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解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宋一平 岳素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213,i010,共3页
背景:有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研究。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血管分布规律,为临床足部损伤修复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背景:有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研究。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血管分布规律,为临床足部损伤修复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骨科。对象:3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解放军南京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血管来源和小隐静脉深交通支。主要观察指标:①远端蒂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②远端蒂小隐静脉的营养血管。③远端蒂小隐静脉的浅深交通支。结果:远端蒂部的营养血管有2~5支:来自跟外侧动脉穿支、腓动脉终末穿支外径分别为(0.6±0.2),(0.8±0.2)mm,距外踝尖上分别为(1.0±1.3),(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分别为(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分别为(5.3±2.1),(6.8±2.8)和(7.0±4.0)cm。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有两种类型,①神经-静脉营养血管;②静脉-神经营养血管。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汇入腓静脉。结论:跟外侧动脉穿支、腓动脉终末穿支及腓动脉肌间隔穿支发出深筋膜支、皮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静脉 外科皮瓣 解剖学
下载PDF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创伤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2 位作者 张朝春 宋一平 田万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3期8653-8656,共4页
目的:在显微解剖学基础上,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5/2007-04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解放军第97医院骨科、解放军第107医院骨科采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 目的:在显微解剖学基础上,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5/2007-04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解放军第97医院骨科、解放军第107医院骨科采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组织缺损48例,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其中皮瓣修复小腿、踝周及足部的创面感染、缺损23例;肌皮瓣修复小腿上段、下段的溃疡、骨髓炎和骨钢板外露12例,跟骨内侧骨髓炎5例;骨皮瓣修复伴有胫骨缺损和跟骨骨不连的创面8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存活情况及骨皮瓣的骨愈合、功能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有程度不同的皮瓣肿胀,其中3例皮瓣远侧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愈合;皮瓣部分坏死植皮1例。伤口Ⅰ期愈合44例,Ⅱ期愈合4例。所有病例经5 ̄15个月随访,创面及骨不连修复,外形满意。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用于外伤造成的小腿远端骨缺损、骨不连、大的死腔以及踝足部的缺损创面修复,具有快捷方便,抗感染力强,成活率高和愈合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隐静脉 腿损伤 踝损伤 组织移植
下载PDF
新战士100名强化训练前后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情况调查(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一平 张发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4-165,共2页
背景:新战士在新兵训练期间出现腰椎椎弓峡部断裂发病率较高并影响了正常训练。目的:分析部队新兵中腰椎椎弓峡部断裂的发病率与训练及其腰部原有病变的关系。设计:随机抽样调查。单位: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骨科。对象:某部2003年入伍的新... 背景:新战士在新兵训练期间出现腰椎椎弓峡部断裂发病率较高并影响了正常训练。目的:分析部队新兵中腰椎椎弓峡部断裂的发病率与训练及其腰部原有病变的关系。设计:随机抽样调查。单位: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骨科。对象:某部2003年入伍的新兵100名,男性,平均年龄18.7岁。方法:对100名新兵全程追踪随访,于训练前及100d强化训练后分别摄腰部X射线正、侧位和双斜位片进行对照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椎弓峡部断裂病例发病率,原有断裂者有无滑脱等加重现象。结果:调查对象10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新兵训练前、后椎弓峡部断裂发病率:训练开始前的入伍新兵,L5椎弓峡部断裂5例,发病率为5%。100d训练结束时,腰椎椎弓峡部断裂8例,发病率增加至8%。②新兵训练前、后X射线检查结果:100名新战士X射线片训练开始前,左侧L5椎弓峡部变细2例,右侧L5椎弓峡部变细1例;双侧L5椎弓峡部断裂5例,其中1例呈I度滑脱。100d训练结束时,原双侧L5椎弓峡部断裂5例中I度以内滑脱3例,另3例原腰椎椎弓变细者均发生断裂。结论:腰椎椎弓峡部断裂发病率与训练强度有关。建议加强入伍新兵脊柱体检,常规加拍腰椎正、侧位和双斜位X射线片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裂 隐性 腰椎 发病率 军事人员 腰腿痛 腰椎椎弓峡部断裂 调查
下载PDF
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火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发惠 宋一平 +2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松庆 谢其扬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1,i0004,共4页
目的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功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 目的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功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支,外径平均0.6~0.8mm;后侧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骨皮穿支,其中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0.9±1.2)(0.5~2.5)mm,骨皮穿支1~2支,外陉(1.3±0.3)(0.7~2.0)mm。功脉穿支均发出骨膜支、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及浅静脉营养支,构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前内侧区的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同源,呈明显的纵向性分布。设计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旋转点在内踝尖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筋膜穿支 远端蒂皮瓣 内踝前动脉
原文传递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面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宏滨 宋一平 +2 位作者 雷会宁 张传开 童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创面 急诊修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胫前 一期修复 软组织
原文传递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移植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宋一平 张发惠 +2 位作者 刘宏滨 童讯 王和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在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周围组织血供关系进行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并临床应用1例。结果以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 目的探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在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周围组织血供关系进行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并临床应用1例。结果以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成活,经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及功能良好。骨折愈合情况正在随访中。结论腓肠神经-隐静脉的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这是构成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对严重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以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移植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腓骨皮瓣
原文传递
肢体缺血再灌流对胫前筋膜间隔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王钢 黄耀添 宋一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30-633,共4页
为了观察肢体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流后筋膜间隔的压力变化以及与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肌酸液酶(CPK)含量变化的关系,观察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作者将18只新西兰兔分成3组,分别观察各组术前、缺血即时、缺血... 为了观察肢体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流后筋膜间隔的压力变化以及与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肌酸液酶(CPK)含量变化的关系,观察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流的保护作用,作者将18只新西兰兔分成3组,分别观察各组术前、缺血即时、缺血期末、再灌流4、24、72小时筋膜间隔的压力变化以及血清MDA、CPK的含量变化和骨骼肌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缺血时间越长,组织损伤越重,再灌流后损伤进一步加重,以再灌流24小时到达顶点,血清MDA、CPK均达峰值,与筋膜间隔的压力变化一致。应用甘露醇组的变化则明显减轻。实验结果表明,肢体缺血再灌流可以导致筋膜间隔的压力增高,从而使损伤进一步加重,这种损伤以再灌流后24小时最为严重,而甘露醇可以明显减轻组织的损伤和降低筋膜间隔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隔综合征 再灌注损伤 四肢 自由基
原文传递
骶外侧血管蒂髂骨瓣转位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珊 张发惠 +1 位作者 钟桂午 宋一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椎椎峡部不连 骶外侧血管蒂 髂骨瓣转位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