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新方法——以安岳气田须二气藏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彭越 张满郎 +6 位作者 李明秋 万玉金 李昱宏 张静平 滕柏路 牛梦瑶 罗万静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储层天然裂缝的预测及评价对裂缝性气藏开发至关重要。岩心观察、地球物理方法和裂缝建模是目前对裂缝定性和定量描述的主要方法。以安岳气田须二气藏为例,以裂缝建模三维数据体为基础,引入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定义无量纲裂缝发育指数,对... 储层天然裂缝的预测及评价对裂缝性气藏开发至关重要。岩心观察、地球物理方法和裂缝建模是目前对裂缝定性和定量描述的主要方法。以安岳气田须二气藏为例,以裂缝建模三维数据体为基础,引入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定义无量纲裂缝发育指数,对单井储量控制体内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形成了一套新的裂缝发育程度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图像识别技术利用计算机读取每个像素的RGB基础色强度数值,通过RGB数值的大小来判断图像所代表的实际物理参数分布规律,能实现对裂缝发育程度的快速定量评价;2)安岳气田须二气藏平均单井储量控制体积内无量纲裂缝发育指数为0.38,整体裂缝发育;3)裂缝发育指数可作为气井早期生产预测的重要指标,裂缝发育指数大的气井初期产量和无阻流量较大,井位部署可优先考虑裂缝发育指数大于0.40的区域。该研究对国内外类似储层裂缝的定量评价及安岳气田须二气藏后续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裂缝发育程度 安岳气田 气井产能
下载PDF
涩北气田多层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万玉金 孙贺东 +2 位作者 黄伟岗 朱华银 钟世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60,共3页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合计含气小层介于54~90层,是典型的多层气藏,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表明层间储量动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实验模拟、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储量分布、气井出水等对储量动用程度的...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合计含气小层介于54~90层,是典型的多层气藏,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表明层间储量动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实验模拟、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储量分布、气井出水等对储量动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多层气藏储量动用程度的主要因素,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层储量动用程度越差。对于该类气藏,可以通过合理划分合采层系、优化射孔和优化配产等策略提高多层气藏储量的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储集层 多层气藏 开发储量动用程度
下载PDF
煤层气单井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4
3
作者 万玉金 曹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岩基质中,只有当储层压力降低后才可以从基质中解吸出来,煤岩 裂隙或割理中多被水充满,而裂隙与割理是煤层中的主要运移通道,煤层气需要通过排水(裂隙或割理)降压(煤岩 储层)方式才得以采出,故煤层气...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岩基质中,只有当储层压力降低后才可以从基质中解吸出来,煤岩 裂隙或割理中多被水充满,而裂隙与割理是煤层中的主要运移通道,煤层气需要通过排水(裂隙或割理)降压(煤岩 储层)方式才得以采出,故煤层气的产量受煤岩性质、压力水平和两相渗流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认 为,影响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煤岩渗透率、孔隙度、吸附能力、含气量、临界解吸压力、相对渗透率等; 为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必须通过洞穴完井、压裂改造或水平井等方式,改善井底渗流条件,有效地降低井底流 压,扩大压力波及范围,增加有效解吸区,扩展两相渗流区范围。为实现煤层气的规模开发,必须深化认识储层特 征,结合地质实际,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单井产量 渗透率 孔隙度 吸附能力 临界解吸压力
下载PDF
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的形状控制机理 被引量:18
4
作者 万玉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0-132,i023,共4页
