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处理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1
作者 伍兴隆 余佳敏 +8 位作者 刘国 刘东阳 江连强 郭仕平 李斌 肖科军 刘虹伶 杨明禄 蒲德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目的】明确高温处理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基于设施环境内两个代表区域(植株覆盖层和植株上表层)的高温现状,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设施高温环境,测定不同高温(37和42℃)(恒温)及其组合(变... 【目的】明确高温处理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基于设施环境内两个代表区域(植株覆盖层和植株上表层)的高温现状,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设施高温环境,测定不同高温(37和42℃)(恒温)及其组合(变温)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试验,并使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TWOSEX-MSChart等软件对生长发育、繁殖力、存活率等生命表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温度越高和高温持续时间越长,七星瓢虫的发育越快,寿命越短,生殖力越低。七星瓢虫在42℃恒温和25~42℃变温条件下无法完成发育,其寿命分别为3.43和4.70 d;在37℃恒温条件下可以完成发育,但生殖力为0,未成熟期为11.67 d,成虫寿命为7.75 d,初羽化成虫体重为0.0207 g,均显著低于对照(25℃恒温下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未成熟期17.64 d,成虫寿命51.51 d,初羽化成虫体重0.0277 g);25~37℃变温条件下七星瓢虫可以发育和繁殖,但卵的孵化率为0,未成熟期为15.16 d,成虫寿命为22.84 d,产卵期为4.57 d,产卵量为41.86粒/雌,初羽化成虫体重为0.0220 g,总生殖率(gross reproductive rate, GRR)为17.213,内禀增长率(r_m)为0.072 d~(-1),周限增长率(λ)为1.075 d~(-1),净增殖率(R_0)为5.749,平均世代周期(T)为21.188 d,均显著低于对照的相应指标(分别为产卵期28.28 d,产卵量1 410.52粒/雌,初羽化成虫体重0.0277 g,总生殖率708.110,内禀增长率0.256 d~(-1),周限增长率1.293 d~(-1),净增殖率673.205,世代周期25.304 d);特殊地,25~37℃变温下的3龄幼虫历期(2.19 d)显著长于对照(1.89 d),而37℃恒温下的3龄幼虫历期(1.15 d)显著短于对照,25~37℃变温下的成虫产卵前期(APOP)长于对照,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星瓢虫无法适应42℃恒温和25~42℃变温条件,可以适应37℃恒温和25~37℃变温条件,但37℃恒温条件不能生殖,25~37℃变温条件下产卵量显著降低,且卵不能孵化。结果说明高温可对七星瓢虫的生殖发育和繁殖产生显著影响,在设施条件下应用七星瓢虫进行害虫防治具备一定可行性,但相较夏季,更适宜在春、秋季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温度 设施环境 生物防治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下载PDF
温度对十斑大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刘东阳 刘国 +10 位作者 黎洁 邓全 马鹏 陈娟 李斌 王勇 江连强 郭仕平 伍兴隆 李杨 蒲德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14-11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温度条件对十斑大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以为其规模化繁育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实验设计了3种不同的温度处理:25℃恒温、25/30℃变温、30℃恒温,试验过程记录各处理中十斑大瓢虫产卵前期、产卵量、孵化率及成虫体重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温度条件对十斑大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以为其规模化繁育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实验设计了3种不同的温度处理:25℃恒温、25/30℃变温、30℃恒温,试验过程记录各处理中十斑大瓢虫产卵前期、产卵量、孵化率及成虫体重等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在为期30天的饲养周期内,3种温度处理下十斑大瓢虫的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产卵前期及雌雄虫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产卵开始后第10天和第25天,25℃恒温环境下的卵孵化率显著高于30℃恒温、25/30℃变温饲喂组卵的孵化率(P<0.05)。在30 d的观察期内,各处理组间的平均卵孵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25/30℃变温环境和30℃恒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显著降低了十斑大瓢虫卵的孵化率,但对其产卵前期、产卵量及成虫体重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十斑大瓢虫的规模繁育和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十斑大瓢虫 温度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氯化胆碱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虹伶 何蓉 +8 位作者 余佳敏 邓全 刘东阳 李思翰 张培旭 雍艳萍 伍兴隆 肖科军 蒲德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3期150-156,共7页
