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对泥石流灾害的敏感性 被引量:9
1
作者 丁明涛 王骏 +1 位作者 程尊兰 庙成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6,共10页
根据概率统计模型的运算特性,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适当修正,由此改进了泥石流灾害敏感性计算模型。选取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2005年、2009年、2013年6类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草)地、裸地、城乡建筑用地、水域、冰... 根据概率统计模型的运算特性,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适当修正,由此改进了泥石流灾害敏感性计算模型。选取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2005年、2009年、2013年6类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草)地、裸地、城乡建筑用地、水域、冰川]。针对传统模型的不足,运用改进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内不同坡度级别、不同岩性条件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泥石流灾害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当坡度为25°-45°时,林(草)地、裸地、城乡建筑用地对泥石流的敏感性较大,在第四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地层中,耕地及城乡建筑用地对泥石流的敏感性较大。对比分析表明,此改进模型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均表现较好,其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泥石流 土地利用类型 敏感性
下载PDF
“4·20”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丁明涛 程尊兰 王青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选择"4·20"芦山地震灾区为研究区,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分析,针对地震灾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的形成条件展开系统分析;在ArcGIS 9.3软件支持下,采用信息量模型,选择坡向、坡度... 选择"4·20"芦山地震灾区为研究区,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分析,针对地震灾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的形成条件展开系统分析;在ArcGIS 9.3软件支持下,采用信息量模型,选择坡向、坡度、地层岩性、断裂带、河流冲刷作用、地震烈度和降水量7个影响因子作为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评价的指标参数,将其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该评价结果与实地考察结果基本吻合。基于GIS的信息量模型能够很好地为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提供指导,其结果可以用来解决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评价中效率低、精度差、费时费力等问题,从而实现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评价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灾区 次生山地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下载PDF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丁明涛 韦方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形坡降、水和松散固体物质),探讨了蒋家沟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总结了泥石流灾害在蒋家沟流域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最后根据... 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形坡降、水和松散固体物质),探讨了蒋家沟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总结了泥石流灾害在蒋家沟流域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最后根据泥石流的危害性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家沟 泥石流 成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传感网的泥石流短临预警体系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丁明涛 周鹏 +1 位作者 程尊兰 庙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5年第2期63-68,共6页
突发性泥石流是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突发性泥石流监测网络,缺乏对泥石流启动时间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的研究。针对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不同特征完成了预警体系整体架构设计,同时在相应区域布设传感... 突发性泥石流是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突发性泥石流监测网络,缺乏对泥石流启动时间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的研究。针对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不同特征完成了预警体系整体架构设计,同时在相应区域布设传感节点。在传感监测网的架构上,本文采用自上而下分区布设GPRS传感节点的方法,当50%以上的分区产生联动现象时,确定为泥石流启动时间点。在传感监测网的硬件设计中,嵌入分离式预警器,并与汇聚网关层结合;由汇聚网关层向下发布预警命令,而分离式预警器在接收命令后对外发布警报信息,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达到缩短预警信息发布时间的目的。该方法设计的泥石流预警体系能够降低泥石流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启动时间点 传感网 短临预警体系 分离式预警器
下载PDF
弯道超高法在泥石流流速计算中的应用——以四川省汶川县G317国道磨子沟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明涛 陈宁生 +1 位作者 韦方强 齐云龙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147-149,164,共4页
选取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公路线的磨子沟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弯道超高法推算其泥石流流速。进而可以计算出该次泥石流的平均流量,为公路的改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经过实地调查,用此方法计算磨子沟2005年8月17日暴发的泥石流流速为4.4m/s。... 选取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公路线的磨子沟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弯道超高法推算其泥石流流速。进而可以计算出该次泥石流的平均流量,为公路的改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经过实地调查,用此方法计算磨子沟2005年8月17日暴发的泥石流流速为4.4m/s。同其他流速方法计算的结果相比较,前者值偏大,且偏向于工程安全值。弯道超高法可以解决泥石流观测的局限性和泥石流发生的不可重复性。此方法简便易行,对泥石流防治工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超高 泥石流 流速 四川省汶川县磨子沟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波动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明涛 周鹏 +1 位作者 张永旺 吕夏婷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8,共9页
