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SCM_7(Endoreticulatus.sp)的分离和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万永继 张琳 +4 位作者 陈祖佩 潘敏慧 杜云 敖明军 杨彪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从四川省种茧育家蚕分离出的一种小型微孢子虫SCM7,仅感染寄生蚕的中肠上皮组织;孢子卵圆形,大小2.26±0.21×1.19±0.18μm,孢子具单核,极丝排列7─9圈,各阶段的发育均发生在由寄主细胞内质... 从四川省种茧育家蚕分离出的一种小型微孢子虫SCM7,仅感染寄生蚕的中肠上皮组织;孢子卵圆形,大小2.26±0.21×1.19±0.18μm,孢子具单核,极丝排列7─9圈,各阶段的发育均发生在由寄主细胞内质网膜所形成的寄生囊内。其它特点也与Endoreticulatus属相符,应分类于Endoreticulatus属。该属微孢子虫在家蚕体内尚属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分离 微孢子虫 内网虫属
下载PDF
寄生于龙眼裳卷蛾的微孢子虫一新种(微孢子虫门,布雷孢虫科) 被引量:9
2
作者 万永继 刘仁华 沈佐锐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1-294,共4页
本种于2 0 0 0年从四川阆中林木害虫龙眼裳卷蛾幼虫体内发现分离。孢子卵圆形(3 1μm±0 3μm×1 6 μm±0 2 μm ) ,孢子发育中呈现出八孢子囊孢子和二孢子母细胞类型,为变形孢虫属的典型特征,分别形成单核孢子和双核孢... 本种于2 0 0 0年从四川阆中林木害虫龙眼裳卷蛾幼虫体内发现分离。孢子卵圆形(3 1μm±0 3μm×1 6 μm±0 2 μm ) ,孢子发育中呈现出八孢子囊孢子和二孢子母细胞类型,为变形孢虫属的典型特征,分别形成单核孢子和双核孢子,极丝圈数分别为7~9圈和10~12圈;从宿主、大小、极丝、发育等的差异检索表明:为微孢子虫门变形孢虫属VairimorphaPilly ,1976 1新种,定为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ceraces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新种 龙眼 寄生 布雷 2000年 林木害虫 细胞类型 子囊孢子 典型特征 变形 检索表 NOV sp. 发育
下载PDF
3种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和胚胎传染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万永继 唐良彤 +1 位作者 潘敏慧 陈祖佩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95-99,共5页
研究比较了从四川种茧育家蚕分离的大型微孢子虫SCM6(Nosemasp.)和小型微孢子虫SCM7(Endoreticulatusbombycisnov)与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对蚕的致病力和胚胎传... 研究比较了从四川种茧育家蚕分离的大型微孢子虫SCM6(Nosemasp.)和小型微孢子虫SCM7(Endoreticulatusbombycisnov)与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对蚕的致病力和胚胎传染性。结果表明,2龄起蚕经口添食梯度浓度的微粒子和微孢子虫后,两种微孢子虫对蚕的致病力弱于家蚕微粒子。母峨感染后的卵中,SCM7无胚胎传染,SCM6具有弱度胚胎传染,其胚传率为(1.44±0.75)%;家蚕微粒子胚传率达(19.65±8.25)%,对子代也具有较强的胚传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家蚕 胚胎 致病性 传染
下载PDF
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的评论 被引量:6
4
作者 万永继 沈佐锐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8-471,共4页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营寄生生活、无线粒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分类学上一直归类于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亚界。但最近对微孢子虫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认为微孢子虫与真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2年将微孢子...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营寄生生活、无线粒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分类学上一直归类于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亚界。但最近对微孢子虫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认为微孢子虫与真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2年将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本文予以综述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真核生物 动物寄生菌 分子进化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养蚕欢”消毒剂对家蚕NPB、Nb、曲霉菌孢子消毒灭活作用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永继 谢静 +1 位作者 陈积义 陈健 《四川蚕业》 1991年第3期12-15,共4页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养蚕欢”消毒液处理家蚕微粒子孢子、核多角体、曲霉菌孢子的样品进行观察,“养蚕欢”消毒液能使微粒子孢子、核多角体、曲霉菌孢子病原体变形、破碎、溶解、消失。该消毒液对家蚕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消...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养蚕欢”消毒液处理家蚕微粒子孢子、核多角体、曲霉菌孢子的样品进行观察,“养蚕欢”消毒液能使微粒子孢子、核多角体、曲霉菌孢子病原体变形、破碎、溶解、消失。该消毒液对家蚕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消毒灭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蚕欢”消毒液 家蚕病原体 光学显微镜 电子扫描 观察
下载PDF
几项新的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技术的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万永继 曾华明 《蚕学通讯》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1990~ 1995年四川先后研究提出了几项新的防微技术应用于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并发挥重要作用。这几项技术分别是 :家蚕异型微孢子虫 (SCM6 、SCM7)分类检验防治技术 ;一代杂交种成品检疫技术 ;血清学碳素凝集反应应用于原种补正检查技... 1990~ 1995年四川先后研究提出了几项新的防微技术应用于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并发挥重要作用。这几项技术分别是 :家蚕异型微孢子虫 (SCM6 、SCM7)分类检验防治技术 ;一代杂交种成品检疫技术 ;血清学碳素凝集反应应用于原种补正检查技术 ;桑叶全程消毒育技术。本文就几项防微新技术的流行病学背景、作用意义、前景或不足予以回顾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评价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微孢子虫SCM_6(Nosema.sp)对蚕生殖腺侵染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万永继 杨征 +1 位作者 刘冬海 彭云武 《蚕学通讯》 1997年第3期6-8,共3页
本试验以N.bomycis作对照,对SCM_6感染蚕的生殖腺(?、?)采用临时装片和石蜡切片对生殖腺内容物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SCM_6可侵染蚕的生殖细胞.但侵染生殖细胞的频度较低.
