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七星河湿地面积锐减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于宏敏 刘赫男 +2 位作者 潘华盛 姚俊英 朱海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4-239,共6页
采用历史资料和气候监测资料,通过分析七星河湿地周边的政区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及气候变化等,研究了湿地面积锐减的原因。结果表明:与湿地接壤的宝清县农耕面积逐年扩大,使得七星河湿地不断被开垦,面积锐减;1957年至今,湿地面积减少了约... 采用历史资料和气候监测资料,通过分析七星河湿地周边的政区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及气候变化等,研究了湿地面积锐减的原因。结果表明:与湿地接壤的宝清县农耕面积逐年扩大,使得七星河湿地不断被开垦,面积锐减;1957年至今,湿地面积减少了约16156 hm2,缩小了约45%;人口增加、湿地农田化是湿地面积减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湿地水资源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降水减少、径流锐减、断流天数增多等。但同时,气候变暖,低温冷害明显减少、活动积温增加,有利于湿地周边政区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地利用 人口 面积锐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三江平原热量资源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于宏敏 王波 +1 位作者 国世友 刘春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8-92,137-138,共7页
基于GIS技术,使用黑龙江省气象观测站和农垦、森工系统观测站的气温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和线性内插法得到三江平原栅格化的热量资源数据。分析表明,三江平原纬度和高度因子对各项热量指标分布均有影响,经... 基于GIS技术,使用黑龙江省气象观测站和农垦、森工系统观测站的气温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和线性内插法得到三江平原栅格化的热量资源数据。分析表明,三江平原纬度和高度因子对各项热量指标分布均有影响,经度因子主要影响年平均气温、4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0℃积温和≥10℃积温;佳木斯西部、双鸭山西部、鸡西大部热量资源较丰富,而青黑山、完达山、老爷岭和太平岭等地区热量资源相对较差。分析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三江平原热量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热量资源 气候评价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于宏敏 国世友 +1 位作者 张洪玲 徐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73-10574,10607,共3页
利用我国东北部6个辐射台站1971-2000年的太阳辐射资料,采用Q=Q0(a+bs)模型估算月太阳总辐射,通过线性回归建立逐月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计算式模拟的黑龙江省3个测站3-7月、9月太阳总辐射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模拟的1... 利用我国东北部6个辐射台站1971-2000年的太阳辐射资料,采用Q=Q0(a+bs)模型估算月太阳总辐射,通过线性回归建立逐月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计算式模拟的黑龙江省3个测站3-7月、9月太阳总辐射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模拟的1~2月、10—12月太阳总辐射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计算式可用于模拟黑龙江省1~7月、9~12月的太阳总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计算方法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黑龙江省的城市化对近地面风速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宏敏 徐永清 张洪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97-1802,共6页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04年地面风速资料,分析其近地层风速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泰来、通河气象站1971~2004年十六方位风速资料,2009年7月-2010年6月气象站与附近测风塔10m高度逐时风速、风向资料,分析城市化对风速序列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04年地面风速资料,分析其近地层风速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泰来、通河气象站1971~2004年十六方位风速资料,2009年7月-2010年6月气象站与附近测风塔10m高度逐时风速、风向资料,分析城市化对风速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地层风速呈明显减弱趋势,城市站减弱趋势较乡村站明显,城市站与乡村站的风速差值有增大趋势;泰来、通河测风塔与气象站各方向风速比较,无论是风速差值,还是比值均表明城市对风速影响显著;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及气象站在城市中的位置,分析泰来、通河十六方位风速变化速率,风速在绝大多数方向呈下降趋势,其中受城市影响较大的方向风速减弱趋势明显,受城市影响较小的方向风速减小趋势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变化 线性趋势 城市化影响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6
5
作者 于宏敏 姚俊英 朱红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31-34,共4页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对水稻初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对水稻初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水稻初霜冻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南部、黑河大部分地区、松嫩平原大部和三江平原西部个别地区为次高和高风险区,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牡丹江大部分地区、三江平原东部地区为次低和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风险区划 致灾因子
下载PDF
粮食储藏综合气象指标的研究与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宏敏 马旭清 周庆波 《黑龙江粮食》 1997年第2期19-24,共6页
粮食在储藏期间发生的霉变与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因此,了解粮食的温湿度随季节的变化及其与环境气象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建立了粮温与气温、风速之间的回归方程,确立了储藏期间的安全晾晒期、关键保管期指标。... 粮食在储藏期间发生的霉变与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因此,了解粮食的温湿度随季节的变化及其与环境气象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建立了粮温与气温、风速之间的回归方程,确立了储藏期间的安全晾晒期、关键保管期指标。力图减少由于气象原因引起的粮食损耗,减少储粮期间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为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储藏 气象指标 研究与对策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检测、影响评估和对策业务系统
7
作者 于宏敏 刘玉莲 《黑龙江气象》 2008年第3期17-18,共2页
黑龙江省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建立长期有效的气候变化科技业务支撑系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科研与业务工作的需求。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检测、影响评估与对策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建设紧密围绕科技发展需求,以业... 黑龙江省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建立长期有效的气候变化科技业务支撑系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科研与业务工作的需求。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检测、影响评估与对策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建设紧密围绕科技发展需求,以业务服务产品为中心.发布权威性的气候变化业务服务产品.减少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业务系统 变化检测 影响评估 社会经济发展 业务支撑系统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