随着我国西部天然气于 2 0 0 3年底开始向上海市供气 ,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气东输管线沿线城市的有效、安全用气已刻不容缓。介绍了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采用的水溶采卤技术 :通过向溶腔中注入淡水 ,降低卤水浓度 ,溶... 随着我国西部天然气于 2 0 0 3年底开始向上海市供气 ,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气东输管线沿线城市的有效、安全用气已刻不容缓。介绍了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采用的水溶采卤技术 :通过向溶腔中注入淡水 ,降低卤水浓度 ,溶蚀岩盐 ,使得溶腔不断扩大。为保证储气库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必须在建腔过程中控制其形状 ,使之具有一定的力学稳定性。通过机理分析与模拟实验研究 ,探索了溶腔形状控制机理 ,以及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的形状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盐层 溶腔 模拟实验研究 力学稳定性 天然气 西气东输 建设 长江三角洲地区 技术
下载PDF
利用产气剖面精细描述多层气藏动态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万玉金 钟世敏 +2 位作者 王小鲁 郭辉 王婷婷 《油气井测试》 2018年第3期72-78,共7页
受层间非均质性等影响,多层气藏表现出层间日产气量差异大、各小层出水顺序及产水量也不相同的情况,采用常规方法无法了解每个小层的生产状况。对产气剖面测试成果在多层气藏动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台南气田F气藏为例,阐述... 受层间非均质性等影响,多层气藏表现出层间日产气量差异大、各小层出水顺序及产水量也不相同的情况,采用常规方法无法了解每个小层的生产状况。对产气剖面测试成果在多层气藏动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台南气田F气藏为例,阐述了产气剖面可用于了解单井分层产气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确定各小层的无阻流量、识别各小层出水顺序与出水量、分析整个气藏的分层产量贡献与剩余气分布。分析表明,通过有计划、系统地测试产气剖面,可以准确认识多层气藏的动态特征,优化确定科学的开发技术政策,提高气藏开发效果。该分析对多层气藏开发动态监测优化设计与动态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剖面 生产测井 动态监测 多层气藏 分层产能 台南气田
下载PDF
透镜状致密砂岩气藏井网加密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玉金 罗瑞兰 韩永新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8期41-44,共4页
致密砂岩气藏中,多层叠置连片分布的透镜状砂岩气藏约占一半,井网加密是此类气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关键。该文介绍了国外两种可以进行快速评价的井网加密技术:地质统计法和"移动窗口"法。然后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探讨了井网加密... 致密砂岩气藏中,多层叠置连片分布的透镜状砂岩气藏约占一半,井网加密是此类气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关键。该文介绍了国外两种可以进行快速评价的井网加密技术:地质统计法和"移动窗口"法。然后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探讨了井网加密时机、加密程度和加密效果:动态确认具有加密潜力,即可实时井网加密;加密后井网密度约等于气藏范围内地质统计泄气面积的中值;采收率可以提高到50%以上,Rulison气田甚至达到75%。最后以我国苏里格气田为例,分析了苏6井区井网加密潜力,认为利用直井开发极限井网密度可以达到0.24 km2/井,采收率可以在目前基础上提高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井网加密 采收率 苏里格
下载PDF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玉金 陈孟普 《中国煤层气》 1997年第1期31-34,37,共5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保存条件对于煤层气藏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保存条件主要指盖层的封盖能力、水动力条件和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地质历史中.上述地质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层的温压条件而改变吸附与解吸和吸附与溶解之间的平衡.控制地层中... 本文主要论述了保存条件对于煤层气藏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保存条件主要指盖层的封盖能力、水动力条件和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地质历史中.上述地质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层的温压条件而改变吸附与解吸和吸附与溶解之间的平衡.控制地层中的煤层气赋存形式.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文中最后以大城地区为例综合评述了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藏 保存条件 温压条件 赋存形式 地质作用 水动力条件 构造运动 吸附 解吸 影响程度
下载PDF
威远页岩气田单井产能主控因素与开发优化技术对策 被引量:81
8
作者 马新华 李熙喆 +7 位作者 梁峰 万玉金 石强 王永辉 张晓伟 车明光 郭伟 郭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5-563,共9页
