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观与汉语史研究方法的有机统一——《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评介
1
作者 于峻嵘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经研究的共同志趣,撰就了《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此书整合了历史观念与汉语史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疑问句,描写了外来成分、文言、白话以及不规范成分,得出了可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译经 疑问句 历史观 汉语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幸亏”、“好在”辨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峻嵘 康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幸亏"与"好在"都可表示具有某种有利条件,是同义词。而"同义"不是"等义",同中之异引人注意。本文从这两个词的辨析说起,期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幸亏 好在 同义词 语义辨析
下载PDF
“幸亏”探源 被引量:14
3
作者 于峻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副词"幸亏"的形成经历了"词组→词"的凝结历程;分析该词句法分布,也说明句子主语的位置不构成对"幸亏"的"语义指向"的分析依据;"幸亏"始终指向句子的语义核心。
关键词 幸亏 语义指向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语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峻嵘 董文霞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词语研究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论文分两个时间段,从新义新用、新旧语词关联、动态研究、语言观、规范观等方面做了综述。
关键词 新词语 语言观 规范观 综述
下载PDF
阿普列相整合描写理论与同义形容词的释义程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峻嵘 张淑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04,160,共6页
语义学是词典学的重要支撑点,阿普列相的整合描写理论为词典学编纂提供了理论指导。语义与语法被形式化地整合为一,是"整合"的核心意义。同义词释义需要优化整合描写,优选释义程式,使得词汇与语法相互协调,以此形成良好的释... 语义学是词典学的重要支撑点,阿普列相的整合描写理论为词典学编纂提供了理论指导。语义与语法被形式化地整合为一,是"整合"的核心意义。同义词释义需要优化整合描写,优选释义程式,使得词汇与语法相互协调,以此形成良好的释义效果。对俄语、英语、汉语同义词词典的研究说明,释义注重整合,就会获得较好的效果;整合不足,释义也多会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普列相 整合描写 释义程式 同义形容词
下载PDF
“弱”义组同义词释义关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峻嵘 赵欣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在对《新华同义词词典》中的"薄弱、脆弱、软弱""懦弱、软弱、柔弱"和两组同义词进行了详细的语料调查和语义、语体的比较辨析基础上,得出结论:词条收录分为两组三项式的理据不够充足,应以收录"懦弱/软弱"... 在对《新华同义词词典》中的"薄弱、脆弱、软弱""懦弱、软弱、柔弱"和两组同义词进行了详细的语料调查和语义、语体的比较辨析基础上,得出结论:词条收录分为两组三项式的理据不够充足,应以收录"懦弱/软弱"和"柔弱/软弱"两组较为合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义组 同义词 释义关联 语体色彩
下载PDF
《笔记文选读》之“文言”与“白话”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峻嵘 张科研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75-83,共9页
本文以"文言"与"白话"为关键词,分析吕叔湘先生编著《笔记文选读》的注解内容、注解结构、注解方法。通过提取包含"文言"与"白话"的训诂材料,对文言与白话的"所指"进行归纳,分析和再现这一重要语文教本以白话注解文言、注重... 本文以"文言"与"白话"为关键词,分析吕叔湘先生编著《笔记文选读》的注解内容、注解结构、注解方法。通过提取包含"文言"与"白话"的训诂材料,对文言与白话的"所指"进行归纳,分析和再现这一重要语文教本以白话注解文言、注重文白对照的训诂思想。《笔记文选读》用白话注解文言,在尽可能的对应中显见文、白的语法、语义、语用的相同、相异点,在古文与白话之间做出了极为精确、细致、深入的对比,为文献阅读提供了大量可供归纳汉语演变规律的语词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文选读》 文言 白话 训诂
下载PDF
“名词叠加”与“全指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峻嵘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0-92,共3页