8
作者 于宏敏 陈莉 《黑龙江气象》 1995年第2期4-7,共4页
本文对黑龙江省1994年度(1993年11月至1994年10月)的气候特点、主要灾害及农林气象条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气候 影响 评价 气候特点 干旱 黑龙江
下载PDF
中国降雪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56
9
作者 刘玉莲 任国玉 于宏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6-1185,共10页
利用逐日地面降雪观测资料,分析中国25oN以北范围内降雪量、降雪日数、雪带分布和各强度降雪的气候学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雪季长度与年降雪日数在东部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北部最长(>210 d),长江以南最短(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在西... 利用逐日地面降雪观测资料,分析中国25oN以北范围内降雪量、降雪日数、雪带分布和各强度降雪的气候学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雪季长度与年降雪日数在东部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北部最长(>210 d),长江以南最短(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在西部青海省南部和西藏自治区北部最长(>300 d),滇、川、藏交界处及新疆自治区北部较长,南疆较短(<60 d)。年降雪量东南部最少,东北和西北北部较多(>30 mm),青海和西藏降雪量最多(>60 mm)。平均降雪强度江淮一带最大。②根据雪季降雪频次划分中国的雪带,东北大部、内蒙自治区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大部、秦岭等地区为常年多雪带;长江以南的滇南、四川盆地、江浙沿海等地区为永久无雪带;其余地区为常年降雪带和偶尔降雪带。③不同区域各级降雪日数占总降雪日数的比例都是暴雪日数最少,大雪日数其次,小雪日数最多;但中雪降雪量占总降雪量的比例在东北北部、华北、西北、新疆、东南、青藏高原东部等区域仅高于小雪降雪量,而在黄-淮地区仅次于暴雪降雪量。④降雪年内分配在东北北部、西北、新疆、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都呈双峰型,最多雪时节在早冬和晚冬、早春,隆冬时节并不是降雪最多时间,黄-淮和东南地区呈单峰型,东南地区峰值更陡。⑤总降雪日数和除暴雪外的各等级降雪日数与地理位置关系较明显,在中国东部主要随着纬度升高增加,在中国西部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纬度升高,东部和西部的总降雪强度都减小,西部的小雪强度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量 降雪日 降雪强度 暴雪 雪带 气候学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强降雪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42
10
作者 刘玉莲 任国玉 +1 位作者 于宏敏 康恒元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13,共10页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逐日地面降雪观测数据,对我国25°N以北不同气候区强降雪事件的地理分布和年内旬、月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1961—2008年其时间序列演变特征,及1961—2008年和1981—2008年(气候变暖后)气候变化趋势。结果... 基于全国气象台站逐日地面降雪观测数据,对我国25°N以北不同气候区强降雪事件的地理分布和年内旬、月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1961—2008年其时间序列演变特征,及1961—2008年和1981—2008年(气候变暖后)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和东北北部最多;强降雪强度高值中心出现在云南。东北北部、华北、西北、青藏高原东部强降雪事件多发生于初冬和初春,年内分布呈双峰型;新疆和黄淮地区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前者多发生在隆冬时节,后者多发生于晚冬;1961—2008年东北北部、新疆、青藏高原东部平均强降雪量和强降雪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气候变暖后我国大部年强降雪量增多,强降雪日数增加,强降雪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量 强降雪日数 强降雪强度 气候特征
下载PDF
1951—2006年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栋梁 刘玉莲 +1 位作者 于宏敏 李永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1018,共8页
利用黑龙江省1951-2006年积雪初终日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有5.5个月的可积雪期,积雪初日北早南晚,南北相差1个月;终日南早北晚,南北相差1.3个月.积雪初日推后1.9d.(1... 利用黑龙江省1951-2006年积雪初终日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有5.5个月的可积雪期,积雪初日北早南晚,南北相差1个月;终日南早北晚,南北相差1.3个月.积雪初日推后1.9d.(10a)-1,终日提早1.6d.(10a)-1.积雪初/终日期的退后/提前主要在较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积雪初日 积雪终日 EOF 趋势系数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朱红蕊 于宏敏 +2 位作者 姚俊英 刘赫男 孙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99,共4页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灾害的灾情特征...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灾害的灾情特征,并根据霜冻灾害的形成机制,分别计算水稻生育期初霜冻发生概率及偏早初霜冻发生概率,进而确定了致灾因子,对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水稻初霜冻灾害发生的概率随纬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大的分布形势,大兴安岭、孙吴、逊克、嘉荫、伊春、嫩江、克山、拜泉、海伦等市县为高危险区,黑河大部、齐齐哈尔东部、绥化北部、尚志、穆棱、富锦为次高危险区,松嫩平原南部、三江平原大部、牡丹江南部为次低及低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初霜冻 致灾因子 危险性 黑龙江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 被引量:21
13
作者 姚俊英 于宏敏 +3 位作者 朱红蕊 王春丽 孙爽 张金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1期312-316,共5页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率,作为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区划,基于GIS理论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玉米初霜冻的风险区的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呈维向分布,自北向南随着维度的降低风险变小;二是随着地势的增高风险增大。大兴安岭、黑河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双重影响下,成为初霜冻风险最高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大部不仅海拔低,且处于维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是初霜冻的低风险区。通过对气候变暖前后风险区划图的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得玉米适宜种植区的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初霜冻灾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初霜冻 致灾临界气象条件 风险区划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的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特征分析及灾变预测 被引量:21
14
