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22年塔城地区升温过程频数及强度特征分析
1
作者 井立红 王云伟 +2 位作者 罗斌全 杨霰 井立军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5期1297-1310,共14页
利用塔城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22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高气温及其升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塔城地区近63 a升温日及升温过程数据库,并依据相关标准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分析了其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63a塔城地区升... 利用塔城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22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高气温及其升温幅度为指标,整理出塔城地区近63 a升温日及升温过程数据库,并依据相关标准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分析了其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63a塔城地区升温日以乌苏最多,和丰最少,1月、12月最多,4月最少,冬季最多,春季最少;年代际分布经历了“升高–降低–降低–升高–降低–降低”的交替演变,其中1960年代为最高值,21世纪初年为最低值;塔城地区及7站升温日频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2) 塔城地区升温过程发生频数以托里最多,乌苏最少,5月最多,11月最少,春季最多,冬季最少;年代际分布经历了“降低–升高–升高–降低–降低–降低”的交替演变,其中1980年代为最高值,21世纪初年为最低值;塔城地区最大24 h、48 h、72 h升温幅度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塔城盆地,塔城地区及7站升温过程频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3) 塔城地区I级(弱)升温过程发生频数最多,V级(极强)最少;7站中I级(弱)和IV级(强)升温过程发生频数塔城最多,II级(中等强度)和III级(较强)托里最多,V级(极强)裕民最多;I级(弱)升温过程发生频数7月最多,2月最少,II级(中等强度)5月最多,2月和11月最少,III级(较强)1月最多,6、7、8月未出现,IV级(强)4月最多,1月最少,V级(极强)5月最多,1、2、11、12月均未出现;I级(弱)升温过程发生频数夏季最多,III级(较强)冬季最多,II级(中等强度)、IV级(强)、V级(极强)均以春季最多;I级(弱)升温过程发生频数以20世纪1990年代最多,II级(中等强度)、III级(较强)、IV级(强)均以20世纪1970年代最多,V级(极强)以2000年代最多。Based on daily temperature data from seve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he Tacheng area from 1960 to 2022, the database of warming days and warming processes in the past 63 years was sorted out with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its warming range as the index. According to relevant standards, the database was divided into 5 levels, an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Over the past 63 years, the Tacheng region has experienced the most warming days in Wusu and the fewest in Hefa. January and December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warming days, while April had the least. Winter recorded the most warming days, while spring had the fewest. The decadal distribution exhibited an alternating pattern of “increase-decrease-decrease-increase-decrease-decrease”, with the 1960s representing the highest value and the early 21st century the lowest. Additionally, the frequency of warming days in the Tacheng region and the seven observation stations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2) In the Tacheng region, the frequency of warming processes is highest in Toli and lowest in Wusu. May sees the most occurrences, while November has the least. Spring experiences the most warming processes, whereas winter has the fewest. The decadal distribution shows an alternating pattern of “decrease-increase-increase-decrease-decrease-decrease”, with the 1980s representing the peak value and the early 21st century the lowest. The maximum warming amplitudes over 24 hours, 48 hours, and 72 hour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acheng Basin,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frequency of warming processes across the Tacheng region and the seven observation stations. 