本文探讨了“人人”及相关的“日日”的意义结构问题,对已有的“语法化”研究结论进行了辨析。“人人”式的出现受到其它此类重叠构词的影响,但其产生的前提是名词单用式的可计数性,它首先是在人们认知经验基础上形成,而后逐渐纳入常见... 本文探讨了“人人”及相关的“日日”的意义结构问题,对已有的“语法化”研究结论进行了辨析。“人人”式的出现受到其它此类重叠构词的影响,但其产生的前提是名词单用式的可计数性,它首先是在人们认知经验基础上形成,而后逐渐纳入常见复音词范畴。考察说明,任何一个语词结构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基础,语法研究必须在确解文献的前提下进行,语法、训诂相结合是语言历时研究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人 叠加 全指 每个
下载PDF
同义词典的释同标示研究——关于“换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峻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1,共9页
分析同义词典的释义标示有利于反观同义关系,对已有的词典释义提出优化的建议。同义词释义与"松散"理论的关联密切,合宜的配例对于释义具有很好的语境充实和促发理解作用。本文以《新华同义词词典》同义形容词为封闭域,归纳... 分析同义词典的释义标示有利于反观同义关系,对已有的词典释义提出优化的建议。同义词释义与"松散"理论的关联密切,合宜的配例对于释义具有很好的语境充实和促发理解作用。本文以《新华同义词词典》同义形容词为封闭域,归纳典型的释同义标示语;以特殊的"换用"标示研究为基点,探究"松散"理论与释义实践的关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用 松散 同义词 释义标示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高级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峻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河北师范大学 古典文献学 学科建设 中国古典 论坛 设问 综述 会议
下载PDF
古汉语双宾式的个案考察与理论研究——《荀子》双宾式论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峻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荀子》句式丰富多样,基本反映了战国后期的汉语面貌。归纳《荀子》中的双宾用例,对其句法功能、成分关系等进行辨析,探讨汉语语法的形成机制,这些工作能够给学界专题语法研究提供可信的资料。
关键词 双宾式 称名 评断
下载PDF
立足“本旨”,辨明瑕瑜——《马氏文通·论句读卷》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峻嵘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5-27,共3页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研究第一部专书,《论句读卷》的完成标志着汉语语法独立研究的开始。《马氏文通》揭示出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揭示出句法成分的基本关系:主动与被动、条件与结果、时间与空间等关系。当今语法学所说的句类体系在...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研究第一部专书,《论句读卷》的完成标志着汉语语法独立研究的开始。《马氏文通》揭示出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揭示出句法成分的基本关系:主动与被动、条件与结果、时间与空间等关系。当今语法学所说的句类体系在其中已见雏形,语法研究的"二分法"也来自于该书。马氏开创体系之不可殁,研究方法启人深思。语法研究必须牢牢依据汉语的特质来进行,这是马氏能够科学吸收西方理论、成功建立语法体系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建忠 《马氏文通》 本旨 句读 语法体系 系统观念
下载PDF
蕴含于文字中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峻嵘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29-30,共2页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形体常会负载可分析的表义信息。本文试从与生命滋生有关的文字入手,探求包含在汉字中的生命意识。文章指出:“屯”字从“中”贯“一”,是萌芽破土之形。破土前包聚力量巳久,萌芽之尾屈曲。《易》所言之“...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形体常会负载可分析的表义信息。本文试从与生命滋生有关的文字入手,探求包含在汉字中的生命意识。文章指出:“屯”字从“中”贯“一”,是萌芽破土之形。破土前包聚力量巳久,萌芽之尾屈曲。《易》所言之“难生”,是指历久之苦,而非破土之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训 包孕 聚力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语言学中的“概念”论——从洪堡特的著作说起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峻嵘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概念”是有关语言研究著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洪著》在语言学史上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笔者对《洪著》中概念的使用情况作了详细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概念 语言 《洪著》 语言学史 研究著作 洪堡特 使用情况
下载PDF
语言的整合描写与同义形容词释义
15
作者 于峻嵘 张淑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215,共4页