关键词 SCM6 蚕生殖腺 观察
下载PDF
家蚕新病原性微孢子虫(Nosema SP)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万永继 陈祖佩 +3 位作者 张琳 杜芸 敖明军 杨彪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6期621-625,共5页
1990年秋从四川省阆中蚕种场种茧育家蚕(Bombyx mori)幼虫分离出一种不同于家蚕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的新病原性微孢子虫(Nosema SP)。该微孢子虫对蚕的寄生性强,侵染蚕幼虫的绢丝腺、马氏管、肌肉、脂肪体及中肠等组织。孢子为... 1990年秋从四川省阆中蚕种场种茧育家蚕(Bombyx mori)幼虫分离出一种不同于家蚕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的新病原性微孢子虫(Nosema SP)。该微孢子虫对蚕的寄生性强,侵染蚕幼虫的绢丝腺、马氏管、肌肉、脂肪体及中肠等组织。孢子为卵圆形,大小3.8~4.1×2.4~2.6μm,极丝长126±8.35μm(113~140μm),在抱予形成期产孢体(7~9×3~4μm),以二裂形成两个孢子母细胞。极丝一般为单层绕成14~15圈(偶有16圈),倾斜角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病/微孢子虫
全文增补中
电子灭菌器对家蚕病原性细菌、真菌的灭菌效果试验
9
作者 万永继 杨劲松 +2 位作者 段桂斌 潘敏慧 祝仁英 《四川蚕业》 1995年第3期24-25,共2页
本试验报道电子灭菌器对家蚕病原细菌和真菌的灭菌效果,将灵菌、苏云金杆菌、曲霉、白僵菌置于离电子灭菌器不同距离处进行数小时处理,然后分别再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此判断试验结果。试验表明,(1)电子灭菌器对灵... 本试验报道电子灭菌器对家蚕病原细菌和真菌的灭菌效果,将灵菌、苏云金杆菌、曲霉、白僵菌置于离电子灭菌器不同距离处进行数小时处理,然后分别再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此判断试验结果。试验表明,(1)电子灭菌器对灵菌、苏云金杆菌有非常显著的灭活怍用;(2)对曲霉、白僵也表现有一定的灭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灭菌器 家蚕病原 灭菌效果
下载PDF
消毒王对家蚕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效果摘报
10
作者 万永继 唐仲荣 祝仁英 《四川蚕业》 1999年第1期45-45,共1页
受有关部门的委托,我们对四川省蚕药厂研制开发的新一代高效蚕用消毒剂——“消毒王”进行了消毒效果的试验。所提供消毒剂型有Ⅰ型和Ⅱ型,Ⅰ型以粉、液主辅剂构成,Ⅱ型主、辅剂均为粉剂,选择试验病原为抵抗性和稳定性最强的病原——核... 受有关部门的委托,我们对四川省蚕药厂研制开发的新一代高效蚕用消毒剂——“消毒王”进行了消毒效果的试验。所提供消毒剂型有Ⅰ型和Ⅱ型,Ⅰ型以粉、液主辅剂构成,Ⅱ型主、辅剂均为粉剂,选择试验病原为抵抗性和稳定性最强的病原——核型多角体(NPB)、质型多角体(CPB)、芽孢杆菌(B、t)、曲霉菌(A、f)、微粒子孢子(N、b),以载体病原药液处理法,通过显微观察,培养试验、生物感染试验获得如下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效果 家蚕病原 微生物 消毒剂 感染试验 质型多角体 西南农业大学 培养试验 试验结果 选择试验
下载PDF
“养蚕欢2号”对家蚕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微孢子虫的消毒效果试验
11
作者 万永继 吴良新 +3 位作者 张洪家 李统刚 潘明慧 祝仁英 《四川蚕业》 1998年第1期13-15,共3页
养蚕防病、预防为主、消毒为重,做好养蚕消毒工作是夺取蚕茧无病高产的重要保证,消毒剂“养蚕欢2号”(粉剂)是替代该药液剂的换代产品,四川省蚕业研究所在许多蚕区中试和推广该消毒药剂,受有关部门的委托,1997年夏季和秋季,我们就该药... 养蚕防病、预防为主、消毒为重,做好养蚕消毒工作是夺取蚕茧无病高产的重要保证,消毒剂“养蚕欢2号”(粉剂)是替代该药液剂的换代产品,四川省蚕业研究所在许多蚕区中试和推广该消毒药剂,受有关部门的委托,1997年夏季和秋季,我们就该药剂对家蚕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微粒子原虫进行了消毒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效果 微孢子虫 家蚕病原 微生物病 质型多角体病毒 养蚕 真菌 苏云金杆菌 西南农业大学 细菌
下载PDF
不同饲料饲养家蚕其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类型的组成及差异性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向芸庆 王晓强 +3 位作者 冯伟 周围 谢洪霞 万永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875-3882,共8页
为探讨鳞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抗病性与肠道微生态状况的关系,以不同的桑科植物柘叶与桑叶分别饲养家蚕,采用纯培养分离检测技术、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4、5龄家蚕肠道优势菌群的类型进行了鉴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讨鳞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抗病性与肠道微生态状况的关系,以不同的桑科植物柘叶与桑叶分别饲养家蚕,采用纯培养分离检测技术、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4、5龄家蚕肠道优势菌群的类型进行了鉴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柘叶与桑叶饲养家蚕共有的优势菌群有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4个类群。从桑叶饲养家蚕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还有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5个类群,而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仅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2个类群。饲料的改变导致家蚕肠道微生态细菌种群组成的变化,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分离出的优势菌群与桑叶饲养的家蚕相比,出现较大差异且不如桑叶饲养家蚕的菌群丰富。推测这种改变可能与柘叶饲养家蚕生长发育不良、容易患病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优势菌群 肠道 家蚕 类型 差异性 柘叶 桑叶
下载PDF
白鲢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5
13
作者 唐毅 张芬 +3 位作者 孙翰昌 耿晓修 涂增 万永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76,共4页
