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1~1996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万安民 牛永春 +7 位作者 吴立人 袁文焕 李高宝 贾秋珍 金社林 杨家秀 李艳芳 毕云青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报道了对1991~1996年采自我国16个省和自治区的560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情况。1991~1995年,条中29号出现频率为13.6%~32.2%,居于首... 本文报道了对1991~1996年采自我国16个省和自治区的560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的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情况。1991~1995年,条中29号出现频率为13.6%~32.2%,居于首位,但已呈下降趋势,到1996年出现频率仅为5.2%,名列第8;1991~1992年条中25号居第2位(3.6%~8.4%);1993~1995年新命名的条中31号(6.6%~16.7%)和条中30号(5.7%~7.9%)分别上升为第2和第3位,特别是条中31号到1996年已跃居首位(13.0%)。条中21、22、23、26、28号等小种出现频率均较低,且有逐年下降趋势。1994~1996年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的出现频率逐年上升,前者3年分别为19.6%、34.8%和38.2%,后者3年分别为12.2%、20.9%和46.6%。这2个致病类群内分化加剧,到1996年已分别分化为9和12个类型。条锈菌已进入以条中30号和31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小种 生理专化 条锈菌
下载PDF
1997~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 被引量:50
2
作者 万安民 吴立人 +7 位作者 贾秋珍 金社林 李高宝 王保通 姚革 杨家秀 原宗英 毕云青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1997~ 2 0 0 1年采自我国 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菌标样 4 0 0 8份 ,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状况。 1997年发现了水源 11致病类型 13和 14 ,2 0 0 1年把原Hybrid 4 6致... 1997~ 2 0 0 1年采自我国 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菌标样 4 0 0 8份 ,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状况。 1997年发现了水源 11致病类型 13和 14 ,2 0 0 1年把原Hybrid 4 6致病类型 3(HY 3)命名为条中 32号。这期间共监测到 4 1个小种和致病类型 ,每年都能监测到的小种和致病类型有 32个 ,为条中 17、19、2 1、2 2、2 3、2 5、2 6、2 8号 ,洛 10 2 ,条中 2 9,洛 13 2、3,条中 30、31、32 ,Hybrid 4 6 4、5、6、7、8,水源 11 2、3、4、5、6、7、8、10、11、12、13和 14。条中2 9、30、31、32号为主要流行小种。 1997~ 2 0 0 0年间条中 31号位居第一 ,出现频率为 10 .8%~ 13.5 % ,其次为条中 32号 (4 .8%~11.7% ) ,由于条中 32号逐年持续上升 ,2 0 0 1年超过条中 31号而位居第一。其次是条中 2 9和 30号 ,两者出现频率基本相当 ,1997~ 1999年条中 2 9号略高位第 3(3.3%~ 4 .0 % ) ,条中 30号位第 4 (2 .6 %~ 3.3% ) ,2 0 0 0~ 2 0 0 1年 ,条中 30号略高位第 3(3.6 %~7.3% ) ,条中 2 9号位第 4 (2 .7%~ 3.1% )。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条中 2 3号、2 5号、2 6号、2 8号和Hybrid 4 6 4、5、7、8,水源 11 3、4、5、7、11、13和 14 ,其它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7~2001年 中国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变化动态
下载PDF
持久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抗性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利用价值 被引量:35
3
作者 万安民 牛永春 +1 位作者 徐世昌 吴立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1-755,共5页
对 18个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可能具有持久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进行苗期、成株期和温敏微效基因抗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持久抗性品种虽然在苗期感病 ,但绝大部分在成株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 ,苗期表现抗病的品种成株期也表现抗... 对 18个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可能具有持久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进行苗期、成株期和温敏微效基因抗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持久抗性品种虽然在苗期感病 ,但绝大部分在成株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 ,苗期表现抗病的品种成株期也表现抗病。成株抗病基因和温敏微效基因所决定的抗性是成株期较高抗性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两类基因决定的抗性更有可能提供抗性的持久性。抗病育种计划中加强其利用无疑可增强我国小麦种质中抗性持久性的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苗期和成株期抗性 温敏微效基因抗性 持久抗性
下载PDF
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 被引量:101
4
