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心房颤动(AF)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A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完成体检的15名健康...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心房颤动(AF)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A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完成体检的15名健康受试者设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均行GERDQ评分、24 h动态心电图、24 h 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并内镜下取食管齿状线上3 cm处的局部黏膜作为标本,后续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ELISA等方法分析组织炎症程度、炎性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hs-CRP)的表达及血液中的释放浓度.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GERDQ评分、内镜等检查,分为GERD合并AF组(AF组)、GERD不合并AF组(非AF组)和对照组.GERDQ评分在AF组3~7分、8~10分、11~14分及15~18分等评分范围均明显高于非A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24 h pH监测发现,AF组弱酸反流(4<pH<7)次数、酸反流(pH≤ 4)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及DeMeester评分等指标明显高于非AF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检查发现,AF组胃食管连接处的食管黏膜组织大规模的糜烂、炎性渗出、水肿以及溃疡等病变.组织炎症(损伤)评分显示,AF组评分明显高于非AF组和对照组,AF组炎症评分达到高峰,并显著高于非A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IL-6、IL-8、IL-1β及TNF-α主要表达在食管上皮层,黏膜及黏膜下层,而AF组这些指标的表达几乎覆盖全层食管黏膜上,表示严重的组织炎症性改变.RT-PCR和ELISA结果表示,AF组显著增高炎性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hs-CRP)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血液中的释放浓度,与非AF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炎性因子在AF患者食管黏膜以及在血液中显著增高,可能是酸反流诱发AF产生的机制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并分析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尿常规检验以及镜检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月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2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男性64例,女性8例。急性期41例,亚急性期20例,慢性期11例。...目的 探讨并分析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尿常规检验以及镜检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月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2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男性64例,女性8例。急性期41例,亚急性期20例,慢性期11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9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一次性尿杯留取患者清洁中段尿液,采用日本AX-4030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份分析仪测定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尿潜血、尿白细胞、镜检白细胞、镜检红细胞、镜检尿道上皮、镜检管型、镜检结晶。结果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尿常规中指标尿糖阳性率26.39%,尿酮体阳性率25% ,尿蛋白阳性率41.67%,尿胆原阳性率15.23%,尿潜血阳性率41.67%,高于对照组,P〈0.05。镜检结果提示镜检白细胞阳性率26.39%,镜检红细胞阳性率26.39%,镜检上皮细胞阳性率12.5%,镜检管型阳性率8.33%,较之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尿常规异常明显,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主动脉夹层自身解剖特点是引起主动脉夹层尿常规异常的主要原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87例GERD合并房颤患者,根据...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87例GERD合并房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2组均接收治疗1个月。采用GERD症状评分、胃食管24 h 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来分析2组治疗前后抑酸,胃食管动力及房颤发生的影响及疗效;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标本,并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水平。结果经食管24 h pH监测发现,研究组在GERD症状评分,食管近端弱酸反流(%)、食管近端酸反流(%)及DeMeester评分等指标,与其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显著降低(P<0.05);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分析显示,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显著改善食管上段括约肌(UES)静息压、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等指标(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以及QT离散度(QTd)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心率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研究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无效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联合治疗在GERD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较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改善症状及房颤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及炎症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A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患者设为研...目的探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及炎症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A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完成体检的23例健康受试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24 h pH值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并内镜下取食管齿状线上3 cm处的局部黏膜作为标本,后续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ELISA等方法分析组织炎症程度、氧化损伤标记物8-OHdG及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及血清浓度。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其分为GERD合并AF组(AF组)、GERD不合并AF组(非AF组)和对照组。食管24 h pH监测比较显示,AF组弱酸反流(40.05)。光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黏膜组织形态基本完整,未见水肿或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非AF组可见中度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反应;而AF组食管黏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乳头延长、水肿等炎症性改变。AF组炎症评分达到高峰,并显著高于非AF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对照组8-OHdG主要表达在食管上皮层、黏膜及黏膜下层,而AF组8-OHdG的表达几乎覆盖全层黏膜,表示严重的组织氧化损伤。