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S型磨煤机制粉系统动态模型与瞬态运行优化控制研究
1
作者 王朝阳 石慧 +4 位作者 王文毓 许朋江 范建林 刘明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518-6528,I0019,共12页
为提升MPS型磨煤机制粉系统变出力过程关键参数的控制精度,该文建立并验证制粉系统动态模型,开展控制策略优化研究。在原逻辑基础上,提出考虑煤质水分信息的前馈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控制回路,以优化控制策略。开展煤质水分增加、给煤速... 为提升MPS型磨煤机制粉系统变出力过程关键参数的控制精度,该文建立并验证制粉系统动态模型,开展控制策略优化研究。在原逻辑基础上,提出考虑煤质水分信息的前馈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控制回路,以优化控制策略。开展煤质水分增加、给煤速率增加、磨煤机变出力等瞬态过程模拟研究,获得制粉系统关键参数瞬态特征和能耗特性,验证所提出策略的优越性。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控制逻辑后,系统在应对煤质水分突变、煤量突变等扰动时的响应速率增加、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波动范围减小50%以上、瞬态能耗下降2.4%。磨煤机在变出力过程中,稳态能耗可降低100 kW以上,制粉过程能耗降低6.82%,瞬态过程中磨煤机出口风温的波动幅度下降50%、响应时间缩短10%以上、可实现瞬态节能5.43%,保障制粉系统的运行安全并降低能耗。在燃煤发电机组中应用提出的制粉系统优化控制逻辑,可降低燃煤发电机组变负荷瞬态过程中负荷率、主汽压力等关键参数的运行偏差,提高机组的运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S型磨煤机 制粉系统 动态模型 变出力 瞬态能耗 控制优化
下载PDF
前置暖风器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多参数设计与变工况运行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珣 封又琳 +2 位作者 杨凯旋 刘明 严俊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针对前置暖风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建立了多参数设计优化与变工况特性计算模型,开展了系统的多参数优化,并提出了运行参数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多参数优化后系统在设计工况下的节煤率为3.67 g/(kW·h);多参数优化后的系统在变工况下... 针对前置暖风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建立了多参数设计优化与变工况特性计算模型,开展了系统的多参数优化,并提出了运行参数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多参数优化后系统在设计工况下的节煤率为3.67 g/(kW·h);多参数优化后的系统在变工况下虽能保持较高的节煤率,但系统的安全性受到环境温度和负荷的严重制约;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使系统在100%额定负荷下,安全运行的环境温度下限从24℃扩展至-3℃,显著提高了系统优化的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前置暖风器 余热回收 多参数优化 变工况 运行策略
下载PDF
耦合相变储能的火电机组集成系统控制策略优化及效果分析
3
作者 王珠 刘明 +2 位作者 赵永亮 王朝阳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235-7246,I0012,共13页
提升火电机组调峰调频能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该文从锅炉-汽轮机能流解耦角度出发,设计抽取部分中压缸排汽进行储热的相变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耦合后形成机-炉-储集成系统,提出重构机-炉-储三主体负荷指令的控制策略,并以某... 提升火电机组调峰调频能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该文从锅炉-汽轮机能流解耦角度出发,设计抽取部分中压缸排汽进行储热的相变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耦合后形成机-炉-储集成系统,提出重构机-炉-储三主体负荷指令的控制策略,并以某660 MW(P_(e0)=66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进行效果评估。考虑中压缸排汽参数后,选取融化温度为117.7℃的赤藓糖醇为储能材料,研究抽汽比例对机组降负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压缸排汽的抽汽比例由0.00变为0.85时,机组等效降负荷速率由2.00%P_(e0)/min提升至5.13%P_(e0)/min,柔性明显增强;储能系统中储热量最大为118.73 GJ,储(火用)量最大为28.97 GJ;负荷指令重构后,系统瞬态过程中热效率增加,最大增加了1.85%,(火用)效率降低,最大降低了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相变储能 集成系统 指令重构 控制策略
下载PDF
燃煤机组脱硫浆液循环泵定频运行控制策略优化及节能分析
4
作者 高伟 刘明 +2 位作者 赵永亮 王朝阳 严俊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143,共10页
