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2ka BP亚洲弱季风事件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王晶 孙炜毅 +3 位作者 何家智 刘健 宁亮 严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9-1200,共12页
全新世发生了一系列的亚洲季风突变事件,其中距今9.2ka的弱季风事件较少受到关注,其存在与否以及成因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Model,CESM)进行全新世以来瞬变积分气候模拟试验得到的结果(Nan... 全新世发生了一系列的亚洲季风突变事件,其中距今9.2ka的弱季风事件较少受到关注,其存在与否以及成因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Model,CESM)进行全新世以来瞬变积分气候模拟试验得到的结果(NanjingNormalUniversity-12ka,NNU-12ka)对比重建资料和国际上已完成的过去21ka以来的瞬变积分模拟试验(Transient Climate Evolution over the last 21000 years,TraCE-21ka),探究了9.2ka亚洲弱季风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NNU-12ka太阳活动敏感性试验模拟出了9.6~9.4ka前后的亚洲弱季风事件,此时总太阳辐射减少了0.38Wm^(2),亚洲季风区夏季平均降水减少了0.17mmd^(-1)。而基于TraCE-21ka的全强迫试验结果表明,冰川融水和冰盖变化对该时期亚洲季风变化没有显著影响。NNU-12ka太阳活动试验中亚洲热带季风区夏季降水减少尤为明显,在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略有增加。热带季风减弱的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的骤降导致亚洲海陆热力梯度减弱,加强亚洲陆地的海平面气压,引起热带季风区的异常下沉运动,抑制水汽向亚洲季风区输送,进而通过动力作用减弱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突变事件 地球系统模式 太阳活动 全新世
下载PDF
多学科联动推进无症状癌症筛查(附早期肝癌筛查1例)
2
作者 严蜜 孙丽 陈宗涛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4年第3期313-315,318,共4页
体检可有效地进行肝癌患病风险的评估,本文首选推荐通过肝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临床指标的肝癌风险评估与分层,确保筛查的参与率与依从性,并结合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首选生物标志物,有条件时联合DC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以便提升... 体检可有效地进行肝癌患病风险的评估,本文首选推荐通过肝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临床指标的肝癌风险评估与分层,确保筛查的参与率与依从性,并结合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首选生物标志物,有条件时联合DC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以便提升早期检出灵敏度与特异性。腹部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不推荐将循环游离DNA(cfDNA)全基因组测序或微小RNA(miRNA)测定作为单独的检测手段实施肝癌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联动 无症状筛查 早期肝癌 高危人群 风险评估 监测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东亚地表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严蜜 钱永甫 刘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0-619,共10页
利用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强度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副高强度、500hPa环流场以及东亚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各个季节的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及其环流形势均存在... 利用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强度资料,分析了西太平洋副高强度、500hPa环流场以及东亚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各个季节的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及其环流形势均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变化发生的时间为1978年前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副高强度有所增强。副高强度在季节间的延续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年代际变化,1978年以后季节间的延续性增强,全时段的延续性受后一时段的影响较大。东亚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场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感热通量的变化关键区在大陆上,主要为青藏高原东、西部,其发生年代际变化要早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变化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但它们发生差异变化的时间则接近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发生年代际变化的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前,高原感热通量体现为稳定的西高东低,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则转为稳定的东高西低,其中,近10年时间为调整过渡期,因此,它们各自的年代际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会有所滞后。潜热通量的变化关键区则位于海洋上,主要是西太平洋地区,1978年以前春季地表潜热通量距平为南正北负,之后转为南负北正,而夏季潜热通量距平则普遍由正转负,春夏季潜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与同期西太平洋副高强度的年代际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地表热通量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之间的关系不受各自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强度 东亚地表潜热通量 东亚地表感热通量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强弱年东亚地表热力异常特征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严蜜 钱永甫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利用NCAR/NCEP1948年1月-2002年12月共55 a 660个月的地表感热通量和地表潜热通量以及其它气象场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期间5-6月平均的南海夏季风湿位涡强度指数。由标准化的湿位涡强度指数距平的年际变化曲线,选择距平值大于0.5... 利用NCAR/NCEP1948年1月-2002年12月共55 a 660个月的地表感热通量和地表潜热通量以及其它气象场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期间5-6月平均的南海夏季风湿位涡强度指数。由标准化的湿位涡强度指数距平的年际变化曲线,选择距平值大于0.5的年份为季风爆发的强年,距平值小于-0.5的年份为季风爆发的弱年,对强、弱年东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表潜热通量(LHF)距平、地表感热通量(SHF)距平以及海平面气压(SLP)距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强年和弱年,其前期冬春季的地表潜热通量、感热通量以及海平面气压场的距平分布有很大不同,前冬的差别更为明显。冬季,LHF和SHF在强、弱年的主要差异在海洋上和近海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沿岸,合成距平呈现沿海岸线的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强年沿岸为正距平,弱年为负距平。LHF和SHF标准化距平叠加之和有同样的区域分布特征。这种强、弱年的距平分布差异,与低层风场在强、弱年的不同有密切关系,强年东亚冬季风偏强,弱年则反之。强、弱年SLP在前冬的距平差异,验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地表感热通量 地表潜热通量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干旱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闵屾 严蜜 刘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2,共8页
