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任莹坤 韩广森 +2 位作者 赵玉洲 王刚成 徐勇超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8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中线入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11月60例采用改良的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改良术式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7例传统术式患者及71例中线入路术式患者相比较。结果改良术... 目的探讨改良中线入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11月60例采用改良的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改良术式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7例传统术式患者及71例中线入路术式患者相比较。结果改良术式组第三站淋巴结清扫数平均2.5个,传统术式组第三站淋巴结清扫平均1.2个,中线入路术式组第三站淋巴结清扫平均2.6个,改良术式组清扫第三站淋巴结效果和中线入路组相当(P=0.693),两组均高于传统术式(P值分别为0.044,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改良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46.3min,传统术式组组平均手术时间48.2min,中线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65.9min,改良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传统术式组相当(P=0.788),两组均低于中线入路组(P值分别为0.039,0.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平均出血量及术后平均引流量相当;本组病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改良中线人路右半结肠切除术能够安全的、彻底的清除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同时降低右半结肠切除术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右半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右半结肠切除治疗阑尾炎术后肠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任莹坤 韩广森 +5 位作者 赵玉洲 李剑 顾焱晖 鲁朝敏 王有财 杨永威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78-279,共2页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切除治疗阑尾炎术后肠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2年10月25例在我科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术的阑尾切除术后肠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巧和近期疗效。结果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6±15.0...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切除治疗阑尾炎术后肠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2年10月25例在我科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术的阑尾切除术后肠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巧和近期疗效。结果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6±15.0)min,平均出血量(165.0±24.0)ml;术中炎症水肿肠道平均长度(15.0±6.5)cm,平均切除肠道长度(23.0±4.6) cm;术中发现右下腹部炎性肿块20例,局部分隔性积脓5例,二次手术腹腔脓液培养细菌阳性24例;全组无吻合口瘘病例,术后无腹腔积液、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0±3.6)d。结论右半结肠切除可用于治疗阑尾炎术后肠瘘,但需把握好手术时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肠瘘 右半结肠切除
下载PDF
左手控制左半结肠切除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任莹坤 韩广森 +1 位作者 赵玉洲 王刚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258-259,共2页
目的评价左手控制技术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要点及术后效果。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36例采用左手控制技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和同期2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6.3&... 目的评价左手控制技术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要点及术后效果。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36例采用左手控制技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和同期2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6.3±15)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5.9±24)min(P=0.035)。平均出血量观察组为(180±45)mL,对照组为(191±41)mL(P=0.035)。清扫淋巴结数观察组结肠旁、血管中间、血管根部分别是(5.9±3.8)、(2.7±3.2)、(1.8±2.1),总数为(10.4±7.6);对照组分别是(6.3±2.1)、(2.9±2.5)、(1.7±1.6),总数为(10.7±4.6)(P=0.05)。观察组无脾脏损伤病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脾脏损伤。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75.8%,对照组为64.3%(P=0.043)。观察组Ⅰ、Ⅱ、Ⅲ期分别是90.6%、79.3%、55.2%。对照组Ⅰ、Ⅱ、Ⅲ期分别是91.8%、73.7%、44.5%。结论左手控制左半结肠切除术更符合肿瘤手术原则,能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增加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 左半结肠切除术 生存率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单纯性肺转移60例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任莹坤 潘志忠 +4 位作者 万德森 李力人 伍小军 丁培荣 林俊忠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大约有50%会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其次是肺,本文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特点、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随访1967年至2002年间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单纯性肺转移的60例病例... 目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大约有50%会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其次是肺,本文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特点、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随访1967年至2002年间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单纯性肺转移的60例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自原发灶切除术后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其中有15例行转移灶的切除手术,中位生存51个月;其余45例行非手术治疗,中位生存34个月;转移瘤大于3个组生中位生存时间30月,转移瘤小于等于3个组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患者的总生存率可能和是否手术、转移灶的个数有关,而年龄、性别、原发灶病理类型、分期、转移灶大小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单纯性肺转移的积极治疗是有效的,手术及转移灶个数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肺转移 手术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15例手术治疗
