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心理学本科生“五位一体”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毕爱红 郑婷 +1 位作者 麻超 乔亲才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基于应用心理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探索形成应用心理学本科生“五位一体”导师制,即一种将“教-学-做-赛-研”多维并举的教学模式与导师制相结合,从而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面和个性化需要,最终形成适用于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本科生 导师制 "五位一体"
下载PDF
创新实践视角下本科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乔亲才 马永骏 +2 位作者 张莉琴 麻超 马婧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7-20,共4页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心理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新疆高校的心理学专业当培养能创新、能实践的心理学人才。原来的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内容落后,心理学实验课程较少,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未体现人本特点,忽略了基本...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心理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新疆高校的心理学专业当培养能创新、能实践的心理学人才。原来的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内容落后,心理学实验课程较少,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未体现人本特点,忽略了基本科研素养的培养。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人才培养,需要在实验体系内容上进行了重构,构建了在纵向上分为认识实验模块,模拟实验模块,专业综合模块和研究拓展实验模块四个模块,在横向跨越基础心理、社会心理、咨询心理和管理心理四个方面系统课程的二维结构。通过打通课程壁垒,改进教学方式,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方式实现本套实验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本科 应用心理学 实验体系
下载PDF
学校重组时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乔亲才 岳红 于海涛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70-74,共5页
为探讨在学校变革、教师变动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探究并分析学校重组时期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以及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处于重组时期的新疆乌苏市某中学285名... 为探讨在学校变革、教师变动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探究并分析学校重组时期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以及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处于重组时期的新疆乌苏市某中学285名七、八年级初中生进行了测查,对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归属感进行了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校重组时期,男女生在学习压力和敌对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七、八年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方面上有显著差异;是否少数民族在学习压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强迫症状和学校抵制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重组时期,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试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重组时期 学校归属感 心理健康 初中生
下载PDF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乔亲才 张慧如 朱海东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和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量表、心理韧性问卷(CD-RISC中文版)和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在新生入学一个半月左右,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班抽样的方式抽取了484名大学新生进行... [目的]探究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和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量表、心理韧性问卷(CD-RISC中文版)和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在新生入学一个半月左右,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班抽样的方式抽取了484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的项目均分为5.33,心理韧性的项目均分为2.67,适应性的项目均分为3.63。(2)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与适应性相关(r=0.29, p<0.001),与心理韧性显著相关(r=0.45, p<0.001);心理韧性与适应性显著相关(r=0.39, p<0.001)。(3)心理韧性在主观社会地位和大学新生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ab=0.06,LLCI=0.04,ULCI=0. 08,不包含0)[结论](1)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主观社会地位与适应性之间两两相关。(2)大学新生心理韧性在主观社会地位和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主观社会地位 心理韧性 适应性
下载PDF
恐惧和愤怒对信任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乔亲才 尹旭超 朱海东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在囚徒困境的情境中,恐惧和愤怒情绪对于个体信任决策的影响,同时考察信任线索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诱发情绪:中性、愤怒、恐惧)×2(信任线索:高、低)的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计算机程序呈现视频材料...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在囚徒困境的情境中,恐惧和愤怒情绪对于个体信任决策的影响,同时考察信任线索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诱发情绪:中性、愤怒、恐惧)×2(信任线索:高、低)的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计算机程序呈现视频材料诱发被试的不同情绪,并通过计算机呈现博弈情境材料,被试使用按键表达态度倾向。[结果]不同情绪组的主效应显著,F(2,90)=4.48,p<0.05;不同信任线索组的差异显著F(1,90)=34.52,p<0.01;诱发情绪与信任线索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2,90)=3.41,p<0.05;[结论] 1.在囚徒困境博弈中,高信任线索下愤怒和恐惧情绪组的信任水平显著低于中性情绪组,但在低信任线索下三者的差异不显著;在低信任线索下,恐惧情绪组的信任水平高于愤怒情绪组,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信任线索与诱发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被试进行信任决策时会受到信任线索的显著影响,且存在线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囚徒困境 信任线索 恐惧 愤怒 决策