本文利用鄱阳湖流域127个站点1960-2007年逐日降水和温度资料,选用Z指数对鄱阳湖流域的气象干旱进行分析,并将干旱分为偏旱、大旱和特旱三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干旱基本呈现出南少北多、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布形式.鄱阳湖流域7-1... 本文利用鄱阳湖流域127个站点1960-2007年逐日降水和温度资料,选用Z指数对鄱阳湖流域的气象干旱进行分析,并将干旱分为偏旱、大旱和特旱三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干旱基本呈现出南少北多、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布形式.鄱阳湖流域7-12月发生的干旱以偏旱为主,大旱和特旱主要出现在1-6月.线性趋势变化分析表明,2000年以来干旱范围和干旱强度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2003、2004和2007年的干旱较为严重.2003年大部分月份偏旱范围广、强度大,全年大旱和特旱出现的范围均较小,但3-4月和6-7月的大旱和特旱强度较大;2004年大部分月份偏旱范围和强度均相对较小,但在3月和6月出现范围较大且强度较强的大旱和特旱;2007年干旱分布更为极端,仅在7、10和11月出现范围较广或强度较大的偏旱,而在5月集中出现面积超过80%的大旱和特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气象干旱 Z指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东亚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鹏 钱永甫 严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18—28候地表温度在40... 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18—28候地表温度在40°N以北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印度半岛的地表温度增温较快,以及台湾附近海域的海表温度较低,都会使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通过对强弱季风年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合成分析发现,冬季感热和潜热在强弱年的主要差异在海洋上和近海地区,合成距平呈现沿海岸线的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强年沿岸为正距平,弱年为负距平。春季的差异往往与冬季的分布相反。冬、春季下垫面热力异常引发的海陆热力差异的变化对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数值试验 南海夏季风 早晚年和强弱年 表面温度和表面通量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中国故事——“气象与气候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7
作者 严蜜 孙炜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0-84,共5页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是通过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价值引领的过程.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气象与气候学”的教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四大文...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是通过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价值引领的过程.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气象与气候学”的教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我国的气象事业也具有特殊的发展历程.本文对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气象、气候学科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在讲授的过程中融入这些元素,有助于支撑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气象与气候学 气象史
下载PDF
全新世亚洲季风百年-千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炜毅 刘健 +1 位作者 严蜜 宁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2-354,共13页
气候重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化的研究,然而当前重建结果对亚洲季风的演变特征和机理存在很大争议,开展古气候模拟对理解全新世亚洲季风演变的时空特征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主要从气候模式模拟的... 气候重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化的研究,然而当前重建结果对亚洲季风的演变特征和机理存在很大争议,开展古气候模拟对理解全新世亚洲季风演变的时空特征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主要从气候模式模拟的角度回顾全新世亚洲季风百年-千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工作,并将从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这两个角度对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进展:全新世瞬变模拟试验结果反映早全新世以来亚洲季风降水呈下降趋势,这主要受到地球轨道参数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海陆热力差异和半球间温度梯度来影响亚洲季风降水。在百年尺度弱季风事件上,模拟的8.2 ka BP时期的亚洲季风弱事件主要是由冰川融水触发,引起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减弱并通过大气遥相关导致季风降水减少;而4.2 ka BP时期模式模拟的亚洲弱季风事件主要是受内部变率所主导而并非外强迫因子影响。亚洲季风百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2 000年时段,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季风明显增强,而在小冰期逐渐减弱,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是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子,它们通过影响海陆热力差异、印—太海温变化来影响季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全新世 古气候模拟 百年-千年尺度 外强迫因子 内部变率
下载PDF
地中海饮食对老年“三高”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严蜜 孙丽 陈宗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6期144-148,共5页
老年“三高”人群的形成,与高糖、高脂、高盐、吸烟、过量饮酒、肥胖、运动不足、睡眠等因素有关。地中海饮食以橄榄油、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海鲜、鱼类等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为主,通过不断被优化和验证,已成为老年“三高... 老年“三高”人群的形成,与高糖、高脂、高盐、吸烟、过量饮酒、肥胖、运动不足、睡眠等因素有关。地中海饮食以橄榄油、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海鲜、鱼类等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为主,通过不断被优化和验证,已成为老年“三高”人群慢性病防控和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最佳饮食方式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地中海饮食的特性和演变,以及对老年“三高”患者健康因素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地推广和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饮食 高血脂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病
