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味西葫芦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丁艳丽 邓旭明 +4 位作者 蔡辉 王芳生 王学林 张聿梅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59-661,共3页
目的 研究苦味西葫芦 (CucurbitapepocvdayanguaLuAnmin .)的化学成分。 方法 溶剂提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 ,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为脑苷 (Ⅴ ) ,13(18) 齐墩果烯 3 醇 (Ⅵ ) ,胡... 目的 研究苦味西葫芦 (CucurbitapepocvdayanguaLuAnmin .)的化学成分。 方法 溶剂提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 ,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为脑苷 (Ⅴ ) ,13(18) 齐墩果烯 3 醇 (Ⅵ ) ,胡萝卜苷 (Ⅳ ) ,β 谷甾醇 (Ⅲ ) ,豆甾醇 (Ⅲ ) ,硬脂酸三十二烷醇酯 (Ⅱ )和三十三烷 (Ⅰ )。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西葫芦 化学成分 脑苷 豆甾醇 胡萝卜苷 Β-谷甾醇
下载PDF
Na^+掺杂对LiYF_4∶Er^(3+)/Yb^(3+)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丁艳丽 张晓丹 +3 位作者 梁雪娇 许盛之 魏长春 赵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上转换发光材料由于低的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LiYF4∶Er3+/Yb3+上转换发光颗粒,在LiYF4基质中引入Na+来打破Er3+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增强其发光性能。研究了Na+掺杂对LiYF4∶Er3+/... 上转换发光材料由于低的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LiYF4∶Er3+/Yb3+上转换发光颗粒,在LiYF4基质中引入Na+来打破Er3+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增强其发光性能。研究了Na+掺杂对LiYF4∶Er3+/Yb3+的结构、形貌及其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的Na+可以裁剪Er3+周围的晶体场,当Na+摩尔分数为15%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光增强,绿光和红光发射分别获得4.2倍和2.9倍的增强。Er3+周围晶体场对称性的降低和材料中OH基团的减少是其发光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上转换发光 Na+掺杂 LiYF4∶ Er3+/Yb3+
下载PDF
氨基修饰碳点与酞菁锌复合结构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丁艳丽 胡胜亮 常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9-624,共6页
通过混合氨基修饰碳点(N-CDs)与酞菁锌(Pc Zn)合成了静电结合的N-CDs/Pc Zn复合结构.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测试和光催化活性表征证实了N-CDs的光激发电子通过界面转移到了Pc Zn分子上,然后在Pc Zn上发生辐射复合,... 通过混合氨基修饰碳点(N-CDs)与酞菁锌(Pc Zn)合成了静电结合的N-CDs/Pc Zn复合结构.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测试和光催化活性表征证实了N-CDs的光激发电子通过界面转移到了Pc Zn分子上,然后在Pc Zn上发生辐射复合,导致Pc Zn的荧光发射增强.由于N-CDs上的激发电子转移到了Pc Zn分子上,促使了其与空穴的分离,阻碍了N-CDs上的辐射复合发生,因此提高了N-CDs/Pc Zn复合体系的光催化活性.反应温度会影响N-CDs/Pc Zn复合体系的稳定性和光转换能力,在常温下制备的N-CDs/Pc Zn复合结构具有最佳的光物理与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酞菁锌 电子转移 荧光性能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ABEEM-σπ模型预测典型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的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丁艳丽 杨忠志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65-367,共3页
根据ABEEM-σπ模型计算的Fukui函数、局域软度、全局硬度和电荷分布等物理量,应用硬软酸碱原理和最大硬度原理,合理地解释了典型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的机制.
