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丛进春 +3 位作者 冯勇 马明星 夏志秀 刘鼎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进展期的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但是也可能会带来肛门功能的受损。本研究探讨新辅助治疗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中... 目的:进展期的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但是也可能会带来肛门功能的受损。本研究探讨新辅助治疗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03例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分为CRT组(术前放化疗组)和对照组,通过向量测压、Saito功能问卷和Wexner评分来比较两组的肛门功能。结果:CRT组的术前静息向量容积和收缩向量容积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的测压结果均显著下降,CRT组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6、12个月Saito功能问卷结果除排便困难两组间没有差异外,其余CRT组结果均明显不如对照组;在术后24个月,排便频率、排便截断、气便分辨能力以及限制饮食4项CRT组仍不及对照组(P<0.05)。到术后24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有下降趋势,CRT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会明显的影响术后的肛门功能,而且这种影响要至少会持续2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患者完整系膜切除术和D3根治术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结果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丛进春 +3 位作者 冯勇 马明星 夏志秀 刘鼎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591-1596,共6页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组82例、腹腔镜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也明显较开腹组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后者快,住院时间也较短(P<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检出的淋巴结数无差异(P>0.05)。术后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出血、尿潴留、肠梗阻、淋巴漏的并发症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随访56个月,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9.0%和91.7%(P=0.3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和94.3%(P=0.8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完整系膜切除术 D3根治术
下载PDF
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丛进春 戴显伟 +1 位作者 张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分别应用问卷调查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来评价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对25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Vaizey和Wexner评分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分别选择同期25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25例肛门功能... 目的分别应用问卷调查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来评价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功能。方法对25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Vaizey和Wexner评分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分别选择同期25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25例肛门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Vaizey和Wexner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高于低位前切除术,但在术后1年差异却没有显著性,而两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结果在术后1年却仍有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一直有显著性。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肛门功能短期内不如低位前切除术,虽然长期的结果可以接受,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超低位直肠癌行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 被引量:4
4
作者 丛进春 +2 位作者 张宏 乔雷 戴显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807-810,共4页
目的:对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探讨其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排便功能问题。方法:对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术后1个月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1年进行直肠肛管... 目的:对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探讨其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排便功能问题。方法:对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术后1个月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1年进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16例患者平均随访4.2年,无局部复发。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术的术后主观Vaizey评分和Wexner评分及客观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结果均不如对照组(P<0.001),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术后的肛门功能(P<0.001),1年后改善更加明显(P<0.001),但是无论与正常对照组还是低位前切除(LAR)对照组比较,仍然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另外,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提高并不明显,术后1年阳性率达到31.3%。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由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局部复发率低,排便功能短期内不甚理想,但是经过生物反馈治疗及长期的功能锻炼,达到比较满意程度,可以作为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臀大肌 排便功能
下载PDF
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 被引量:7
5
作者 丛进春 张宏 +1 位作者 刘恩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2566-2570,共5页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技术是否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对16例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应用Vaizey和Wexne晰分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来评价生物反馈的效果.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Vaizey...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技术是否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对16例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应用Vaizey和Wexne晰分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来评价生物反馈的效果.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Vaizey和Wexner评分显著降低(6.4 vs 8.6,P<0.001;5.4 vs 7.2, P<0.001),最大收缩压(mmHg)及收缩向量容积[cm×(mmHg)2]均显著性提高(205.6±44.5 vs 143.6±46.5,P<0.001:50 664.6±8040.1 vs 13 337.0±7491.1,P<0.000,静息及收缩时的不均衡指数均显著降低(46.8±7.5 vs 58.3±7.4,P<0.001;29.9±6.7 vs 38.3±7.2,P<0.001),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也由训练前的6.3%提高至31.3%.结论:内括约肌切除术后肛管最大压力及向量容积下降,生物反馈技术可以改善部分的排便功能,可以作为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内括约肌切除术 生物反馈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丛进春 戴显伟 +2 位作者 张宏 刘恩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应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估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16例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并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 目的应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估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16例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并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将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分为污便组和排便功能良好组,其肛管最大压力、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P<0.001);污便组的最大收缩压、收缩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明显低于排便功能良好组(P<0.001);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25.0%(4/16)的患者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明显低于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93.3%(28/30),P<0.001。结论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肛管最大压力及向量容积下降,肛门功能不如行低位前切除术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是评估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直肠肛管向量测压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心力衰竭