本文从语义学与语文辞书的支撑关系出发,对阿普列相的"语言整合描写"理论进行了思考。以学术界权威的俄语、英语、汉语的三部同义词词典为典型个案,再现了整合描写理论在典型权威词典中的指导之功。整合描写有助于对词汇的语... 本文从语义学与语文辞书的支撑关系出发,对阿普列相的"语言整合描写"理论进行了思考。以学术界权威的俄语、英语、汉语的三部同义词词典为典型个案,再现了整合描写理论在典型权威词典中的指导之功。整合描写有助于对词汇的语法化与语法的词汇化的科学认识,有助于指导人们更好地做到施、受两端的充分沟通。释义者要注重提高"自适应"能力,加强整合理论与释义实践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 自适应 整合描写 同义形容词
下载PDF
语体学视野下的同义词专题研究
16
作者 于峻嵘 赵欣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3-246,共4页
本文梳理了语体学研究的国内外成果,并将同义词专题纳入语体学研究视野之下。归纳现代汉语语料,对包含同一语素、分属不同词性的三项式同义词作出了细致辨析,指出同义成员在语体上的不同要求,为同义词专题研究提供新的思索。
关键词 语体学 修辞学 同义词束 语体色彩
下载PDF
关于“发现”“发觉”的语法语义研究——兼及《现代汉语词典》释义问题
17
作者 于峻嵘 柴秀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2,共4页
"发现"在使用频率上高于"发觉",语法语义都有不少相近之处。两词具有瞬时实现特征,语法上的表现是不能带语态助词"的";可以引发对角色者具有影响力的意外因素,语法上体现为宾语语义构成。运用交叉理论分... "发现"在使用频率上高于"发觉",语法语义都有不少相近之处。两词具有瞬时实现特征,语法上的表现是不能带语态助词"的";可以引发对角色者具有影响力的意外因素,语法上体现为宾语语义构成。运用交叉理论分析二者重叠之义,在实践上很难进行。辞书释义应该反映语词实际,解释时应淡化"开始"因素,适当介入动作角色者,体现词义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 发觉 释义 主观性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当代价值谫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峻嵘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4期34-36,共3页
文献学是通向历史宝库的门径之学,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我们在诠解文献的同时,要努力贴近当代,真正展示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的时代意义,主要是:揭示其含纳不同异质、强调互补合济、承延民族精神的内涵,用文献学的研究成果影响社会的价值取... 文献学是通向历史宝库的门径之学,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我们在诠解文献的同时,要努力贴近当代,真正展示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的时代意义,主要是:揭示其含纳不同异质、强调互补合济、承延民族精神的内涵,用文献学的研究成果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和谐精神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同义词释义与“各有所宜”——《新华同义词词典》“适用”标示分析
19
作者 于峻嵘 张瑞洋 彭鲁迁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1981年,吕叔湘先生为张志毅先生编著的《简明同义词典》作序,指出同义词典释义的着力点在于"说明一组同义词在使用上各有所宜"。本文从这一重要序言的观点出发,结合现象学、术语学等视角,解析此后问世的《新华同义词词典》的释义问题... 1981年,吕叔湘先生为张志毅先生编著的《简明同义词典》作序,指出同义词典释义的着力点在于"说明一组同义词在使用上各有所宜"。本文从这一重要序言的观点出发,结合现象学、术语学等视角,解析此后问世的《新华同义词词典》的释义问题。其中包括标示语的使用规律与词典释义的系统性问题,意义与概念的符合度、有序性问题等,为提升词典的系统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词释义 各有所宜 标示语 适用范围 适用于
下载PDF
略论《七录》与《七志》“所宗有不同”、“其教有浅深”
20
作者 于峻嵘 刘丽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3,11,共4页
《七志》《七录》是两部极重要的目录书,于南朝时期问世。较前代,这两部目录中新增了对佛、道书籍的著录。《七录》的撰者阮孝绪说,《七录》与《七志》"所宗有不同"、"其教有浅深"。对此说法进行了分析验证,探究了... 《七志》《七录》是两部极重要的目录书,于南朝时期问世。较前代,这两部目录中新增了对佛、道书籍的著录。《七录》的撰者阮孝绪说,《七录》与《七志》"所宗有不同"、"其教有浅深"。对此说法进行了分析验证,探究了阮氏的目录学观念。指出其目录中给予佛、道类别地位的做法,推动了目录体例之趋于完备,表现出目录学者对于思想发展的尊崇。《七录》对后代目录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表现为其为确立正统地位的四部分类法创造了条件,也表现为其为当时长足发展的佛、道类书目的著录创造了条件。以书籍目录的方式来反映时代思想的繁盛多元,这是对时代思想进展的客观审视的体现,是目录文献为后世的思想研究提供的静态记载,是记录思想史发展的特殊体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孝绪 《七志》 王俭 《七录》 类例 佛道书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