针对威远页岩气田优质储集层厚度小、水平应力差大及井间产能变化大等特点,在20余口评价井页岩储集层地质和测井评价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了全区100余口水平井优质储集层钻遇率、优质储集层厚度和压裂参数特征与单井测试产量的关系,明... 针对威远页岩气田优质储集层厚度小、水平应力差大及井间产能变化大等特点,在20余口评价井页岩储集层地质和测井评价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了全区100余口水平井优质储集层钻遇率、优质储集层厚度和压裂参数特征与单井测试产量的关系,明确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提出水平井开发优化技术对策。研究表明,优质储量动用程度是决定水平井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即页岩气水平井产能受控于优质储集层发育厚度、优质储集层钻遇长度和储集层改造程度。基于上述认识,对威远页岩气田进行了开发优化:①水平井靶体位置定于龙一1^1小层中、下部(威202井区)和龙一1^1小层(威204井区);②开发井优先部署在优质储集层厚度较大的威远县城周边区域;③采用中高强度改造方式。优化方案实施后,单井测试产量和单井预测最终可采储量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页岩气田 单井产能主控因素 优质储量动用程度 优质储集层厚度 优质储集层钻遇长度 改造程度 开发优化技术对策
下载PDF
中国超深层构造型大气田高效开发策略 被引量:73
9
作者 李熙喆 郭振华 +7 位作者 胡勇 罗瑞兰 苏云河 孙贺东 刘晓华 万玉金 张永忠 李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8,共8页
通过对中国超深层构造型大气田开发的跟踪分析,从影响开发技术政策制定的地质与生产动态特征出发,提出实现气田高效开发的策略。依据储集层基质物性、裂缝发育程度以及基质与裂缝匹配关系的差异,将气藏储集层划分为单孔单渗、双孔双渗... 通过对中国超深层构造型大气田开发的跟踪分析,从影响开发技术政策制定的地质与生产动态特征出发,提出实现气田高效开发的策略。依据储集层基质物性、裂缝发育程度以及基质与裂缝匹配关系的差异,将气藏储集层划分为单孔单渗、双孔双渗和双孔单渗3种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储集层在不同尺度渗透率、动态与静态储量比值以及水侵风险程度等开发生产特征方面的差异。指出气田开发规模确定和水侵风险快速识别是影响超深层构造型气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明确气藏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政策是实现高效开发的关键。具体策略包括:进一步强化气藏前期评价技术和内容,通过部署高精度开发地震、分批次部署开发评价井和规模试采,准确认识构造、储集层类型、气水分布等气藏特征,落实可动用储量;合理控制建产节奏,保证前期评价时间,确保评价效果;制定合理开发技术政策,以落实的可动用储量作为开发方案编制的基础,重点考虑水侵风险与基质供气能力两个因素,优化开发井位部署和单井配产;持续加强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构造型大气田 气藏特征 储集层 高效开发 水侵风险 开发策略
下载PDF
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地质特征与开发技术政策 被引量:58
10
作者 李熙喆 郭振华 +9 位作者 万玉金 刘晓华 张满郎 谢武仁 苏云河 胡勇 冯建伟 杨炳秀 马石玉 高树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8-406,共9页
综合地震、钻井、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针对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磨溪区块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与展布、气水分布等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问题开展研究,确定开发技术对策。结果表明:(1)磨溪区块垂向发育4期颗粒滩体,平面呈现"... 综合地震、钻井、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针对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磨溪区块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与展布、气水分布等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问题开展研究,确定开发技术对策。结果表明:(1)磨溪区块垂向发育4期颗粒滩体,平面呈现"两滩一沟"格局;(2)储集层可分为溶蚀孔洞、溶蚀孔隙和基质孔隙3种类型,有效储集层以溶蚀孔洞和溶蚀孔隙型为主;(3)储集层基质物性较差,受高角度构造缝影响,整体表现为低孔、中—高渗特征;(4)气藏由西向东,气水界面逐渐降低,呈"三段式"结构,建产区统一气水界面为-4 385 m。在气藏地质特征认识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结果与国内外相似气田开发经验,确定开发技术政策:以颗粒滩主体发育区作为优先建产目标区;在构造高部位集中布井,延缓边水非均匀推进速度,延长气田稳产期;部署水平井,提高单井产能;确定气井合理配产和调峰气井产量,提升气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气田 磨溪区块 龙王庙组 碳酸盐岩气藏 地质特征 开发技术政策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 被引量:46
11
