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赵晨阳 李进 +3 位作者 李东野 乔会昱 赵锡海 周丹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周内发生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于基线期进行颅外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和颅内动脉MRA检查。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周内发生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于基线期进行颅外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和颅内动脉MRA检查。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研究,观察有无缺血性卒中复发。分析粥样硬化斑块在颅外颈动脉不同节段的分布特征,以及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颅外颈动脉不同节段斑块的发生率。采用Cox回归计算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不同节段斑块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6±11.8)岁,其中男性8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0(11.1~12.8)个月,有31例(26.5%)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复发。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球部斑块与卒中复发显著相关(HR 2.535,95%CI 1.085~5.922,P=0.032),校正年龄、性别、BMI混杂因素后该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HR 2.903,95%CI 1.114~7.565,P=0.029)。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其他节段斑块与卒中复发无相关(P>0.05)。结论在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球部斑块与卒中复发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卒中复发
下载PDF
基于社区人群的性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宇 张润华 +9 位作者 姜勇 于淼欣 洪音 王畇 乔会昱 韩永军 李东野 赵锡海 王拥军 刘改芬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性别与通过HR-MRI诊断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清华大学社区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获得人口统计学、既往史、行为生活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根据HR-MRI对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探讨性别与通过HR-MRI诊断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清华大学社区人群中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获得人口统计学、既往史、行为生活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根据HR-MRI对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进行判读,分为斑块内出血组和无斑块内出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性别与斑块内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对象,男性105例(42.7%),平均年龄(64.8±11.5)岁,其中12例(4.88%)有斑块内出血。与无斑块内出血组相比,斑块内出血组男性较多(83.3%vs40.6%,P=0.004),高血压病史(91.7%vs43.2%,P=0.001)和糖尿病病史(50.0%vs12.4%,P<0.001)的比例较高;空腹血糖[(6.30±1.63)mmol/L vs(5.00±0.99)mmol/L,P<0.001]的水平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是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68,95%CI 1.10~53.81,P=0.040)。结论男性可能是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内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长武 赵锡海 +3 位作者 李澄 乔会昱 何乐 苑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8-592,共5页
目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老年人缺血性卒中栓子的重要来源。本研究拟应用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从而积极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 目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老年人缺血性卒中栓子的重要来源。本研究拟应用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征,从而积极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53例,分为60~74岁组(A组)和75~89岁组(B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磁共振胸主动脉管壁多对比度序列扫描。将胸主动脉分为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段3个节段,评价其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定量测量老年人群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并定性分析其成分特征。结果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为26.4%(14/53),脂质核的发生率为94.3%(50/53)。同时,B组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段3个节段的最大管壁厚度均显著大于A组[(3.1±0.6)mm比(3.0±0.4)mm,P<0.05;(3.2±0.7)mm比(3.1±0.7)mm,P<0.05;(3.0±0.8)mm比(2.9±0.7)mm,P<0.001];B组3个节段的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显著大于A组[(26.9±3.5)%比(26.7±2.9)%,P<0.001;(31.9±5.1)%比(31.0±5.1)%,P<0.001;(34.6±5.0)%比(34.1±4.6)%,P<0.001]。结论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且斑块负荷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因此,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早期识别老年人胸主动脉的易损斑块,将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造影术 老年人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患者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特点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丹丹 韩永军 +5 位作者 李东野 乔会昱 韩华璐 沈睿 宁梓涵 赵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475-481,共7页