下载PDF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乔亲才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3-55,59,共4页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对心理学体系的整体认识,并形成基本的学科框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发现,普通心理学具有系统性、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对其他专业课堂的奠基...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对心理学体系的整体认识,并形成基本的学科框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发现,普通心理学具有系统性、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对其他专业课堂的奠基性的学科特点和结构良好的知识特点;学生虽然有相关的朴素的心理学经验,但不具有科学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知识储备特点和成熟认知的思维特点。这些特征与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模式相吻合,同时学生的思维特点也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专业 普通心理学 教学模式 教师中心取向
下载PDF
中国人自我形成的文化解析
7
作者 乔亲才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11-112,共2页
自我结构的出现与发展是成长过程中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文化是影响自我结构的重要因素。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自我形成具有较大影响,"仁"的传承以及"宗族观念"作为儒家文化的衍生物通过社会教化对中国人的特定... 自我结构的出现与发展是成长过程中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文化是影响自我结构的重要因素。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自我形成具有较大影响,"仁"的传承以及"宗族观念"作为儒家文化的衍生物通过社会教化对中国人的特定人格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自我结构 儒家文化 社会教化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认同内容及其对群际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于海涛 张雁军 乔亲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7-865,共9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认同再次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全球化到底是削弱国家认同还是增强国家认同,不仅与国家认同的具体内容有关,还受国家的全球化水平影响。同时,个体对外群体的态度,不仅受到群体规模的影响,国家认同内...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认同再次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全球化到底是削弱国家认同还是增强国家认同,不仅与国家认同的具体内容有关,还受国家的全球化水平影响。同时,个体对外群体的态度,不仅受到群体规模的影响,国家认同内容也起着调节作用。人们越是基于语言、宗教、文化等族群特质来界定国家身份,对外群体的态度越消极;越是基于公民特质来界定国家身份,对外群体的态度越积极。今后应该整合国家认同的内容、厘清国家认同的发展轨迹、拓展国家认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开展中国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家认同 认同内容 公民身份认同 群际行为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秦秋霞 于海涛 乔亲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5-754,共10页
全球化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国家认同建构。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在全球化时代受到的冲击更大。一旦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偏低,就会影响跨界民族的国家情感,危及边疆地区甚至国家的社... 全球化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国家认同建构。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在全球化时代受到的冲击更大。一旦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偏低,就会影响跨界民族的国家情感,危及边疆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稳定。本项目拟通过4个研究,预期实现以下目标:1将国家认同分成文化认同和公民认同两种成分,并编制符合民族实际状况的跨界民族国家认同问卷;2探讨民族认同、穆斯林认同在群际歧视知觉与国家认同间的中介作用;3理清民族内隐理论对国家认同的影响;4探讨管理体制、民生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政策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并尝试建立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数据库,及时把握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动态建构过程。研究结果对完善民族政策、开展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 跨界民族 国家认同 心理机制 认同内容
下载PDF
情绪对初高中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10
作者 乔亲才 李婷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1-24,30,共5页
道德行为是道德判断的结果,而道德判断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愤怒和愉快是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两种不同的典型情绪状态。通过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从愤怒和愉快两种情绪状态和情绪强度两个方面,对初高中生共444人的道德判断... 道德行为是道德判断的结果,而道德判断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愤怒和愉快是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两种不同的典型情绪状态。通过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从愤怒和愉快两种情绪状态和情绪强度两个方面,对初高中生共444人的道德判断水平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愤怒情绪状态下中学生的道德判断得分明显的高于愉快情绪状态,高中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初中生,情绪的强度对中学生道德判断水平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愤怒 愉快 中学生
下载PDF
人肉搜索笔谈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强 王琴琴 +2 位作者 闻素霞 乔亲才 陈彤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1-65,共5页
