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互联网+”背景下省属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人本”教学模式构建——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 |
柳旭
彭伟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9 |
2
|
|
2
|
创意写作模式下的高校写作课改革与实践——以长春师范大学写作教学改革为例 |
刘利凤
王薇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9 |
3
|
|
3
|
省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 |
王大恒
|
《科技视界》
|
2017 |
1
|
|
4
|
文学疾病叙事的医患主体间性诠释 |
向扬
高红梅
常非
王轶楠
|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5
|
社会、家庭与文学转型期的知识女性命运——以湖南衡山陈氏家族陈撷芬、陈衡哲两姐妹为中心 |
刘钊
李坤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吉林满族作家格致的民族文学实践 |
范庆超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面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师范生培养体系重构的逻辑要义与实践探索 |
杜若松
韩铁刚
|
《高教学刊》
|
2024 |
0 |
|
8
|
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习读对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研究 |
刘书惠
俞晓宝
单萌
|
《当代教研论丛》
|
2024 |
0 |
|
9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古代汉语课堂教学新探 |
邸宏香
吴焕
张乐乐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0
|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策略探究 |
阚小红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
2024 |
0 |
|
11
|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及调适策略 |
杨立敏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12
|
东北流亡文学与沦陷区文学比较研究(1931—1945年) |
范庆超
于静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3
|
魔幻现实主义与国家话语的重构——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
高红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4
|
中国玄幻小说对英国现代奇幻文学的变异性接受 |
高红梅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5
|
女性价值观与东北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
刘颖慧
孙博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6
|
吉林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状调查分析 |
杨立敏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6 |
3
|
|
17
|
在场的生态文学表达——满族作家胡冬林新作《野猪王》解读 |
范庆超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8
|
身份多元型作家与文学潮流的多方对话——边玲玲与1980年代文学潮流 |
范庆超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9
|
新时期满族文学的民族性维系 |
范庆超
|
《满语研究》
|
2014 |
1
|
|
20
|
满族作家李辉英的抗战文学担当 |
范庆超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