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前抗凝及术后复律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丛培玲 孙晓斐 +2 位作者 苗俊东 杜新平 郝丽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7年第4期171-173,共3页
对26例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Af)的患者在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给大剂量肝素短程抗凝,并对其中19例在术后即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探讨短程抗凝后PBMV的可能性及PBMV术后即刻电复律的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本组2... 对26例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Af)的患者在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给大剂量肝素短程抗凝,并对其中19例在术后即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探讨短程抗凝后PBMV的可能性及PBMV术后即刻电复律的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本组26例二尖瓣口面积(MVA)由0.92±0.2cm2扩大至1.95±0.37cm2,左房平均压(LAP)由3.12±1.27kPa降至1.42±0.85kPa,而左房内径(LAD)由52.7±8.1mm缩至42.5±5.9mm,26例均无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并发症;其中19例术后即刻行同步电复律者15例复律成功,成功率为78.9%。认为:MS合并Af患者PBMV术前大剂量肝素短程抗凝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并达到预防血栓栓塞之目的,同时在Af病程较短、无巨大左房、球囊充盈程度良好、LAP下降显著、较好地控制心室率等因素基础上,可在PBMV术后即刻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丛培玲 孙晓斐 杜新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6年第4期22-23,共2页
本文应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对16例心房颤动合并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本组从血栓栓塞至溶栓开始平均时间为3.1±2.7小时,溶栓治疗后5小时症状、体征、基本缓解或消矢,1~3天基本恢复正常,血管再通率为100%。全部16... 本文应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对16例心房颤动合并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本组从血栓栓塞至溶栓开始平均时间为3.1±2.7小时,溶栓治疗后5小时症状、体征、基本缓解或消矢,1~3天基本恢复正常,血管再通率为100%。全部16例均痊愈出院,无肢体缺血性坏死或后遗症发生,也无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故认为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肢体动脉血栓栓塞,较之选择性动脉溶栓及其它栓子摘除术具有血管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简便易行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尿激酶 肢体 动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2 位作者 孙晓斐 武宗寅 郝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 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共观察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2 2 7例 ,处理靶血管 2 97支 ,靶病变 36 3处 ,对其临床资料、病变分布、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2 7例共置入... 目的 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共观察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2 2 7例 ,处理靶血管 2 97支 ,靶病变 36 3处 ,对其临床资料、病变分布、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2 7例共置入支架 34 9个 ,病例成功率为 97.4%,病变成功率为 96 .1%,残余狭窄率为 1.7%± 7.5 %;82处长弥漫性病变置入支架长度为 34 .8± 11.95mm ,其中两个以上支架相连接 46处 ;76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1例顺利通过导丝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 ,病例成功率为 93.4%;6例左主干病变均成功置入支架 ,病例成功率为 10 0 %;5例左室射血分数 (EF) <30 %者在IABP辅助支持下完成手术。结论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PCI,在严格手术策略、选择适当手术器械、提高手术技巧和方法、充分估计利弊得失等诸因素前提下 ,完全可以提高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成功率 支架置入术 PCI 并发症
下载PDF
卡托普利分别联合噻吗洛尔及硝苯吡啶对急重症高血压降压疗效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丛培玲 孙晓斐 +1 位作者 杜新平 苗俊东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分别联合噻吗洛尔和硝苯吡啶舌下含服对急重症高血压的降压效应及心率变化,探讨高血压紧急降压的合理方案。方法噻吗洛尔联合组(n=60)采用卡托普利25mg、噻吗洛尔5mg含服,硝苯吡啶联合组(n=60)采...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分别联合噻吗洛尔和硝苯吡啶舌下含服对急重症高血压的降压效应及心率变化,探讨高血压紧急降压的合理方案。方法噻吗洛尔联合组(n=60)采用卡托普利25mg、噻吗洛尔5mg含服,硝苯吡啶联合组(n=60)采用卡托普利25mg、硝苯吡啶10mg含服,并观察治疗后2h内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噻吗洛尔联合组总有效率(97%)与硝苯吡啶联合组(100%)无显著性差异,但显效率及降压幅度明显低于硝苯吡啶联合组,两组均在治疗后30~60min达降压高峰,两组治疗后心率均明显减慢并与血压下降呈同步进行,噻吗洛尔联合组在60min后心率减慢较硝苯吡啶联合组更加显著。结论卡托普利分别联合噻吗洛尔及硝苯吡啶对急重症高血压均有确切疗效,噻吗洛尔联合组对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急症较为适宜,硝苯吡啶联合组对血压过高的急重症高血压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 卡托普利 噻吗洛尔 硝苯吡啶 治疗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丛培玲 苗俊东 +2 位作者 孙晓斐 胡烨 郝丽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5-35,共1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对3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术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房室结双径路13例,左房室旁道21例,右房室旁道5例均消融成功,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对3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术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房室结双径路13例,左房室旁道21例,右房室旁道5例均消融成功,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心动过速 室上性 治疗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魏子秀 杨雪珍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郝丽 孙晓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AMI合并PAF患者1 