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世界中的无限乐趣——青年学者任东来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
作者 任东来 胡晓进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12,共8页
采访时间:2006年9月26日 采访地点: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F110室任东来教授工作室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胡晓进,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本访谈录已经任东来教授审正) 编者手记:任教授是我们采访的第二位年龄小于50岁的青... 采访时间:2006年9月26日 采访地点: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F110室任东来教授工作室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胡晓进,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本访谈录已经任东来教授审正) 编者手记:任教授是我们采访的第二位年龄小于50岁的青年学者,前一位是林文勋教授,40岁,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一年1966年生,任教授1961年生,45岁。他们与其他五六十岁的学者相比,没有经受过“文革”的“洗礼”,阶级斗争观念、意识形态思维对他们的桎梏相对微末。所以,他们吸纳各种新论新法的能力更强,思想更活跃。他们的问题意识也不同。因为没有接受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训练,所以他们能客观、冷静地对待历史,或者径直进入自己研究的主题。这在林教授的“富民社会”学说,在任教授“跨学科和跨文化学术”的研究中很明显。这样的访谈录,读起来另有一番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史 中美关系史 国际关系理论 美国宪政 公共历史学
下载PDF
持枪权的全国化与美国联邦制 被引量:4
2
作者 任东来 江振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78,263-270,共17页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是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的宪法基础。美国各界对第二修正案不同理解成为美国枪械管制举步维艰的一个主要原因。在2008年"哥伦比亚特区诉赫勒案"和2010年"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中,最高法院对第二修正... 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是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的宪法基础。美国各界对第二修正案不同理解成为美国枪械管制举步维艰的一个主要原因。在2008年"哥伦比亚特区诉赫勒案"和2010年"麦克唐纳诉芝加哥案"中,最高法院对第二修正案做出历史性解释:"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是一项个人基本权利,并通过第十四修正案予以吸收适用于全美各地。持枪权的"全国化"引发了一系列宪政问题,其中就包括联邦制。枪械管制传统上属于州权中的治安权范畴,联邦政府的介入,将损害联邦制的价值,特别对历史悠久的"州试验"原则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枪权 第二修正案 第十四修正案 吸收原则 州试验原则
下载PDF
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 被引量:9
3
作者 任东来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国际体制 国际制度 国际关系 学术研究
下载PDF
试论一九四六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被引量:5
4
作者 任东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22,共7页
中美两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谈判交涉,在1946年11月4日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试图对《中美商约》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作一客观评述。一、《中美商约》的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之间政治和军... 中美两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谈判交涉,在1946年11月4日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试图对《中美商约》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作一客观评述。一、《中美商约》的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之间政治和军事上的全面合作,为美国贯彻推行其传统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提供了有利之机。从1942年起,美国驻华使馆就开始注意中国战时经济政策和战后经济计划的发展。美国大使高斯等人担心中国正在走向国有化和政府垄断的经济发展道路。1943年初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废除,使美国在华工商利益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也成为一个未知数。因而,中美废除治外法权条约中所提出的战后订立一项广泛的商约,遂成为中美两国、特别是美国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航海条约 国民待遇 最惠国待遇 商约 中美两国 经济政策 美国资本 治外法权 谈判过程 公司法
下载PDF
1941-1949年美国在中国的军事机构及其沿革 被引量:7
5
作者 任东来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7,共8页
关键词 驻华军事代表团 空军部队 陆军 海军 美国 中国 军事机构
下载PDF
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的讨论 被引量:21
6
作者 任东来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4年第4期16-22,8,共8页
南京大学任东来教授在本期发表的文章里,以美国为例,探讨了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他认为,美国,这个欧洲的学生最终成为了欧洲的先生,这不能不部分归功于美国制度创新的力量。
关键词 美国 制度框架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大国崛起 华盛顿
下载PDF
一个了不起的铺路架桥者——杨生茂教授与中国美国史学科建设 被引量:4
7
作者 任东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106,共8页
杨生茂教授是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不论是作为学术的组织者,还是史学教育家,不论是作为微观的研究者,还是宏观的思考者,杨生茂教授的学术工作都促进了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建设,增... 杨生茂教授是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不论是作为学术的组织者,还是史学教育家,不论是作为微观的研究者,还是宏观的思考者,杨生茂教授的学术工作都促进了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建设,增进了中国人对美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他所提出的问题,他所研究的课题,他所尝试过的方法,他所追求的理想以及他所投身的事业,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后来人,并转化为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生茂 中国 美国史 学科建设 文化交流 学术工作
下载PDF
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 被引量:3
8