作者 李明诚 李剑 +2 位作者 万玉金 邓祖佑 杜秀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7,共5页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要是沉积盆地内的含烃流体活动 ,它是盆地流体与盆地岩石在温度、压力场下的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幕式流动是油气运移的最大特征 ,与盆地的幕式构造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研究盆地流体可以为研究地壳深部地流体提供一个窗口。地壳深部的变质流体可能也是呈幕式活动并产生幕式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外深部流体的作用下有必要对油气的无机成因、热降解机理、深盆热水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流体 盆地流体 油气运移 幕式流体 幕式构造活动 沉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渗流特征物理模拟 被引量:50
12
作者 胡勇 李熙喆 +6 位作者 万玉金 陆家亮 朱华银 张玉丰 朱秋影 杨敏 牛丽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0-584,共5页
对苏里格气田40块基质岩心(覆压渗透率为0.002×10^-3~100×10-3μm2)进行毛管压力测试,精细刻画不同类型砂岩孔喉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气体在不同渗透率均质砂岩、非均质砂岩以及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渗流实验,研究气... 对苏里格气田40块基质岩心(覆压渗透率为0.002×10^-3~100×10-3μm2)进行毛管压力测试,精细刻画不同类型砂岩孔喉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气体在不同渗透率均质砂岩、非均质砂岩以及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渗流实验,研究气体在致密砂岩中的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纳米孔喉、微毛细管孔喉是致密砂岩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天然气或气一水在其中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远大于在常规或中高渗砂岩中的流动阻力。衰竭开采模拟实验表明,天然气在渗透率小于0.1×10-3μm^2的不含水砂岩或渗透率小于1.0x10-3μm2的含水砂岩中渗流时,气体渗流阻力较大,存在启动压力,含水对岩心气体渗流影响较大,含水饱和度较高时,储量动用程度低。采用长岩心衰竭开采实验检测各测点压力拟合计算的压力梯度对于井控半径预测和储量动用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覆压渗透率 渗流特征 物理模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国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4
13
作者 雷群 李熙喆 +2 位作者 万玉金 陈建军 杨依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共3页
低渗透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针对块状、层状和透镜状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的不同开发特征,国内初步形成了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模式:①块状:底部避射控制底水、长井段压裂改造和中后期加密调整;②层状:双分支水平井、定压生... 低渗透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针对块状、层状和透镜状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的不同开发特征,国内初步形成了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模式:①块状:底部避射控制底水、长井段压裂改造和中后期加密调整;②层状:双分支水平井、定压生产,单井初期高产、井间接替,或直井压裂、定产生产;③透镜状:加密井网、滚动开发。但现在仍面临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挑战。为实现该类气藏规模有效开发,针对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①根据气藏地质条件优选相应技术系列;②加强渗流理论研究、深入认识气藏开发机理;③进一步加强压裂技术攻关;④加快小井眼技术的配套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低渗透砂岩气藏 开发模式 发展方向 技术配套 建议
下载PDF
美国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与启示 被引量:42
14
作者 雷群 万玉金 +1 位作者 李熙喆 胡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美国是目前致密砂岩天然气产量最多的国家,历经40年逐步形成了气藏描述、井网加密、增产改造及钻井完井等系列配套技术,其成功的开发实践将为我国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提供宝贵的经验。在系统调研并分析美国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开发特征... 美国是目前致密砂岩天然气产量最多的国家,历经40年逐步形成了气藏描述、井网加密、增产改造及钻井完井等系列配套技术,其成功的开发实践将为我国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提供宝贵的经验。在系统调研并分析美国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开发特征与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借鉴美国致密砂岩气田的开发经验,得到以下几点启示:①三维地震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井成功率;②井网加密可以有效提高多层、透镜状气藏的采收率;③直井分层压裂是致密气藏开发的主体增产工艺技术;④综合应用小井眼、快速钻井、地面优化简化等技术来降低成本。上述分析研究结论将对我国低渗透砂岩气藏合理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致密砂岩 气藏 开发 压裂 增产 工艺 经验