3) In the Tacheng region, the frequency of Level I (weak) warming processes is the highest, while Level V (extreme) processes are the least frequent. Among the seven observation stations, Level I (weak) and Level IV (strong) warming processes occur most frequently in Tacheng, whereas Level II (moderate) and Level III (relatively strong) processes are most common in Toli, and Level V (extreme) processes are most frequent in Yumin. Level I (weak) warming processes occur most frequently in July and least in February. For Level II (moderate), May has the highest frequency, with February and November having the least. Level III (relatively strong) processes are most common in January, while they do not occur in June, July, or August. Level IV (strong) processes are most frequent in April and least in January. Level V (extreme) processes are most common in May, with no occurrences in January, February, November, or December. In terms of seasonal distribution, Level I (weak) warming processes occur most frequently in summer, while Level III (relatively strong) processes are most frequent in winter. Levels II (moderate), IV (strong), and V (extreme) processes are all most common in spring. Regarding decadal distribution, Level I (weak) warming processes peaked in the 1990s, while Level II (moderate), III (relatively strong), and IV (strong) were most frequent in the 1970s. Level V (extreme) processes were most common in the 200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过程 频数 持续日数 强度
下载PDF
新疆塔城区域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
作者 高婧 井立红 +2 位作者 芮建文 张青 井立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4期15-22,共8页
利用1960—2022年新疆塔城区域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数据、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分析塔城区域暴雨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塔城区域年平均暴雨发生频数为1.98站日,呈西北部多、中东部少的分布特征;... 利用1960—2022年新疆塔城区域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数据、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分析塔城区域暴雨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塔城区域年平均暴雨发生频数为1.98站日,呈西北部多、中东部少的分布特征;年平均暴雨量为6.83 mm,最大值出现在塔城站,最小值出现在炮台站。塔城区域暴雨频数和年暴雨量总体呈增多趋势;暴雨频数季节分布呈单峰型,主要集中在5—8月,7月最多。暴雨事件年代际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20世纪60年代—21世纪00年代为偏少期,20世纪70年代偏少幅度最大,21世纪10年代进入偏多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强度和北界位置指数与暴雨频数呈正相关,亚洲极涡面积(强度)指数、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指数与暴雨频数呈负相关。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冷(暖)事件与塔城区域暴雨的少(多)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时空分布 新疆塔城
下载PDF
塔城地区积雪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井立红 井立军 +3 位作者 高婧 王胜兰 张静 刘桂英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1961—2005年塔城地区7个气象站,4个水文站实测积雪资料,分析了近45a塔城地区积雪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塔城地区积雪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差异大,不论是积雪日数、稳定积雪日数、累积积雪深度均以Ⅰ型最多(大),其次为Ⅱ型,Ⅲ型最少(... 利用1961—2005年塔城地区7个气象站,4个水文站实测积雪资料,分析了近45a塔城地区积雪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塔城地区积雪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差异大,不论是积雪日数、稳定积雪日数、累积积雪深度均以Ⅰ型最多(大),其次为Ⅱ型,Ⅲ型最少(小);近45a和布克赛尔站积雪日数、稳定积雪期显著增多,裕民站积雪日数不显著增多,托里站积雪日数、稳定积雪期呈显著减少,其余各站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塔城地区3种类型的积雪对区域气候变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响应,各站最大积雪深度对冬季降水量的响应较敏感;近45a和布克赛尔站累积积雪深度序列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发生过一次显著增多的突变,突变点为196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 积雪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井立红 井立军 +1 位作者 方秀云 高婧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1期115-120,共6页
