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次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代恒茂 余遥 +2 位作者 刘尚昆 杨莹 邱晓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的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气管导管观察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频次(试验...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的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气管导管观察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频次(试验组A每5分钟、试验组B每10分钟、对照组等待患者自然苏醒)的唤醒护理对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拔管后苏醒时间、总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拔管成功率、拔管后低氧血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和试验组B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A与试验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总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管导管拔管成功率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和试验组B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程度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5 min和10 min频次的唤醒护理均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患者在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拔管时呛咳反应和苏醒期躁动严重度,有利于维持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苏醒期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唤醒护理 护理频次 苏醒期躁动 麻醉护理
下载PDF
CS5+血细胞回输仪的常规维护和故障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罡 代恒茂 金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4期148-149,共2页
0引言CS5+血细胞回输仪及其辅助仪器主要用于回收手术期间或手术后流出的血液或创伤引起的出血。回收的血液采集在消毒贮血罐中,经血细胞回输仪在离心杯中处理,压积红细胞,然后洗涤,清除细胞基质、细胞外钾、游离血红蛋白、活化的凝血... 0引言CS5+血细胞回输仪及其辅助仪器主要用于回收手术期间或手术后流出的血液或创伤引起的出血。回收的血液采集在消毒贮血罐中,经血细胞回输仪在离心杯中处理,压积红细胞,然后洗涤,清除细胞基质、细胞外钾、游离血红蛋白、活化的凝血因子和抗凝剂等,最后把经过洗涤的压积红细胞泵入回输袋中,用于给患者做重力回输。CS5+血细胞回输仪在临床上具有节约用血、减少对血液库存的需求、杜绝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没有输血反应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5 离心杯 压积红细胞 输血传播疾病 血液采集 游离血红蛋白 故障处理 常规维护 手术期间 抗凝剂
下载PDF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护理模拟培训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黄娜 曾珊 代恒茂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9期2086-2090,共5页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rapid cycle deliberate practice,RCDP)是一种创新的模拟培训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护理模拟培训中。本文对RCDP的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其在护理模拟培训中的应用领域、培训效果评估进行综述,指出针对特定培训目...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rapid cycle deliberate practice,RCDP)是一种创新的模拟培训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护理模拟培训中。本文对RCDP的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其在护理模拟培训中的应用领域、培训效果评估进行综述,指出针对特定培训目标,RCDP可为参与者提供满意的学习体验,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值得被更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培训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 护理教育 综述
下载PDF
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鼻腔填塞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娜 韩丽芳 +2 位作者 喻慧岭 陈罡 代恒茂 《全科护理》 2016年第36期3813-3815,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术后鼻腔填塞病人镇痛效果和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接受鼻腔填塞手术病人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防御式镇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术后鼻腔填塞病人镇痛效果和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接受鼻腔填塞手术病人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防御式镇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鼻腔填塞手术后6h、12h、24h、48h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和病人出院前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后6h、12h、24h、48hNRS疼痛评分和病人出院前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术后鼻腔填塞病人的镇痛效果,提高病人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填塞 无痛护理管理模式 疼痛评估
下载PDF
原位模拟培训在麻醉科护士管理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映军 刘尚昆 +1 位作者 代恒茂 余遥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原位模拟培训在麻醉科护士管理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进行术后疼痛应急处理教学... 目的探讨原位模拟培训在麻醉科护士管理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进行术后疼痛应急处理教学培训。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培训,试验组使用原位模拟培训。培训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评分以及学员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92.53±4.9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理论成绩(79.73±6.33),且试验组学员临床技能评分和对教学满意度方面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学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模拟培训的应用,可以提升麻醉科护士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模拟培训 术后疼痛 应急处理能力 麻醉科护士 护士培训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罗兰 余遥 +1 位作者 夏历 代恒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S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06-06/2023-08-06期间行tSCS术的胸段ZA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胸段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S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06-06/2023-08-06期间行tSCS术的胸段ZA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程优化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感染、压疮、血栓、尿潴留、电极移位或脱出导致的手术失败。满意度由医患护三方进行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主要采用我院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现时疼痛强度(PPI),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总分,睡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全程优化护理的配合使得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tSCS术的ZAP患者应用全程优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依从性,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手术转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疼痛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全程优化护理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下载PDF