29例,按照随访期间药物应用情况分为联合组(67例)、阿托伐他汀组(21例)、厄贝沙坦组(23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AMI合并PAF患者1 29例,按照随访期间药物应用情况分为联合组(67例)、阿托伐他汀组(21例)、厄贝沙坦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各组血压、血脂、左心房内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记录PAF复发或转为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及厄贝沙坦组收缩压及左心房内径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及阿托伐他汀组TC、TG、LDL-C、C反应蛋白低于厄贝沙坦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PAF复发率及转为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的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PAF复发率及转为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O=0.42,95%CI:0.26~0.89)及厄贝沙坦(OR=0.47,95%CI:0.30~0.81)为预防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PAF的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及调脂、改善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抗高血压药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质 复发
下载PDF
贝那普利、地尔硫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袁玉香 丛培玲 +2 位作者 孙晓斐 任长杰 武宗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贝那普利、地尔硫对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SX患者随机接受贝那普利(20例,贝那普利组)或地尔硫(20例,地尔硫组)治疗,并设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 目的研究应用贝那普利、地尔硫对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SX患者随机接受贝那普利(20例,贝那普利组)或地尔硫(20例,地尔硫组)治疗,并设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SX患者NO水平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均P<0.01)。用药后贝那普利组较用药前NO明显升高(54.15±19.48)μmol/L vs(70.25±17.46)μmol/L(P<0.01),地尔硫组用药后NO明显升高(55.69±16.32)μmol/L vs(59.17±14.92)μmol/L(P<0.05)。ET-1明显降低(70.61±6.22)ng/Lvs(55.18±4.71)ng/L(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4.60±2.40)%vs(10.60±2.50)%(P<0.01),地尔硫组较用药前ET-1明显降低(69.37±7.85)ng/L vs(62.94±6.38)ng/L(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4.70±2.30)%vs(6.40±1.90)%(P<0.05)。结论CSX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贝那普利与地尔硫均能改善CSX患者的内皮功能,且较地尔硫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贝那普利 地尔硫(艹卓) 一氧化氮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冠心病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1
8
作者 杜宗雷 丛培玲 孙晓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性别差异 冠心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 人民健康 统计资料 劳动力 CHD 男性
下载PDF
警惕急性心肌梗塞并发ARDS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清明 孙晓斐 +1 位作者 苗俊东 丛培玲 《临床荟萃》 CAS 1993年第4期187-188,共2页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distrers syndrome,简称ARDS),为内、外、妇、儿各科多种原发病,如严重创伤,烧伤,严重感染休克,大的手术(体外循环等),在抢救过程中发生的以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等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distrers syndrome,简称ARDS),为内、外、妇、儿各科多种原发病,如严重创伤,烧伤,严重感染休克,大的手术(体外循环等),在抢救过程中发生的以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等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血气检查:PaO_2低于8.00kPa(60mmHg),PaCO_2早期可因通气过度而低于正常,晚期肺功能进一步损害时,高于6.67kPa(50mmHg)。本病发病急骤,危重,预后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呼吸窘迫 综合征 成人
下载PDF
生脉散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孙晓斐 丛培玲 +3 位作者 伊长华 石娴静 刘洁 颜景欣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1-25,共5页
采用生脉散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进行研究。100例患者随机分成生脉散组(n=60)和对照组(n=40),分别进行改善心功能疗效的观察和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结果表明:生脉散对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57%与... 采用生脉散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进行研究。100例患者随机分成生脉散组(n=60)和对照组(n=40),分别进行改善心功能疗效的观察和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结果表明:生脉散对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57%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脉散组治疗前后对比,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改善幅度多在30%左右,恢复到或接近同年龄组正常水平。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各项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每生脉散组对比仍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心肌梗塞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明 孙晓斐 丛培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CI。B组 46例患者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 (2周后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A组为 94 0 % ,B组 95 7% ;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 3级血流者19例 (A组 13例 ,B组 6例 ) ,经PCI后变为TIMI 3级血流者 67例 (A组 3 3例 ,B组 3 4例 ) ;两组间术后 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 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直接PCI者 ;两组早期及最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病死率A组 4 0 %、B组 2 7% ,均未见严重出血风险。