从患病白鲢鳃、肝胰脏分离到2株细菌,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完全一致.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具荚膜,粗短杆状,大小约(0.3~0.4)×(0.5~0.8)μm,单个存在或2个相连;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枸橼酸盐、尿素... 从患病白鲢鳃、肝胰脏分离到2株细菌,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完全一致.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具荚膜,粗短杆状,大小约(0.3~0.4)×(0.5~0.8)μm,单个存在或2个相连;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枸橼酸盐、尿素显阳性;对鸟氨酸、蛋白胨水、卫茅醇、苯丙氨酸、H2S均为阴性;V-P试验强阳性,细菌学鉴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经胸鳍基注射回归感染试验均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肺炎克雷伯氏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白僵菌的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高红 张冉 万永继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0-736,共7页
白僵菌(Beauveria)是一类寄主范围广、致病性与适应性很强的昆虫病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但是有些白僵菌种对家蚕等经济昆虫也存在严重的危害。对国内外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白僵菌属种的分类研究历史、分类研究方法以... 白僵菌(Beauveria)是一类寄主范围广、致病性与适应性很强的昆虫病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但是有些白僵菌种对家蚕等经济昆虫也存在严重的危害。对国内外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白僵菌属种的分类研究历史、分类研究方法以及6个白僵菌属种的形态特征予以概述,并简要介绍生物防治环境中避免白僵菌交叉感染家蚕的监测鉴定方法,以期为开展相关白僵菌的分类鉴定和对白僵菌杀虫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价及降低给养蚕生产造成危害的风险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分类 分类方法 属种特征
下载PDF
用柘树叶饲养家蚕对蚕体生长发育及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薛英伟 涂增 +3 位作者 万永继 向芸庆 谢洪霞 冯丽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8-411,共4页
探讨家蚕不同饲料营养与抗性生理的关系对家蚕的病理生理及蚕病预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4龄起蚕开始用柘树叶和桑叶分组饲养,调查家蚕的生长发育状况,并连续10 d分别检测蚕体内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柘叶饲养组不仅蚕体重和体... 探讨家蚕不同饲料营养与抗性生理的关系对家蚕的病理生理及蚕病预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4龄起蚕开始用柘树叶和桑叶分组饲养,调查家蚕的生长发育状况,并连续10 d分别检测蚕体内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柘叶饲养组不仅蚕体重和体长的增长小于桑叶饲养组,而且上蔟率、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量均显著低于桑叶组;柘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及羧酸酯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70 8、14.129 0、632.557 1 U/mL,桑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76 4、15.189 0、628.055 1 U/mL,与桑叶饲养组相比,柘叶饲养组蚕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而羧酸脂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由此认为,家蚕采用拓叶饲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蚕体的生理代谢,降低蚕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饲料营养 生长发育 产茧量 代谢酶活性 柘树叶
下载PDF
不同饲料饲养对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能力以及体内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洪霞 涂增 +3 位作者 万永继 薛英伟 冯丽春 王晓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2-647,共6页
为探讨饲料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关系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与蚕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研究比较了用桑叶、柘叶饲养的家蚕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性以及与抗性相关的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 为探讨饲料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关系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与蚕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研究比较了用桑叶、柘叶饲养的家蚕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性以及与抗性相关的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BmNPV对柘叶饲养家蚕的感染中量(ID50)和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319×105PID/头和1.632×105PID/头,与对桑叶饲养家蚕的ID50和LD50相比,仅为1/2和1/4左右,即柘叶饲养家蚕对BmNPV的抵抗力明显降低;不论用柘叶饲养还是用桑叶饲养的家蚕感染BmNPV后,蚕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均大幅度上升,碱性磷酸酯酶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且柘叶饲养家蚕感染BmNPV后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桑叶饲养家蚕感染BmNPV后的酶活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饲料 桑叶 柘叶 蚕体抵抗力 BMNPV 感染中量 致死中量 代谢酶活性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表面抗原蛋白对家蚕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红娟 周泽扬 +1 位作者 万永继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表面抗原蛋白 致病性