作者 万安民 赵中华 吴立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共4页
20 0 2年小麦条锈病是继 195 0年、196 4年和 1990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近 6 70万hm2 ,损失小麦约 10亿kg。发生区域涉及甘、陕、川、渝、云、贵、宁、鄂、豫、鲁、冀等 11个省 (市 )区。 2 0 0 1年冬季和2 0 0 2... 20 0 2年小麦条锈病是继 195 0年、196 4年和 1990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近 6 70万hm2 ,损失小麦约 10亿kg。发生区域涉及甘、陕、川、渝、云、贵、宁、鄂、豫、鲁、冀等 11个省 (市 )区。 2 0 0 1年冬季和2 0 0 2年春季气候适宜 ,以条中 32号小种为代表的毒性菌系的发展 ,使我国绝大部分主栽小麦品种不抗病 ,出现了条锈病发生早、发展快和发生重等特点 ,促成了 2 0 0 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尽管 2 0 0 2年条锈病发生范围广 ,但损失少于 1990年。提出了以品种抗病性利用及小麦抗病性变异和病菌群体动态监测、药剂和农业防治相结合 ,病害发生流行预测预报和条锈菌菌源基地治理为主的持续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 锈病 植物病理学 病害流行 监测 防治
下载PDF
湖北省西北部山区小麦条锈菌越夏研究简报 被引量:15
5
作者 万安民 张忠军 +3 位作者 金社林 俞大昭 赵中华 石尚柏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2,共3页
越夏是小麦条锈菌周年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前人研究已经证明,我国小麦条锈菌越夏地点有多处,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北地区(一般在海拔1 600 m以上、夏季最热一旬的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3°C的地方),其中甘肃陇南和陇东、青海东部农区... 越夏是小麦条锈菌周年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前人研究已经证明,我国小麦条锈菌越夏地点有多处,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北地区(一般在海拔1 600 m以上、夏季最热一旬的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3°C的地方),其中甘肃陇南和陇东、青海东部农区、宁夏六盘山地区、四川西北部是越夏菌源的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西北部山区 小麦 条锈菌 夏季
下载PDF
雷达组网的特点及其抗干扰设计 被引量:21
6
作者 万安民 陆静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44,共4页
介绍了雷达组网的特点 ,并对如何提高目标探测概率问题进行了简单推算 ,提出了雷达组网在实战应用中的一种干扰设计方法 。
关键词 雷达组网 探测概率 抗干扰设计
下载PDF
敌力脱拌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万安民 徐世昌 吴立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35,共3页
室内研究表明 ,敌力脱拌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效果好 ,具有用药量少和内吸性能好等优点。0 .0 2 %剂量拌种防效为 98.87% ,在 0 .0 1水平上与粉锈宁防效无显著差异的最低拌种剂量为 0 .0 1% ,拌种后的种子在室内存放 40天仍有很高的防病效... 室内研究表明 ,敌力脱拌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效果好 ,具有用药量少和内吸性能好等优点。0 .0 2 %剂量拌种防效为 98.87% ,在 0 .0 1水平上与粉锈宁防效无显著差异的最低拌种剂量为 0 .0 1% ,拌种后的种子在室内存放 40天仍有很高的防病效果 ,此药剂的开发与应用必将对缓解防锈药剂严重单一的局面、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及提高化学防治水平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敌力脱 化学防治 拌种 杀菌剂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相对寄生适合度继代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万安民 肖悦岩 曾士迈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将小麦条锈菌条中 2 8号与条中 2 7号小种等量混合 ,分别接种在铭贤 169和东方红 3号小麦品种的麦苗上。繁殖 5个夏孢子世代并逐代检测混合群体中 2小种所占比例。结果表明 :随着世代数的增加 ,条中 2 8号小种的比例均逐代上升 ,而且在... 将小麦条锈菌条中 2 8号与条中 2 7号小种等量混合 ,分别接种在铭贤 169和东方红 3号小麦品种的麦苗上。繁殖 5个夏孢子世代并逐代检测混合群体中 2小种所占比例。结果表明 :随着世代数的增加 ,条中 2 8号小种的比例均逐代上升 ,而且在东方红 3号上上升速度更快。按照 Leonard等人( 1969)的公式 ,求得条中 2 7号在 2品种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分别为 0 .70 2 8和 0 .580 7(以条中 2 8号的适合度为 1)。另外证明选择适当的鉴别寄主 ,依据病点数推测混合群体中小种比例的方法是可行的。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冬锈菌 相对寄生适合度 世代数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小种命名现状 被引量:10
9
作者 万安民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1-486,共6页
