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展开更多
【目的】确定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病原,为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四川省成都市采集疑似为炭疽病的巴西野牡丹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纯化所得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菌落特征、分生孢子与附着胞的形...【目的】确定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病原,为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四川省成都市采集疑似为炭疽病的巴西野牡丹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纯化所得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菌落特征、分生孢子与附着胞的形态和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结果】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致病菌为狭义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ensu stricto)。【结论】这是狭义的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sensu stricto)引起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首次报道。展开更多
文摘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文摘【目的】确定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病原,为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四川省成都市采集疑似为炭疽病的巴西野牡丹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纯化所得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菌落特征、分生孢子与附着胞的形态和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结果】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致病菌为狭义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ensu stricto)。【结论】这是狭义的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sensu stricto)引起巴西野牡丹炭疽病的首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