在山区人口迅速增加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干旱河谷作为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载了严重的被干扰和过度利用。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本研究选择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马尔科夫预测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在山区人口迅速增加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干旱河谷作为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载了严重的被干扰和过度利用。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本研究选择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马尔科夫预测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开展干旱河谷边界波动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面积与上边界在逐年增加,上边界平均每年沿垂直方向抬升约5 m,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干旱河谷面积的增长趋势将会越来越强;其中,1970至2010年干旱河谷转化速率(TRL_(70-2010))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分别为TRL_(70)=1.44%,TRL_(80)=0.95%,TRL_(90)=2.32%,TRL_(2000)=2.45%,TRL_(2010)=3.59%;1990至2000年期间干旱河谷新增速率(IRL_(90-2000))最大,属于高速扩展期,在1970至1980年期间新增速率IRL_(70-80)最小;1990至2000年期间干旱河谷"敏感性"最高,其年变化速率(CCL_(90-2000))为13.01%,其次为CCL_(2000-2010)=6.51%,其余时期年均变化速率皆在4%左右。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部灾害多发区聚落合理规划、灾害风险管理、人口合理分布与再调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边界波动 演化特征 风险管理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被引量:6
7
作者 丁明涛 吕夏婷 +1 位作者 陈廷方 李虎杰 《中国地质教育》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地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本文根据"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借助CDIO教育理念,深入分析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把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作为指导思想,探索符合"双一流"要求的人才培养... 地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本文根据"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借助CDIO教育理念,深入分析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把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作为指导思想,探索符合"双一流"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改革主要涉及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旨在提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便为我国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CDIO 地质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灾害地质学”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丁明涛 颜竟 陈廷方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第1期74-76,共3页
在分析当前高校"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提出了该教学模式下课程学习的目标、内容、特色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探索出一条探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 在分析当前高校"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提出了该教学模式下课程学习的目标、内容、特色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探索出一条探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加以案例应用。课程教学效果优良,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的启发作用显著,以期对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丁明涛 张永旺 陈廷方 《中国地质教育》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当前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传统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因此,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型高校协调发展,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是否能立足特色、创新发展和适应新时代教学的标准。通过深入分析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 当前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传统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因此,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型高校协调发展,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是否能立足特色、创新发展和适应新时代教学的标准。通过深入分析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和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案例,提出了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方面的培养模式与方案。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促进学生进入企业、企业回馈学校,从而由单向培养变为双向推进,使学校与企业达到了共赢。由于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尤其重视校企合作平台的实践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地质工程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GIS的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丁明涛 庙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90,共10页