中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最大的流行区之一,也是限制中国小麦生产的最严重病害之一,特别是当条件适于其发生时会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小麦条锈菌小种生理专化性研究及小种监测是掌握小麦条锈菌及其毒性变化动态、抗病基因有效性及病害流... 中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最大的流行区之一,也是限制中国小麦生产的最严重病害之一,特别是当条件适于其发生时会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小麦条锈菌小种生理专化性研究及小种监测是掌握小麦条锈菌及其毒性变化动态、抗病基因有效性及病害流行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是治理由此病原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的基本环节之一。由于地域、条锈菌群体结构、研究水平和历史等的差异,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相应的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小种命名方法。中国、美国和印度均使用了各自不同的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并采用了相应的小种命名体系,例如从1957至2002年,中国利用10多个鉴别寄主已鉴定和命名了32个小种和30多个致病类型,美国利用10多个鉴别寄主已鉴定和命名了80个小种;另一类是采用1972年Johnson提出的二进制国际小种命名法,这种体系包括了国际鉴别寄主和欧洲鉴别寄主,象一套鉴别寄主被整体使用,欧洲、中东、亚洲、非洲和南美国家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采用此体系监测小麦条锈菌变化,是一套被最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小麦条锈菌小种鉴别方法和命名系统,但随着研究深入和各国实际情况差异等原因,不同研究人员加入了不同的辅助鉴别寄主,以更能准确和实际地反映本国和地区的现实情况,为生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小种生理专化性 小种监测 寄主鉴别 小种命名 致病类型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状况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0
作者 万安民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抗病品种
下载PDF
1978~1985年我国小麦品种与条锈病菌群体特征参数关系分析
11
作者 万安民 牛永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6,共3页
8a资料分析表明,小麦群体的多样性指数与条锈菌体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相关密切,一个种群的状态变化会引起与之互作的另一种群状态的相应改变。进一步证明通过提高小麦群体品种(基因)多样性和丰富度可形成较为稳定的互作群体,从... 8a资料分析表明,小麦群体的多样性指数与条锈菌体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相关密切,一个种群的状态变化会引起与之互作的另一种群状态的相应改变。进一步证明通过提高小麦群体品种(基因)多样性和丰富度可形成较为稳定的互作群体,从而长久和有效地治理小麦条锈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群体互作 品种 群体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冬小麦条锈病的光谱特征及遥感监测 被引量:97
12
作者 黄木易 王纪华 +3 位作者 黄文江 黄义德 赵春江 万安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4-158,共5页
该文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条锈病 ,在不同生育期内对不同发病等级 (不同病情指数 )的冬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进行测定 ,并同步进行条锈病病情指数的调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病害区与对照区处理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在绿光区、黄光区和近... 该文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条锈病 ,在不同生育期内对不同发病等级 (不同病情指数 )的冬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进行测定 ,并同步进行条锈病病情指数的调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病害区与对照区处理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在绿光区、黄光区和近红外区反射特征差异及叶绿素含量变化 ;并将病情指数及光谱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研究表明 :63 0~ 687nm、740~890nm及 976~ 13 5 0nm为遥感监测条锈病的敏感波段 ;绿光区、近红外平台处及黄光区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分别随病情的加重呈明显的上升、下降与上升趋势 ;条锈病的红边发生蓝移 ;叶绿素含量随条锈病的病情指数的增大而下降 ;试验证明在条锈病害田间病叶率为 5 %时的最佳防治时期内 ,高光谱可以对冬小麦条锈病害做出早期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遥感监测条锈病病情指数的多波段 (长 )下的组合诊断模式的定量模型。该研究为今后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冬小麦条锈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条锈病 高光谱 监测 病情指数
下载PDF
冬小麦条锈病单叶光谱特性及严重度反演 被引量:39
13