改良Aldrete量表用于妇科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效果评价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罡 代恒茂 +2 位作者 赵以林 刘尚昆 陈堃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Aldrete量表对妇科全麻术后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将进入苏醒室的妇科全麻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Aldrete量表评分作为出室评估工具,观察组采取改良Aldrete量表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苏醒... 目的评价两种Aldrete量表对妇科全麻术后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将进入苏醒室的妇科全麻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Aldrete量表评分作为出室评估工具,观察组采取改良Aldrete量表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苏醒室时疼痛(NRS)评分、躁动(RS)评分和生命体征等。结果观察组出苏醒室时疼痛严重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躁动状况、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苏醒室观察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用改良Aldrete量表评价,患者达到出苏醒室标准的时间较Aldrete量表长,但保证了术后患者出苏醒室时的生命体征平稳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麻醉苏醒室 出室评估 疼痛 躁动 改良Aldrete量表 护理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麻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代恒茂 明伟 +3 位作者 周志强 陈罡 刘尚昆 余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苏醒室观察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苏醒室观察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和波形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暂停检出率、面罩加压给氧率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低氧血症程度、面罩加压给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碳酸血症、呼吸暂停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麻醉后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等呼吸异常事件,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苏醒的安全性,缩短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苏醒期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低氧血症 呼吸暂停 高碳酸血症 苏醒时间 麻醉护理
下载PDF
精细化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中应用效果
9
作者 孙勰 代恒茂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93-0196,共4页
观察精细化管理用于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诊治的为手术麻醉患者,样本数即78例,诊治时间范围即2020年4月-2023年3月,分组方法选取随机数字表,将39例分在研究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其余患者纳入常规组,管理... 观察精细化管理用于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诊治的为手术麻醉患者,样本数即78例,诊治时间范围即2020年4月-2023年3月,分组方法选取随机数字表,将39例分在研究组,采取精细化管理,其余患者纳入常规组,管理方法即常规护理管理,比较管理效果。结果 组间生命体征比较,研究组较为良好;常规组护理质量相比于研究组明显较低;与常规组进行对比,研究组不良事件较少;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有利于稳定生命体征,同时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还可以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复苏护理 手术麻醉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定位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代恒茂 陈罡 +1 位作者 许巧巧 余遥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61-63,共3页
对37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定位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与宣教,提前准备麻醉所需仪器、药品和物品,熟悉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主动配合麻醉医生操作,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麻醉医生做好患者呼... 对37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定位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科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与宣教,提前准备麻醉所需仪器、药品和物品,熟悉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主动配合麻醉医生操作,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麻醉医生做好患者呼吸道管理和液体管理,阻滞麻醉后苏醒期观察与评估患者出入液量、疼痛情况、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平面等。结果所有患者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提出麻醉科护士在超声定位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麻醉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科护士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原位模拟培训提高麻醉专科护士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能力 被引量:15
11
作者 代恒茂 周志强 +3 位作者 夏历 朱映军 刘尚昆 余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原位模拟培训提高麻醉专科护士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能力的效果。方法运用原位模拟培训法,对21名参加湖北省麻醉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学员进行麻醉后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比较学员培训前后应急启动时间和呼吸抑... 目的探讨原位模拟培训提高麻醉专科护士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能力的效果。方法运用原位模拟培训法,对21名参加湖北省麻醉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学员进行麻醉后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比较学员培训前后应急启动时间和呼吸抑制处理有效时间、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评分,以及学员对原位模拟培训的评价。结果培训后学员应急启动和呼吸抑制处理有效时间显著缩短、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各项得分及总分显著提高(P<0.05,P<0.01);学员对原位模拟培训接受率和满意率较高(均>90.0%)。结论原位模拟培训的实施提高了麻醉专科护士对苏醒期呼吸抑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达到了培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专科护士 苏醒期 呼吸抑制 应急处理 团队协作 原位模拟培训 护士培训
下载PDF
原位模拟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代恒茂 刘尚昆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3-476,共4页
对原位模拟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其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领域、培训效果评估进行综述,提出预测潜在的问题并对模拟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努力争取医院管理层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多方面详细的计划是成功实施ISS的关键。建议实施IS... 对原位模拟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其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领域、培训效果评估进行综述,提出预测潜在的问题并对模拟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努力争取医院管理层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多方面详细的计划是成功实施ISS的关键。建议实施ISS前应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层级医护人员对ISS的具体看法,并在培训后积极关注参与者的反馈,不断完善模拟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教学 原位模拟 护理教育 在职培训 综述
下载PDF