为了解氯化胆碱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筛选饲喂七星瓢虫的人工饲料中较优氯化胆碱剂量,设置5组添加不同剂量氯化胆碱(A、B、C、D、E剂量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g/100 g)的人工饲料,与豆蚜进行组合饲喂(1 d豆蚜+3 d饲... 为了解氯化胆碱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筛选饲喂七星瓢虫的人工饲料中较优氯化胆碱剂量,设置5组添加不同剂量氯化胆碱(A、B、C、D、E剂量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g/100 g)的人工饲料,与豆蚜进行组合饲喂(1 d豆蚜+3 d饲料)七星瓢虫成虫,以不添加氯化胆碱的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成虫为对照组(CK),记录各处理七星瓢虫的产卵量、取食、交配、孵化、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饲养20 d,A、B、C、D、E、CK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86.30±35.14)、(342.4±26.79)、(242.65±25.38)、(241.90±32.24)、(240.45±24.34)、(230.00±23.00)粒/雌,B组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余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七星瓢虫取食频次、交配频次、成虫成活率及卵的孵化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添加100 mg/100 g的氯化胆碱制作的人工饲料与豆蚜组合饲养显著提高了七星瓢虫20日龄的产卵量,对其余生物学指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七星瓢虫 蚜虫 人工饲料 生物防治 产卵量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3种瓢虫对西花蓟马和烟粉虱的控制能力研究
4
作者 张欢 何恒果 +9 位作者 刘国 余佳敏 刘东阳 邓全 李思翰 张培旭 雍艳萍 伍兴隆 肖科军 蒲德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143-147,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十斑大瓢虫这3种天敌昆虫对西花蓟马和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用田间采集的西花蓟马和烟粉虱若虫对3种瓢虫进行不同益害比的饲喂试验,试验过程中记录各处理西花蓟马虫口密度、烟粉虱若...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十斑大瓢虫这3种天敌昆虫对西花蓟马和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用田间采集的西花蓟马和烟粉虱若虫对3种瓢虫进行不同益害比的饲喂试验,试验过程中记录各处理西花蓟马虫口密度、烟粉虱若虫有咬痕个数及羽化的成虫比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饲喂处理3 d后,3种瓢虫成虫和幼虫对西花蓟马的控制能力由强到弱为:多异瓢虫成虫>七星瓢虫3龄幼虫>七星瓢虫成虫>十斑大瓢虫3龄幼虫>多异瓢虫3龄幼虫>十斑大瓢虫成虫,其中多异瓢虫成虫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48.35%。烟粉虱若虫饲喂处理3 d后,十斑大瓢虫幼虫处理组中烟粉虱低龄若虫有咬痕的个数占比为2.61%,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烟粉虱成虫羽化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多异瓢虫成虫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高,十斑大瓢虫幼虫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具有一定取食趋性,但3种瓢虫对烟粉虱高龄若虫均没有取食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烟粉虱 多异瓢虫 七星瓢虫 十斑大瓢虫 生物防治 益害比 取食趋性
下载PDF
蚜虫减量饲喂对七星瓢虫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彭应力 余佳敏 +10 位作者 王勇 刘东阳 刘挺 江连强 龙岗 李斌 谢云波 伍兴隆 郭仕平 蔡鹏 蒲德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为了明确蚜虫减量饲喂对高密度条件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0、25%、50%、75%、100%共5个蚜虫减量处理,分别为A(纯蚜虫)、B(3 d蚜虫1 d人工饲料)、C(1 d蚜虫1 d人工饲料)、D(1 d蚜虫3 d人... 为了明确蚜虫减量饲喂对高密度条件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成虫产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0、25%、50%、75%、100%共5个蚜虫减量处理,分别为A(纯蚜虫)、B(3 d蚜虫1 d人工饲料)、C(1 d蚜虫1 d人工饲料)、D(1 d蚜虫3 d人工饲料)、E(纯人工饲料),分析蚜虫减量饲喂对七星瓢虫成虫产卵量、产卵位置选择、孵化率、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A、B、C、D、E各处理七星瓢虫产卵量整体随蚜虫饲养量的减少而减少;B处理25%蚜虫减量与A处理纯蚜虫对照无显著差异;七星瓢虫各处理所产卵块绝大多数为可收集卵,卵块的可利用率高;除E处理为纯饲料外,各蚜虫减量处理对七星瓢虫的产卵位置选择、孵化率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B处理减量25%的豆蚜,并配合人工饲料饲喂高密度七星瓢虫,各项指标较A处理纯蚜虫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运用于七星瓢虫的高效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 减量饲喂 人工饲料 产卵特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
6
作者 魏莲 刘虹伶 +7 位作者 伍兴隆 陈河竹 彭应力 肖科军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斑大瓢虫 豆蚜 捕食量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槐豆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7