使用乌苏气象站近53a(1953—2005年)气象资料与乌苏番茄制酱厂产量报告,研究了乌苏气象条件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推荐保证率60%对应的界限温度≥5℃初日作为早熟番茄的开播期,4月上旬中后期作为大面积集中... 使用乌苏气象站近53a(1953—2005年)气象资料与乌苏番茄制酱厂产量报告,研究了乌苏气象条件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推荐保证率60%对应的界限温度≥5℃初日作为早熟番茄的开播期,4月上旬中后期作为大面积集中播种期;②乌苏每10a中约有1年终霜冻出现于4月下旬,对幼苗威胁较大;③近53a乌苏≥10℃积温呈显著增多趋势,倾向率为85.2℃·d/10a,达到了α=0.001的显著水平,热量条件变化对番茄生长十分有利;④6-8月持续≥35℃高温天气导致番茄座果率降低,并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建议以种植早熟品种为主;⑤在较强降水前3—6d灌水,烂果率达70%-80%,病害发生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加工番茄 生长发育 座果率
下载PDF
数值预报模式在新疆塔城地区降水预报中的检验 被引量:25
5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4 位作者 赵忠 井立军 杨霰 秦榕 曾春雷 《干旱气象》 2017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利用德国、日本、T639、EC细网格模式降水预报资料,采用客观分析和T_S评分检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塔城地区降水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模式对盆地强降水中心、最大降水量、降水开始及结束时间预报的T_... 利用德国、日本、T639、EC细网格模式降水预报资料,采用客观分析和T_S评分检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塔城地区降水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模式对盆地强降水中心、最大降水量、降水开始及结束时间预报的T_S评分最高,T_S评分次高为南部地区,而和丰地区最差;德国模式对盆地降水落区预报的T_S评分最高,EC细网格模式对南部及和丰地区降水落区预报的T_S评分最高;除和丰外,4种模式对塔城地区冷季降水预报的T_S评分均高于暖季,对24 h各级别降雪预报的T_S评分高于降雨;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降水量级增大,4种模式对24—72 h降雨(雪)及24 h各级别降雨(雪)的预报准确率随之下降,其中24 h降雨(雪)、小雨(雪)的T_S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模式 塔城 降水 检验 对比
下载PDF
近50a新疆塔城地区冷季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井立红 魏小亚 +3 位作者 高婧 井立军 秦榕 董海英 《干旱气象》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利用塔城地区9个气象站1960~2009年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塔城地区冷季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近50 a塔城地区冷季降水极值除塔城外,其余8站均出现在2009年;冷季降水以3.7 mm/10 a的速率显著... 利用塔城地区9个气象站1960~2009年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塔城地区冷季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近50 a塔城地区冷季降水极值除塔城外,其余8站均出现在2009年;冷季降水以3.7 mm/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降水稳定但其月际分布不均匀;21世纪前10 a冷季降水最多,1960年代最少2,009年为冷季降水异常偏多年,1982年为异常偏少年;塔城地区冷季降水序列在20 a左右的时间尺度上主要经历了"少—多—少—多—少—多"的交替演变,预计塔城地区冷季降水增加趋势还将持续,其年际变化有着7~8 a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地区 冷季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1960~2018年塔城地区霜冻天气变化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3 位作者 周斌 杨国辉 陈瑶 井立军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年第5期602-609,共8页
使用1960~2019年5月塔城7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从中挑选出符合标准的初终霜冻日,采用线性趋势法、气候趋势法等方法研究了近59年塔城地区霜冻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塔城地区霜冻初日最早出现于和丰,最晚出现于沙湾;霜冻终日最早出... 使用1960~2019年5月塔城7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从中挑选出符合标准的初终霜冻日,采用线性趋势法、气候趋势法等方法研究了近59年塔城地区霜冻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塔城地区霜冻初日最早出现于和丰,最晚出现于沙湾;霜冻终日最早出现于乌苏、沙湾,最晚出现于和丰;无霜冻期平均日数最多为195天(沙湾),最少为135天(和丰)。② 塔城盆地初霜冻以10月上旬和9月下旬最多,和丰9月下旬最多,乌苏、沙湾10月中旬最多;终霜冻区域分布比较一致,塔城盆地均以4月下旬最多,和丰以5月中旬最多,南部以4月上旬最多;初终霜冻月际分布区域一致性较好,盆地及南部初终霜冻分别以10月和4月最多,和丰9月和5月最多。③ 塔城7站1960年代初霜冻出现时间均偏早,1980年代均偏晚,其余各年代总体以偏晚为主;终霜冻1970年代基本以偏晚为主,1980、1990年代、21世纪初年、2010~2018年除个别站外,其余各站基本以偏早为主;无霜期1980年代、21世纪初年各站均偏多,1970年代以偏少为主,1960年代、1990年代、2010~2018年基本以偏多为主。