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联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经皮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宗雷 丛培玲 +1 位作者 孙晓斐 任长杰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2月住院且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心源性休克)患者199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住院期观察及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除女性年龄较大之... 目的探讨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2月住院且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心源性休克)患者199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住院期观察及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除女性年龄较大之外[(67±12)岁vs(60±11)岁,P〈0.01],两组间临床特征基本相似;住院病死率女性较高(9.1%vs1.5%,P〈0.05);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女性也较高(12%vs3.0%,P〈0.01)。6个月病死率差异仍然存在[12%vs1.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死亡、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和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女性、80岁以上的年龄、多支血管病变、严重左室功能不全和术后未规范用药。结论女性、80岁以上、多支血管病变、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和术后未规范用药是行直接PC 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中期预后的主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急性 性别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最佳房室延迟不同设置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子秀 孙晓斐 +1 位作者 丛培玲 冯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4期273-276,共4页
对不同最佳房室延迟(OAVD)设置方法进行比较,探讨OAVD设置的简单、实用的方法.选择36例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设置不同的AVD,于超声心动图下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期二尖瓣返流、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Time 1)、最早... 对不同最佳房室延迟(OAVD)设置方法进行比较,探讨OAVD设置的简单、实用的方法.选择36例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设置不同的AVD,于超声心动图下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期二尖瓣返流、A波结束至二尖瓣完全关闭的时间间期(Time 1)、最早出现舒张期二尖瓣返流的AVD(临界AVD),并通过同步心电图测定QT间期(QTI)、QT离散度(QTD)及QRS波群时间(QRSI).将各指标预测的OAVD与OAVD(EF最大时的AVD)进行比较.结果:①心功能正常者心房起搏或心房感知时在AVD为170 ms或140~160 ms时EF达到最大,且与OAVD时EF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心功能不全者在AVD为130~140 ms时EF达到最大,但与OAVD时EF相比差异有显著性.②三种心电图指标预测的OAVD与OAV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其预测的OAVD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与OAVD显著相关.③预测OAVD、AVD=200或180 ms时预测的OAVD与OAVD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下述简单方法设置OAVD: OAVD=200 ms(或180 ms)减去200 ms(或180 ms)时Time 1,以提高随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双腔心脏起搏器 房室延迟 血流动力学 QT离散度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复杂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勤成 孙晓斐 +3 位作者 丛培玲 张申 任长杰 郝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血管病变符合B2/C型病变的130例患者分别进行PCI或CABG治疗,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从近期疗效看,在住院期间PCI组与CABG组总的...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血管病变符合B2/C型病变的130例患者分别进行PCI或CABG治疗,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从近期疗效看,在住院期间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没有差异(3.8%vs7.7%;RR=0.480;P=0.341)。两组远期疗效相比其总的心血管事件没有差异(30.3%vs28.6%;RR=1.085;P=0.840)。随访结束时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无差异(33.3%vs34.6%;RR=0.944;P=0.880)。结论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由于PCI的优势,在部分病人、部分病变PCI有取代CABG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复杂冠脉病变 临床比较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心血管事件 CABG 远期疗效分析 PCI B2/C型 血管病变 近期疗效 住院期间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长杰 孙晓斐 丛培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2例,年龄45~81岁,平均(60.63±8.41)岁。按有...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2例,年龄45~81岁,平均(60.63±8.41)岁。按有无糖尿病(DM)分为DM组41例,非DM组121例,2组之间比较其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其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DM组与非DM组比较,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均差异有显著性,除HDL外,余指标均为DM组高。DM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发生率高于非DM组(P<0.05);2.DM组病变血管支/人、多支病变、弥散病变、血管中重度狭窄病变数及百分比均高于非DM组(P<0.05);3.DM组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人数及百分比也高于非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常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或肥胖等因素同时存在。女性冠心病伴发糖尿病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多支病变、弥散病变多、心肌梗死等危险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对凝血的影响及低分子肝素对其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宗寅 秦景梅 +2 位作者 孙晓斐 丛培玲 郝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预防射频消融术(RFCA)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方法。方法60例行RF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术后不应用肝素;B组35例术后6h开始予低分子肝素每日两次皮下注射,连用5天。两组患者再按左、右心导管操作各分成两个亚组。分别于术前... 