沟通期间,由外海进入渤海湾湖盆的颗石藻勃发、沉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灰岩 沙河街组一段 湖-海沟通 歧口凹陷 古近纪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湖盆底形演化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丁晓琪 张哨楠 +1 位作者 熊迪 朱志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01,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具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近年来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明确盆地底形的演化规律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主要目的层的砂体堆砌样式、半深湖—深湖区的迁移规律研究,结合盆地大量存在的事件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具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近年来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明确盆地底形的演化规律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主要目的层的砂体堆砌样式、半深湖—深湖区的迁移规律研究,结合盆地大量存在的事件沉积,表明:上三叠统长7期是盆地西南缘秦岭造山最活跃的时期,地震频繁、火山喷发、物源区发生隆升,造山带前缘快速下沉,湖盆中心迅速向西南缘迁移,南陡北缓的不对称湖盆形成。湖盆底形由对称变为不对称、沉积相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浊积岩、凝灰岩、砂岩脉的形成均与秦岭造山有密切关系。根据湖盆底形的演化规律,认为盆地西南缘的华池—庆城—正宁地区长7段浊积岩砂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湖盆底形 沉积相 事件沉积 造山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预测 被引量:37
10
作者 罗健 戴鸿鸣 +2 位作者 邵隆坎 王玮 李楠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70-74,98,共6页
以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理论为依据,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作了分析。利用暗色泥页岩沉积厚度、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4个指标对页岩气资... 以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理论为依据,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作了分析。利用暗色泥页岩沉积厚度、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4个指标对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发现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拥有巨厚的泥页岩沉积、较高的有机碳含量、良好的有机质类型以及十分重要的过成熟条件,从而推断出研究区具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并进一步划分出研究区页岩气聚集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筇竹寺组 龙马溪组 下古生界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南寒武系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夏吉文 李凌 +1 位作者 罗冰 周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5,共5页
四川盆地川西南地区寒武系分布广泛,主要由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根据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指出本区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发育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主要包含陆源碎屑滨岸... 四川盆地川西南地区寒武系分布广泛,主要由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根据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指出本区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发育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主要包含陆源碎屑滨岸和浅海陆棚两种沉积相;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为特色,主要由碳酸盐潮坪、混积潮坪、半局限~局限海台地相组成。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区内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的康滇古陆,海域总体上表现出西北浅东南深的变化趋势,沉积相带呈北西—南东向错落有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陆棚 碳酸盐岩台地 滨岸 寒武系 川西南
下载PDF
川西南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冯仁蔚 王兴志 +1 位作者 张帆 庞艳君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3-229,共7页
川西南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的中-低孔、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溶孔、溶洞和构造裂缝为主。研究认为,多世代方解石胶结、化学充填作用以及埋藏期的压实(溶)作用是孔隙很难得到保存的主要原因;同生-准同生期的混合... 川西南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的中-低孔、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溶孔、溶洞和构造裂缝为主。研究认为,多世代方解石胶结、化学充填作用以及埋藏期的压实(溶)作用是孔隙很难得到保存的主要原因;同生-准同生期的混合水云化作用和表生期、埋藏期的流体溶蚀作用则产生了大量的次生溶孔、洞,使储层的孔渗性得到明显的改善;构造破裂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储集空间,还影响各储集体之间及单一储集体内部空隙的连通。成岩相分为混合水云化-溶蚀-破裂相、溶蚀-胶结相和胶结-压实-压溶相。各种成岩作用的叠加形成了现今下二叠统油气储层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二叠统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储集性 川西南
下载PDF
塔中上奥陶统方解石胶结物类型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振宇 吴丽 +2 位作者 张云峰 韩剑发 张丽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通过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数百块碳酸盐岩薄片和抛光面中各种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和成因的观察,并结合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共识别出11种胶结物类型。详细描述了各胶结物的特征,并确定了胶结物的分布和形成次序。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碳... 通过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数百块碳酸盐岩薄片和抛光面中各种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和成因的观察,并结合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共识别出11种胶结物类型。详细描述了各胶结物的特征,并确定了胶结物的分布和形成次序。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碳酸盐岩方解石胶结物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从而为该区孔隙演化史的建立和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胶结物 成岩环境 碳酸盐岩 塔中地区
下载PDF
石油微生物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廷山 陈晓慧 +2 位作者 姜照勇 蓝光志 黄世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2,共5页