文章对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传播学、心理学和法学层面的界定,并从传播学视角,借用经典传播理论,对其流行及引发网络暴力的原因、正面作用进行了客观辩证的解读,提出了今后引导其发展的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活动参与者... 文章对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传播学、心理学和法学层面的界定,并从传播学视角,借用经典传播理论,对其流行及引发网络暴力的原因、正面作用进行了客观辩证的解读,提出了今后引导其发展的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活动参与者的心理动因进行了分析;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并指出,应当发挥法律制度的壁垒效应和法律规范的阻却功能,防范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并探讨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的最佳路径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人肉搜索 传播学解读 自我价值感 具体人格权
下载PDF
“人肉搜索"现象的心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闻素霞 乔亲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5-68,共4页
“人肉搜索”是利用人海战术、依赖众人力量,在繁多信息中筛选相关信息的搜索方式。是一种区别于机械引擎搜索、伴随网络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特殊的社会互动形式。“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 “人肉搜索”是利用人海战术、依赖众人力量,在繁多信息中筛选相关信息的搜索方式。是一种区别于机械引擎搜索、伴随网络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特殊的社会互动形式。“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吸引大量人群、尤其是23—25岁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肉搜索”现象 心理分析 网络平台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羞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闻素霞 乔亲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羞耻感作为一种高级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自我形成以及道德行为中产生的一种指向自我的痛苦情绪体验。中西方对于羞耻感的阐释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在中国文化中,羞耻感的含义更为宽泛且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行为自我控制羞耻感... 羞耻感作为一种高级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自我形成以及道德行为中产生的一种指向自我的痛苦情绪体验。中西方对于羞耻感的阐释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在中国文化中,羞耻感的含义更为宽泛且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行为自我控制羞耻感。作为道德自我产生与发展的动力,个体通过趋利避害、模仿学习、主动自我建构而习得的道德自我受到羞耻感的直接影响。因此个体就必须要正视羞耻事件的情境及自我道德观念,自查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从前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标准。但同时也可能会导致过分遵服于规则、创造力下降等一些负面影响。在教育实践中,羞耻感的教育对于个体品德的培养、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很好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感 道德自我 动力 道德学习 教育实践
下载PDF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立体式革新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莉琴 麻超 +2 位作者 朱海东 乔亲才 张澜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7-49,共3页
本文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现存的问题,从专业知识体系、实践应用能力、专业实践素养、专业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探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立体式革新的途径及注意事项,以期革新应用型心理... 本文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现存的问题,从专业知识体系、实践应用能力、专业实践素养、专业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探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立体式革新的途径及注意事项,以期革新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优化专业发展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实践课程体系 革新
下载PDF
想象接触对大学生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尧丽 于海涛 +1 位作者 段海军 乔亲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4-108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想象接触对不同民族群体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随机选取不同先前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想象接触,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外显态度量表评估不同条件下的内... 本研究旨在探讨想象接触对不同民族群体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随机选取不同先前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想象接触,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外显态度量表评估不同条件下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结果表明:想象接触显著提高了不同群体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对外显态度影响不显著;而先前接触经验对不同群体的内隐态度影响不显著,对外显态度影响显著。研究还发现,即使是已经发生过面对面接触的个体,也可以通过想象接触来提高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进一步明晰了想象接触在整个群际接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先前接触 多数群体 少数群体 内隐态度 外显态度
下载PDF
东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差异的研究
16
作者 苏昊 麻超 乔亲才 《校园心理》 2016年第6期411-412,共2页
在西方文化中,自我一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主题。古希腊时代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就关注自我,而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始于詹姆斯。而在中国文化中,即使谈到自我、自我意识等有关问题,往往只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实证的的角度研究... 在西方文化中,自我一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主题。古希腊时代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就关注自我,而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始于詹姆斯。而在中国文化中,即使谈到自我、自我意识等有关问题,往往只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实证的的角度研究自我的内在机制及其和行为的关系则非常少。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自我”的心理分化并没有那么细。而且带有贬意的、甚至自私自利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自我意识 心理学 古希腊
下载PDF