为消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发电,燃煤发电机组的调峰调频任务剧增,长时间处于深度调峰和变负荷过程,导致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性能下降、厂用电率大幅上升。为此,建立了超超临界660 MW燃煤发电机组的动态模型及基于双膜理论的湿法脱硫系... 为消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发电,燃煤发电机组的调峰调频任务剧增,长时间处于深度调峰和变负荷过程,导致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性能下降、厂用电率大幅上升。为此,建立了超超临界660 MW燃煤发电机组的动态模型及基于双膜理论的湿法脱硫系统动态模型;模拟了变负荷过程中不同工况点切换浆液循环泵时脱硫系统的性能,发现变负荷过程中浆液和烟气流量的精准匹配可使脱硫系统在满足SO2排放的前提下实现最小的电能消耗;进一步,获得了变负荷过程中浆液循环流量阶跃变化时SO2出口质量浓度的预测模型,提出了浆液循环泵定频运行优化控制策略,可实现变负荷过程中浆液与烟气流量的最佳匹配;最后,分析了优化控制策略的节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75%THA~50%THA降负荷过程中,变负荷速率为1.0%、1.5%和2.0%Pe/min,分别可节能20.12%、21.52%和22.82%;而在升负荷过程中,分别可节能10.04%、9.90%和8.66%,变负荷过程中烟气流速变化的差异是造成降负荷和升负荷过程中节能潜力不同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浆液循环泵 燃煤机组 控制策略优化 节能分析
下载PDF
应用于新型环路热管的两相引射器数值模拟
5
作者 周尧 杨小平 +3 位作者 倪一程 刘继平 魏进家 严俊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8,共11页
环路热管是一种高效被动式相变传热装置,广泛应用于高热流电子器件散热等领域。前期研究发现将小型两相引射器与平板式环路热管耦合,可大幅提高传热性能。然而,小型两相引射器内部流动及传热机理尚不清晰,难以对新型环路热管进行正向设... 环路热管是一种高效被动式相变传热装置,广泛应用于高热流电子器件散热等领域。前期研究发现将小型两相引射器与平板式环路热管耦合,可大幅提高传热性能。然而,小型两相引射器内部流动及传热机理尚不清晰,难以对新型环路热管进行正向设计与理论建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汽水参数和混合腔结构对两相引射器性能及内部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喉部下游存在凝结激波,随着背压增加,其位置逐渐向喉部移动;其强度与背压、蒸汽产量、混合腔长度呈正相关,与水温呈负相关。引射器最大工作背压在40~125 kPa,与蒸汽产量和水温呈正相关,与混合腔长度呈负相关。通过大量模拟,得到了设计功率下水温和混合腔长度对引射器工作模式和压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引射器 传热 两相流 凝结 激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600 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动态建模与变负荷控制优化
6
作者 刘茜 刘泽锋 +2 位作者 王朝阳 刘明 严俊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5,共9页
为提升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变负荷过程关键参数控制效果及能效,以某600 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仿真,其关键热力参数偏差满足火电仿真标准规定,建立了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内部蓄热分布模型,提出了前馈机组内部... 为提升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变负荷过程关键参数控制效果及能效,以某600 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仿真,其关键热力参数偏差满足火电仿真标准规定,建立了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内部蓄热分布模型,提出了前馈机组内部蓄热状态的水燃比和烟气挡板开度控制逻辑,将机组变负荷过程实时的蓄热状态前馈到给水、给煤流量和烟气挡板调控中。仿真结果表明:机组在40%THA~70%THA负荷段以1.0%Pe/min~3.0%Pe/min速率变负荷时,累计主蒸汽温度偏差率绝对值下降27%~31%,机组瞬态过程平均发电标准煤耗率下降0.37~0.65 g/(kW·h)。证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提升了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变负荷瞬态过程关键热力参数控制精度和能量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变负荷 汽温控制 瞬态节能
下载PDF
摇摆运动下低流率蒸汽冷凝换热特性和气泡受力数值模拟
7
作者 罗正航 李敬宇 +2 位作者 陈伟雄 种道彤 严俊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00-2811,共12页
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具有高效的传热传质性能,广泛应用于核能安全等领域。低质量流率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具有低频压力振荡,易引发设备共振。相比陆地稳定工况,海洋条件下摇摆运动可能加剧气液界面振荡,进一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通过... 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具有高效的传热传质性能,广泛应用于核能安全等领域。低质量流率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具有低频压力振荡,易引发设备共振。相比陆地稳定工况,海洋条件下摇摆运动可能加剧气液界面振荡,进一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通过数值模拟对摇摆条件下低流率蒸汽凝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摇摆条件下压力、换热特性和气泡受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压力和传热系数剧烈波动主要集中于气泡颈缩和脱离阶段,此时气泡受力也达到最大值,气泡主要受惯性力和凝结力作用。此外,对比静止工况和摇摆工况,发现摇摆条件下由气泡速度变化导致的惯性力部分增大,摇摆运动带来的附加摇摆速度强化了气液界面的换热性能,平均传热系数远高于静止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直接接触冷凝 气泡受力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传递过程 摇摆运动