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 from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station in Tacheng region from 1960 to 2019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frost and the frost-free period index based on the climate tendency rate, absolute change rate and other statistic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In recent 59 years, the first frost date in the earliest appeared in Hefeng, the latest appeared in Shawan;the last frost date in the earliest appeared in Wusu, Shawan;the latest appeared in Hefeng;the average number of frost-free days is 195 days (in Shawan) and 135 days (in Hefeng). The most first frost in Tacheng basin is in early October and late September, the most in Hefeng is in late September, the most in Wusu and Shawan is in mid-October;Eventually, the last frost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consistent, the most in Tacheng basin is in late April, the most in Hefeng is in mid-May, and the most in the south is in early April;the inter-monthly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frost date and the last frost date is relatively consistent, the most first frost date and the last frost date in basin and south regin is in October and April, the most in Hefeng is in September and May. In 1960, the first frost in Tacheng all performance for advance trend, in 1980, the first frost performance for delay trend;the rest of the period mainly performance for delay trend;in 1970, the last frost date mainly performance for delay trend;in the 1980s, 1990s, early 21st cen-tury, 2010-2018, addition to individual stations, the rest of the stations mainly performance for advance trend;in 1980s and the early 21st century, the frost-free period in all stations performance for increase trend, in 1970s, performance for decrease trend, and in the 1960s, 1990s, 2010-2018 mainly performance for increase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地区 霜冻 变化特征
下载PDF
1960~2020年新疆塔城地区各界限温度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3 位作者 王金辉 叶思成 杨霰 井立军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2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利用近61年(1960~2020年)新疆塔城地区7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K突变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塔城地区不同界限温度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近61a塔城地区7站中乌苏各界限温度积... 利用近61年(1960~2020年)新疆塔城地区7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K突变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塔城地区不同界限温度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近61a塔城地区7站中乌苏各界限温度积温最多,沙湾次之,和丰最少;区域中南部最多,其次为塔城盆地,和丰最少。② 各站及各区域各界限温度积温基本以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最多,1960年代最少;③ 各站及各区域各界限温度积温均表现为显著增多趋势,其中≥0℃、15℃积温托里分别以103.8℃/10a、108.6℃/10a的速率显著增多,≥10℃、20℃积温塔城分别以108.9℃/10a、126.6℃/10a的速率显著增多,其余各站增幅各不相同;区域中各界限温度积温以塔城盆地增幅最大,分别以98.7℃/10a、102.9℃/10a、102.0℃/10a、115.5℃/10a的速率显著增多,其次为南部,最少为和丰。④ 塔城盆地 ≥ 0℃、10℃积温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过明显的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突变,≥15℃、20℃积温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过突变;南部≥10℃、15℃积温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过突变,≥0℃积温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过突变,≥20℃积温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过突变;和丰 ≥ 10℃、15℃积温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生过突变,≥0℃积温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过突变,≥20℃积温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发生过突变,各区域突变点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地区 界限温度积温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中央台指导预报在塔城地区最高温度预报中的对比检验及评估
9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3 位作者 董海英 井立军 冯涛 杨国辉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8年第6期469-476,共8页