RT-PCR和ELISA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8-OHdG、MCP-1、IL-8、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其血清浓度,在非AF组和AF组中明显上升,且AF组中达到高峰,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AF组中8-OHdG血清浓度分别与Demeester评分及MCP-1、IL-8、TNF-α血清浓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8-OHdG以及炎症因子(MCP-1、IL-8、TNF-α)在GERD合并AF患者食管黏膜的表达及血清浓度显著增高,可能与酸反流诱发AF的产生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心房颤动(AF)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A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完成体检的15名健康受试者设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均行GERDQ评分、24 h动态心电图、24 h 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并内镜下取食管齿状线上3 cm处的局部黏膜作为标本,后续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ELISA等方法分析组织炎症程度、炎性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hs-CRP)的表达及血液中的释放浓度.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GERDQ评分、内镜等检查,分为GERD合并AF组(AF组)、GERD不合并AF组(非AF组)和对照组.GERDQ评分在AF组3~7分、8~10分、11~14分及15~18分等评分范围均明显高于非A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24 h pH监测发现,AF组弱酸反流(4<pH<7)次数、酸反流(pH≤ 4)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及DeMeester评分等指标明显高于非AF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检查发现,AF组胃食管连接处的食管黏膜组织大规模的糜烂、炎性渗出、水肿以及溃疡等病变.组织炎症(损伤)评分显示,AF组评分明显高于非AF组和对照组,AF组炎症评分达到高峰,并显著高于非A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IL-6、IL-8、IL-1β及TNF-α主要表达在食管上皮层,黏膜及黏膜下层,而AF组这些指标的表达几乎覆盖全层食管黏膜上,表示严重的组织炎症性改变.RT-PCR和ELISA结果表示,AF组显著增高炎性因子(IL-6、IL-8、IL-1β、TNF-α及hs-CRP)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血液中的释放浓度,与非AF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炎性因子在AF患者食管黏膜以及在血液中显著增高,可能是酸反流诱发AF产生的机制之一.
文摘目的 探讨并分析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尿常规检验以及镜检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月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2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男性64例,女性8例。急性期41例,亚急性期20例,慢性期11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9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一次性尿杯留取患者清洁中段尿液,采用日本AX-4030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份分析仪测定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尿潜血、尿白细胞、镜检白细胞、镜检红细胞、镜检尿道上皮、镜检管型、镜检结晶。结果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尿常规中指标尿糖阳性率26.39%,尿酮体阳性率25% ,尿蛋白阳性率41.67%,尿胆原阳性率15.23%,尿潜血阳性率41.67%,高于对照组,P〈0.05。镜检结果提示镜检白细胞阳性率26.39%,镜检红细胞阳性率26.39%,镜检上皮细胞阳性率12.5%,镜检管型阳性率8.33%,较之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尿常规异常明显,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主动脉夹层自身解剖特点是引起主动脉夹层尿常规异常的主要原因。
文摘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87例GERD合并房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2组均接收治疗1个月。采用GERD症状评分、胃食管24 h 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来分析2组治疗前后抑酸,胃食管动力及房颤发生的影响及疗效;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标本,并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水平。结果经食管24 h pH监测发现,研究组在GERD症状评分,食管近端弱酸反流(%)、食管近端酸反流(%)及DeMeester评分等指标,与其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显著降低(P<0.05);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分析显示,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显著改善食管上段括约肌(UES)静息压、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等指标(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以及QT离散度(QTd)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心率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研究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无效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联合治疗在GERD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较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改善症状及房颤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及炎症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AF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完成体检的23例健康受试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24 h pH值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并内镜下取食管齿状线上3 cm处的局部黏膜作为标本,后续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ELISA等方法分析组织炎症程度、氧化损伤标记物8-OHdG及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及血清浓度。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其分为GERD合并AF组(AF组)、GERD不合并AF组(非AF组)和对照组。食管24 h pH监测比较显示,AF组弱酸反流(40.05)。光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黏膜组织形态基本完整,未见水肿或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非AF组可见中度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反应;而AF组食管黏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乳头延长、水肿等炎症性改变。AF组炎症评分达到高峰,并显著高于非AF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对照组8-OHdG主要表达在食管上皮层、黏膜及黏膜下层,而AF组8-OHdG的表达几乎覆盖全层黏膜,表示严重的组织氧化损伤。RT-PCR和ELISA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8-OHdG、MCP-1、IL-8、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其血清浓度,在非AF组和AF组中明显上升,且AF组中达到高峰,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AF组中8-OHdG血清浓度分别与Demeester评分及MCP-1、IL-8、TNF-α血清浓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8-OHdG以及炎症因子(MCP-1、IL-8、TNF-α)在GERD合并AF患者食管黏膜的表达及血清浓度显著增高,可能与酸反流诱发AF的产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