7
作者 丛进春 柏树令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9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细胞凋亡不仅存在于胚胎发育、组织更新等生理过程中 ,而且人类的许多疾病如癌症、AIDS等都与细胞凋亡息息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 ,细胞凋亡还在心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
下载PDF
632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宏 乔雷 +3 位作者 丛进春 冯勇 刘恩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2年5月 ̄2005年5月于我院肛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32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吻合口漏7例,骶前出血11例,造口坏死1例,造口旁疝2例,肠梗阻7例,应激性溃疡16例,切口感染28例...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2年5月 ̄2005年5月于我院肛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32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吻合口漏7例,骶前出血11例,造口坏死1例,造口旁疝2例,肠梗阻7例,应激性溃疡16例,切口感染28例。其中3例发生2种并发症,1例发生3种并发症。结论预防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并发症 吻合口漏 造口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吻合口水平对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马骏 冯勇 +1 位作者 丛进春 刘恩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肛门直肠测压,探讨吻合口水平对肛门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60例行低位前切除的直肠癌患者按吻合口距齿状线的距离分为三组(A组:0-1.0cm,B组:1.0-2.0cm,C组:2.0-3.0cm),分别在术... 目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肛门直肠测压,探讨吻合口水平对肛门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60例行低位前切除的直肠癌患者按吻合口距齿状线的距离分为三组(A组:0-1.0cm,B组:1.0-2.0cm,C组:2.0-3.0cm),分别在术后3mo及1年的进行Wexner评分、FIQL生活质量问卷等.选择30例无肛门直肠疾患、无排便功能障碍的正常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在术后3mo,吻合口位置越低Wexner评分就越高(10.1vs6.1vs4.1,P<0.05),经1年的适应及功能锻炼后,各组的Wexner评分明显下降(10.1vs5.7,6.1vs3.1,6.1vs2.9,均P<0.05),A组评分仍然要高于B、C两组(5.7vs3.1,2.9,P<0.05),但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对自身生活质量满意方面,在术后1年三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心理应付/行为、抑郁/自我感受及窘迫尴尬无明显差异(P=0.294,0.477,0.138,0.857).结论:对于直肠癌的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位置越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就越差,对于吻合口距离齿状线小于1cm者,长期生存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吻合口 排便功能 生活 质量
下载PDF
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术前支架减压与急诊手术248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琨 张宏 +3 位作者 冯勇 丛进春 刘恩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6-740,共5页
目的:评价梗阻性结直肠癌支架置入的安全性,比较支架减压后手术与急诊手术的短、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10/2008-02我院248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支架与否分为两组,统计结肠镜下留置结肠腔内支架本身的成功... 目的:评价梗阻性结直肠癌支架置入的安全性,比较支架减压后手术与急诊手术的短、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10/2008-02我院248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支架与否分为两组,统计结肠镜下留置结肠腔内支架本身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Ⅰ期切除吻合例数、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脾撕裂、腹腔脓肿等短期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两组生存曲线.结果:内镜下留置结肠腔内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成功率98.4%,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4.5%,其中严重并发症(穿孔、支架移位)发生率4.8%.Ⅰ期吻合支架组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组(87.1%vs34.4%,P=0.001).总的并发症支架组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17.7%vs47.3%,P=0.000).两组患者2年生存曲线几乎重叠,之后支架组生存率略高于急诊手术组,但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97).结论:对于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镜下留置结肠腔内支架术前减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辅助方法,增加Ⅰ期切除吻合机会,避免造口,降低短期并发症,长期生存率也较急诊手术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结直肠癌 左半 一期切除吻合 支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相关问题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宏 崔明明 +1 位作者 丛进春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8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恶性肿瘤 外科治疗 手术操作 治疗效果 发病率 中低位 标准
下载PDF
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宏 +3 位作者 丛进春 乔雷 冯勇 刘恩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35-838,共4页
目的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近7年间本院为1 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ISR手术。经腹按照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经肛门于括约肌间沟处切开肛管皮肤,分离内括约肌直至将直肠... 目的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近7年间本院为1 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ISR手术。经腹按照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经肛门于括约肌间沟处切开肛管皮肤,分离内括约肌直至将直肠及内括约肌全部切除,再行结肠肛管吻合。术后7 d天开始肛门收缩功能锻炼,4周开始生物反馈训练。对Dukes B,C期患者,术后2周开始化疗,术后4周进行放疗。结果全组无术后死亡,无吻合口瘘。2例术后发生结肠黏膜脱出,2例肛管狭窄,1例切口脂肪液化。随访3个月至7年,无盆腔或吻合口局部复发;2例分别于术后1 7个月和2 1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按W 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术后3,6,12个月分别有6 2.5%,8 0.0%,8 4.6%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结论ISR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肿瘤根治效果与排便功能的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括约肌间切除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排尿及男性性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凌云志 张宏 +3 位作者 丛进春 崔明明 冯勇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2期39-44,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的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及男性性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的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及男性性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1991年1月至2014年3月;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12篇,总样本量994例,其中腹腔镜组(L-PANP)464例,传统开腹组(O-PANP)530例。术后短期(<2周)和长期(>1个月)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O-PANP组均高于L-PAN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3);术后6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O-PANP组高于L-PAN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37,P=0.1)。结论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PANP手术能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和短期男性性功能障碍,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盆腔自主神经 排尿功能 性功能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宏 +1 位作者 丛进春 乔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86-88,共3页
