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2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工科高校文科学生干部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为例
1
作者 宋宏刚 《才智》 2018年第23期178-178,共1页
重点培养文科学生干部部分能力的是细化学生干部培养的要求,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干部人文综合素养、写作、主持演讲、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等能力,既能提升学生工作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科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工作 干部培养
原文传递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敏感度与效能感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唐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本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7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二年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效能感进行实证调查,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对这两个层面的相关要素掌握的能力高低有所不同并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研究结果为探究积累跨... 本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7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二年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效能感进行实证调查,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对这两个层面的相关要素掌握的能力高低有所不同并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研究结果为探究积累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实践训练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各要素能力水平、进而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敏感 跨文化效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下载PDF
外籍教师英语教学作用和管理现状实证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在教学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年来聘请外籍教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效果以及对外籍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积极作用,提高研究... 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在教学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年来聘请外籍教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效果以及对外籍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积极作用,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和外籍教师管理质量提出有益建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英语教学 外籍教师 教学作用 外教管理
下载PDF
出国(境)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宏刚 《管理观察》 2018年第30期136-137,共2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出国(境)交流学生人数持续增加,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出国(境)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要求为指导,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关键,...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出国(境)交流学生人数持续增加,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出国(境)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要求为指导,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关键,以分阶段、分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方法,构建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闭合式互动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科技大学 出国(境)交流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戏曲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反思——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法学专业教学为例
5
作者 陈思思 《当代戏剧》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在西方“法律与文学”研究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戏剧融入法学课堂运动,在中国本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戏曲在法学教育运用中的特有实践。既推动了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又促进了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法学专业的“秦腔... 在西方“法律与文学”研究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戏剧融入法学课堂运动,在中国本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戏曲在法学教育运用中的特有实践。既推动了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又促进了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法学专业的“秦腔式”教学法为考察对象,对戏曲在法学教育中运用的现状进行深入地剖析,一方面指出这种运用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指出这种运用中存在的困境。为进一步构建系统的“法学教育+戏曲”模式,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戏曲 法学教育
原文传递
“文学陕军”作品译介中的地方经验与国族叙述
6
作者 吴宇 曹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206,共6页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翻译和接受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陕西作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学重镇,在当代文学史小说创作谱系中呈现着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其地方经验与国族叙述构建着中...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翻译和接受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陕西作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学重镇,在当代文学史小说创作谱系中呈现着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其地方经验与国族叙述构建着中国形象与民族认同。以“文学陕军”作品外译中的地方经验与国族叙述为中心,包括景观、民俗文化、饮食、集体记忆等,有助于探寻其译介的接受障碍与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陕军 译介 地方经验 国族叙述
下载PDF
略论1980年代文学友人之间的“讨论”
7