作者 任东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历史与理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社会性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战后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和专业分工所导致的学科“碎化”趋势愈演愈烈,弊端也日益明显。20世纪后期以来,人... 历史与理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社会性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战后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和专业分工所导致的学科“碎化”趋势愈演愈烈,弊端也日益明显。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复杂多维的国际政治现象,任何一种研究途径都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的限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极为模糊,这就决定了依托不同的知识谱系,打破相关学科间的藩篱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之关联这个基本问题为例,优秀的论著表明,理论思考可以卓越地体现在历史叙事之中,而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则能有力地支撑理论建构。但多年来国内这两类研究颇有一种相互隔绝甚至厚此薄彼的倾向历史家常常只摆事实不讲“道理”,认为国际关系不过是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之总和,并无抽象理论可言;理论家则言“义理”而罔顾事实,视历史研究为小道,结果把理论架空。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几位国际关系研究者,围绕几个具体研究领域来共同探讨这一主题。讨论的目的当然并非刻意高抬传统人文主义或任何单一研究途径的价值,而只是提醒人们举凡学术研究,无不靠事实与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推进。历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学派 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史 国际关系史 学科分类 多边关系 学科地位 美国学者 历史学 历史系 史学界 欧洲 主体
下载PDF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理论 被引量:8
9
作者 任东来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5年第6期15-22,共8页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理论任东来在当前西方学术界,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非常流行。实际上,最早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是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它提出的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一语仍然是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理论任东来在当前西方学术界,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非常流行。实际上,最早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是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它提出的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一语仍然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列宁在《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霸权稳定论 国际经济体制 国际关系 国际体制 世界经济 美国霸权 国际合作 国际经济体系 国际贸易结构
下载PDF
国民党政府争取美援的外交与皖南事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东来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9-64,共6页
近年来国内外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关事变的国际背景以及国民党政府外交活动与事变的关系仍不甚清楚。本文将根据中美双方的文献档案,对国民党寻求美援的外交与事变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皖南... 近年来国内外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关事变的国际背景以及国民党政府外交活动与事变的关系仍不甚清楚。本文将根据中美双方的文献档案,对国民党寻求美援的外交与事变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皖南事变的认识。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宋子文 共产党 美国 中国政府 贷款 新四军 罗斯福总统
下载PDF
也谈核心期刊、专家审稿及其他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东来 《学术界》 2001年第4期165-167,共3页
关键词 专家审稿 周祥 先生 张伟 核心期刊 重点期刊
下载PDF
中日《淞沪停战协定》中的英美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东来 刘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九·一八"事变中,中国政府的不抵抗和国际社会的冷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势头。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上海事变"。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英美两国的外交调停,最终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上,并在5... "九·一八"事变中,中国政府的不抵抗和国际社会的冷漠,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势头。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上海事变"。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英美两国的外交调停,最终迫使日本回到谈判桌上,并在5月初与中国达成了《淞沪停战协定》,维持了上海的和平。该协定的达成,与英美两个大国的调处是分不开的。不过,英美两国调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绥靖日本倾向,也对本次调解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事变 东亚国际关系 英美外交调停《淞沪停战协定》
下载PDF
让学术界瞩目《学术界》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东来 《学术界》 2002年第1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学术界》 社会科学联合会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杂志 学科内容 社会科学院 人文学科 专业期刊 人文社科 研究特色 自治区 综合
下载PDF
美国宪政史上的“麦考洛克诉马里兰州”案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东来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1年第1期196-202,共7页
1787年的《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法制的框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但法制的完善及其实践(法治)却是漫长的历史过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在极大程度是得益于美国建国初期... 1787年的《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法制的框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但法制的完善及其实践(法治)却是漫长的历史过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在极大程度是得益于美国建国初期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及其法院的司法实践。在麦考洛克诉马里兰州这一著名案例中,马歇尔法院的判决提出了解释宪法的"默许权力"理论,确立联邦至上的宪法原则,从而对美国宪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宪法》 美国 宪政史 “麦考洛克诉马里兰州”案 “默许权力”理论
下载PDF
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下)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东来 《兰州学刊》 CSSCI 1991年第2期97-104,共8页