下载PDF
高低压双气层合采产气特征 被引量:32
15
作者 胡勇 李熙喆 +2 位作者 万玉金 朱华银 王淑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1,共3页
多层合采问题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采用的方法通常是数值模拟、试井分析等,为了更真实地认识"一井多层"低渗气藏(气层物性特征相近,初始压力不同)多层合采时的产气特征,引入了物理模拟技术,结合气藏实际,采用气藏天然岩... 多层合采问题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采用的方法通常是数值模拟、试井分析等,为了更真实地认识"一井多层"低渗气藏(气层物性特征相近,初始压力不同)多层合采时的产气特征,引入了物理模拟技术,结合气藏实际,采用气藏天然岩心,建立了高低压双气层无窜流物理模型(简称"并联"模型),实验模拟气藏定容衰竭开采方式,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双气层合采时单层产气、压力变化规律,单层产量贡献特征,气层采收率,配产、高低压气层初始压差对生产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认识。采用物理模拟技术研究多层合采产气特征尚属新的尝试,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对制定类似气藏的合理开发技术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压力 储集层 合采 物理模拟
下载PDF
中国超深层大气田高质量开发的挑战、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熙喆 郭振华 +5 位作者 胡勇 刘晓华 万玉金 罗瑞兰 孙玉平 车明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2,共8页
中国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已成为天然气业务增储上产、效益增长的主体和未来油气上游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实现其高质量开发意义重大。为此,通过对气田开发特点、开发效果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了超深层大气田实现高质量开发... 中国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已成为天然气业务增储上产、效益增长的主体和未来油气上游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实现其高质量开发意义重大。为此,通过对气田开发特点、开发效果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了超深层大气田实现高质量开发面临的挑战,针对制约气田开发效果的关键认识和技术瓶颈,基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储层评价、气藏动态评价、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国内外气田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超深层大气田高质量开发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对策与建议:(1)强化气藏前期评价,落实可动用储量,确定气田合理的产能规模,避免功能浪费;(2)优化井位部署与单井合理配产,实现气藏均衡开发,以获得高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3)持续进行钻完井技术及有针对性的储层改造技术攻关,通过前者进一步缩短钻完井周期、使开发成本不断下降,通过后者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实现低品位储量的有效动用;(4)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超深层大气田开发建设和生产运行的科学程序,严格控制产量上限指标,更加突出质量效益。结论认为,高质量开发超深层大气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勘探、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持续创新是最终实现该目标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常规天然气 大气田 高质量开发 井位部署 合理配产 钻完井技术 储层改造技术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大庆火山岩孔隙结构及气水渗流特征 被引量:25
17
作者 胡勇 朱华银 +2 位作者 万玉金 韩永新 王玉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5,89,共4页
利用CT成像、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等实验技术,对大庆火山岩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气水渗流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大庆火山岩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隙易被喉道控制,喉道大小决定储层的渗透性,储集空间可以分为孔隙型、裂... 利用CT成像、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等实验技术,对大庆火山岩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气水渗流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大庆火山岩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隙易被喉道控制,喉道大小决定储层的渗透性,储集空间可以分为孔隙型、裂缝型、致密型三种类型,不同孔隙类型岩样的储集空间、气水渗流特征明显。大庆火山岩残余水饱和度较高,气水渗流显著特征是裂缝型岩样两相渗流区间小,但在高含水饱和度下,气相仍具备一定的渗流能力,表明裂缝具有较好的导流能力,孔隙型岩样两相渗流区间较大,在残余水饱和度下,气相相对渗透率较高,储渗物性较好;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两种类型的岩样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均比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孔隙结构 气水渗流 实验研究 大庆