作者 梁静 伍兴隆 +6 位作者 杨晓东 孙雨 赵宇 杨清川 任洁 肖海兵 杨明禄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112-118,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豆木虱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若虫蜕皮情况确定其龄期,观察并记录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及生活习性,利用体视显微镜拍照并测量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槐豆木虱... 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豆木虱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若虫蜕皮情况确定其龄期,观察并记录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及生活习性,利用体视显微镜拍照并测量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槐豆木虱卵呈纺锤形,长(362.13±3.53)μm、宽(152.06±1.61)μm,初产时呈白色,后逐渐变为橘黄色,透过卵壳可见2个红色小点;卵期(3.81±0.03)d。若虫共5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1龄若虫头比腹宽,无翅芽;2龄若虫翅芽初显、较小,前后翅分离;3龄若虫翅芽明显,前后翅芽前期相接不重叠,后期重叠小部分;4龄若虫后翅被前翅重叠一半;5龄若虫前后翅大部分重叠。1~5龄若虫触角节数分别为3、4、6、8、10节,体长分别为(371.82±4.31)μm、(728.15±36.2)μm、(996.9±34.03)μm、(1271.06±24.65)μm和(2083.33±22.89)μm,发育历期分别为(3.81±0.03)d、(3.47±0.06)d、(2.13±0.06)d、(2.03±0.07)d、(2.46±0.06)d和(4.81±0.06)d。成虫触角均为10节,雌成虫尾部呈尖锥状,雄成虫尾部生殖板上翘,夏型雌成虫与雄成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0.88±0.92)d和(28.29±1.67)d。冬型成虫稍大于夏型成虫,冬型与夏型雌成虫体长分别为(4.04±0.12)mm和(3.85±0.24)mm,雄成虫体长分别为(4.02±0.24)mm和(3.31±0.16)mm。夏型雌成虫产卵前期为(5.60±0.24)d,单雌产卵量为(647.75±52.94)粒,雌成虫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的第7~14 d,占总产卵量71.2%。综上所述,槐豆木虱若虫共5龄,各龄期间翅芽的发育、触角节数及体长均有显著变化。成虫寿命及产卵期较长,世代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现象,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其生命周期和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豆木虱 形态特征 发育历期 生物学特性 繁殖力 园林害虫
下载PDF
菱斑巧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晓东 梁静 +3 位作者 孙雨 赵宇 伍兴隆 杨明禄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430-436,共7页
为使菱斑巧瓢虫在生物防治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本文综述了菱斑巧瓢虫的分布、生物学特性、捕食功能反应和人工饲料及饲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菱斑巧瓢虫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得出,菱斑巧... 为使菱斑巧瓢虫在生物防治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本文综述了菱斑巧瓢虫的分布、生物学特性、捕食功能反应和人工饲料及饲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菱斑巧瓢虫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得出,菱斑巧瓢虫不仅捕食蚜虫和木虱,还捕食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卵和幼虫;此外,环境和食物是影响菱斑巧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两大主要因素;而人工饲养过程中,成虫在高密度饲养下繁殖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斑巧瓢虫 生物学特性 捕食功能 人工饲料
下载PDF
四川茶园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思翰 刘虹伶 +2 位作者 伍兴隆 肖科军 蒲德强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在茶园的主要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化学农药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化学农药不科学施用导致“3R”问题突出,阻碍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茶叶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已成... 在茶园的主要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化学农药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化学农药不科学施用导致“3R”问题突出,阻碍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茶叶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已成为茶园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在茶园害虫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文章概述四川茶园主要害虫为害特点和发生情况,以及茶园主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提出四川茶园主要害虫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防治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探索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小绿叶蝉 生物农药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成都地区辣椒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虹伶 王小强 +4 位作者 蒲德强 张泽锦 伍兴隆 郑珍蕾 李跃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58-62,共5页