选择芦山地震灾区为研究区,以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了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价研究。首先,选择坡向、坡度、地层岩性、断裂带、河流冲刷作用、地震烈度和降水量7个影响因子建立了芦山地震灾... 选择芦山地震灾区为研究区,以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了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价研究。首先,选择坡向、坡度、地层岩性、断裂带、河流冲刷作用、地震烈度和降水量7个影响因子建立了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提取研究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林地覆盖率、建筑覆盖率、道路密度和滑坡灾害影响区6个指标因子建立了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分别应用信息量模型和贡献权重迭加模型,进行了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进而开展了基于GIS的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最后应用自然断点法进行了滑坡灾害风险度区划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分别为102.43 km2和3529.6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0.24%和8.25%,其灾害分布密度分别为20.50个/100 km2和2.38个/100 km2(均大于芦山地震灾区的平均值,尤其是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的分布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类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与实地调研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结果基本符合芦山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可以为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聚落搬迁和人口分布再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风险评价 信息量模型 贡献权重迭加模型 芦山地震灾区
下载PDF
基于慕课背景下的高校“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丁明涛 滕佳昆 颜竟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第1期17-21,共5页
慕课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受到青睐,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规模推广应用。在详细了解慕课教育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高校"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慕课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受到青睐,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规模推广应用。在详细了解慕课教育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高校"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慕课背景下的"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应积极探索与慕课模式的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慕课的影响力,构建"二合一"的教学模式。针对"灾害地质学"课程提升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基于慕课的"灾害地质学"课程应如何面对挑战与改革,为高校学生提供新的学习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灾害地质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邻域重构模型的高分辨SAR图像精确配准(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明涛 田铮 徐海霞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过程使其高分辨图像的几何形变呈现局部性。针对高分辨SAR图像精确配准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邻域重构模型的局部转换函数.邻域重构模型首先采用重构系数刻画参考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几何位置;接着给出了一种重... 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过程使其高分辨图像的几何形变呈现局部性。针对高分辨SAR图像精确配准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邻域重构模型的局部转换函数.邻域重构模型首先采用重构系数刻画参考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几何位置;接着给出了一种重构控制点的选择标准使每个像素的配准误差达到最小;最后根据重构系数及控制点坐标对输入图像进行再抽样以实现配准。与经典分片线性映射相比,该模型从理论上给出了一种区域剖分准则:对于每个像素选取能使配准误差能达到最小的控制点作为重构控制点。对模拟数据和真实SAR图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提高配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配准 高分辨 局部变换函数 邻域重构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
下载PDF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明涛 韦方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107,共3页
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貌、地质、气象和水文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形坡降、水和松散固体物质),探讨了蒋家沟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总结了泥石流灾害在蒋家沟... 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貌、地质、气象和水文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形坡降、水和松散固体物质),探讨了蒋家沟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总结了泥石流灾害在蒋家沟流域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最后根据泥石流的危害性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家沟 泥石流 成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泥石流胁迫下建筑物易损性评价——以汶川县七盘沟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明涛 李昱陆 +1 位作者 庞金彪 王英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泥石流暴发后常常会淤埋、冲毁沟内建筑物,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泥石流影响区建筑物易损性评估是防灾减灾的核心工作之一。该文以汶川县七盘沟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从建筑物自身特性、建筑物与泥石流沟的空间位置关系... 泥石流暴发后常常会淤埋、冲毁沟内建筑物,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泥石流影响区建筑物易损性评估是防灾减灾的核心工作之一。该文以汶川县七盘沟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从建筑物自身特性、建筑物与泥石流沟的空间位置关系、环境因子等三类评价要素中选取了建筑物的功能类型、结构、面积、材料、楼高、建筑物与沟道的距离、建筑物主轴向与泥石流流向的夹角、泥石流流向、流深、流速和防护工程共11个易损性评价指标,综合运用GIS和元胞模型模拟得出七盘沟流域内建筑物易损性分布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以下四点结论:①沟内易损性最高的建筑物类型为公共服务等特殊功能性建筑物;②同类型的建筑物离沟道越远,其易损性越低;③沟内建筑物易损性分布呈现出左岸高于右岸的特点;④建筑物易损性对泥石流特征评价因子的敏感度低于建筑自身特性评价因子。研究结论和七盘沟实地考察得到的结果吻合程度较高,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七盘沟村建筑发展规划提出了对应的灾害防治建议,以尽可能减少潜在的灾害危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建筑物 易损性评价 元胞模型
下载PDF
SAR图像双Markov-EAR模型的纹理无监督分割
15
作者 丁明涛 田铮 句彦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6-740,共5页