利用新疆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平台,对2013年1月1日~2018年2月28日中央台及塔城气象台制作的本地7个县级以上城镇早间、晚间24 h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订正技巧评分进行对比检验及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 本地二份报各年、季、... 利用新疆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平台,对2013年1月1日~2018年2月28日中央台及塔城气象台制作的本地7个县级以上城镇早间、晚间24 h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订正技巧评分进行对比检验及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 本地二份报各年、季、月、各站点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及平均绝对误差均高于(小于)中央台指导预报,就准确率而言,早间报高于晚间报,2013年最低,而最高的分布差异较大,夏季准确率最高,冬季或春季最低,8月准确率最高,1月、3月最低,和丰、塔城、裕民准确率最高,乌苏或沙湾最低;2) 就平均绝对误差而言,早间报小于晚间报,2013年最大,而最小值的分布差异较大;秋季或春季平均绝对误差最大,冬季或夏季最小,3月、2月平均绝对误差最大,8月、1月最小,乌苏、沙湾、额敏平均绝对误差最大,和丰或塔城最小。3) 本地各年、季、站点最高温度预报相对于中央台指导预报技巧评分均为正技巧,且晚间报 >早间报,2013年技巧评分最低,2014年、2016年、2017年最高,春季技巧评分最高,夏季或冬季最低,除个别月份为负技巧外,其余月份均为正技巧,其中3月、10月最高,6月、2月、1月最低,二份报均以额敏技巧评分最高,早间报托里最低,晚间报沙湾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台指导预报 最高温度 对比检验 评估
下载PDF
1960~2019年塔城地区春秋季大降水气候特征及环流分型
10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3 位作者 杨霰 井立军 陈瑶 扎璐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年第6期878-890,共13页
利用近60年(1960~2019年)塔城地区7个气象台站春、秋季逐日降水量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塔城地区春秋季大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及变化特征;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春秋季大降水的环流形势进行天气学分型,结果表明:塔城地区春秋... 利用近60年(1960~2019年)塔城地区7个气象台站春、秋季逐日降水量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塔城地区春秋季大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及变化特征;利用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春秋季大降水的环流形势进行天气学分型,结果表明:塔城地区春秋季大降水极值为64.6 mm,出现于塔城站(2015年9月21日);春秋季单日大降水出现次数比过程大降水多近2倍,且以5月最多,3月最少;春秋季单日大降水以21世纪10年代最多,其后依次为1980年代、21世纪初年、1970年代和1990年代,最少为1960年代;春秋季过程大降水以21世纪10年代最多,其后依次为1960年代、21世纪初年、1980年代、1970年代,最少为1990年代;春秋季大降水出现次数线性倾向率及气候趋势系数均表现为增多趋势,其中乌苏、塔城、裕民、沙湾分别以0.31 mm/10a、0.2.0 mm/10a、0.20 mm/10a、0.12 mm/10a的速率不显著增多(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春秋季单日大降水降水变率均小于过程大降水降水变率,表明单日大降水较过程大降水稳定;根据主要影响系统,把造成塔城地区春秋季大降水的大气环流分成4种类型,即:西北气流型、欧洲脊发展,乌山大槽东移型、低槽(低涡)东移型、里海长脊,西西伯利亚低槽东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地区 春秋季大降水 气候特征 环流分型
下载PDF
新疆塔城地区年降水与汛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分析
11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3 位作者 马忠萍 王金辉 杨霰 井立军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年第2期416-428,共13页
利用近62年(1960~2021年)新疆塔城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年降水、汛期(5~9月)降水资料,分别讨论了气候统计特征、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近62a塔城地区年均降水为234.8 mm,汛期平均降水为120.1 mm,空间分布表现为... 利用近62年(1960~2021年)新疆塔城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年降水、汛期(5~9月)降水资料,分别讨论了气候统计特征、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近62a塔城地区年均降水为234.8 mm,汛期平均降水为120.1 mm,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北向南逐渐减少,但站点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 年降水极值为406.5 mm,汛期降水极值为208.2 mm,均出现于2016年,汛期降水多的年份,年降水也多。3) 年降水、汛期降水年际波动较大,均以偏少为主基调,回归分析表明,年降水以7.49 mm/10a的速率不显著增多(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7站年降水均表现为增多趋势,其中裕民、乌苏、沙湾分别以12.03 mm/10a、9.51 mm/10a、7.12 mm/10a的速率显著增多(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区域中仅南部以8.32 mm/10a的速率显著增多(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盆地及中部呈不显著增多趋势;汛期降水以0.12 mm/10a的速率不显著增多,各站均表现为不显著增多趋势,区域中中部增速最大,其次为塔城盆地,最小为南部。4) 年降水、汛期降水标准差分别为53.7、32.9,各站点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区域中盆地年降水、汛期降水标准差最大,南部次之,中部最小。5) 年降水、汛期降水变率分别为0.16、0.23,区域中中部年降水变率最大,南部次之,盆地最小,中部及南部汛期降水变率最大,盆地最小。6) 塔城地区年降水、汛期降水、各站点及三个区域降水均表现为中等变异性。7) 年降水经历了“多–少–多–多–多–多”的交替演变,汛期降水经历了“多–少–多–多–少–多”的交替演变,均以21世纪初年最多,1970年代最少,各站年降水,汛期降水年代际分布差异较大。8) 年降水序列在1960年代中末期、1980年代末、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发生过明显的由多到少和由少到多的突变,突变点为1996年;汛期降水序列在1970年代中期、21世纪初年发生过明显的由多到少和由少到多的突变,1993年为突变点。9) 塔城地区、各站及区域年降水与汛期降水均为显著正相关(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年降水量多的年份,汛期降水也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 汛期降水 演变特征 相关分析 塔城地区