目的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发病率低,但是起病急剧,进展迅速,病情险恶,误诊率及死亡率较高.通过对其病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该病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0月~2001年10月间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 目的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发病率低,但是起病急剧,进展迅速,病情险恶,误诊率及死亡率较高.通过对其病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该病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0月~2001年10月间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中关于该病的报道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结果该组病人发病前9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4例合并冠心病,3例既往有肢体动脉栓塞史.均以突发急剧腹痛为最初表现.术前确诊6例(40%),9例分别误诊为出血坏死性肠炎,重症胰腺炎,机械性肠梗阻.2例在发病7~9h内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术中肠管血运恢复,避免了肠切除.其余13例分别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小肠大部切除术7例,小肠广泛切除及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10例死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于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肢体动脉栓塞病史的患者突发急剧腹痛,应该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可避免肠坏死或缩小肠管切除的范围.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对部分病例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 取栓术 溶栓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血中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丛进春 +2 位作者 张宏 乔雷 杜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464-2465,共2页
目的研究手术前期及术后恢复期结肠癌患者血中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特别是恢复阶段的变化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进行测定,采用APAAP法测定... 目的研究手术前期及术后恢复期结肠癌患者血中几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特别是恢复阶段的变化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进行测定,采用APAAP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1)手术前期结肠癌患者血中IL-10明显增高,IL-18明显下降,尤其以伴有转移者为著。(2)手术前期结肠癌患者血中,CD3+、CD4+细胞明显下降,CD4+/CD8+比值下降;(3)手术前期结肠癌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明显降低;(4)术后3个月患者进入术后恢复期后复查,在非转移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非转移组高于转移组。结论手术前期结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着严重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且二者相互影响。IL-18,IL-10,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机体免疫状态。非转移性肿瘤,术后恢复期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证明上述几项检查在结肠癌患者病情的判定及疗效评价、恢复情况判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血液 细胞因子 生活质量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8 ELISA法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宏 沈延艳 +4 位作者 丛进春 乔雷 冯勇 刘恩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直肠闭合及吻合均成功,术后切缘病理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73例(93.6%)随...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直肠闭合及吻合均成功,术后切缘病理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73例(93.6%)随访9~65个月,盆腔复发2例(2.7%),腹腔广泛转移1例(1.4%),肝脏转移7例(9.6%),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1.4%,术后11个月再行Miles术)。结论双吻合技术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保肛机会,使用得当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方法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策略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宏 +3 位作者 乔雷 丛进春 冯勇 刘恩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院肛肠外科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术后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院肛肠外科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术后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随访73例(93.6%),随访时间9~65个月,平均35个月。盆腔复发2例(2.6%),腹腔广泛转移1例(1.3%),肝脏转移7例(9.0%),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1.3%,术后11个月再次行Miles术)。结论双吻合技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使用得当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双吻合器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的体会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宏 丛进春 +3 位作者 乔雷 冯勇 刘恩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34-1135,共2页
为探讨结直肠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笔者回顾性分析3年间行手术治疗的63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术后发生并发症67例(10.6%)72次,包括吻合口漏7例次(1.3%),骶前出血11例次(2.4%),造口坏死1例次(1.5%),造口旁疝2例次(2.... 为探讨结直肠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笔者回顾性分析3年间行手术治疗的63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术后发生并发症67例(10.6%)72次,包括吻合口漏7例次(1.3%),骶前出血11例次(2.4%),造口坏死1例次(1.5%),造口旁疝2例次(2.9%),肠梗阻7例次(1.1%),应激性溃疡16例次(2.5%),切口感染28例次(4.4%)。全组无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者。提示:结直肠癌切除术应专业化和规范化,针对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形成一套常规防治方案,以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宏 丛进春 +2 位作者 乔雷 刘恩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2000年10月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自发破裂出血多发于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61%)有肝炎...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2000年10月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自发破裂出血多发于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61%)有肝炎病史,25例(89%)合并肝硬化.突发右上腹剧痛22例(79%),休克23例(82%),腹膜刺激症27例(96%).腹腔穿刺、B超及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2%、75%、91%.术中见肿瘤呈肿块型17例,结节型11例.术式分别为单纯修补2例,填塞压迫2例,肝动脉结扎2例,肝叶切除11例,单纯微波固化5例,微波固化加填塞压迫3例,微波固化加肝动脉结扎3例.7例出现术后合并症,分别为肝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内感染l例,切口裂开1例.全组病例平均生存期7个月,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机制不清,急诊剖腹手术可以使部分患者Ⅰ期切除肿瘤,具有止血效果确切,再发出血率低的优点.预防肝功能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自发破裂 肝功能衰竭 肝切除术
下载PDF
TNF-α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与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名扬 +1 位作者 丛进春 王俊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597-2601,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瘦素表达和肿瘤临床表现型、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肿瘤组选择100名结直肠癌患者,选择8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瘦素水平.结果:肿瘤组血清T...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瘦素表达和肿瘤临床表现型、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肿瘤组选择100名结直肠癌患者,选择8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瘦素水平.结果:肿瘤组血清TNF-α水平为(125.68p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3.57pg/L)P=0.008TNF-α的表达与TNM分期相关,随着临床分期(TNM)增高而升高P<0.001.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P=0.13).血清TNF-α水平与瘦素表达呈正相关(P=0.11<0.05),与HOMA-IR也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中的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血清中TNF-α的水平与瘦素表达及HOMA-IR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岛素抵抗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