目的基于DWI影像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 schemi c stroke,I S)患者病变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颅脑DWI上IS病变的影像学数据。基于DWI上梗死灶分布特征,将病... 目的基于DWI影像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 schemi c stroke,I S)患者病变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颅脑DWI上IS病变的影像学数据。基于DWI上梗死灶分布特征,将病变分为单发、单区域多发和多区域多发IS病变,同时评估累及前后循环的情况。患者分为青年组(18~50岁)和中老年组(51~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数目及位置分布特征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组与IS病变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青年组69例(47.3%),平均年龄40.5±8.4岁,男性54例(78.3%);中老年组77例(52.7%),平均年龄62.4±7.1岁,男性42例(54.5%)。两组在病灶数目及分布特征上有差异(P=0.033),青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区域多发病变(50.7%),中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单区域多发病变(37.7%)。单因素l 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组相比于中老年组更易发生多区域多发I S病变(OR 2.72,95%CI 1.17~6.29,P=0.020),校正临床混杂因素(高血压史、降压药及他汀的使用情况)和颅内动脉狭窄率后,两组多区域多发IS病变发生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 2.73,95%CI 1.04~7.12,P=0.041)。在前、后循环病变分布特征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青年和中老年组均以单纯前循环病变为主(69.6%vs 75.3%),且单纯前循环病变以皮层下分布为主(56.2%vs 55.2%);在单纯后循环病变,两组均最常见脑干受累(81.2%vs 89.5%)。结论对于伴有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青年患者较中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多区域多发性梗死。两组人群均最常见单纯前循环供血域受累,且以皮层下分布为主;在单纯后循环病变,以脑干受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青年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分布特征
下载PDF
磁共振管壁成像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长武 李澄 +8 位作者 赵锡海 杜芳 王苇 乔会昱 何乐 李睿 陈慧军 章强 苑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负荷特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的人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胸主动脉磁共振管壁扫描。图像判读... 目的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负荷特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的人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胸主动脉磁共振管壁扫描。图像判读人员将定量测量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定性分析斑块的成分,并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这些特征的影响。将胸主动脉分为3段,即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以及降主动脉段。结果55例受试者存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使用他汀组24例,平均年龄(73.8±6.3)岁,12例(50.0%)为男性。使用他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未使用他汀组,分别为(2.4±0.7)mmol/L比(3.1±0.8)mmol/L(P〈0.01)、(4.4±0.6)mmol/L比(5.1±1.0)mmol/L(P〈0.01)。使用他汀组胸主动脉各段的管腔面积、管壁面积以及血管总面积均小于未使用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他汀组主动脉弓段和降主动脉段的平均管壁厚度均小于未使用他汀组,分别为(2.7±0.3)mm比(2.8±0.4)mm(P〈0.01)、(2.5±0.4)mm比(2.6±0.5)mm(P〈0.01)。另外,使用他汀组斑块内出血/血栓的发生率低于未使用他汀组,分别为6例(25.0%)比8例(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可减小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维持斑块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原类 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与高血脂的相关性
6
作者 周长武 李澄 +8 位作者 赵锡海 苑纯 杜芳 王苇 乔会昱 何乐 李睿 陈慧军 章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4-1629,共6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入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胸主动脉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图像判读人员将定量测量高血... 目的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入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胸主动脉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图像判读人员将定量测量高血脂者和血脂正常者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定性分析其成分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高血脂的相关性。将胸主动脉分为3段,即升主动脉段(AAO)、主动脉弓段(AOA)以及降主动脉段(DAO)。结果 66例受试者,高血脂组43例,平均年龄(72.7±6.8)岁,其中男19例(44.2%)。高血脂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95.3%vs 60.9%,P=0.001)。同时,富含脂质坏死核(LRNC)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88.4%vs 52.2%,P=0.001),而斑块内出血/血栓(IPH/M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vs 21.7%,P=0.939)。高血脂组胸主动脉3个节段的管腔面积(LA)均小于血脂正常组,而管壁面积(WA)及最大管壁厚度(maxWT)均大于血脂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胸主动脉AS斑块(OR=-0.311,P=0.011)及LRNC(OR=-0.591,P<0.001)均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IPH/MT与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OR=0.25,P=0.043)。结论高血脂的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LRNC为其主要成分,并且与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胸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7
作者 周长武 李澄 +8 位作者 赵锡海 杜芳 王苇 乔会昱 何乐 李睿 陈慧军 章强 苑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3期3538-3543,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负荷特征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的入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磁共振胸主动脉多对比度管壁成像。图像判读人员定量测量高血压患者与...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及负荷特征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的入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磁共振胸主动脉多对比度管壁成像。图像判读人员定量测量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定性分析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将胸主动脉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段(AAO)、主动脉弓段(AOA)以及降主动脉段(DAO)。结果 55例受试者存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高血压组29例,平均年龄(74.2±5.5)岁,16例(55.2%)为男性。高血压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37.9%vs.11.5%,P=0.025)。高血压组胸主动脉三个节段的管腔面积、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以及最大管壁厚度均大于血压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AOA段(31.7%±5.4%vs.31.4%±4.7%)和DAO段(34.6%±5.4%vs.33.6%±4.3%)的标准化管壁指数均大于血压正常组,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者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