下载PDF
1960~2021年塔城地区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特征
12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1 位作者 井立军 杨霰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年第5期1040-1051,共12页
利用近62年(1960~2021年)塔城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汛期(5~9月)逐日、逐候降水量资料,分别讨论了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塔城地区汛期PCD波动幅度介于0.26~0.41,平均为0.21;汛期PCP波... 利用近62年(1960~2021年)塔城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汛期(5~9月)逐日、逐候降水量资料,分别讨论了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塔城地区汛期PCD波动幅度介于0.26~0.41,平均为0.21;汛期PCP波动幅度介于39~41候,平均为36候。2) 塔城地区汛期PCD年际变化较平缓,呈逐年微弱的增加趋势,线性拟合递增率为0.01/10a,表明年内降水分配趋于均匀化;汛期PCP年际变化大,线性倾向率为−1.05候/10a,呈逐年显著推迟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候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逐年推迟。3) 塔城地区汛期PCD年代际变化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降低–升高–降低”的交替演变,其中1970年代为最高值,1990年代为最低值;PCP经历了“升高–降低–升高–升高–降低–升高”的交替演变,其中1990年代为最高值,1970年代为最低值。4) 塔城地区汛期PCD序列在1970年代初期、1990年代中期、21世纪中期发生过明显的由多到少和由少到多的突变,2019年为突变点;汛期PCP序列在1970年代初期、1980年代中期、2000年代中期发生过明显的由多到少和由少到多的突变,1990年为突变点。5) 塔城地区多雨年的PCD比少雨年大(或少雨年的PCD较多雨年偏小),多雨年的集中期比少雨年晚(或少雨年的PCP比多雨年早),各站空间分布差异较大。6) 塔城地区PCD和PCP与汛期降水、降水距平、距平百分率均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比较而言,PCP与汛期降水、降水距平、距平百分率降水量的正相关程度更高,表明当塔城地区汛期降水偏多时,最大候降水出现日期越晚(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集中度 集中期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新疆塔城地区雷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婧 井立军 +5 位作者 李新东 王飞 井立红 秦榕 张士海 魏小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4,共8页
运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5年实测雷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塔城地区中部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雷暴高发区,多发中心为庙尔沟,(2)雷暴主要发生期为5月-8月,约占总数的92.8%,其中7月最多,6月次之,... 运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5年实测雷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塔城地区中部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雷暴高发区,多发中心为庙尔沟,(2)雷暴主要发生期为5月-8月,约占总数的92.8%,其中7月最多,6月次之,(3)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峰值多出现在16-23时,(4)塔城地区雷暴异常偏少年为1974年,雷暴活动频繁年为1961、1964、1966、1990年,少雷暴年为1986、1996、1997、2004年,(5)近45 a塔城地区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显著减少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4 d/10 a,(6)小波分析显示塔城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存在着6-7、3 a的振荡周期。在塔城地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中各选取1个昼夜守班的基准(本)站,做为塔城地区的代表站(塔城、托里、乌苏),对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十分明显,雷暴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塔城、乌苏峰值范围较托里大,且峰值出现时间比托里晚3-6 h。托里站雷暴多发时段出现在14-20时,占总数的67.6%,峰值出现在16、17时,占12.1%;塔城站多发时段为16-22时,占57.5%,峰值出现在20时,占总数的9.3%,次高峰值出现在18时,占总数的8.9%;乌苏站多发时段出现在19-01时,占总数的69.6%,峰值出现在23时,占总数的11.6%,次高峰值出现在21时,占总数的11.3%,与相关研究所述北疆沿天山一带的雷暴多在傍晚至午夜(18-24时),高峰期在晚上(21-22时)的结论一致。乌苏站01-03时雷暴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塔城、托里两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塔城 雷暴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新疆塔城地区大风年际振荡及环流背景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婧 井立军 +3 位作者 井立红 李新东 王飞 刘俊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4-291,共8页