为明确成都地区辣椒田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天敌发生规律,从而为有效制定辣椒田虫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015-2016年采用5点法调查成都地区辣椒田主要节肢动物组成及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成都地区辣椒田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昆虫纲8目16科35种以及... 为明确成都地区辣椒田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天敌发生规律,从而为有效制定辣椒田虫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015-2016年采用5点法调查成都地区辣椒田主要节肢动物组成及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成都地区辣椒田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昆虫纲8目16科35种以及蛛形纲2目4科5种,共40种;主要害虫与其天敌的发生均有明显时序动态,其中,捕食性蜘蛛、捕食性瓢虫、草蛉、蚜虫及僵蚜均在2015年表现为"M"型发生,2016年表现为单峰型发生;粉虱和烟青虫的发生规律2015年表现为单峰型,2016年表现为"M"型。蚜虫和粉虱为辣椒田害虫优势种,烟蚜茧蜂和捕食性瓢虫为天敌优势种,且蚜虫和烟蚜茧蜂的发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害虫 天敌 时序动态 成都
下载PDF
香菜访花昆虫种类及优势种访花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蒲德强 刘虹伶 +5 位作者 伍兴隆 王小强 毛建辉 房超 蔡鹏 李跃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32-2335,共4页
【目的】明确香菜访花昆虫种类及优势种访花规律,为蜜源植物种类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四川地区香菜的访花昆虫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并对优势种访花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香菜访花昆虫有38种,分属于6目19科,其中以双翅目、... 【目的】明确香菜访花昆虫种类及优势种访花规律,为蜜源植物种类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四川地区香菜的访花昆虫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并对优势种访花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香菜访花昆虫有38种,分属于6目19科,其中以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主,捕食性食蚜蝇是香菜的优势访花昆虫。食蚜蝇早上9:00即开始在香菜花上活动,直至下午18:00,11:00-16:00为活动高峰期。【结论】香菜访花昆虫中天敌昆虫较多,是一种较优蜜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菜 访花昆虫 食蚜蝇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烟区烟蚜发生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伍兴隆 冯长春 +11 位作者 蒲德强 王勇 刘东阳 刘虹伶 陈雨 王小强 龙岗 黎昌明 江连强 李斌 郭仕平 刘杨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81-84,共4页
2017-2018年,采用五点调查法对四川省凉山州3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Myzus persicae)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凉山州3个植烟县烟蚜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但年度间差异较大。2017-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3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为单峰型和M型... 2017-2018年,采用五点调查法对四川省凉山州3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Myzus persicae)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凉山州3个植烟县烟蚜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但年度间差异较大。2017-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3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为单峰型和M型混合发生,3个县2018年烟蚜发生高峰期较2017年均早15~30 d。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烟蚜发生时间和发生量的主要因素,温度的提高和雨季的提前会导致烟蚜的发生时间提前,凉山州主要烟区的烟蚜防治关键时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下旬,具体防治时间根据当年气候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州 烟蚜(Myzus persicae) 发生规律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人工投放七星瓢虫在烟田的定殖扩散能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兴隆 余佳敏 +8 位作者 王勇 刘东阳 江连强 郭仕平 李斌 肖科军 刘虹伶 杨明禄 蒲德强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环境因子对人工投放的七星瓢虫在烟田定殖和扩散能力的影响,2019—2020年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回龙镇,对七星瓢虫的不同虫态在烟田的孵化、扩散及留置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释放于烟株中部的七星瓢虫卵块孵化率... 