下载PDF
汽轮机高位布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系统变工况㶲经济性分析
8
作者 李延兵 贾树旺 +3 位作者 张军亮 符悦 刘明 严俊杰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普及给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此问题,燃煤机组承担了调峰调频的主要任务。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可大幅减少耐高温材料的用量,从而提高超高参数机组的经济性。为获得汽轮机高位布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 可再生能源的迅速普及给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此问题,燃煤机组承担了调峰调频的主要任务。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可大幅减少耐高温材料的用量,从而提高超高参数机组的经济性。为获得汽轮机高位布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变负荷性能,建立了㶲分析和㶲经济性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负荷下机组的㶲经济性,获得了机组变负荷的不可逆性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改善高压加热器的㶲效率;采用汽轮机高位布置技术的燃煤机组的度电成本为0.3324元/(kW·h);发电的㶲价格随着负荷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燃煤发电 火力发电 汽轮机 高位布置 节能减排 㶲经济性
下载PDF
汽轮机高位布置辅机冷却水系统优化
9
作者 辛昊哲 符悦 +2 位作者 张军亮 刘明 严俊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884-9890,共7页
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是燃煤发电机组的新型布置方案,与现有燃煤机组的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保障和提升高位布置辅机冷却水系统性能,按照功能与布置结构将辅机冷却水系统分为4个耦合的子系统,采用APROS软件建立了辅机冷却水系统模... 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是燃煤发电机组的新型布置方案,与现有燃煤机组的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保障和提升高位布置辅机冷却水系统性能,按照功能与布置结构将辅机冷却水系统分为4个耦合的子系统,采用APROS软件建立了辅机冷却水系统模型,对高位布置辅机冷却水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将原系统与改进系统进行了定量对比和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系统可降低辅机工作温度,节点温度峰值保持在65℃以下,冷却可靠性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辅机 冷却水系统 高位布置 APROS 系统优化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0
作者 严俊杰 刘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9-2079,共1页
热能动力系统是将热力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热功转化的工艺系统,是目前能源转化与利用的主要载体。在热能动力系统中,各种能源先被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输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 热能动力系统是将热力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热功转化的工艺系统,是目前能源转化与利用的主要载体。在热能动力系统中,各种能源先被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输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一次能源消费将由化石能源为主向低碳、零碳、化石能源互补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能源转化模式与用能形态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方向 能源体系 能源转化 一次能源消费 能源互补 热力设备 工艺系统 电能输出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1
作者 严俊杰 刘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安全稳定的电力生产供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燃煤发电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2021年,燃煤发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调峰任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 安全稳定的电力生产供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燃煤发电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2021年,燃煤发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调峰任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燃煤发电逐步由主体电源转变为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体系 燃煤发电 电力安全 碳中和 调峰任务 调节性 稳定供应 压舱石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瞬态过程灵活高效协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永亮 许朋江 +4 位作者 居文平 陈锋 刘明 王珠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80-2099,共20页