运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8年大风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塔城地区年均大风日数为31 d,地区中部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大风多发区,老风口一带存在着年均大风日数>100 d的大风频发区;(2)除塔... 运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8年大风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塔城地区年均大风日数为31 d,地区中部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大风多发区,老风口一带存在着年均大风日数>100 d的大风频发区;(2)除塔城、老风口站东南、偏东大风频率最高外,其余各站均以偏西,西北大风最多;(3)近48 a塔城地区大风日数以-9.97 d/10a的速率显著减少,各站大风日数也均表现为显著减少的趋势,大风日数较多的区域大风日数减少速率也较快;(4)塔城地区大风日数在18 a左右、7~8 a、2~3 a的时间尺度上振荡周期最为显著;(5)影响新疆的冷空气强度和频率有所减弱(减少),是塔城地区大风日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塔城 大风 年际振荡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塔城地区1960—2018年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5 位作者 秦榕 井立军 董海英 陈瑶 王金辉 阿来依·艾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3期88-93,共6页
利用1960—2018年塔城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冻土深度及同期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分布状况、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9a塔城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均在120cm以上,大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托里,冻结初日... 利用1960—2018年塔城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冻土深度及同期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分布状况、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9a塔城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均在120cm以上,大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托里,冻结初日最早出现于9月上旬,最晚结束于5月中旬;年最大冻土深度除额敏以4.00cm/10a的速率显著增多外,其余各站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克拉玛依减幅最大;月际变化中1、2、5、9、10月仅个别站表现为增多趋势,其余站表现为减少趋势,而3、4、11、12月9站均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塔城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年际变异系数均表现为中等变异性,表明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敏感;平均冻土深度年代际变化呈现“浅—深—浅—浅—浅—浅”的变化趋势,从1980年代开始平均冻土深度逐渐变浅;影响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年(月)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喀什国家基准站迁站前后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榕 姚作新 +5 位作者 王秋香 井立红 胡义成 杨霰 张静 杨华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年第4期55-61,共7页
利用1963—2013年喀什站旧址各项资料与同期麦盖提、岳普湖、伽师三个参考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资料旧址与参考站的区域一致性较差但均一性较好;利用喀什旧址资料与新址2013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 利用1963—2013年喀什站旧址各项资料与同期麦盖提、岳普湖、伽师三个参考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资料旧址与参考站的区域一致性较差但均一性较好;利用喀什旧址资料与新址2013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址与旧址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数据可以连续使用,月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降水、平均相对湿度资料发生不连续的月份占50%、2 min平均风速全年各月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条件下资料不连续;新旧址冬季气温差变化最为明显,夏秋季变化相对偏小;平均相对湿度新址较旧址偏高,各季差值在冬季最大;平均风速新址比旧址偏大1.1 m/s,冬季偏差稍小;风向相符率仅34.61%,各月差异均很明显。新址与旧址年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不能连续使用,降水和温度可连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国家基准站 迁站 要素影响 资料对比分析
下载PDF
净全辐射异常值的审核处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榕 井立红 +4 位作者 何亚平 玛依努尔.阿不拉 侯玲红 黄海云 杨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48,共4页