为了探索不同环境因子对人工投放的七星瓢虫在烟田定殖和扩散能力的影响,2019—2020年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回龙镇,对七星瓢虫的不同虫态在烟田的孵化、扩散及留置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释放于烟株中部的七星瓢虫卵块孵化率为83.3%,极显著高于释放于烟株顶部和底部的卵块,与室内卵块没有显著性差异;阴天释放的卵块孵化率为91.1%,显著高于雨天释放的卵块,与室内和晴天的卵块没有显著性差异。1龄幼虫与靶标烟株的距离大于0.55 m则不能扩散至靶标烟株,低龄幼虫在靶标烟株上的停留时间达到7 d。阴天释放的成虫在靶标烟株上的停留时间达到40 h;成虫扩散距离达到150 m。综上所述,阴天是释放七星瓢虫卵和成虫的较优天气,蚜虫发生烟株中部是释放七星瓢虫卵块的较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七星瓢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两种瓢虫对茶蚜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超 罗怀海 +4 位作者 伍兴隆 陈顺桃 徐翔 田卉 蒲德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80-82,共3页
为探索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的较优生物防控技术,采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卵块的方法,探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田间定殖能力。结果表... 为探索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的较优生物防控技术,采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卵块的方法,探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田间定殖能力。结果表明,在释放瓢虫卵卡15 d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防治效果分别为73.48%和74.35%,而后逐渐降低,但均维持在60%以上,2种瓢虫对茶蚜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七星瓢虫卵卡的田间孵化率为54.13%,异色瓢虫卵卡的田间孵化率为58.87%,在瓢虫卵卡释放30 d内均发现有瓢虫存留,且异色瓢虫各虫态存留数均略多于七星瓢虫,但除异色瓢虫的蛹存留数显著高于七星瓢虫外,其余虫态的存留数二者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方式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捕食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超 徐翔 +5 位作者 肖科军 伍兴隆 刘虹伶 尹勇 黄琼 蒲德强 《茶叶学报》 2021年第3期150-155,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饲料加豆蚜及纯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进行评价,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圆盘方程,明确不同饲养方式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N→∞时,每头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饲料加豆蚜及纯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进行评价,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圆盘方程,明确不同饲养方式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N→∞时,每头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 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7692、94.3396、303.0303、588.2353、222.2222、500.0000头。当N→∞时,每头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6736、112.3596、277.7778、555.5556、120.4819、188.6793头。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和混合饲养七星瓢虫成虫两种方式饲养的七星瓢虫第1代各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6),混合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极显著低于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P<0.01,n=6)。本研究表明,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七星瓢虫对茶蚜的防治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人工饲料 混合饲养 捕食功能
下载PDF
不同种类花粉对七星瓢虫繁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东阳 伍兴隆 +5 位作者 陈雨 余佳敏 王勇 江连强 龙岗 蒲德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60-64,共5页