关键词 ABEEM-σπ模型 区位选择性 Fukui函数值 电荷分布 局域软度 全局硬度
下载PDF
七种园林树木滞尘量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丁艳丽 张雷 付涌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00-104,共5页
以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pendul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洋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桑树(Morus alba)和银杏(Ginkgo biloba)为研究对象,采用洗... 以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pendul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洋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桑树(Morus alba)和银杏(Ginkgo biloba)为研究对象,采用洗脱法对7种园林树木单位面积的叶片吸附总颗粒物和PM2.5能力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7种树木叶片滞尘前后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以研究不同种树木叶片滞尘效应,以及叶片滞尘后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单位面积的滞尘量不同,银杏滞尘量较高,为0.034mg·cm-2,桑滞尘量仅有0.010mg·cm-2。叶片滞尘之后,银杏、枫杨、龙爪槐、桑、二乔玉兰叶片脯氨酸含量均有21.73%~338.25%等不同程度的升高,脯氨酸增长量由大到小排列为银杏、枫杨、龙爪槐、桑、二乔玉兰;而金银花和洋白蜡叶片脯氨酸含量不升反降,洋白蜡降低了59.77%,金银花降低了66.14%。综上说明银杏滞尘(PM>2.5)能力最强,桑滞尘(PM>2.5)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能力 脯氨酸 逆境
下载PDF
HIV-1 PR催化水解第3步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艳丽 杨忠志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1-304,共4页
在B3LYP/6-31G(d)水平下研究了HIV-1 PR催化水解反应关键性的一步,即第3步反应.模型体系包括了活化位点的3个残基,Asp25(25′)-Thr26(26′)-Gly27(27′)主要参加反应的基团,构建了由69个原子组成的较大模型体系.进一步研究表明Thr26(26... 在B3LYP/6-31G(d)水平下研究了HIV-1 PR催化水解反应关键性的一步,即第3步反应.模型体系包括了活化位点的3个残基,Asp25(25′)-Thr26(26′)-Gly27(27′)主要参加反应的基团,构建了由69个原子组成的较大模型体系.进一步研究表明Thr26(26′)和Gly27(27′)在水解反应中只起到保持活化位点平面构型的作用,并未直接参与水解反应.另外,详细分析了第3步反应的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PR 抑制剂 Asp25(25′)-Thr26(26′)-Gly27(27′) 第3步机理 氢键
下载PDF
苦味西葫芦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丁艳丽 邓旭明 +2 位作者 王学林 王占庆 张艳萍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2年第4期3-4,共2页
将苦味西葫芦制成水提醇沉物 ,选择小白鼠为靶动物 ,考察了苦味西葫芦水提醇沉物的抗炎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苦味西葫芦水提醇沉物能明显抑制蛋清、二甲苯和
关键词 苦味西葫芦 抗炎作用 实验药理学 水提醇沉物
下载PDF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艳丽 李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9-41,共3页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薄膜电池因其较高的电池效率和稳定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综述了影响叠层电池效率的两个关键因素:各子电池间的电流匹配和叠层电池中的N/P隧穿结以及此方面国内外的...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薄膜电池因其较高的电池效率和稳定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综述了影响叠层电池效率的两个关键因素:各子电池间的电流匹配和叠层电池中的N/P隧穿结以及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微晶硅叠层电池 电流匹配 N/P隧穿结
下载PDF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9
作者 丁艳丽 孙迎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1期130-130,135,共2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患者51例,随机分为预见组(26例)和常规组(25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预见组过去24 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患者51例,随机分为预见组(26例)和常规组(25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预见组过去24 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总评分、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疾病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生活质量 疼痛
下载PDF
气相氯交换的S_N2(C)、S_N2(N)、S_N2(Si)和S_N2(P)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艳丽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3-778,共6页
利用从头算方法研究了以C、N、Si和P为反应中心恒等的Cl交换SN2反应。研究表明,所讨论的八个反应,无论是背面还是前面进攻的反应活化能都受到中心原子极化率和电负性的影响:中心原子的极化率越大,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 利用从头算方法研究了以C、N、Si和P为反应中心恒等的Cl交换SN2反应。研究表明,所讨论的八个反应,无论是背面还是前面进攻的反应活化能都受到中心原子极化率和电负性的影响:中心原子的极化率越大,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越高,反应越不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反应背面进攻 前面进攻 极化率 电负性
下载PDF
