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个体化模拟骶1椎弓根螺钉最佳置入路径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根据是否采用术前个体化设计骶1椎弓根置钉路径,分为个体化置钉组和传统置钉组。分析比较...目的探讨个体化模拟骶1椎弓根螺钉最佳置入路径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根据是否采用术前个体化设计骶1椎弓根置钉路径,分为个体化置钉组和传统置钉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螺钉尖部与骶1上终板的距离D,螺钉在失状位平面与腰5椎弓根的夹角α及横断位上螺钉的内倾角度β,所用长度为35、40 mm螺钉数目及随访1年内螺钉的松动率。结果共纳入患者59例,个体化置钉组31例,传统置钉组28例。个体化置钉组在螺钉尖部与骶1上终板的距离D[(2.61±0.82)vs.(4.13±1.51)mm,t=-5.718,P<0.001]、螺钉在失状位平面与腰5椎弓根的夹角α[(9.31±3.52)vs.(13.53±4.78)°,t=-5.646,P<0.001]、螺钉的内倾角度β[(15.73±6.04)vs.(10.65±5.09)°,t=3.022,P=0.004]、使用螺钉型号[长度40 mm螺钉:56 vs. 8枚,长度35 mm螺钉:6 vs. 48枚,χ^2=68.539,P<0.001]和术后随访1年出现螺钉松动率[3.22%vs. 16.07%,χ^2=5.774,P<0.001]上与传统置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个体化设计骶1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路径能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在增加骶1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矢状位平衡。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个体化模拟骶1椎弓根螺钉最佳置入路径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根据是否采用术前个体化设计骶1椎弓根置钉路径,分为个体化置钉组和传统置钉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螺钉尖部与骶1上终板的距离D,螺钉在失状位平面与腰5椎弓根的夹角α及横断位上螺钉的内倾角度β,所用长度为35、40 mm螺钉数目及随访1年内螺钉的松动率。结果共纳入患者59例,个体化置钉组31例,传统置钉组28例。个体化置钉组在螺钉尖部与骶1上终板的距离D[(2.61±0.82)vs.(4.13±1.51)mm,t=-5.718,P<0.001]、螺钉在失状位平面与腰5椎弓根的夹角α[(9.31±3.52)vs.(13.53±4.78)°,t=-5.646,P<0.001]、螺钉的内倾角度β[(15.73±6.04)vs.(10.65±5.09)°,t=3.022,P=0.004]、使用螺钉型号[长度40 mm螺钉:56 vs. 8枚,长度35 mm螺钉:6 vs. 48枚,χ^2=68.539,P<0.001]和术后随访1年出现螺钉松动率[3.22%vs. 16.07%,χ^2=5.774,P<0.001]上与传统置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个体化设计骶1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路径能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在增加骶1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也能取得较好的矢状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