四、美国对华政策内在和外在的矛盾 对美国来说,实现其对华政策目标的唯一手段就是加强对中国的援助。援华既是加强中国的抗战,也是为美国战后在中国的地位打基础。但美援本身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1... 四、美国对华政策内在和外在的矛盾 对美国来说,实现其对华政策目标的唯一手段就是加强对中国的援助。援华既是加强中国的抗战,也是为美国战后在中国的地位打基础。但美援本身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1938—1941年间,这一限制是援华制日与缓靖日本的矛盾。援华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日本完全独占中国,但援华行动不能牺牲美国与日本作生意赚钱的机会,不能关闭美日谈判之门,更不能把日本逼上与美国直接对抗之路。因而,这一时期的美援从目标到手段,从内容到形式都极为有限。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解决了这一矛盾。但随之而来的又出现了使中国成为反攻日本主要基地与先欧后亚战略的矛盾。由于中国政府自身力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期间 美援 蒋介石政府 史迪威事件 美日谈判 制日 美国对华政策 罗斯福总统 中国抗战 中国战场
下载PDF
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上)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东来 《兰州学刊》 CSSCI 1991年第1期99-108,共10页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物质援助是抗日战争期间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政府的求援活动与美国政府的援华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关外交的一条主线。本文在搜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这一题目的各种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将对美援与中美外...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物质援助是抗日战争期间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政府的求援活动与美国政府的援华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关外交的一条主线。本文在搜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这一题目的各种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将对美援与中美外交的关系作一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期间 抗日战争期间 美援 物质援助 罗斯福总统 战争爆发 中美关系 战争物资 陶德曼调停 租借法
下载PDF
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东来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6年第5期51-53,共3页
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任东来在冷战后的东亚国际格局中,美日两国是中国以外最重要的国家。从历史上看,美日关系一度决定了东亚的战争与和平(太平洋战争);从现实来看,美日同盟是冷战后东亚地区唯一的一个两强同盟。因... 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任东来在冷战后的东亚国际格局中,美日两国是中国以外最重要的国家。从历史上看,美日关系一度决定了东亚的战争与和平(太平洋战争);从现实来看,美日同盟是冷战后东亚地区唯一的一个两强同盟。因此正确认识美日关系的实质,是把握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同盟 东亚国际格局 美日关系 经济摩擦 冷战后 贸易摩擦 轴心 亚太地区 中美文化 日本
下载PDF
中美两国最惠国待遇问题的由来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东来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42,共5页
中美两国关于最惠国待遇的协定最惠国(英文 Most Favored Nation,MFN,以下一律用MFN)在国际法中是指缔约一方给予对方享受不低于其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同等待遇。中美两国间的MFN待遇最早见于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
关键词 中美两国 美国国会 中国政府 最惠国待遇 中美关系 布什 贸易协定 修正案 参议院 否决
下载PDF
一部书 四分之一个世纪 三代人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东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11-13,共4页
“盛世修史”。由刘绪贻教授和杨生茂教授任总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0月版 ) ,是中国美国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历史学家四分之一个世纪齐心协作、努力探索的学术结晶。它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美国史学水平的一... “盛世修史”。由刘绪贻教授和杨生茂教授任总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0月版 ) ,是中国美国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历史学家四分之一个世纪齐心协作、努力探索的学术结晶。它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美国史学水平的一次检阅 ,更是新时期中国美国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六卷本《美国通史》的出版不仅对于中国美国史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学术界如何有力地抵制游谈无根的浮躁学风 ,对于中国外国史研究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为国外同仁奉献出中国历史学家的外国史精品著作 ,也都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与作用。本刊特约六卷本《美国通史》的撰著者、编辑出版者以及国内著名的美国史学者 ,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 ,围绕通史的撰著和出版历程、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问题 ,畅谈己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剑鸣教授对本刊的这次学术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这些文章短小精悍 ,风格各异 ,思路纷呈 ,持论公允 ,思想深刻 ,情感真切 ,启迪丰富。现予以刊出 ,以飨读者 ,亦为未来的学术史研究者保存一份有价值的材料。是为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通史》 刘绪贻 杨生茂 治学精神 创新精神 叙述方式
下载PDF
吹响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布朗诉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案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东来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3年第19期16-28,共13页
美国内战解放了黑人奴隶,战后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4项修正案也保护了黑人的公民权。但是,美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对黑人歧视不可能一下子消除,美国南方各州利用联邦制的特点和法律解释的漏洞,逐步建立了种族隔离制度,其中尤以公共教育制度... 美国内战解放了黑人奴隶,战后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4项修正案也保护了黑人的公民权。但是,美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对黑人歧视不可能一下子消除,美国南方各州利用联邦制的特点和法律解释的漏洞,逐步建立了种族隔离制度,其中尤以公共教育制度中的黑白隔离分校为甚。为了消除这一歧视制度,美国的黑人利用法律武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在1954年著名的布朗案中,他们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改写了美国的历史。平民百姓的勇气,黑人律师的智慧,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伦的果断,联邦政府的配合,是这一胜利的基本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隔离制度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案 美国 人权 种族歧视 最高法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