双碳目标下,燃煤发电机组正逐步由主体电源向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转变,承担更多调峰调频服务,导致机组长时间处于变负荷瞬态过程。实现燃煤发电机组高效灵活运行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该文综述燃煤发电机组现有的瞬态过程建模方... 双碳目标下,燃煤发电机组正逐步由主体电源向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转变,承担更多调峰调频服务,导致机组长时间处于变负荷瞬态过程。实现燃煤发电机组高效灵活运行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该文综述燃煤发电机组现有的瞬态过程建模方法,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介绍燃煤发电机组瞬态过程运行灵活性的研究现状,包括机组的变负荷速率、参与电网的一次调频和自动发电控制性能;详细综述充分利用燃煤发电机组内部蓄热来实现瞬态过程灵活高效协同运行的优化控制策略及控制效果。最后,总结目前燃煤发电机组瞬态特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机组 灵活 高效 瞬态过程 变负荷
下载PDF
严俊杰:青春题材电视剧市场广阔
13
作者 何佳子 严俊杰 《中国广播影视》 2019年第3期122-124,共3页
“对品质的追求永无止境:故事架构不错了,人物塑造还有空间;人物塑造不错了,语言表达还有空间;语言表达不错了,画面呈现还有空间。难点永远在,而且越来越难。这是好事,说明行业在不断进步。”
关键词 电视剧 市场 题材 青春 语言表达 空间
原文传递
微型堆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构型及参数优化
14
作者 梁铁波 唐鑫 +3 位作者 钱奕然 赵全斌 陈伟雄 严俊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6-1719,共14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具有循环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适合作为微型核反应堆的能量转换系统。本文以不同构型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设备模型及系统整体分析模型,进行了系统关键部件选型及热力设计,并开...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具有循环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适合作为微型核反应堆的能量转换系统。本文以不同构型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设备模型及系统整体分析模型,进行了系统关键部件选型及热力设计,并开展了不同评价指标下系统不同构型参数优化,获得了不同优化目标下最佳构型及最优参数配置。结果表明:以发电效率最大作为优化目标,最优构型再压缩再热循环的发电效率最高达到47.5%;以功率密度最大作为优化目标,最优构型再压缩循环的功率密度最高可达282.42 kW/m^(3);以功率质量比最大作为优化目标,最优构型再压缩循环的功率质量比最高可达98.81 kW/t。通过不同构型对比发现,再压缩构型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功率质量比,能较好兼顾高效性和紧凑型,更适合作为可移动微型堆能量转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堆 SCO_(2)布雷顿循环 构型对比 参数优化
下载PDF
空间堆氦氙布雷顿循环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伟雄 梁铁波 +4 位作者 姜超 廖先伟 钱奕然 唐鑫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7,共12页
氦氙混合物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具有循环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适合作为空间核反应堆的能量转换系统。在深入调研空间堆氦氙布雷顿循环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的相关研究... 氦氙混合物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具有循环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适合作为空间核反应堆的能量转换系统。在深入调研空间堆氦氙布雷顿循环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氦氙混合物工质特性、氦氙布雷顿循环关键部件、循环性能提升、循环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而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不同比例氦氙工质的高精度物性及流动传热模型、高性能叶轮及高效紧凑式换热器设计及试验、不同功率等级下系统全工况优化、耦合反应堆的系统全局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等。分析结果可为推动空间堆氦氙布雷顿循环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堆 氦氙布雷顿循环 性能优化 动态特性
下载PDF
一定要有人民视角
16
作者 严俊杰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第1期50-50,共1页
我是军队代表,工作在部队,生活在地方,过去接触社区生活相对较少。成为人大代表以后,我真切感受到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单单是备战打仗,更要见诸服务人民的具体行动。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人大代表 军队 人民 生活