下载PDF
中国大型气田井均动态储量与初始无阻流量定量关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熙喆 刘晓华 +6 位作者 苏云河 吴国铭 刘华勋 路琳琳 万玉金 郭振华 石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0-1025,共6页
基于中国32个不同类型已投入开发大型气田600余口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了以气田为单元的井均动态储量与井均初始无阻流量关系图版,并通过理论推导探讨了二者关联性的内涵与图版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中国大型气田井均动态储量与井均初... 基于中国32个不同类型已投入开发大型气田600余口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了以气田为单元的井均动态储量与井均初始无阻流量关系图版,并通过理论推导探讨了二者关联性的内涵与图版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中国大型气田井均动态储量与井均初始无阻流量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其相关性体现了中国大型气田在规模、效益和稳产开发模式下,通过优化设计建立的动态储量与初始无阻流量之间的匹配关系,亦即产能与稳产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图版具有普遍适用性,可用于估算气田开发初期达到生产规模、稳产年限要求所应具备的合理井均动态储量,为确定气田开发技术指标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用于对比评价已开发气田的开发效果和加密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型气田 初始无阻流量 动态储量 相关性图版 加密潜力
下载PDF
涩北气田多层合采出水原因及识别 被引量:31
19
作者 罗万静 万玉金 +1 位作者 王晓冬 范新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88,共3页
为了获得经济的产能,很多气井都采用多层合采的方式进行生产。但对于多层合采边水气藏,生产中地层出水会引起气井产量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气井的生产能力;而多个生产小层合采则加大了对出水层位判断的难度。为此,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为了获得经济的产能,很多气井都采用多层合采的方式进行生产。但对于多层合采边水气藏,生产中地层出水会引起气井产量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气井的生产能力;而多个生产小层合采则加大了对出水层位判断的难度。为此,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从多角度、多资料综合判断出水层位和出水原因尤为重要。根据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气田的出水特征,充分利用生产资料、测井资料、地质资料,采用动态和静态资料有机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涩北一号气田产出水的水型主要是凝析水、边水、层间水、层内水、工作液返排水;提出了通过产出水矿化度、生产曲线、测井资料、固井资料、产气剖面、工艺措施、井与边水距离、邻井出水情况等8个因素综合分析以确定出水原因和出水层位的新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水层位和出水原因,为制订下一步的防水、控水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合采 边水 原因 识别 测井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气水渗流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朱华银 周娟 +1 位作者 万玉金 黄立信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71-573,共3页
利用微观玻璃模型进行了气水两相渗流微观机理研究。孔隙水平的直观观察表明:气水两相排驱和渗吸的微观渗流机理截然 不同,低流速时虽然二者均受毛管力的影响,但排驱时气水前缘始终沿连续的大喉道路径运移,存在明显的跳跃式运移现象;... 利用微观玻璃模型进行了气水两相渗流微观机理研究。孔隙水平的直观观察表明:气水两相排驱和渗吸的微观渗流机理截然 不同,低流速时虽然二者均受毛管力的影响,但排驱时气水前缘始终沿连续的大喉道路径运移,存在明显的跳跃式运移现象;速度较 高时,有明显的粘性指进现象,气体前缘呈树枝状,随流速的增加,分叉更多。而低速渗吸时水沿壁进入孔隙,首先充满小喉道,发生 严重的毛管指进,并沿壁能到达孔隙模型的各个角落,前缘推进随流速的增加而变得均匀。实验结束后的气水微观分布分析,对提 高油气采收率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微观机理 运移 气水渗流 多孔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