分析了从青海、大港、胜利、辽河、新疆等油田原油及南充炼油厂含油污水中分离、选育出的菌组合产气性能、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物的系统表面张力、耐温性及耐盐性,认为:温度对细菌的生长和菌组的代谢具有很大影响,在低温((5℃)和高温(... 分析了从青海、大港、胜利、辽河、新疆等油田原油及南充炼油厂含油污水中分离、选育出的菌组合产气性能、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物的系统表面张力、耐温性及耐盐性,认为:温度对细菌的生长和菌组的代谢具有很大影响,在低温((5℃)和高温((75℃)两个极端温度条件下,菌组活动性小,产气菌无产气现象;温度的变化还影响菌组的形态、大小与单菌分布;高盐度下,一些菌类也能生长。分析了细菌相对含量和内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菌组合具有较强的产气性、降低系统表面张力、耐温性及耐盐性。所筛选的石油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油藏特征适应性及原油的降粘性,作为采油微生物组合,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特征 耐温性 耐盐性 表面张力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聚方向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渠芳 连承波 +1 位作者 陈清华 渠冬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在济阳坳陷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及其时空有效性的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油气显示分析法、流体性质分析法、生物标志化合物示踪法等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综合分析油气运移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熟度指标C29甾烷能够有效... 在济阳坳陷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及其时空有效性的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油气显示分析法、流体性质分析法、生物标志化合物示踪法等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综合分析油气运移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熟度指标C29甾烷能够有效证实渤南洼陷沙三段油气和孤南洼陷沙一段油气为研究区油藏的两大来源,在平面上明确了油气侧向注入方向,即渤南洼陷沙三源油气主要通过孤北、孤西断裂与其它输导要素的配合运移至研究区;孤南洼陷沙一源油气则通过孤南断裂带和沙一段发育的输导砂体配合运移至研究区。地层水矿化度高值分布区与相应的油藏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地层水矿化度及其水型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原油运移的方向和聚集部位;潜山、古近系和新近系截然不同的油气显示规律表明,油藏流体从烃源岩中排出后,首先聚集在潜山、古近系等地层中,当断层活动时,已聚集的油藏被破坏,沿断层再次运移,进入到上覆更新的地层中,造成多层位的油藏流体充注和由下到上油气愈来愈丰富的特点。从而为研究油气在不同时期的动态聚集规律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 油气运移与聚集 生物标志化合物 流体性质 油气显示
下载PDF
井震结合识别沉积环境在HF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科贵 黄长兵 +2 位作者 郭睿 赵丽敏 宋正聪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HF油田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端,目的层沉积于白垩纪中期的阿尔布阶,主要发育一套棕色砂岩与深棕—深灰色泥岩的互层。目的层位于海陆过渡的河控三角洲发育带,主要发育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相。由于岩心资料有限,利... HF油田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端,目的层沉积于白垩纪中期的阿尔布阶,主要发育一套棕色砂岩与深棕—深灰色泥岩的互层。目的层位于海陆过渡的河控三角洲发育带,主要发育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相。由于岩心资料有限,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识别沉积环境显得尤其重要。文中充分利用波组的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几何外形等地震响应,确认沉积微相类型;根据测井曲线(主要利用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的形态和幅度变化,结合岩性、韵律等地质特征识别划分单井沉积微相。识别出支流间湾、水下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河道和砂坝为较好的储集环境。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井曲线对比建立连井剖面,掌握了砂体的连通性及物性变化特征,并与地震属性相结合,分析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预测出有利的储层发育带,为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结合 沉积相识别 三角洲 砂坝
下载PDF
左旋走滑对十屋油田构造形态的影响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甘学启 秦启荣 +3 位作者 苏培东 樊佐春 宋文燕 才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3期40-43,48,共5页
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等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 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等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态,出现了负花状、"F"型、反"Y"字型和正花状等构造样式。左旋走滑运动产生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十屋油田沉积沉降中心的发育,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走滑 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意义 十屋油田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匹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1 位作者 连承波 王志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系统研究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的类型、组合样式、运移方向、运移动力的基础上,以成藏期油气运移通道的发育及配置为中心,指出断层—输导砂体的时空匹配可定性判断源—藏对应关系;而主干油源断层的断面形态和易形成"地震泵"源的部位联合决定了油气在断面中的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时空有效性;进而结合区域不整合的空间有效性,进一步确定油气在不同层位的平面分布。将各运移通道要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推进,从整体上把握油气在不同成藏期的动态运移和聚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通道 源—藏对应关系 地震泵源 时空有效性 成藏 孤岛油田西南缘
下载PDF
裂缝对石油井壁力学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启荣 邓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7-170,203,共4页
在石油钻井工程中,影响井壁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分析裂缝对直立井井壁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所有裂缝都对井壁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随裂缝的类型、产状、密度、组合特征及埋藏深度... 在石油钻井工程中,影响井壁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分析裂缝对直立井井壁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所有裂缝都对井壁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随裂缝的类型、产状、密度、组合特征及埋藏深度的不同而各异,一般规律如下:水平裂缝>倾斜裂缝>直立裂缝,即随着倾角的增大,裂缝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减小;多组裂缝组合比单一裂缝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大;密度越大,越容易造成井壁失稳;埋藏深度越深,裂缝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稳定性 井壁 影响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活动性的新认识 被引量:13
20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94-399,422,共7页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复杂、形成时期上认识模糊的问题,通过重新制定适合孤岛地区的断层分级原则,落实了研究区的断层级别和各级断层的展布规律,并通过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主干生长断层的活动期次及发育特点。结果表明,主干生长... 针对孤岛油田西南缘断层复杂、形成时期上认识模糊的问题,通过重新制定适合孤岛地区的断层分级原则,落实了研究区的断层级别和各级断层的展布规律,并通过断层活动速率法详细研究了主干生长断层的活动期次及发育特点。结果表明,主干生长断层新生代的活动性主要表现为由Es4—Es2+3—Es1逐渐减小的特点,Ed沉积期受东营运动影响多数活动性有所增强;Ng沉积期活动性普遍微弱。在后期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早期活动的油源断层开始复活,重新具有活动性,并在新近系地层中产生大量新生活动断层。由此才促使研究区浅部地层在中新世末主排烃期能够聚集大量油气,这也是构成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性 新构造运动期 主干断层 油气聚集 主排烃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