衬底H等离子体预处理时间对微晶硅薄膜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丁艳丽 朱志立 +4 位作者 谷锦华 王志勇 申陈海 杨仕娥 卢景霄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本文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系列硅薄膜,通过椭圆偏振技术及拉曼测试手段研究了衬底表面预处理时间对微晶硅薄膜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衬底预处理时间(0~10min)的延长,薄膜的晶化率从14%提高到44%;薄膜表面的硅团簇... 本文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系列硅薄膜,通过椭圆偏振技术及拉曼测试手段研究了衬底表面预处理时间对微晶硅薄膜的微结构及其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衬底预处理时间(0~10min)的延长,薄膜的晶化率从14%提高到44%;薄膜表面的硅团簇尺寸减小,在衬底预处理10min时,薄膜表面的粗糙度较小。在衬底未预处理与预处理10min时,在相同的沉积参数下,沉积两系列不同生长阶段硅薄膜的生长指数接近。原因是H等离子体预处理使衬底表面的原子氢增多,有利于成膜先驱物在衬底表面的迁移,影响薄膜的初期成核,使薄膜易于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硅薄膜 晶化率 生长指数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DFT和ABEEM方法研究HIV-1 PR活化位点的化学性质
12
作者 丁艳丽 杨忠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0-455,共6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研究了HIV-1 PR活化位点的硬度、软度、化学势和电负性,分析了酶-水络合物、酶-抑制剂络合物及酶-抑制剂-水络合物的性质.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ABEEM)计算研究了活化位点的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研究了HIV-1 PR活化位点的硬度、软度、化学势和电负性,分析了酶-水络合物、酶-抑制剂络合物及酶-抑制剂-水络合物的性质.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ABEEM)计算研究了活化位点的电荷分布和Fukui函数值,分析了活化位点的化学性质,本研究也支持HIV-1PR的水解反应应有水分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理论 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 HIV-1 PR 活化位点 化学性质
下载PDF
核磁共振稳态分析实验的调节技巧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艳丽 乔红贞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9期I0055-I0055,共1页
根据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当外加旋转磁场角频率ω等于核磁矩在稳恒磁场中进动的角频率ω0时,才会出现核磁共振吸收现象。所以核磁共振范围非常小,很容易跳过。为了解决稳态吸收中共振信号调节难的问题,本文依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体... 根据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当外加旋转磁场角频率ω等于核磁矩在稳恒磁场中进动的角频率ω0时,才会出现核磁共振吸收现象。所以核磁共振范围非常小,很容易跳过。为了解决稳态吸收中共振信号调节难的问题,本文依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探讨该实验仪器的调节技巧,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稳态吸收 核磁矩
下载PDF
不同沉积气压制备微晶硅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标度行为研究
14
作者 丁艳丽 乔红贞 谷锦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32-35,共4页
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两个气压系列不同生长阶段的微晶硅薄膜,通过椭圆偏振技术研究了生长过程中微晶硅薄膜表面粗糙度的演化.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气压Pg=70 Pa时,生长指数β=0.22±0.023,对应有限扩散生长模式;Pg=300 Pa时,β=0.8... 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两个气压系列不同生长阶段的微晶硅薄膜,通过椭圆偏振技术研究了生长过程中微晶硅薄膜表面粗糙度的演化.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气压Pg=70 Pa时,生长指数β=0.22±0.023,对应有限扩散生长模式;Pg=300 Pa时,β=0.81±0.099,其超出标度理论中β最大值为0.5范围,出现异常标度行为,表明:在微晶硅薄膜生长中还要考虑其它粗糙化因素(如阴影作用会增加薄膜表面的粗糙化程度,使生长指数β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硅薄膜 表面粗糙度 椭圆偏振光谱 生长指数
下载PDF
微晶硅太阳电池中的p型层对本征层结构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丁艳丽 谷锦华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3,共3页
本文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系列硅薄膜,通过椭圆偏振技术及拉曼测试手段研究了p型微晶硅层对本征微晶硅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薄膜生长初期,与玻璃衬底上生长的本征微晶硅薄膜相比,微晶p层上的硅薄膜表面粗糙度较大,非... 本文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系列硅薄膜,通过椭圆偏振技术及拉曼测试手段研究了p型微晶硅层对本征微晶硅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薄膜生长初期,与玻璃衬底上生长的本征微晶硅薄膜相比,微晶p层上的硅薄膜表面粗糙度较大,非晶孵化层较薄;随本征薄膜厚度的增加,玻璃衬底上生长的本征微晶硅薄膜的粗糙度大于微晶p层上生长的本征微晶硅薄膜,相比之下,微晶p层上的本征微晶硅薄膜生长得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硅薄膜 非晶孵化层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ABEEM方法研究气相中氯交换的S_N2(C)反应
16
作者 丁艳丽 母继荣 王春晖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在从头算研究的基础上,依据ABEEM方法研究了气相中氯交换的SN2(C)反应的电荷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该反应的相对能量与碳原子或氢原子的相对电荷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联,碳原子或氢原子的电荷分布与C—Cl及C—H键长存在很好的线性关联,这表... 在从头算研究的基础上,依据ABEEM方法研究了气相中氯交换的SN2(C)反应的电荷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该反应的相对能量与碳原子或氢原子的相对电荷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联,碳原子或氢原子的电荷分布与C—Cl及C—H键长存在很好的线性关联,这表明中心原子碳及氢原子电荷分布在氯交换的SN2(C)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EM方法 SN2(C)反应 电荷分布
下载PDF
DFT理论研究Fe_n、Fe_n^-和Fe_n^+(n=2~4)团簇结构和性质
17