初中生正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佳佳 杨飞龙 +1 位作者 冯长虹 乔亲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正念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SAIJ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411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正念与学校适应存在正相关(r=0.40,P<0.... 目的:探讨初中生正念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SAIJ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411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正念与学校适应存在正相关(r=0.40,P<0.01);正念与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r=0.51,P<0.01);心理弹性和学校适应存在正相关(r=0.64,P<0.01)。心理弹性在初中生正念和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73.17%,Bootstrap输出的95%的置信区间为(0.23,0.37)。结论:正念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校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校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心理弹性 学校适应 初中生
下载PDF
面孔识别中的异族效应及事件相关电位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亚奇 朱洵 +1 位作者 侯艳天 乔亲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3-688,共6页
目的:探究同族面孔与异族面孔的识别差异。方法:招募12例维吾尔族和12例汉族在校大学生,采用视觉搜索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采集技术,将猴子面孔作为干扰刺激图片(每一试次中干扰刺激图片的数量为3或5),维吾尔族、汉族面孔作为目标刺激图片... 目的:探究同族面孔与异族面孔的识别差异。方法:招募12例维吾尔族和12例汉族在校大学生,采用视觉搜索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采集技术,将猴子面孔作为干扰刺激图片(每一试次中干扰刺激图片的数量为3或5),维吾尔族、汉族面孔作为目标刺激图片(每一试次中只有1个目标刺激图片)。对被试在图片数量(4或6)和图片类型(同族或异族)实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时、N170及代表注意资源分配量的N2pc波幅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行为反应时结果显示图片数量和图片类型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01),干扰刺激数量的增加延长了异族面孔的识别时间,而同族面孔的识别时间不变;N2pc成分图片类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8.28,P<0.001),同族面孔识别前所诱发的N2pc波幅更大;图片数量和图片类型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8.53,P<0.05),异族面孔识别前的N2pc波幅随干扰刺激数量的增加而增大。结论:本研究提示,与异族面孔相比同族面孔的识别不受干扰刺激数量变化的影响,且个体对同族面孔分配了更多注意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族效应 视觉搜索 注意 N170 N2pc
下载PDF
情绪动机方向诱发额叶皮质不对称激活的神经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安琪 朱海东 +1 位作者 朱洵 乔亲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考察个体在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条件下的注意力捕获和情绪感知脑区不对称性激活的潜在神经生理机制。方法26名被试观看三类典型情境图片(美食、恐惧、中性)后诱发相应的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和中性情绪,并记录其脑电数据... 目的考察个体在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条件下的注意力捕获和情绪感知脑区不对称性激活的潜在神经生理机制。方法26名被试观看三类典型情境图片(美食、恐惧、中性)后诱发相应的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和中性情绪,并记录其脑电数据。结果对于P1波幅,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中性情绪状态下三者之间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P2和LPP波幅,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状态分别与中性情绪的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高趋近动机情绪在左前额区,而高趋避动机情绪在右前额区,相比中性情绪诱发了更大的LPP波幅。结论早期感觉加工阶段,高趋避动机情绪在视觉皮质纹外区占用更多的注意资源。中期和晚期的注意分配阶段,高趋近动机与高趋避动机情绪的激活过程促进了注意力的分配和信息资源的获取,且在晚期阶段,高趋近动机情绪在左前额区而高趋避动机情绪在右前额区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感知力,表明前额皮质区域对情绪动机方向处理的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趋近动机 高趋避动机 前额区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哈萨克族居民婚姻满意度现状及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20
作者 庞亚玲 麻超 乔亲才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4-29,35,共7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婚姻满意度现状及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为开展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18~65岁已婚哈萨克族450人,采用自编调查表、简版冲突测量量表(CTS-2)、觉...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婚姻满意度现状及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为开展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18~65岁已婚哈萨克族450人,采用自编调查表、简版冲突测量量表(CTS-2)、觉察压力量表(PSS)、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进行测量。结果:在伴侣相处方式上,专断型婚姻满意度得分低于民主型(t=4.75,P<0.05);在工作状况上,已退休的个体婚姻满意度得分低于无工作或无固定工作的个体且低于有固定工作的个体(F=4.05,P<0.05)。婚姻满意度得分与控制感、预测感、超载感及觉察压力总分均呈负相关(r=-0.21、-0.17、-0.23、-0.25,均P<0.01);婚姻满意度与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及暴力行为总分均呈负相关(r=-0.18,P<0.01,r=-0.13、-0.12,P<0.05)。哈萨克族居民婚姻满意度得分为35.64±5.58,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不显著(t=-0.90,P=0.36)。工作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婚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控制感、预测感、精神暴力对婚姻满意度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哈萨克族居民婚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良好的工作状况、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的主观觉察压力水平和精神暴力发生率是婚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婚姻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