5
作者 任莹坤 潘志忠 +2 位作者 伍小军 李力人 丁培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972~2002年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结直肠癌病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转移灶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93%,3年生存率32%,5年生存率8%,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972~2002年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结直肠癌病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转移灶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93%,3年生存率32%,5年生存率8%,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结论结直肠癌肺转移灶的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肺转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顺行淋巴结清扫左半结肠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任莹坤 韩广森 +1 位作者 赵玉洲 王刚成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0-760,共1页
0引言 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1]。不接触隔离是肿瘤外科基本操作原则,顺行的淋巴结清扫能够减少肿瘤血道转移及腹腔种植的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左半结肠癌顺行淋巴结清扫的手... 0引言 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1]。不接触隔离是肿瘤外科基本操作原则,顺行的淋巴结清扫能够减少肿瘤血道转移及腹腔种植的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左半结肠癌顺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要点及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 淋巴结清扫 左半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经肝脏胆肠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任莹坤 韩广森 +2 位作者 赵玉洲 王刚成 徐勇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9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肝脏胆肠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30例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采用经肝脏胆肠引流,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放置T管,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 目的探讨经肝脏胆肠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30例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采用经肝脏胆肠引流,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放置T管,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周围渗液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两组术后进食时间,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肝脏胆肠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 肝脏 胰十二指肠切除 吻合口瘘
下载PDF
结直肠癌转移相关标志物过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万相斌 潘志忠 +3 位作者 任莹坤 丁培荣 陈功 万德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0-95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当前除临床病理分期被广泛应用外,分子分期可以使结直肠癌的分期更准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个或某一类转移相关标志物过表达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1998年95例结直肠癌的石蜡标本,用组织阵列仪制备组织芯片。... 背景与目的:当前除临床病理分期被广泛应用外,分子分期可以使结直肠癌的分期更准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个或某一类转移相关标志物过表达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1998年95例结直肠癌的石蜡标本,用组织阵列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黏附分子(Homing cell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atalloproteinase-2,MMP-2)、COX-2(cyclooxygenase-2)、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和多个肿瘤标志物过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Dukes'A、B期患者中,CD44v6、EGF和EGFR蛋白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0.9%、38.1%和27.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8.3%、8.8%和11.8%(P=0.045、0.022和0.047);Dukes'C期患者中,MMP-2、COX-2和VEGF蛋白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为73.3%、69.2%和62.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37.5%、25.0%和25.0%(P=0.045、0.017和0.049)。Dukes'A/B期中4~6个以上指标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高于1-3指标阳性组,而5年生存率低于1~3指标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和0.030);而Dukes'C期中两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EGF和EGFR蛋白过表达与Dukes'A/B期患者高复发转移相关;MMP-2、COX-2和VEGF蛋白过表达与Dukes'C期患者高复发转移相关。对于Dukes A/B期患者,肿瘤转移标志物高表达越多,复发转移的概率越高,5年生存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标志物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三阶段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3 位作者 任莹坤 李智 顾焱晖 鲁朝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三阶段法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11年2月203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三阶段法手...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三阶段法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11年2月203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三阶段法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用三阶段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5年生存率与常规手术组相当。结论应用三阶段手术进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保证手术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生存率
下载PDF