作者 丁艳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0-564,570,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PW91方法,对Fen、Fen-和Fen+(n=2~4)团簇进行构型优化和能量计算.在充分考虑自旋多重度的前提下,对每一尺寸的团簇均得到了多个平衡结构,根据能量高低确定了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对Fen团簇及其离子团簇的结合能、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PW91方法,对Fen、Fen-和Fen+(n=2~4)团簇进行构型优化和能量计算.在充分考虑自旋多重度的前提下,对每一尺寸的团簇均得到了多个平衡结构,根据能量高低确定了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对Fen团簇及其离子团簇的结合能、电离能、电子亲和势、热能、焓和自由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电荷分布对团簇结构有较大影响,同一团簇,其阳离子团簇构型形变较阴离子团簇大,Fe2(9)团簇、Fe3(9)团簇和Fe4(13)团簇是稳定存在的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结构 性质
下载PDF
前面和背面进攻以N为中心的类S_N2反应的理论研究
18
作者 丁艳丽 母继荣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5年第1期48-51,55,共5页
利用从头算方法研究了HF前面和背面进攻以N为中心的类SN2反应机理,并与F-进攻以C为中心的SN2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反应路径上固定点的几何构型,势能面轮廓,全局活化势垒及中心活化势垒等信息。研究表明,以N为中心的类SN2反应前面... 利用从头算方法研究了HF前面和背面进攻以N为中心的类SN2反应机理,并与F-进攻以C为中心的SN2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反应路径上固定点的几何构型,势能面轮廓,全局活化势垒及中心活化势垒等信息。研究表明,以N为中心的类SN2反应前面进攻路径比背面进攻路径容易进行,这与传统的以C为反应中心的SN2反应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面进攻的类SN2反应 背面进攻的类SN2反应 构型 能量
下载PDF
松花江底泥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杰 丁艳丽 +3 位作者 冯伟 王婧妍 毛冠男 王莹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62,共9页
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对底泥真菌进行计数,分析不同培养基的真菌数量与理化环境的差异性,并对典型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其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察氏琼脂(CA)培养基和沙保氏琼脂(SDA)培养基3种真菌培... 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对底泥真菌进行计数,分析不同培养基的真菌数量与理化环境的差异性,并对典型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探讨其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察氏琼脂(CA)培养基和沙保氏琼脂(SDA)培养基3种真菌培养基对底泥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了各培养基之间可培养真菌数量的差别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代表性真菌分离纯化,进行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在同一采样点之间,3种不同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别,而在环境因子的关联上,PDA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数量与沉积物有机质浓度、硝氮、总氮显著相关,CA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数量与硝氮显著相关,SDA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数量与总氮相关,PDA培养基的可培养真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20株代表性真菌,系统进化树表明所有的菌株能得到鉴定,实验结果显示ITS序列能很好地应用于真菌的鉴定及生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底泥 真菌 分离培养 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对种子细胞接种和成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宪利 杨春露 +6 位作者 李江 徐湲 王硕 吴鹏 王翠芳 丁艳丽 郑新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5期3953-3960,共8页
背景:不同形状工程骨支架负载种子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效果评价不一,而负载细胞数量的多少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该方面研究证据不多。目的:自制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和其他3种形状的支架,比较4种不同形状支架负载种子细胞的数... 背景:不同形状工程骨支架负载种子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效果评价不一,而负载细胞数量的多少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该方面研究证据不多。目的:自制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和其他3种形状的支架,比较4种不同形状支架负载种子细胞的数量,以及瓦楞状组织工程骨支架体内成骨时凹槽的优势及特点。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体积和样本数相同的4组支架分为单纯瓦楞状支架组、无瓦楞支架组、圆柱状支架组和带中空管柱状支架组,分别以相同密度、相同容积的成骨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接种于支架表面,孵育、培养、消化、收集,进行细胞计数、吸光度值检测以及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②体内实验:将兔随机分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和松质骨组,将体积相同的3组支架植入兔L_(5-6)两侧横突间,植入后4,8,12周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体外实验显示,瓦楞状工程骨支架上滴注的细胞液能充分停留在表面,由于表面瓦楞状凹槽和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支架本身的无孔隙性使得细胞液不向培养皿流失,每个样本平均消化下来的正常形态的细胞数量高于其他3组(P<0.05),吸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内实验显示,各时间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的成骨量比瓦楞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明显多(P<0.05),与松质骨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实验自制的瓦楞状工程骨支架的形状特点有利于种子细胞负载,从数量上保证了接种种子细胞的有效性,可促进支架大量成骨和段状骨缺损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瓦楞状 骨组织构建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凹槽 组织工程骨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接种 静态接种法 成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