作者 黄木易 黄文江 +4 位作者 刘良云 黄义德 王纪华 赵春江 万安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对冬小麦条锈病胁迫不同严重度(0、1%、10%、20%、30%、45%、60%和80%)的单叶进行光谱测定,其光谱特征明显,随严重度增加,单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550~740nm处增加,差异显著;而近红外平台750~1340nm反射率也呈上升趋势,差异不显著;中红... 对冬小麦条锈病胁迫不同严重度(0、1%、10%、20%、30%、45%、60%和80%)的单叶进行光谱测定,其光谱特征明显,随严重度增加,单叶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550~740nm处增加,差异显著;而近红外平台750~1340nm反射率也呈上升趋势,差异不显著;中红外1350~1600nm反射率上升,差异显著。反射率与严重度相关系数在376~1600nm范围内基本成正相关,达到极显著相关的敏感波段区域为446~725nm与1380~1600nm。入选了493、666nm和1430nm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最高的单个波段,利用相关性最好的666nm和相关性最弱的758nm波段组合设计了光谱角度指数SAI(SpectralAngleIndex),与严重度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较高。并利用连续统去除法对540~740nm特征反射峰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吸收深度(Depth)与吸收面积(Area)与严重度呈极显著相关,设计的吸收面积指数AAI(AbsorptionAreaIndex)与严重度相关系数最好,可较好地反演单叶严重度。结果表明,条锈病单叶光谱特性明显,利用其光谱反射率可以很好的估算单叶严重度,建立的模型具有很高的反演精度。结果对深入研究冬小麦条锈病害遥感监测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球 冬小麦条锈病 单叶光谱特性 光谱角度指数 吸收面积指数 严重度反演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抗条锈病基因Yr9的微卫星标记 被引量:30
14
作者 翁东旭 徐世昌 +3 位作者 蔺瑞明 万安民 李景鹏 吴立人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37-941,共5页
以含有Yr9的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9及其轮回亲本Taichung29为材料,用目的基因所在1B染色体上32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发现引物Xgwm582在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间可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经F2代分离群体177... 以含有Yr9的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9及其轮回亲本Taichung29为材料,用目的基因所在1B染色体上32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发现引物Xgwm582在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间可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经F2代分离群体177个抗、感单株检测证实,该片段位点与抗条锈病基因Yr9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3·7cM,确定Xgwm582可作为抗条锈病基因Yr9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病基因 Yr9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陕甘川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凤乐 吴立人 +3 位作者 万安民 宋位中 袁文焕 杨家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89-594,共6页
根据对16个国外和4个国内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条锈菌反应,结合系谱分析,研究了39个陕西、甘肃、四川省重要小麦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试验结果显示,已知抗病基因Yr1、2、3、7、9、10、SD、Su等分布在20个品种中,其中11个品种含有Yr9.3... 根据对16个国外和4个国内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条锈菌反应,结合系谱分析,研究了39个陕西、甘肃、四川省重要小麦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试验结果显示,已知抗病基因Yr1、2、3、7、9、10、SD、Su等分布在20个品种中,其中11个品种含有Yr9.3个品种对供试菌系均表现抗病反应,2个品种抵抗大多数供试菌系,表明它们具有主效的未知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其它14个品种仅对少数菌系具有抗性,它们可能另有未知抗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抗病基因 品种抗性
下载PDF
小麦新资源对条锈病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5
16
作者 谢水仙 万安民 +3 位作者 张庆勤 金社林 李继平 曹世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共3页
1991~1997年在甘谷田间对远缘小麦新资源进行抗条锈病、白粉病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160份材料中,对条锈病免疫或高抗、白粉病免疫的有25份,其抗性比较稳定,是良好的抗源材料,可供抗病育种利用。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抗病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凤乐 吴立人 +2 位作者 徐世昌 万安民 牛永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共4页
利用我国1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测定了国内外7个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持久抗病品种苗期抗病谱有很大差异,但成株期对许多供试菌系均表现有效抗性。抗病温度敏感性试验显示,随着培养温... 利用我国1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测定了国内外7个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持久抗病品种苗期抗病谱有很大差异,但成株期对许多供试菌系均表现有效抗性。抗病温度敏感性试验显示,随着培养温度由低温、常温向高温提高,持久抗性品种抗性逐渐增强,表现为反应型和严重度降低。抗病基因分析表明,持久抗病品种不仅含有温敏型微效抗病基因,而且含有成株抗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持久抗病性 温敏抗病性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Lee中抗性基因Yr7的微卫星标记 被引量:9