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2 位作者 任莹坤 卢朝敏 顾焱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0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1例,术中16例采用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15例采用传统顺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结果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可以在数秒钟内分离胰门间隙且... 目的观察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1例,术中16例采用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15例采用传统顺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结果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可以在数秒钟内分离胰门间隙且不造成明显出血,较传统顺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的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P均<0.05),术后无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有助于手术安全快速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门间隙 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
下载PDF
经鼻饲管回输胃液对腹部术后胃瘫恢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鲁朝敏 韩广森 +4 位作者 赵玉洲 李剑 任莹坤 赵鹏程 顾炎晖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研究胃液回输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7例胃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19)和胃液回输组(n=18)。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有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治疗;应用甲氧氯普胺、红霉素、西沙必利、多潘立酮... 目的研究胃液回输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7例胃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19)和胃液回输组(n=18)。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有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治疗;应用甲氧氯普胺、红霉素、西沙必利、多潘立酮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介入下将鼻饲管放置于空肠20~30cm处,使用营养泵经鼻饲管进行肠道内营养治疗。胃液回输组除不给予静脉补充电解质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鼻饲管定时胃液回输,在鼻饲管上加1个三通,使鼻饲管和胃液引流袋相连,可经鼻饲泵向空肠内输注营养液或胃液。根据患者日常3餐饮食时间将胃液以100~150mL·h-1的速度经鼻饲管回输至空肠。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10、20、30d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回输组治疗后10、20、30d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回输组患者恢复胃动力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饲管回输胃液对胃瘫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 鼻饲管 胃液回输
下载PDF
水胶体敷料用于改善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刺激症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卫莉 任莹坤 +1 位作者 赵玉州 徐勇超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0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应用水胶体敷料减轻肛门刺激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倒,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1:1000高锰酸钾温开水(38~39℃)坐浴;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后于患’者肛门及...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应用水胶体敷料减轻肛门刺激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倒,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1:1000高锰酸钾温开水(38~39℃)坐浴;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后于患’者肛门及肛周用康惠尔糊荆、康惠尔溃疡粉及皮肤保护膜处理。连续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疼痛程度、肛周湿疹及溃疡发生率显著轻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水胶体敷料,可显著减轻、减少肛门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保肛手术 超低位保肛手术 肛门刺激症状 水胶体敷料
下载PDF
环形缝合控制骶前静脉丛出血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广森 任莹坤 +8 位作者 徐勇超 孙亚冬 李智 王刚成 张健 万相斌 赵玉洲 李保东 张薛磊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痊愈出院。结论环形缝合能安全地控制骶前出血,适用于能明视出血点的无休克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前静脉丛出血 止血 手术 缝合技术
下载PDF
胃断端上提左手控制D2淋巴结整块清扫在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焱晖 韩广森 +5 位作者 赵玉洲 鲁朝敏 任莹坤 李剑 马鹏飞 曹养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436,共3页
引言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D2淋巴结清扫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已经为东西方外科医生所接受[1],但如何快速安全地对第2站淋巴结进行清扫鲜有报道。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将胃断端上提左... 引言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D2淋巴结清扫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已经为东西方外科医生所接受[1],但如何快速安全地对第2站淋巴结进行清扫鲜有报道。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将胃断端上提左手控制行胃癌根治术,使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缩短到1 h左右[2],本文着重探讨运用胃断端上提清扫第2站淋巴结的应用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乙状结肠系膜粘连类型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广森 赵玉洲 +4 位作者 李智 鲁朝敏 任莹坤 顾焱辉 赵鹏程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乙状结肠系膜粘连类型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观察200例同期住院直肠癌手术患者乙状结肠系膜形态,根据乙状结肠系膜粘连形态不同将乙状结肠分为1种常见类型和3种变异类型,统计不同类型乙状结肠长度... 目的:研究不同乙状结肠系膜粘连类型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观察200例同期住院直肠癌手术患者乙状结肠系膜形态,根据乙状结肠系膜粘连形态不同将乙状结肠分为1种常见类型和3种变异类型,统计不同类型乙状结肠长度、乙状结肠系膜长度及乙状结肠附着点距离,并总结不同类型的手术操作体会。结果:乙状结肠长度Ⅰ型为(13.8±2.9)cm,Ⅱ型为(9.5±2.3)cm,Ⅲ型为(10.2±2.6)cm,Ⅳ型为(15.8±7.1)cm。Ⅰ型与Ⅱ型和Ⅲ型之间乙状结肠长度及系膜长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Ⅰ型乙状结肠系膜可安全地运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前切除,而Ⅱ、Ⅲ及Ⅳ型乙状结肠系膜则需注意边缘血管弓的保护和必要时进行结肠脾曲游离,方可安全快速地完成手术操作。结论:乙状结肠系膜分型有助于增进对解剖学变异的防范意识,根据解剖学变异采取不同类型的切除方式,提高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乙状结肠系膜 变异
下载PDF