麻醉苏醒期护理原位模拟应急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代恒茂 李娜 +3 位作者 李文奇 徐能梦 朱映军 刘尚昆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0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构建麻醉苏醒期护理原位模拟应急培训课程,并评价其运行质量和应用效果。方法:以国际护理临床模拟教学协会(INACSL)制定的模拟教学最佳实践标准为指导框架,构建原位模拟应急培训课程,并于2020年9—12月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的:构建麻醉苏醒期护理原位模拟应急培训课程,并评价其运行质量和应用效果。方法:以国际护理临床模拟教学协会(INACSL)制定的模拟教学最佳实践标准为指导框架,构建原位模拟应急培训课程,并于2020年9—12月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麻醉科护士中运用该培训课程。通过修订版情景模拟效果评价表(SET-M)评估课程的运行质量,并比较培训前后麻醉科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得分差异。结果:构建了8套完整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原位模拟应急培训课程,培训后麻醉科护士的SET-M各条目得分均在2分以上,且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加,SET-M各维度的得分有明显提高(P<0.05),麻醉科护士培训后的综合应急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依据模拟教学最佳实践标准科学构建和实施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原位模拟应急培训课程有较高的质量,该课程能够提高麻醉科护士的综合应急能力,可为护士在职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应急能力 原位模拟 麻醉护理 在职培训
下载PDF
预见性主动保温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梦洁 陈罡 代恒茂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7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 探讨预见性主动保温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9月于医院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主动保温护理。比较两组麻醉诱导1 h、手术结束时... 目的 探讨预见性主动保温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9月于医院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主动保温护理。比较两组麻醉诱导1 h、手术结束时、出复苏室时的鼻咽温度,术前、出复苏室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1 h、手术结束时、出复苏室时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复苏室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同组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复苏室时,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主动保温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维持患者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稳定,降低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风险,缩短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主动保温 妇科腹腔镜手术 低体温
下载PDF
麻醉专科护士培训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尚昆 代恒茂 +1 位作者 罗兰 周志强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9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了解麻醉专科护士在培训中的真实感受与需求,为完善规范化培养模式及定位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湖北省首届麻醉专科护士11名培训学员,所得资料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麻醉专... 目的了解麻醉专科护士在培训中的真实感受与需求,为完善规范化培养模式及定位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湖北省首届麻醉专科护士11名培训学员,所得资料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麻醉专科护士培训5个主题:对麻醉及麻醉护理认知改变;麻醉护理专业能力提升;多方面强大紧张的压力;职业规划得到加强;培训课程、基地教学亟待完善提高。结论麻醉专科护士培训,对麻醉专科护士关于麻醉护理及麻醉学科认识有积极改变,提升了个人能力及受访者的职业规划,但需关注培训期间的压力,筛选培训对象及优化培训课程、基地教学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培训效果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理 专科护士 培训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不同静脉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伤口疼痛和子宫收缩痛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迟晓慧 廖明锋 +4 位作者 张雪 胡柳 代恒茂 王学仁 张咸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18期7-10,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药物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伤口疼痛和子宫收缩痛的效果.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剖宫产产妇400例,根据静脉镇痛药物不同分为四组:舒芬太尼组(S组,96例),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组(SK组,99例),布... 目的 评价不同药物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伤口疼痛和子宫收缩痛的效果.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剖宫产产妇400例,根据静脉镇痛药物不同分为四组:舒芬太尼组(S组,96例),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组(SK组,99例),布托啡诺组(N组,106例)和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组(NK组,99例),麻醉方法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阻滞麻醉,手术结束时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产妇术后静息和动态伤口疼痛、子宫收缩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400例产妇均完成观察.四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周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静息伤口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伤口疼痛NRS评分在术后13h时S组明显低于N组[(3.6±1.3)分比(5.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收缩痛NRS评分在术后4h和13h时,N组和SK组均优于S组[(1.3±1.0)、(1.1±0.9)分比(2.5±1.1)分,(1.6±1.0)、(1.4±0.9)分比(2.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产妇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和头昏发生率显著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均未出现镇静过度病例.所有新生儿未发现有反应减弱或其他异常情况.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安全而且更有效,可以同时缓解产妇伤口疼痛和子宫收缩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病人控制 剖宫产术 舒芬太尼 布托啡诺 氟比洛芬酯
原文传递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全麻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代恒茂 余遥 +4 位作者 刘尚昆 吴超瑜 严碧 刘秋丽 陈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全麻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麻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PACU观察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全麻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麻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PACU观察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olume control‑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VC‑SIMV),试验组采用ASV,比较两组拔管前人机对抗发生率、苏醒期间镇静药物使用率、手动更改呼吸机参数的比例、PACU苏醒时间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拔管前人机对抗发生率、苏醒期间镇静药物使用率、手动更改呼吸机参数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PACU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VC‑SIMV模式,ASV应用于全麻带气管导管转入PACU苏醒的患者,能提供更好的人机协调性、简化通气管理、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气管导管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