下载PDF
家蚕内网虫属微孢虫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SUrRNA)核心序列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敏慧 万永继 +2 位作者 鲁成 周泽扬 向仲怀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420,共7页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is a new pathogenic microspordia isolated from the silkworm larvae.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we amplified a fragment of the core sequence of the 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 ...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is a new pathogenic microspordia isolated from the silkworm larvae.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we amplified a fragment of the core sequence of the 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rRNA) of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The SSUrRNA fragment was inserted into pMD18-T Vector and then cloned. It had a length of 1 230 nucleotides and a percentage GC content of 51.3%. The accession number in GenBank is gi11181769|AY009115.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model of the SSUrRNA of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was constructed both on the bases of the sequence alignment and RNAFOLD program of the PC-GENE package.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model revealed that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lacked many eukaryotic helices, such as helix10, helix 11, helix 18, helix 43 and helix 46,but it has V4 region and has more of prokaryotic character. Analyzed by Blast,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Endoreticulatus schubergi and Pleistophora sp.(Sd-Nu-IW8201) have a high similarity, over 98%. Phylogeny tree of Endoreticulatus and Pleistophora species showed that Endoreticulatus and Pleistophora sp.(Sd-Nu-IW8201) was in a group and the other Pleistophora species were in another grou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内网虫属 微孢虫 核糖体小亚单位RNA 核心序列 克隆 序列分析 原生动物
下载PDF
春蚕饲养防脓病
19
作者 万永继 《蚕学通讯》 1996年第1期56-56,共1页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蚕期一般桑叶叶质和气候条件较好,蚕病发生率低,产茧量高,丝质优良,和其它蚕期相比各方面条件都较优越.但如果消毒不严或遇春蚕期气候异常,也会出现蚕病危害.1995年我省普遍反映血液型脓病发生较多,特别是笔者...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蚕期一般桑叶叶质和气候条件较好,蚕病发生率低,产茧量高,丝质优良,和其它蚕期相比各方面条件都较优越.但如果消毒不严或遇春蚕期气候异常,也会出现蚕病危害.1995年我省普遍反映血液型脓病发生较多,特别是笔者所了解到的脓病在西昌地区、重庆地区春蚕期有相当比例的危害.今年春蚕饲养在即,应加强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饲养 春蚕期 血液型 蚕体蚕座 脓病 气候异常 西昌地区 桑叶叶质 重庆地区 气候条件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莱氏野村菌cq菌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涂增 翟逸 万永继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3,57,共6页
研究环境因子对莱氏野村菌(Nomuraearileyi)cq菌株的生长、产孢与孢子萌发的影响。温度对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有相同的效应,低温23℃是最适温度,32℃以上明显抑制谊菌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p... 研究环境因子对莱氏野村菌(Nomuraearileyi)cq菌株的生长、产孢与孢子萌发的影响。温度对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有相同的效应,低温23℃是最适温度,32℃以上明显抑制谊菌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6.2~7.0;24h光照有利于产孢,而24h黑暗有利于菌落生长;紫外线(40w,45cm)照射2min,培养96h谊菌株孢子发芽率较对照降低16%,照射8min孢子发芽率仅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 环境因子 生长 产孢 孢子萌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