下载PDF
论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的管控措施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蜜 《中国外资》 2013年第18期215-215,217,共2页
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成本管理,受到煤矿企业生产环境、煤矿企业安全保障投入加大、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的在增加。加强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势在必行。这对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保... 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成本管理,受到煤矿企业生产环境、煤矿企业安全保障投入加大、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的在增加。加强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势在必行。这对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煤矿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煤矿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管控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企业 生产成本 管理
下载PDF
基于PMIP3和CMIP5模拟结果的过去千年特征时段北极涛动的变率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可凡 宁亮 +4 位作者 孙炜毅 覃燕敏 薛姣 刘健 严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9-442,共14页
利用参与第三次古气候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Ⅲ,PMIP3)过去千年气候模拟试验以及参与第五次耦合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全强... 利用参与第三次古气候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Ⅲ,PMIP3)过去千年气候模拟试验以及参与第五次耦合模式评估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全强迫历史情景试验的9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试验结果,对过去千年3个特征时段(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 AO)的变率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发现,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AO的空间模态及年际变化周期,且大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过去50年AO的增强趋势。过去千年3个特征时段中,不同模式对中世纪气候异常期AO位相的模拟并不一致,但大部分模式显示小冰期AO基本呈现负位相,而现代暖期则表现为显著的正位相,与重建结果一致。基于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机制分析表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北极地区海平面气压变化不显著,小冰期北极地区海平面气压显著偏正,现代暖期海平面气压显著偏负,这与现代暖期北极温度偏高而小冰期北极温度偏低有关。过去千年中,小冰期和现代暖期的AO变率分别受自然外强迫和人为外强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 PMIP3 计划 CMIP5 计划 过去千年 特征时段
下载PDF
SEASONAL PERSISTENCE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FACE HEAT FLUX ANOMALY
12
作者 严蜜 钱永甫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0年第1期42-50,共9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intensity based on the data compiled by the Chinese National Climate Center.Monthly reanalysis data from National Centers fo...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intensity based on the data compiled by the Chinese National Climate Center.Monthly reanalysis data from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and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 are also used to study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WPSH intensity and surface heat flux anomalies.The thre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First,WPSH intensity presents good seasonal persistence,especially from winter to the ensuing summer.Persistence is more significant after 1977,especially from spring to summer,and from summer to autumn;persistence of anticyclonic anomalie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yclonic anomalies.Second,surface heat flux tends to present opposite anomalous patterns between the strong and weak years of the WPSH intensity,which is especially valid at the latent heat flux over the ocean.Simultane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surface heat flux and WPSH intensity in each of the seasons are marked by similar key areas.Finally,surface heat flux from the preceding winter of a strong summer WPSH is quite similar to strong spring WPSH,but the positive anomalies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of Japan are notably stronger.The situations in the weak years are similar except for those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winter surface heat flux shows negative anomalies for a weak spring WPSH,but positive anomalies for a weak summer WPSH.It is suggested that surface heat flux in the previous win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WPSH intensity in the ensuing spring and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urface heat flux seasonal persistence
下载PDF