针对近年来在省级质量控制数据R文件时净全辐射出现的问题,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软件——省级软件》对净全辐射质量控制时数据异常原因进行举例分析,并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经质量控制后系统自动生成的疑误信息进行综合... 针对近年来在省级质量控制数据R文件时净全辐射出现的问题,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软件——省级软件》对净全辐射质量控制时数据异常原因进行举例分析,并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经质量控制后系统自动生成的疑误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同时结合有关规定和问题解答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净全辐射观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进而为业务科研工作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全辐射记录 异常值 处理方法
下载PDF
近49年来塔城盆地霜冻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海江 王雪茹 +4 位作者 曾春蕾 于晓 井立红 董海英 曾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417-8419,共3页
利用塔城盆地19612009年霜冻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塔城盆地四县市初、终霜日、无霜期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塔城盆地终霜日随着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偏早,初霜日随时间的推迟而逐渐推迟,无霜期呈明显的增加;进... 利用塔城盆地19612009年霜冻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塔城盆地四县市初、终霜日、无霜期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塔城盆地终霜日随着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偏早,初霜日随时间的推迟而逐渐推迟,无霜期呈明显的增加;进入90年代以来,初、终霜日、无霜期的标准差均比前30年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塔城盆地的初霜日、终霜日年际变化有增大的趋势。地理位置对无霜期的变化有很大影响,其标准差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 终霜日 无霜期 特征分析 塔城盆地
下载PDF
1961—2009年伊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婧 井立军 +2 位作者 井立红 张静 祝小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1年第4期14-19,共6页
根据伊犁10个气象站1961—2009年实测雷暴资料,运用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伊犁雷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伊犁地区年均雷暴日数为35.6 d,属中雷区,近49 a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伊犁雷暴日数有着明显的垂直... 根据伊犁10个气象站1961—2009年实测雷暴资料,运用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伊犁雷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伊犁地区年均雷暴日数为35.6 d,属中雷区,近49 a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伊犁雷暴日数有着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谷地,高值中心位于乌孙山脉南侧的昭苏一带,雷暴发生频率高的地区雷暴持续时间也较长;(3)5—8月为雷暴主要发生期,占雷暴总日数的89.8%,其中6、7月雷暴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雷暴总日数的30.0%、28.3%;(4)伊犁雷暴日数时间序列有着5—6 a、9—12 a、2 a左右的振荡周期;(5)近49 a北半球副高强度增强、面积增大并北扩是伊犁雷暴日数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 雷暴 气候特征
下载PDF
探测环境改变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辐射观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榕 姚作新 +4 位作者 杨艳玲 井立红 杨霰 王秀琴 邢之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1期5483-5487,5523,共6页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站近30年(1985-2014年)总辐射量、日照时间资料,将其与乌鲁木齐、焉耆两站同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使用SPSS和R软件对年度资料进行了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因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吐鲁番观测站辐射量、日照...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站近30年(1985-2014年)总辐射量、日照时间资料,将其与乌鲁木齐、焉耆两站同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使用SPSS和R软件对年度资料进行了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因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吐鲁番观测站辐射量、日照时间资料与两参照观测站辐射量、日照时间资料相比一致性较差,其中1992、2010年总辐射量资料发生了不连续变化,2010年日照时间资料发生了不连续变化(未通过0.01显著水平检验);月值自2010年起每年1-3月、9-12月总辐射量、日照时间资料均发生了不连续变化(未通过0.01显著水平检验)。探究其原因,是因吐鲁番站观测场正南方和西南方密集重叠的高层建筑,秋冬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遮蔽了整个观测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环境 辐射 日照 影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