作者 朱文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1980年代文学友人之间的“讨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具有热烈性、开放性、普遍性等特点,这不仅是空前的,此后也恐难再现。新旧交替、朝气蓬勃的时代背景,思想解放、悠闲开放的社会环境,求知若渴、继往开来的普遍心态,是造就这... 1980年代文学友人之间的“讨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具有热烈性、开放性、普遍性等特点,这不仅是空前的,此后也恐难再现。新旧交替、朝气蓬勃的时代背景,思想解放、悠闲开放的社会环境,求知若渴、继往开来的普遍心态,是造就这种特殊现象的主要原因。存在于文学友人之间的这些“讨论”,在文学作者的孵化与成长、文学作品的催生与完善、文学观念的启发与转移、文学思潮的促成与发展、文学之心的养成与潜守、真挚友谊的增进与提升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激发和助推作用,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 文学友人 讨论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域下建筑与文学共通性研究——以哥特、巴洛克建筑与文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崔盈华 张磊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2-47,共6页
哥特、巴洛克作为久负盛名的两种艺术风格,如何从建筑领域波及到文学领域?哥特、巴洛克建筑与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风格特征是什么?中世纪哥特建筑飞升高耸,张扬的是理性压抑下人强烈的主体意识。18世纪哥特复兴中的哥特文学亦隐秘... 哥特、巴洛克作为久负盛名的两种艺术风格,如何从建筑领域波及到文学领域?哥特、巴洛克建筑与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风格特征是什么?中世纪哥特建筑飞升高耸,张扬的是理性压抑下人强烈的主体意识。18世纪哥特复兴中的哥特文学亦隐秘地表现人强烈的激情。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与文学浮夸多变,表现时代的跌宕起伏。哥特、巴洛克风格不同,但历史语境都处于社会转型期,表现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奇特的情感,反叛古典理性传统。研究尝试结合历史语境,采用实例分析法与对比研究法,就哥特、巴洛克建筑与文学的共通性进行研究,理清其历史渊源、风格特征及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文学 共通性 哥特 巴洛克
下载PDF
对西安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功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第10S期150-151,共2页
西安高等院校众多,大学生旅游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从大学生旅游的可行性入手,分析了造成市场冷淡的各种因素,探讨了旅游企业如何调整策略,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市场
下载PDF
让建筑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0
作者 樊娟 祁嘉华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9年第6期48-50,共3页
本文从建筑与文学的交叉学科入手,举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曹雪芹、张恨水与贾平凹在作品中有关建筑与人居环境的经典描述,证明中国古典建筑与生态建筑的相似。而生态建筑,从表面的绿化,到技术层面的讲究,再到诗意的层面的追求,恰恰是中... 本文从建筑与文学的交叉学科入手,举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曹雪芹、张恨水与贾平凹在作品中有关建筑与人居环境的经典描述,证明中国古典建筑与生态建筑的相似。而生态建筑,从表面的绿化,到技术层面的讲究,再到诗意的层面的追求,恰恰是中国文化最好的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生态建筑 营养 汲取 交叉学科 人居环境 古典建筑 技术层面
下载PDF
西安城市建筑文化现象研究
11
作者 樊娟 祁嘉华 《中国名城》 2010年第10期46-52,共7页
西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创伤。树立古城西安的文化形象,需要从建筑与文学等交叉学科入手,即外修建筑,内修文学。外修建筑是指在生态美学的指引下,尊重历史与自然,保护与开发西安古建筑、园林,注重曲江的示范带动效应... 西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创伤。树立古城西安的文化形象,需要从建筑与文学等交叉学科入手,即外修建筑,内修文学。外修建筑是指在生态美学的指引下,尊重历史与自然,保护与开发西安古建筑、园林,注重曲江的示范带动效应;内修文学是指从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作品中寻找旧城细节,使建筑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并通过文学影视等形式,加强对西安的宣传,使西安成为文化之都。所以要树立古城西安的文化形象,建筑文化与文学的寻根意识是可以合二为一的,这样才能使西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获得最大程度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生态美学 外修建筑 内修文学
下载PDF
异质空间、身体与想象——论蔡东的文学世界
12
作者 杨延龙 曹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2,共6页
文学与艺术的奇幻在于带我们走出当下,走出封闭与空间表象,走进自然和象征的表征性空间。蔡东的文学世界便搭建了一个悬置的时空,创造出了一个非凡的、令人目眩的空间意义的“无限化”,一个完整的、充满矛盾的生活场。这场奇幻之旅的驱... 文学与艺术的奇幻在于带我们走出当下,走出封闭与空间表象,走进自然和象征的表征性空间。蔡东的文学世界便搭建了一个悬置的时空,创造出了一个非凡的、令人目眩的空间意义的“无限化”,一个完整的、充满矛盾的生活场。这场奇幻之旅的驱动力是身体内宇宙的趋光性,经历着城市空间的图像、象征与消费的裹挟、身体与空间的错置感到身体重新回到主体的一方,这种回归是生活的自觉。蔡东书写着身体被空间挤压的痛楚、身体的挣扎以及寻找另一片天空来确证主体性的行动。在这个“异质空间”里,对抗无处不在,同时也包含模糊主体与客体、边缘与中心以及产生异质、消解异质、与异质共融的共时态和城市多生态培育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东 异质空间 身体 城市经验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需求的就业创业平台新模式研究——以西安五所大学的调查为例
13
作者 龙萨金 高龙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第12期73-74,共2页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于就业创业平台的需求,并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了相应改进,构建集“高校(专业)+就业(创业)+企业(单位)”为一体... 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于就业创业平台的需求,并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了相应改进,构建集“高校(专业)+就业(创业)+企业(单位)”为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新模式,以此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创业平台 新模式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建议
14
作者 刘莉 魏江磊 周铁刚 《中国名城》 2023年第8期24-28,共5页
气候变化是全球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面临气温变化、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极端天气的风险,针对气候变化立法必须给予回应。首先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名城保护理... 气候变化是全球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面临气温变化、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极端天气的风险,针对气候变化立法必须给予回应。首先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名城保护理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应有之义;其次明确气候部门作为名城保护多元主体;再者重视气候因素在规划中的地位,将气候因素纳入名城规划的内容;最后加强名城保护的国际合作,分享应对气候风险经验,为建立气候适应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 立法建议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鲁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83,共4页
对于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的了解有利于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入学不久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使用调查发现: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英语学习时其学习动机趋于外在化,其学习风格单... 对于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的了解有利于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入学不久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使用调查发现: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英语学习时其学习动机趋于外在化,其学习风格单一化,其学习策略的使用欠缺化。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状 英语学习 调查研究 教学建议