糖尿病和高糖血症在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俊 张娜玲 +2 位作者 邹冰 严蜜 孙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7期590-593,共4页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骨关节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对骨性关节炎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代谢综合征(Mets)与骨性关节炎病程的密切关系,其中2型糖尿病和高糖血症被认为是骨性...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骨关节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对骨性关节炎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所导致的代谢综合征(Mets)与骨性关节炎病程的密切关系,其中2型糖尿病和高糖血症被认为是骨性关节炎病情进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对骨性关节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有大量体内外试验显示高糖暴露对关节组织具有局部毒性,可导致局部氧化应激、促炎细胞因子、蛋白水解酶的产生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积累,进而加快骨性关节炎进程。因此,本文就糖尿病和高糖血症对骨性关节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整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糖尿病 高血糖症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娱教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
14
作者 郭雅娟 贾兴亮 +2 位作者 严蜜 王映云 孙伟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第23期73-75,共3页
文章以“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教学为例,基于娱教技术理论,以PPT为技术手段,开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游戏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成果表明,娱教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学习和灵活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构建... 文章以“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教学为例,基于娱教技术理论,以PPT为技术手段,开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游戏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成果表明,娱教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学习和灵活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构建团队、参与游戏、相互竞争中深度参与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教技术 游戏教学法 铁及其化合物
下载PDF
过去千年东亚与全球百年尺度温度同步性变化的模拟研究
15
作者 刘雅雯 严蜜 +1 位作者 刘健 宁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9-592,共14页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过去千年(850~2005年)集合模拟试验(CESM-LME)资料,在与重建资料、现代观测/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过去千年不同世纪东亚与全球地表温度变化的同步性,并结合单因子敏感性试验结果...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过去千年(850~2005年)集合模拟试验(CESM-LME)资料,在与重建资料、现代观测/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过去千年不同世纪东亚与全球地表温度变化的同步性,并结合单因子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造成东亚与全球地表温度各个世纪同步性及变化幅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过去千年里,在20世纪以前,东亚地区与全球均经历了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温度变化在百年尺度上整体一致,10世纪、 11世纪、 13世纪、 18世纪和19世纪东亚与全球温度变化同步性较高,差异较小;但在12世纪、 14~17世纪中,其变化振幅存在显著差异,东亚地区温度变化幅度总体上小于全球,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等自然外强迫及内部变率对差异的形成可能起到了主导作用;而20世纪以来,两者变化显示出较大的不同步性,东亚地区温度增长没有全球温度增长剧烈,甚至出现了降温,人为外强迫在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对温度的影响在两极有明显的放大效应,是东亚与全球温度变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为气溶胶排放使得东亚地区温度降低也是东亚与全球温度变化不同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过去千年 模拟研究 全球 东亚地区 同步性
原文传递
中国过去1500年典型暖期气候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严蜜 王志远 刘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6-1175,共10页
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的过去1500年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中国区域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的异同,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的温度变化在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有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年代际变化特征... 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的过去1500年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中国区域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的异同,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的温度变化在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有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年代际变化特征亦不尽相同。现代暖期的温度存在一个明显的年代际突变,这一突变是由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引起的,且现代暖期温度变化的空间格局受人为因子影响较大。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化的空间格局主要受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其次是土地利用/覆盖和火山活动。中国的降水变化在两个增暖期其时空格局较类似,其主要模态均体现为西部与东部反相,华南与华北反相。影响降水变化空间格局的因子较复杂,各外强迫因子的作用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现代暖期 中国气候 区域差异 气候模拟
原文传递
过去千年东亚季风环流与内部变率对中国东部年代际降水分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博文 严蜜 +8 位作者 刘征宇 刘健 宁亮 温琴 孙炜毅 刘雅雯 曾程 李汉文 孔心唯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6-1088,共13页