作者 姚俊英 朱红蕊 +1 位作者 南极月 于宏敏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灾变预测。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7月损失最大;1990年以来暴雨次数虽然有所减少,但暴雨洪涝造成的损失却明显增加;黑龙江省暴... 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灾变预测。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7月损失最大;1990年以来暴雨次数虽然有所减少,但暴雨洪涝造成的损失却明显增加;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可划分为严重洪涝区、重洪涝区、中洪涝区和轻洪涝区,严重洪涝区位于松花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大庆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根据灰色灾变预测理论预测2013年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00 000 hm2、可比经济损失≥50 000万元)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201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可比经济损失 灰色关联 灾害分区 灾变预测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红蕊 刘赫男 +1 位作者 张洪玲 于宏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3-178,共6页
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利用CMIP5中的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省2... 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利用CMIP5中的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省2015—2044年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共有24年是低温冷害年,其中12年是严重低温冷害年。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及黑河南部是玉米一般低温冷害的多发区,同时该区暴露性较高,如有重度灾害发生,则对全省粮食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未来30年,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减少,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是一般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严重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玉米 低温冷害 危险性 预估
下载PDF
1961~2006年黑龙江省暴雪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玉莲 于宏敏 +1 位作者 任国玉 周江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0-478,共9页
利用1961~2006年逐日降雪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暴雪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暴雪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暴雪量和暴雪日数最多发生在季节转换的10月和次年3月,不在隆冬季节;暴雪强度5月和10月最大;... 利用1961~2006年逐日降雪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暴雪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暴雪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暴雪量和暴雪日数最多发生在季节转换的10月和次年3月,不在隆冬季节;暴雪强度5月和10月最大;全省平均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存在不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主要发生在春季暴雪多发的东部山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年际波动有所增大,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雪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利用树轮重建小兴安岭五营1796年以来的温度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尹红 郭品文 +4 位作者 刘洪滨 黄磊 于宏敏 国世友 王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五营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树轮宽度年表与五营气象站的气候要素响应分析表明,树轮年表与生长季上一年10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由此重建了1796—2004年五营10月份平均温度。此外,4月下旬... 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五营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树轮宽度年表与五营气象站的气候要素响应分析表明,树轮年表与生长季上一年10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由此重建了1796—2004年五营10月份平均温度。此外,4月下旬的温度变化对五营红松树木的径向生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796—2004年,五营共经历了4个偏冷和4个偏暖期。周期分析表明,重建序列以3.33a的周期最为显著,对重建序列30a尺度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871年和1900年前后,五营地区10月份平均温度出现了显著的均值突变,1851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方差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营 气候变化 树木年轮 温度重建
下载PDF
1998-2008年黑龙江省木本植物物候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赫男 刘玉莲 +1 位作者 朱红蕊 于宏敏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40,共7页
选用1998-2008年黑龙江省2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紫丁香(Syringa oblata)、旱柳(Salix matsudana)、榆树(Ulmus pumil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等木本植物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木本植物的演变。结果表明,旱柳进入萌动期-叶芽开放... 选用1998-2008年黑龙江省2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紫丁香(Syringa oblata)、旱柳(Salix matsudana)、榆树(Ulmus pumila)和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等木本植物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木本植物的演变。结果表明,旱柳进入萌动期-叶芽开放期最早,在3月末-4月末,其余3种植物在4月中旬-5月初进入该期;4种植物在4月下半月-5月中旬进入展叶始期,4月下旬-5月末进入开花始期;旱柳和榆树的果熟期在5月下半月-6月初,小叶杨则在5月末-6月末;4种植物的叶初变色期集中在9月中旬-10月中旬,在9月末-10月末进入落叶始期。4种植物春、秋季物候期均呈推迟趋势,其中紫丁香的展叶期、开花盛期、叶变色期,榆树的开花期、叶变色期和落叶始期以及小叶杨所有秋季物候期均明显推迟(P<0.05)。除少部分站点外,大多站点4种植物的生长季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木本植物 物候特征
下载PDF
丰歉年气候特点分析及范例
19
作者 于宏敏 《黑龙江气象》 1994年第4期12-13,共2页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光、热、水气候条件分析及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特点 丰年 歉年 农业气候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候影响评价
20
作者 于宏敏 《黑龙江气象》 1994年第2期15-17,共3页
评述了1992年11月~1993年10月黑龙江省四季气候特点,主要灾害,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影响。
关键词 气候分析 气候影响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