18
作者 姚占军 蔺瑞明 +3 位作者 徐世昌 李在峰 万安民 马峙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6-1152,共7页
目的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对条锈菌(PST)菌系CYR27的抗性谱进行遗传分析,并运用微卫星技术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中的抗条锈性基因进行标记。方法将Taichung296/Lee与Taichung29杂交、自交和测交并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 目的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对条锈菌(PST)菌系CYR27的抗性谱进行遗传分析,并运用微卫星技术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中的抗条锈性基因进行标记。方法将Taichung296/Lee与Taichung29杂交、自交和测交并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采用SSR技术,利用抗性供体Lee中含有目的基因Yr7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选用Yr7所在的2B染色体上88对和Yr22、Yr23所在4D、6D染色体上22对SSR引物,对供试的Taichung296/Lee、Taichung29和Lee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根据F2分离群体的抗感单株分离比例,确定Taichung296/Lee对CYR27菌系的抗性为1个显性基因,2B染色体上的Xgwms526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谱带为Xgwms526/212bp和Xgwms526/216bp,并证明其DNA片段位点与抗条锈基因Yr7存在遗传连锁关系;用标记Xgwms526扩增F2作图群体的单株DNA,在75株抗病单株中,有22株扩增出A型带(Xgwm526-212bp),51株扩增出H型带(Xgwm526-212bp和Xgwm526-216),2株扩增出B型带(Xgwm526-216);在31株感病株中,有4株扩增出H型带,27株扩增出B型带。结论通过MapManagerQTX17b软件计算,确定Xgwm526标记位点与Yr7基因位点的遗传距离为5.3cM,标准差为2.3,LOD值为18.4。该标记Xgwm526可作为Yr7基因的SSR标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鉴别寄主 LEE 抗病基因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转育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世昌 吴立人 +3 位作者 万安民 王凤乐 赵文生 牛永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2,共4页
自1988年起,系统开展了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转育及其基础性研究。采用回交法和系谱法相结合的转育方法,以春性品种Taichung29为轮回亲本作母本,分别与25个抗性供体即中国小麦条锈病菌鉴别寄主和国际上重要的抗... 自1988年起,系统开展了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转育及其基础性研究。采用回交法和系谱法相结合的转育方法,以春性品种Taichung29为轮回亲本作母本,分别与25个抗性供体即中国小麦条锈病菌鉴别寄主和国际上重要的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杂交、回交和自交。通过基因推导分析、单体分析和SSR标记技术检测目的基因,选育抗条锈近等基因系,现已获得重要进展,成功选育出8个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抗条锈病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即Taichung29*6/Yr1、Taichung29*6/Yr2、Taichung29*6/Yr5、Taichung29*6/Yr7、Taichung29*6/Yr9、Taichung29*6/Yr10、Taichung29*6/YrSpP、Taichung29*6/YrKy2。另有9个组合转育获得343个抗性稳定株系,正检测其目的基因,3个组合转至BC6F3,自交纯合筛选抗性稳定株系,5个组合转至BC5,继续回交转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病性 近等基因系 Taichung29 回交法 系谱法 转育
下载PDF
我国小麦重要抗源材料抗条锈基因推导及其成株抗病性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王凤乐 吴立人 +1 位作者 谢水仙 万安民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根据对国内外20个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结合系谱分析,推导了我国20个重要抗源材料的抗条锈基因型。结果表明,BPM_2和奥地利黑麦高抗所有供试菌系,Pistou、伊利亚、特德具有抗病基因YrSD,Fr81—8的基因型为Yr_3+YrSD,Fr81... 根据对国内外20个已知毒性基因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结合系谱分析,推导了我国20个重要抗源材料的抗条锈基因型。结果表明,BPM_2和奥地利黑麦高抗所有供试菌系,Pistou、伊利亚、特德具有抗病基因YrSD,Fr81—8的基因型为Yr_3+YrSD,Fr81—10含有Yr_3,早熟3Б具有抗病基因Yr_(10)和Yr_9,水源11含有Yrsu,洛夫林10、洛夫林13均有Yr9,贵农21、贵农22可能携带Yr_(10),其余9个品种具有国际上未知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分小种圃鉴定资料显示,供试品种苗期抗条锈性与成株抗条锈性不完全一致,许多品种具有良好的成株抗条锈性。本文还讨论了基因推导法的应用局限性及抗源材料利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锈病 抗胜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