横结肠系膜包裹胰腺残端并缝扎预防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后胰瘘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有财 韩广森 +2 位作者 王松涛 王刚成 任莹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观察横结肠系膜后叶包裹胰腺残端并缝扎对预防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我科行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0例在丝线间断U形锁边缝合胰腺残端后采用横结肠系膜后叶包裹... 目的:观察横结肠系膜后叶包裹胰腺残端并缝扎对预防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我科行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0例在丝线间断U形锁边缝合胰腺残端后采用横结肠系膜后叶包裹胰腺残端,对照组20例胰腺残端以丝线间断U形锁边缝合。结果:观察组12例患者找到主胰管,8例患者未找到主胰管,对照组14例找到主胰管,6例未找到主胰管;观察组胰腺残端处理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25±12)min,对照组为(24±13)min;观察组术后出现胰瘘1例(5%),对照组出现胰瘘9例(45%);观察组术后胰腺残端引流管放置平均时间为8.4 d,对照组为16.4 d;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4 d;对照组瘘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7.8 d。结论:横结肠系膜包裹胰腺残端并缝扎可有效降低全胃胰体尾脾脏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瘘 横结肠系膜 联合脏器切除
下载PDF
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智 任莹坤 +1 位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5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在合并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10月共30例伴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 目的:探讨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在合并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10月共30例伴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短,P=0.036,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P=0.047,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胆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血钠、血钾、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胆管扩张的患者以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同时不放置T管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 胆管 吻合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胆瘘
下载PDF
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癌D3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4 位作者 李智 任莹坤 鲁朝敏 顾焱晖 赵鹏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3例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8例使用左手控制技术清扫第3站淋巴结(观察组),同期使用常规手术方法的75例患者(对照组),其中C2期患者观察组为18例,对照组为1... 目的探讨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3例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8例使用左手控制技术清扫第3站淋巴结(观察组),同期使用常规手术方法的75例患者(对照组),其中C2期患者观察组为18例,对照组为1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P<0.05)和术中出血量(P<0.01)明显减少,Dukes C2期患者第3站淋巴结清扫个数增加(P<0.05),第3站阳性淋巴结数增加(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左手控制技术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提高手术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结直肠癌手术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俊忠 潘志忠 +4 位作者 万德森 陈功 伍小军 丁培荣 任莹坤 《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结直肠癌的手术死亡率,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死亡原因。[方法]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196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4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498例,并以1984年12月为界将病例分为A组(1964年1月~1984年12月)和B组(1... [目的]进一步明确结直肠癌的手术死亡率,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死亡原因。[方法]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196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4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498例,并以1984年12月为界将病例分为A组(1964年1月~1984年12月)和B组(1985年1月~2004年12月)两组,分析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全组病例手术死亡(术后30天内死亡)共62例,手术死亡率为1.38%,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6例,占41.9%)、中毒性休克(9例,占14.5%)、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占6.5%)、吻合口瘘(3例,占4.8%)。A组手术死亡率3.05%,B组为0.97%,两组主要死亡原因相似。[结论]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吻合口瘘等是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手术期 死亡原因
下载PDF
人工补片修复腹部恶性肿瘤体内应用的远期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刚成 刘林嶓 +2 位作者 任莹坤 张薛磊 韩广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9679-9682,共4页
背景:人工补片容易与腹部肠管粘连,甚至出现肠梗阻,为肿瘤复发的再次手术切除带来了巨大困难。目的:观察腹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所带来的远期临床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腹部肿瘤切除致腹部缺损患者26例,补片修... 背景:人工补片容易与腹部肠管粘连,甚至出现肠梗阻,为肿瘤复发的再次手术切除带来了巨大困难。目的:观察腹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所带来的远期临床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腹部肿瘤切除致腹部缺损患者26例,补片修复腹壁组16例应用聚丙烯类网片、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和复合补片修复;直接拉拢缝合组10例未用人工补片修复,直接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壁疝、肠梗阻、再次手术开腹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2~10年,补片修复腹壁组16例均未出现腹部疝,6例出现肠梗阻(聚丙烯类网片3例,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1例,复合补片2例),7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补片(聚丙烯类网片4例,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1例,复合补片2例)与肠粘连严重,入腹困难。直接拉拢缝合组10例均出现腹壁疝,4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肠粘连轻,入腹顺利。提示人工补片修复腹壁缺损能预防切口疝的发生,但容易导致腹腔粘连,严重影响腹部肿瘤复发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缺损 人工补片 肿瘤复发 再次手术 远期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