下载PDF
仪器仪表对变电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严俊杰 《光源与照明》 2024年第9期165-167,共3页
文章介绍了仪器仪表的分类及各类原理,研究了仪器仪表在变电站运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其在预防性维护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仪器仪表的有效应用能降低设备故障率,并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产生深远影响。文... 文章介绍了仪器仪表的分类及各类原理,研究了仪器仪表在变电站运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其在预防性维护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仪器仪表的有效应用能降低设备故障率,并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产生深远影响。文章所做研究旨在为电力系统运营和维护提供实质性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推动电力行业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 变电运行 电流互感器 绝缘电阻测试仪
下载PDF
新型电力市场环境下变电站功能设计研究
18
作者 严俊杰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0期42-44,共3页
本文重点对35kV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设计、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变电站的建设需求,为变电站的实现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及基础。
关键词 新型电力市场 变电站 转变和发展
下载PDF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尾部三烟道锅炉汽温动态特性及协同优化控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青 王朝阳 +3 位作者 易广宙 马召召 刘明 严俊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5,184,共10页
为提高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尾部三烟道锅炉在变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的控制精度,保障锅炉瞬态运行安全,建立了锅炉动态模型,研究获得了尾部烟气挡板开度变化后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的动态特性,据此提出了主、再热蒸汽温度协同的挡板... 为提高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尾部三烟道锅炉在变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的控制精度,保障锅炉瞬态运行安全,建立了锅炉动态模型,研究获得了尾部烟气挡板开度变化后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的动态特性,据此提出了主、再热蒸汽温度协同的挡板调温控制策略,并将其与锅炉动态模型耦合。然后研究了锅炉在50%~10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范围内变负荷时,分别采用原始控制逻辑及考虑主、再热蒸汽温度协同控制逻辑后蒸汽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主、再热蒸汽温度协同控制逻辑后,控制精度明显改善,变负荷瞬态过程中的蒸汽温度波动幅度降低;升、降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累积偏差最大分别降低了40.9%和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 蒸汽温度 协同控制 尾部三烟道锅炉 动态特性 挡板调温
下载PDF
空气布雷顿循环系统不同构型参数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鑫 钱奕然 +3 位作者 陈伟雄 方华伟 易经纬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344-8355,共12页
空气布雷顿循环技术成熟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应用于可移动微小型可电源能量转换系统有待进一步选型设计。该文通过建立闭式空气布雷顿循环系统模型,探究不同循环构型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规律,并分别以最大循环效率和最大功率密度为目... 空气布雷顿循环技术成熟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应用于可移动微小型可电源能量转换系统有待进一步选型设计。该文通过建立闭式空气布雷顿循环系统模型,探究不同循环构型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规律,并分别以最大循环效率和最大功率密度为目标对不同构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级间冷却和再热能提高系统发电效率和(火用)效率,但会增大系统体积,使功率密度下降;以发电效率最大作为优化目标,最优构型是再热间冷回热循环,其发电效率可以达到37.95%,但其功率密度较低,仅为206.9kW/m^(3);以功率密度最大作为优化目标,最优构型是简单回热循环,其功率密度可以达到336.7kW/m^(3),换热器体积仅为4.36m^(3),但其发电效率只有29.4%,低于其他构型。因此,以最大功率密度为目标优化后的简单回热空气布雷顿循环更适合作为可移动微小型核电源能量转换系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布雷顿循环 构型对比 参数优化 发电效率 功率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