七星瓢虫是蚜虫、粉虱、蚧壳虫等多种农林作物害虫的优势天敌昆虫,已在多地规模释放应用于田间控制害虫。为探索七星瓢虫高效繁育技术,根据七星瓢虫成虫取食花粉的特性,应用不同种类的花粉对其进行辅助饲养,分析饲喂后七星瓢虫成虫的交... 七星瓢虫是蚜虫、粉虱、蚧壳虫等多种农林作物害虫的优势天敌昆虫,已在多地规模释放应用于田间控制害虫。为探索七星瓢虫高效繁育技术,根据七星瓢虫成虫取食花粉的特性,应用不同种类的花粉对其进行辅助饲养,分析饲喂后七星瓢虫成虫的交配时间、交配频率、产卵频率、产卵量、孵化率、寿命等指标的变化,以期筛选适宜的辅助饲料原料。结果表明:油菜花粉能显著提高七星瓢虫的有效产卵量和孵化率,荷花花粉、菊花花粉和荞麦花粉显著降低了七星瓢虫的有效产卵量,玫瑰花粉、菊花花粉和荞麦花粉显著降低了七星瓢虫卵的孵化率。总体来看,油菜花粉可作为七星瓢虫成虫人工饲料的优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七星瓢虫 繁殖能力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四川地区茶叶蓟马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蒲德强 刘超 +3 位作者 毛建辉 伍兴隆 肖科军 陈宇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45-46,共2页
茶叶蓟马在国内各茶区均有发生,危害较重,本文总结了茶叶蓟马的发生情况和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 茶叶蓟马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不同雌、雄比例及饲养密度对七星瓢虫产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
18
作者 刘挺 刘东阳 +9 位作者 田水生 余佳敏 王勇 江连强 郭仕平 李斌 伍兴隆 肖科军 刘虹伶 蒲德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9-72,79,共5页
以豆蚜(Aphis craccivora K.)为饵料,研究相同饲养密度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不同雌、雄比例对其产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并以3∶1作为优选出的雌、雄比例,研究1000 mL容器内饲养不同密度七星瓢虫对其产卵量及孵化率... 以豆蚜(Aphis craccivora K.)为饵料,研究相同饲养密度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不同雌、雄比例对其产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并以3∶1作为优选出的雌、雄比例,研究1000 mL容器内饲养不同密度七星瓢虫对其产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比例为1∶1、2∶1和3∶1时七星瓢虫的产卵量显著高于雌、雄比例为4∶1和5∶1时七星瓢虫的产卵量;以3∶1为雌、雄比例,在1000 mL的容器中,饲养9雌3雄时,产卵量显著高于饲养3雌1雄、6雌2雄、12雌4雄、15雌5雄;雌、雄比例及饲养密度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 人工繁育 雌、雄比例 饲养密度 产卵量 孵化率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盲蝽发生规律研究
19
作者 冯长春 王勇 +7 位作者 刘东阳 蒲德强 王小强 龙岗 黎昌明 伍兴隆 李斌 刘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了明确四川凉山主要烟区烟盲蝽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5—2016年采用五点调查法调查了凉山5个主要植烟县烟盲蝽的始发期和发生量及持续危害时间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烟盲蝽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且各县均表现为单峰型,除会理县2年间... 为了明确四川凉山主要烟区烟盲蝽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5—2016年采用五点调查法调查了凉山5个主要植烟县烟盲蝽的始发期和发生量及持续危害时间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烟盲蝽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且各县均表现为单峰型,除会理县2年间烟盲蝽发生量达到5头·株^-1和6.14头·株^-1外,其余县均未超过2头·株^-1。另外,烟盲蝽的始发期除盐源县在6月中旬外,其余各县均在5月中、下旬发生,且在各县的持续危害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烟盲蝽 时序动态 发生规律
下载PDF
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超 毛建辉 +4 位作者 陈宇 肖科军 伍兴隆 黄琼 蒲德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94,共4页
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目前在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为探索3种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5%桉油精可溶液剂对小贯... 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目前在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为探索3种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5%桉油精可溶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除虫菊素水乳剂300倍液、200倍液、100倍液药后7 d内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在药后3 d防效达到最高,100倍液的防效为51.37%;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倍液与300倍液防效接近,药后3~7 d的防效为63.04%~66.45%,且显著高于900倍液;5%桉油精可溶液剂防效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在药后7 d 100倍液的防效达到最高,为82.02%,200倍液与1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但100倍液与300倍液的防效有显著性差异。3种相对高浓度的生物农药中5%桉油精可溶液剂的防效相对较好,0.5%藜芦碱可溶液剂防效次之,1.5%除虫菊素水乳剂防治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植物源杀虫剂 高虫口密度 藜芦碱 除虫菊素 桉油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