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开展的过去千年集合模拟试验数据(CESM-LME),研究了过去千年(851~2005年)年代尺度上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格局与东亚季风环流及海温内部变率的关系。过去千年年代尺度上,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主要包括两种模态分别... 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开展的过去千年集合模拟试验数据(CESM-LME),研究了过去千年(851~2005年)年代尺度上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格局与东亚季风环流及海温内部变率的关系。过去千年年代尺度上,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主要包括两种模态分别是:经向偶极型和经向三极型。研究发现,内部变率是影响年代尺度上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型的主要因素,局地季风环流的强弱对降水模态出现的概率影响较小,即在内部变率的作用下,无论季风环流强年还是弱年,偶极型降水模态出现的概率都大于三极型。与前人发现一致的是,年代际降水模态变化主要由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位相组合通过遥相关波列影响,当PDO和AMO处于相同位相时,增强了偶极型降水模态;当PDO和AMO处于相反位相时,增强了三极型降水模态。进一步分析发现PDO的变化在偶极型模态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AMO的变化在三极型模态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即二者对应的“环球遥相关”波列和“丝绸之路遥相关”波列各自在偶极型和三极型模态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千年 降水分型 季风环流 海温 年代际变化
原文传递
全新世太阳活动对东亚夏季风百年尺度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萌萌 孙炜毅 +4 位作者 刘健 宁亮 严蜜 马雅楠 陈少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3-1065,共13页
太阳活动对东亚夏季风(EASM)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开展了全新世气候瞬变模拟试验,探究了全新世EASM降水百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太阳活动外强迫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变化趋势上,模拟的全新世以来E... 太阳活动对东亚夏季风(EASM)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开展了全新世气候瞬变模拟试验,探究了全新世EASM降水百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太阳活动外强迫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变化趋势上,模拟的全新世以来EASM降水呈减弱趋势,主要受地球轨道参数外强迫的影响。在百年尺度上,中全新世以来太阳活动外强迫引起EASM降水出现约430年的周期变化特征,这与高分辨率重建资料记录的周期相似。这一百年尺度变化的空间主模态呈南北偶极型分布,北方降水与太阳活动存在显著的同期正相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东亚海陆热力差异加强,陆地海平面气压降低,引起异常的气旋性环流,有利于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与太阳活动呈负相关并滞后于太阳活动,太阳活动通过调制赤道太平洋类拉尼娜态的海温梯度,引起西北太平洋风-蒸发-海温的正反馈机制,触发异常的西北太平洋气旋性环流,从而导致南方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全新世 太阳活动 古气候模拟 百年尺度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太阳辐射强度对强梅雨事件年代际变率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鎏琳 宁亮 +6 位作者 陈可凡 严蜜 刘健 刘征宇 覃燕敏 薛姣 李楚鑫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402,共9页
目前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年际变率或某些特定年份异常事件的成因机制.本文基于重建降水数据、重建太阳辐射数据及模式模拟数据,针对历史时期太阳辐射强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梅雨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及物理机制进... 目前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年际变率或某些特定年份异常事件的成因机制.本文基于重建降水数据、重建太阳辐射数据及模式模拟数据,针对历史时期太阳辐射强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梅雨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及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按照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将明清时段(1470~1850年)划分为3个强太阳辐射时段和3个弱太阳辐射时段,发现在强太阳辐射时段,重建降水数据和模式模拟数据中的强梅雨事件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弱太阳辐射时段.机制分析显示,强太阳辐射时段,西太副高偏强,且在中高纬阻高偏强,这有利于南下的高纬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交汇,进而形成有利于强梅雨事件发生的环流场.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也显示,在强太阳辐射时段,环流场的变化导致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显著向右偏移,导致位于概率分布右侧的强梅雨事件发生概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历史洪涝 暴力梅 太阳辐射 CESM-LME
原文传递
NAO在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对AMOC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杨 刘健 +3 位作者 温琴 孙炜毅 宁亮 严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2-1052,共11页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年代际变率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制作用。在现代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涛动(NAO)加强能使AMOC增强,但这种关系在更长时间尺度上是否成立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TraCE-21ka模拟资料,对比分析末次冰盛期(LGM)和...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年代际变率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制作用。在现代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涛动(NAO)加强能使AMOC增强,但这种关系在更长时间尺度上是否成立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TraCE-21ka模拟资料,对比分析末次冰盛期(LGM)和全新世时期NAO对AMOC影响的异同。结果表明,LGM时期较全新世时期经向温度梯度偏强,NAO位置偏南,这导致NAO与AMOC关系的不同:NAO的增强在LGM时期可以使AMOC增强,而在全新世使AMOC减弱。具体地,在LGM时期NAO的加强使北大西洋副极地气旋性环流增强,其南支导致向北的高盐海水输送增加,从而使北大西洋副极地区域密度升高,AMOC增强。与此同时,NAO正位相还能在中纬度激发异常的Ekman下沉流使AMOC加强。相反,在全新世时期,NAO正位相导致北大西洋副极地地区气旋性环流减弱,这导致中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的高盐度海水减少,AMOC减弱。本研究表明NAO与AMOC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气候背景下NAO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盛期 全新世 北大西洋涛动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