目的旨在探讨预防射频消融术(RFCA)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方法。方法60例行RF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术后不应用肝素;B组35例术后6h开始予低分子肝素每日两次皮下注射,连用5天。两组患者再按左、右心导管操作各分成两个亚组。分别于术前、电生理检查(EPS)后即刻、RFCA后即刻及术后24h、3天及6天六个时段抽取静脉血,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检测。结果①A组GMP-140EPS后开始升高,RFCA后即刻达到第一次峰值(20.95±2.02ng/ml),术后24h有所下降,术后3天达第二次峰值(22.24±1.94ng/ml)。B组RFCA后即刻GMP-140达到第一次峰值,术后3天未显示明显第二次峰值。术后3天、6天,B组明显低于A组。②两组DD自EPS后至术后3天逐渐升高,术后6天下降至术前水平。术后24h、3天、6天,B组明显低于A组。③两组亚组间GMP-140比较,各时刻均无差异。A组术后3天右心导管组DD明显高于左心导管组(1555±142ng/mlvs1352±193ng/ml),其余各时刻及B组各时段均无差异。结论RFCA术(无论左、右心导管操作)术后继续肝素化和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D-二聚体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延迟血栓形成及低分子肝素的防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景梅 孙晓斐 +4 位作者 武宗寅 丛培玲 任长杰 郝丽 夏增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延迟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8例行RFCA患者为治疗组和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A组23例术后不予肝素,B组25例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A组以肝细胞生长因...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延迟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8例行RFCA患者为治疗组和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A组23例术后不予肝素,B组25例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A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0.4ng/ml为界分为高HGF组和正常HGF组。在不同时间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及HGF。结果①A组TAT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一次高峰(42.9±15.8ng/ml),术后3天第二次高峰(20.3±19.2ng/ml),第二次高峰与EPS组术后3天(2.7±1.7ng/ml)及B组术后3天(4.3±5.3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术后6hHGF值与TAT两次高峰相关(r=0.542,P<0.01);术后6h高HGF组TAT术后3天高峰更显著。结论RFCA致血栓形成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天的延迟阶段。术后肝素化可影响凝血系统,有阻止血栓形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血栓形成 肝细胞生长因子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对心绞痛后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新平 孙晓斐 丛培玲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硝酸甘油 心绞痛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普通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现朝 孙晓斐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武宗寅 王海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药物洗脱支架组为2002年12月~2004年11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因冠状动脉内原发病变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照组为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资料库中抽取自2001年3月...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药物洗脱支架组为2002年12月~2004年11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因冠状动脉内原发病变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照组为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资料库中抽取自2001年3月以来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56例,因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结果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药物洗脱支架组与普通支架组手术成功率相似(分别为97.1%与98.2%,P=1.00);累计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分别为19.1%与35.7%(P=0.037,比数比为0.425,95%置信限为0.188~0.961),再次血运重建分别为10.3%与25.0%(P=0.03,比数比0.344,95%置信限0.128~0.925),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无差异。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与普通支架相比,能显著降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BNP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及培哚普利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荣波 孙晓斐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武宗寅 王海明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BNP变化曲线及其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培哚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37例)、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入院后第1、3、7、14及30天全血BNP浓度及第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BNP变化曲线及其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培哚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37例)、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入院后第1、3、7、14及30天全血BNP浓度及第1、7及30天EDD及LVEF。结果两组BNP水平都于第3天达最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30d时治疗组降至入院时水平,而在对照组第14天又出现第二高峰,至第30天时仍明显高于入院时水平。EDD及LVEF在治疗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对照组第30天时EDD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下降(P<0.05);两组第1天BNP与EDD没有相关性,第7、30天出现明显相关性;BNP始终与LVEF呈现明显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BNP水平升高并且与左室重构相关,培哚普利可以影响BNP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相关性 后左室重构 急性心肌梗死后 LVEF 心肌梗死患者 ST段抬高型 BNP浓度 EDD 治疗组 对照组 变化曲线 P水平 入院时 入院后 负相关 高峰 下降 出现 天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