原文传递
高校新校区周边商业圈规划项目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为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亮亮 方雅 +2 位作者 陶进瑶 张航 王坤 《价值工程》 2016年第22期59-61,共3页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响应国家政策及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许多高校为解决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与学校原有空间不足的矛盾便纷纷选址建设新校区。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现实中新校区建设...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响应国家政策及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许多高校为解决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与学校原有空间不足的矛盾便纷纷选址建设新校区。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现实中新校区建设往往优先规划校园内部,校园周边区域的规划相应缓慢,这对于未出社会经验不足、处于人生黄金上升期,且需求丰富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极为不利,对校方而言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对其校园周边环境、学生消费情况及预期和现存商业街经营模式等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其校园商业状况并构建新校区周边商业街发展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商业圈 规划
下载PDF
论消费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17
作者 冉雨竹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9期101-103,共3页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人类在物质文化活动、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总和,带有鲜明的物质主义特性、符号性和极强的传播性,通过有形的物质消费来达到其目的.消费文化通过隐蔽的方式,以文化风俗...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人类在物质文化活动、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总和,带有鲜明的物质主义特性、符号性和极强的传播性,通过有形的物质消费来达到其目的.消费文化通过隐蔽的方式,以文化风俗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指南,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文学创作中存在大量的信伪迷真、文学作品的创新性减弱、过分功利化使得文学价值被消磨殆尽以及审美价值逐渐缺失等;另一方面,其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诸多正面影响,比如推动文学的大众化、推动文学生产群体的扩大化、加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以提高读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等.在消费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大众文学与通俗文学利用多种平台和途径从精英文化中突出重围,文学的发展迎来新转机,文学的大众化与多样性得到大幅提升,文学创作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特性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的跨文化互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拴喜 岳湘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中国美学之独特形态的意境美学,与西方晚近兴起的气氛美学之间存在颇多可比照阐发、交流互鉴之处。在主客关系上,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都打破了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分别以“心-物”模式和“身-物”模式致力于... 在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中国美学之独特形态的意境美学,与西方晚近兴起的气氛美学之间存在颇多可比照阐发、交流互鉴之处。在主客关系上,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都打破了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分别以“心-物”模式和“身-物”模式致力于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间性关系的建构;不过意境美学融入与运用了综合的审美心理机能,侧重审美活动中精神性体验,将气氛美学中建立在感知学之上的“自然之物”进行了抬升和跨越,故作为意境美学基本单位的意象可以视为气氛之物的形而上之维。正是由于以上关联之处,一方面通感联觉是两种美学重要的审美生理-心理基础之一,另一方面作为审美范畴的“意境”和“气氛”都处于不断生成的状态之中,因而审美主体获得的美感体验都是历时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绵延”的美感。同时,意境美学和气氛美学都是在空间中进行审美,共同关注意境与气氛所营造的“虚实空间”。不仅如此,在情景创设、情调营造等方面,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又可落实为一种共通的审美创造方案。基于以上事实,在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之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对话,既可为中西美学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创新融合提供案例,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美学 气氛美学 主体间性 通感 创造论美学
下载PDF
“熵”不起——生命以负熵为生
19
作者 杨清翠 刘文 +3 位作者 曹莉 唐琛 许冰 赵捷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9期151-156,共6页
以某大学社团几名学生观影“长安三万里”后对李白诗句的感慨为切入点,引出对熵及熵增原理的讨论。通过介绍熵的起源及意义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内容及关联;再分别从熵增原理对生命和生活两个方面的启示进行阐述。揭示了整个人类的进化... 以某大学社团几名学生观影“长安三万里”后对李白诗句的感慨为切入点,引出对熵及熵增原理的讨论。通过介绍熵的起源及意义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内容及关联;再分别从熵增原理对生命和生活两个方面的启示进行阐述。揭示了整个人类的进化和生命的发展就是一部逆熵的历史,人活着就是对抗熵增的过程,若要不负此生,就要奋斗不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增定律 负熵 启示
下载PDF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的身体话语建构——以《林泉高致》为文本的考察
20
作者 韦拴喜 岳湘凡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在自古贯之的儒家修身立德和道家去欲保身的身体实践下,无论是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饱游饫看”的山水画创作与身体力行之道,还是主张“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游可居”的绘画观照体验,抑或从山水画欣赏角度对“林泉之心”等身心合... 在自古贯之的儒家修身立德和道家去欲保身的身体实践下,无论是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饱游饫看”的山水画创作与身体力行之道,还是主张“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游可居”的绘画观照体验,抑或从山水画欣赏角度对“林泉之心”等身心合一观念的推崇,都可以看到绘画艺术与人的身体或身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基于当代“身体崛起”的话语场域,从身体理论视角对《林泉高致》中的身体言说进行系统的阐发论述,不仅可为激活与丰富中国古代画论资源提供新的方法论,还可管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身体观相异于西方的独特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身体美学 郭熙 山水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