单视SAR图像保留了最大的分辨率和场景可观测的全部纹理信息,根据单视SAR图像的统计性质,在双M arkov模型的框架下,对低层M arkov随机场提出了指数自回归EAR纹理模型,并对纹理含噪情形下的高层M arkov随机场模型给出了一种参数估计方法... 单视SAR图像保留了最大的分辨率和场景可观测的全部纹理信息,根据单视SAR图像的统计性质,在双M arkov模型的框架下,对低层M arkov随机场提出了指数自回归EAR纹理模型,并对纹理含噪情形下的高层M arkov随机场模型给出了一种参数估计方法及相应的无监督分割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的有监督GAR模型和不考虑纹理的模型相比,无监督的双M arkov-EAR模型能大量降低分割时的错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图像 纹理双Markov模型 无监督分割 EAR ECM算法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及其模型 被引量:17
16
作者 马旭 王青 +1 位作者 丁明涛 刘延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4-578,共5页
以生态位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的概念,即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构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计测模型,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段上下孟沟为例,计算了区内12个聚... 以生态位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的概念,即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构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计测模型,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段上下孟沟为例,计算了区内12个聚落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在该聚落群的聚落生态位计算中,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经济因素次之,社会因素影响最小;海拔高度为1 900~2 600 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为0.03~0.11,海拔高度为>2 600~3 100 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大多分布在0.12~0.13之间,聚落生态位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山区聚落生态位研究可为揭示山区人地关系以及聚落空间规划提供新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生态位 山区 模型 岷江上游
下载PDF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其对山地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韦方强 赵琳娜 +3 位作者 江玉红 杨晓丹 丁明涛 陈辉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54,共2页
2008年初中国南方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造成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多亿元。根据中国气象局观测资料,结合山地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冰雪灾害引发山地灾害的可能性及其... 2008年初中国南方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造成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多亿元。根据中国气象局观测资料,结合山地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冰雪灾害引发山地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对山地灾害的影响,并提出了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冻雨 泥石流 滑坡 山地灾害
下载PDF
岷江上游河谷聚落特征及其演化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明涛 庙成 黄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43,共7页
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岷江上游1994年、2004年和2014年3个时期河谷聚落的时空分布,阐述其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谷聚落是岷江上游最主要的聚落形态,全流域呈松散状,局部呈集聚分布;其总面积不断增大,聚落密度呈先集聚后局部衰退... 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岷江上游1994年、2004年和2014年3个时期河谷聚落的时空分布,阐述其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谷聚落是岷江上游最主要的聚落形态,全流域呈松散状,局部呈集聚分布;其总面积不断增大,聚落密度呈先集聚后局部衰退;平面形态整体上由规则向不规则形态变化;其斑块的分布特征为高程上整体逐渐向低海拔迁移,坡度上先向低坡度迁移后逐渐向5°~35°区迁移,全流域由1994-2004年的呈轴对称向2004-2014年间的东南、南、西南、西方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聚落 基本特征 演化过程 岷江上游
下载PDF
磁场相关性在远参考大地电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刚 庹先国 +2 位作者 王绪本 高嵩 丁明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33-1343,共11页
首先分析了基站存在不同噪声强度时,远参考大地电磁对测深曲线的影响,发现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常规远参考大地电磁数据对测深曲线质量的提升有限,不能满足后续资料处理的要求;然后对攀西地区实测磁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为最远相隔40k... 首先分析了基站存在不同噪声强度时,远参考大地电磁对测深曲线的影响,发现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常规远参考大地电磁数据对测深曲线质量的提升有限,不能满足后续资料处理的要求;然后对攀西地区实测磁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为最远相隔40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的各个磁道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提出利用基于参考站与基站之间磁场相关的远参考大地电磁法来筛选功率谱,避免了常规远参考大地电磁法仅关注噪声与信号之间、或者基站噪声与参考站噪声之间的非相关性,却未考虑基站与参考站磁场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这一局限,以达到去除磁场噪声的目的。实验数据及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基于磁场相关的远参考大地电磁法效果优于常规远参考大地电磁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远参考 磁场相关 张量阻抗
下载PDF
潜在泥石流的界定与判识——以金沙江流域溪洛渡库区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庄建琦 裴来政 +1 位作者 丁明涛 陈兴长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4期1-5,10,共6页
选择在建的溪洛渡库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确定金沙江流域溪洛渡库区干流共有现代活动泥石流沟57条。利用M atlab构建SOM神经网络模型,依据这57条泥石流样本,选择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沟床比降、平均坡度、相对... 选择在建的溪洛渡库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确定金沙江流域溪洛渡库区干流共有现代活动泥石流沟57条。利用M atlab构建SOM神经网络模型,依据这57条泥石流样本,选择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沟床比降、平均坡度、相对切割程度、圆状率和侵蚀程度等8个指标,对干流46条沟谷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分为:①非泥石流沟有19条,分布在雷波-永善三角台地上;②低危险潜在泥石流沟有14条,分布在库区尾端;③高危险潜在泥石流沟有13条,分布于库区中间位置。预测结果可以为库区生态修复和工程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泥石流沟 判识 SOM 溪洛渡库区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